賈曉陽
南匯建縣于雍正四年(1726年),欽璉是其首任知縣,且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任,在兩任南匯知縣的時間里,欽璉為南匯做出重要的貢獻,官署、學(xué)宮、倉儲、郊墰次第建立,修筑欽公塘,組織修撰《分建南匯縣志》,這些政績得到了時人的認可與后人的紀念,南匯縣、松江府、長興縣等多地的志書均對其有所記錄。然而在現(xiàn)有資料中,有關(guān)欽璉的很多記錄多有齟齬、矛盾與錯漏之處。作為南匯地區(qū)的史志工作者,有必要對相關(guān)記錄做出考證。
關(guān)于欽璉的名諱,有欽璉、葉璉、欽連等多種記載。乾隆《南匯縣新志》載“欽璉,字幼畹,浙江長興進士”①乾隆《南匯縣新志》卷之九《秩官志 宦績》,上海府縣舊志叢書《南匯縣卷》,上冊,第407頁。,乾隆《大清一統(tǒng)志》卷五十九《松江府》名宦有其傳,云:“欽璉,長興人。”以上兩條均作欽璉,長興人?!肚宄M士題名錄》作“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年),賜同進士出身第三甲一百八十名,欽璉,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②汪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錄》,中華書局2007年,第345頁。,《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作“葉漣,復(fù)姓欽,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③《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9年,第三冊第1793頁。。這兩條中,姓氏與籍貫均出現(xiàn)矛盾,欽與葉,烏程與長興。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七《職官志》著錄南匯知縣云:“欽璉,長興人,進士。雍正四年任?!薄皻J璉,烏程人,進士。雍正十一年署任?!蓖巍逗莞尽肪硎哆x舉表》作長興人,進士作欽連,舉人則作葉連,注云:“本姓欽”。乾隆《烏程縣志》卷四《選舉志》“進士”作欽璉,云:“榜姓葉。烏程籍長興人”,“舉人”作葉璉,云:“本姓欽?!币陨蠋讞l材料中,同一書中對欽璉的記載出現(xiàn)矛盾,依舊是欽與葉,烏程與長興并存。
以上可以看到,沖突之處在于姓“欽”還是姓“葉”。在有關(guān)葉姓的記錄中,多有“復(fù)姓欽”“本姓欽”的注。關(guān)于“復(fù)姓”,即曾改從他姓,后來恢復(fù)本姓,汪維真認為“復(fù)姓者”祖先由于經(jīng)濟拮據(jù)而無奈入贅、出繼或隨母嫁而改從他姓,其子孫在讀書應(yīng)舉成功實現(xiàn)個體身份向上流動后,多尋求恢復(fù)原姓,因此“復(fù)姓者……以士人復(fù)姓最為突出”且“士人讀書應(yīng)舉成功后復(fù)姓的現(xiàn)象在宋代即已有之,到了明代則更為普遍”。①汪維真、牛建強:《明代士人復(fù)姓現(xiàn)象及其文化意涵》,《歷史研究》2014年第6期。由此可知,欽璉本姓應(yīng)為“欽”無疑,中舉人時其“榜姓”為葉,雍正元年中進士時改回其本姓“欽”。有關(guān)“欽”姓來歷,在其所著《虛白齋詩集》“述祖德詩”中,有如下記載:
