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燁
2020年即將過去,新冠肺炎疫情變得可控,但今年第一季度的斷崖式銷售下跌,對于線下零售來說仍是可怕的記憶。
“本來大家都準備好開門紅,迎接全年最旺的銷售季,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讓整個實體