於赫祖德,來自蠻戎。中原云擾,汴梁城空??低踅B辟,宋室遂東。委質(zhì)而事,績懋英風(fēng)。明光執(zhí)戟,甘泉賜弓。小心翼翼,秺侯同忠,帝曰都哉,余嘉乃功。錫姓曰欽,是為爾宗。②欽璉:《虛白齋詩集 初稿下》,第4b頁。
從此文中可知,欽璉認為其祖得姓源自南宋之時,由南宋皇帝賜姓為“欽”?!段逶坡狗鍤J氏宗譜》中所記“欽”氏得姓過程大體一致且更為詳細,只是時間提前至北宋,《欽氏重修總譜新序》記載“以欽著姓者,則自大宋時西洋宜也吉來朝,受命欽天監(jiān),御賜姓欽,始越數(shù)傳為宋尚書諱鎮(zhèn)公者賜郡太原?!薄稓J氏重修源流序》載“宋高宗南渡,建都杭州,扈駕至蘇州閶門欽家園,八世諱德載遷居湖州長興縣小程渡,子孫繁衍,巨族分支,湖城安吉州等居及紹興東陽各處皆一宗之所同帆也?!雹蹥J獻雨等撰:《五云鹿峰欽氏宗譜》,1997年,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美國猶他家譜學(xué)會,https://www.familysearch.org/search/catalog/1230164?availability=Family%20History%20Library,第1156、1159頁。至欽璉之時,欽氏已可說是世居長興。又,《虛白齋詩集》卷端署名作“畫溪欽璉”,“畫溪”今屬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有長興縣小浦鎮(zhèn)畫溪村。④長興縣志編纂委員會編:《長興縣志》第一卷《建置規(guī)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頁。因此,欽璉的籍貫應(yīng)當為“烏程籍長興人”。
又,光緒《南匯縣志》卷十《官司志》“知縣”“宦績錄”均作欽連,“宦績錄”云:“欽連,字幼畹,浙江長興人?!逼湮沧⒃疲骸斑B,本從玉?!雹輳埼幕⒌茸汗饩w《南匯縣志》卷十,光緒五年刻本,第1a、18b頁。據(jù)浦東方志辦孟淵考證,光緒《南匯縣志》中改“欽璉”為“欽連”,是為了避諱乾隆夭折的嫡長子、皇位繼承人榮親王永璉。查陳垣《史諱舉例》,《論語》有“瑚璉也”,為避太子永璉之諱,試場竟不以之命題。⑥陳垣:《史諱舉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第123頁。因此,后世避諱“璉”字是很有可能的。
有關(guān)欽璉的生卒年份,在各種志書中均無明文記載。但從其文集《虛白齋詩集》中,可找到一些線索進行推斷?!冻醺遄詳ⅰ分袣J璉言“歲甲子,余六十初度……,出篋中家居詩燈下讀之……命兒子收之,留付剞劂,用示后人”,沈德潛為其詩集作序,落款時間為“乾隆乙丑春三月”。據(jù)此,其“六十初度”應(yīng)為乾隆甲子年,即1744年,則其出生年份為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關(guān)于其卒年,同治《長興縣志》言其“年逾六十卒”,其年齡應(yīng)當不會超過六十太遠,1744年時欽璉已“六十初度”,沈德潛為《虛白齋詩集》所作序的落款時間為“乾隆乙丑春三月”⑦欽璉:《虛白齋詩集 序》,第3a頁。即1745年春天,該序文中并未提及欽璉已經(jīng)過世,結(jié)合“年逾六十卒”,猜測欽璉可能是在1745年春季之后過世。因此,本文將欽璉的生卒年份推定位1684—1745年。
有關(guān)欽璉的仕途經(jīng)歷,乾隆《南匯縣新志》記載:
欽璉,字幼畹,浙江長興進士。雍正四年,南匯新分為縣,僻處海濱,俗多強悍,璉首蒞任,大加懲創(chuàng),鋤強扶弱,惠威并行,歷九月謝事,民攀轅泣留。七年,署府篆,尤屬意邑事。十一年,復(fù)任,值潮災(zāi),后大饑,議筑護塘以工代賑,筑護塘一萬五千三百馀丈。①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市南匯區(qū)地方志辦公室編:《上海府縣舊志叢書 南匯縣卷》上冊《南匯縣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07頁。《南匯縣新志》,清代吳省欽、吳省蘭、姚左垣纂,乾隆五十八年刊行。
在GPS接收機抗干擾技術(shù)中,空時自適應(yīng)處理(STAP)在抑制寬帶干擾和窄帶干擾時有十分顯著的效果[4]。早期的空時處理技術(shù)主要應(yīng)用于消除雷達雜波,2000年,R.L.Fante首次將空時自適應(yīng)抗干擾技術(shù)應(yīng)用到抗干擾接收機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諘r自適應(yīng)技術(shù)克服了空域濾波技術(shù)的不足,它在不增加陣元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陣列的自由度[6]。但是,當存在大量時變的窄帶和寬帶干擾時,STAP技術(shù)的運算量很大,嚴重影響了自適應(yīng)算法的收斂性和干擾跟蹤能力[7]。
嘉慶《松江府志三十七名宦傳四》記載:
欽璉,長興人,雍正元年進士,四年除南匯知縣,時縣初設(shè),事皆創(chuàng)始,璉赫赫有廉能聲,攝上海,繫豪民之尤者,正闕辜,復(fù)涖南匯,筑護塘一萬五千三百馀丈,潮不為害,著有虛白齋詩鈔。②孫星衍、莫晉纂:嘉慶《松江府志三十七_名宦傳四》,第27b頁。
同治《長興縣志》記載:
欽璉,字寶光,號幼畹,雍正元年進士,銓南匯知縣,時縣新設(shè),規(guī)畫措置,事事得宜,巡撫重其才,題署松江府篆,以飛語落職,尋復(fù)蒞高□,調(diào)江浦江寧,所至皆有能聲。先是海潮泛濫,湮沒田產(chǎn)無算,連請發(fā)各縣倉粟,并請動帑筑海塘,指陳利便,卓卓可傳,辛酉分校江南,稱得士,年逾六十卒。③(清)趙定邦等修、丁寶書等纂:《長興縣志》,清同治十三年修,光緒十八年增補,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第14b頁。
從以上三段材料中,為時人熟知也為今人確知的是:欽璉于雍正元年(1723年)中進士,雍正四年(1726年)任南匯知縣,雍正十一年(1733年)復(fù)任南匯知縣。但其中尚有一些線索,如何年“攝上?!薄邦}署松江府篆”而“以飛語落職”是什么緣故等等,是我們不熟悉的,是需要鉤稽考證的。
嘉慶《松江府志》關(guān)于欽璉的傳記并未寫明欽璉知上??h的時間,查該志卷三十八《職官表縣秩》“上??h知縣”一欄,也沒有相關(guān)記錄。④嘉慶《松江府志》,卷三十八《職官表 縣秩》,第24b—27b頁。姚之珂在雍正《分建南匯縣志》序中寫道“珂於五年春,奉命揀發(fā)江南,興修水利,因督修吳淞江壩工。適公攝上海篆,…,七年秋,珂承乏南匯,適公委護松江府篆”。⑤上海府縣舊志叢書南匯縣卷》上冊《南匯縣新志》,第8頁。欽璉在該志自序中記載:
至之日,疆里建置,咸未有定。索考舊志,既茫然無可據(jù)?!?,丁未冬(按,即雍正五年),脩舉締造,漸次就理。公馀稍暇,延邑之鄉(xiāng)先輩顧君成天暨其及門葉進士承、其小阮孝廉昌,設(shè)館修緝,經(jīng)一寒暑,始脫稿。值余罷官,不果就。越明年,委護郡符,計將校正竣厥事。適顧君奉天子召,葉進士論次就選,顧孝廉以計偕,各先后北上,無可商榷者。余旋亦納印授去,又不果就。既而余旅寓平江,需次待命。①上海府縣舊志叢書南匯縣卷》上冊《南匯縣新志》,第9頁。
欽璉在《分建南匯縣志》自序中,言及自身兩次罷官經(jīng)歷?!坝嘈嗉{印授去,又不果就”應(yīng)當即為同治《長興縣志》中的“題署松江府篆,以飛語落職”一事。除此之外,尚有雍正六年“值余罷官,不果就”一事。作為南匯所在地區(qū)的史志部門,有必要將這一段歷史尋找出來。
《虛白齋詩集》中《留別南匯士民》詩為我們留下來一些線索:
逾年兼兩篆,來往駕葦航。復(fù)值吳淞役,奔命疲不遑。春潮決河堤,隸議附末行。九秋遂解組,補苴剜肉瘡。牛車及擔(dān)負,直道誰云亡。蒙恩赴北闕,父老攀道傍?!?,余忝蒞茲土,性迂德更涼。三載兩被黜,舉邑奔若狂。為我償逋累,為我束行裝。
此段文字中最重要者為“復(fù)值吳淞役,奔命疲不遑。春潮決河堤,隸議附末行”兩句。欽璉此次罷官似乎是因為“春潮決河堤”之事。《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卷十一下記載:“雍正六年四月初四日蘇州巡撫臣陳時夏……同日又奏,臣查南匯縣知縣欽璉,履任以來勤于催科、理訟,頗稱有才,今因違誤欽工,臣不敢不會稿題參,但欽璉實系地方能員,臣不敢隱匿不言?!雹邸妒雷趹椈实鄢p批諭旨》卷十一下。時間與“春潮決河堤”相一致,只是“違誤欽工”之事并未明言。《世宗憲皇帝圣訓(xùn)》卷二十七《治河》:
雍正五年丁未正月乙卯,…,今廵撫陳時夏特行奏請,且稱費用不過十余萬兩即可成功。據(jù)陳時夏陳奏,應(yīng)是地方不可遲緩之事,副都統(tǒng)李淑徳,昔任江南松江府同知,諳習(xí)水利事宜,曽經(jīng)條奏,頗為明晰,原任山東廵撫陳世倌,年力精壯,現(xiàn)在閑居,著李淑徳、陳世倌會同廵撫陳時夏、總河齊蘇勒、總督孔毓珣悉心踏勘,詳加酌議,儻河工緊要,齊蘇勒不能親身前往,即行商酌定議具奏。④《世宗憲皇帝圣訓(xùn)》卷二十七《治河》,第17b頁。
而欽璉“違誤欽工”之事便出在此次工程之中?!妒雷趹椈实凵现I內(nèi)閣》卷六十九記載
雍正六年五月初一日,江蘇巡撫陳時夏題報,松江府知府周中鋐等督筑險工,被水淹斃,奉上諭,據(jù)奏松江府知府周中鋐、山清里河營把總陸章,因督夫填埽,覆舟溺水身故,殊為可憫,…,陳家渡堵筑險工之時,陳世倌與周中鋐等同時在舟,陳世倌以避險登岸,而周中鋐、陸章二人仍留舟中,遂至覆溺身故。
十二日,…督理江南水利陳世倌、江蘇巡撫陳時夏等題參補知府徐成棟等遲悮水利工程,奉上諭,陳世倌乃獲罪之人,奉命修浚江南水利,鉅工理應(yīng)悉心經(jīng)畫,以副委任,乃聞伊自到工之后,一切悠忽從事,視為泛常,在陳時夏巡撫事務(wù)殷繁或者精神力量不能周到,而陳世倌則專司工程之事,無可推諉,乃漫不經(jīng)心,不能籌畫防范于事先,致潮水沖決堤岸,又于潮汐洶涌之時,勉強督令施工,復(fù)致賢員周中鋐覆舟殞命,今不得已始以踈忽悮工,將徐成棟等參奏,并自請?zhí)幏?,似此事后之糾參認過,于公務(wù)有何裨益?陳時夏著交部察議,陳世倌、徐成棟、欽璉俱著交部嚴察議奏。①《世宗憲皇帝上諭內(nèi)閣》卷六十九,第44b頁。
由此可見,欽璉是因為發(fā)生“周中鋐等督筑險工,被水淹斃”之事,被雍正帝“著交部嚴察議奏”,其結(jié)果是“徐成棟、欽璉等筑吳淞江東段工程違限誤工,部議革職”②《世宗憲皇帝上諭內(nèi)閣》卷八十五。而罷官。
第二次罷官發(fā)生于雍正七年。雍正帝在查蘇州知府王璣“徇私負公”之事時,欽璉被牽累與內(nèi),《世宗憲皇帝上諭內(nèi)閣》卷八十五記載:
再如原任南匯縣知縣欽璉,為人浮詐,性好鉆營,與王璣同鄉(xiāng)情宻,相期援引。王璣前在江鎮(zhèn)道任內(nèi)有應(yīng)賠窖庫銀一千余兩,系前任知縣張文英、縣丞朱懋熹查出銀色低潮通詳賠補,王璣將張文英百計捜求,報復(fù)前怨,適嘉湖道王溯維奉防派令協(xié)查民欠到蘇,王璣竟委令管理海關(guān),且不待奉防準允,即于出疏之日將松江府知府張文英原管稅務(wù)摘交管理,王璣怒猶未解,欲將張文英于甄別疏內(nèi)填入病廢,議以欽璉題補松江府知府,經(jīng)范時繹、尹繼善以張文英任內(nèi)原無過犯,欽璉現(xiàn)系未經(jīng)開復(fù)之員,不便題請,甫經(jīng)咨覆,王璣旋捏參張文英多病推諉,即于疏內(nèi)聲說委令欽璉署理府印,出疏后方移咨督臣防稿,而縣丞朱懋熹以賠銀之怨即以報竊誣其諱盜咨革矣。③《世宗憲皇帝上諭內(nèi)閣》卷八十五。
蘇州知府王璣因徇私報復(fù)松江知府張文英追繳其“應(yīng)賠窖庫銀”之事,而在甄別疏內(nèi)將張文英填為“病廢”,復(fù)“委令欽璉署理府印”,欽璉“題署松江府篆,以飛語落職”應(yīng)當就是此時此事。
以上,本文考證了欽璉的生卒年份、名諱以及仕途時間,根據(jù)各種縣志、朱批奏折、上諭及《虛白齋詩集》等相互參照,可大致整理出欽璉的生平節(jié)點,表述如下:
年份重要節(jié)點康熙二十三年(1684)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 27歲,“辛卯夏秋,余與二甥顯文伺先君子讀書古林精舍”康熙五十六年(1717) 33歲,“余營先君子葬事畢,將北游”
年份重要節(jié)點康熙五十九年(1720)中順天府舉人雍正元年(1723) 39歲,中進士,癸卯恩科三甲第十名雍正四年(1726) 42歲,首任南匯知縣,“時縣新設(shè),規(guī)畫措置,事事得宜”,官署、學(xué)宮、倉庫、郊墰,皆其創(chuàng)造雍正五年(1727) 43歲,攝上??h篆,“系豪民之尤者”雍正六年(1728) 44歲,因違誤河工被罷官雍正七年(1729) 45歲,署松江府篆,因王璣之事被罷官,“旅寓平江,需次待命”雍正八年(1730) 46歲,《分建南匯縣志》修成雍正十一年(1733年) 49歲,復(fù)任南匯知縣,筑欽公塘乾隆三年(1738) 54歲,署任高淳知縣,調(diào)江寧乾隆九年(1744) 60歲,客居金陵,整理《虛白齋詩集》乾隆十年(1745) 61歲,年逾六十卒
欽璉是南匯建縣的第一任知縣,修纂了南匯第一部縣志,且修筑了欽公塘,是南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南匯縣歷史上各部方志,對他記錄常有矛盾之處。本文利用各時期的多種方志、家譜、朱批、上諭以及欽璉的詩集,對欽璉的名諱、生卒年份、仕途之中的種種節(jié)點、疑惑之處做了一些考證,本文認為,欽璉為長興人,實際名諱即為“欽璉”,在各文本中所產(chǎn)生的“葉璉”、“欽連”等語,均有其特定的家庭原因與時代背景。其仕途多有波折,至有“三載兩被黜”的事情發(fā)生。但欽璉為官有廉能之聲,在各地任內(nèi)均有所創(chuàng)造,為百姓感念,尤其在南匯境內(nèi),“時人至今仍尸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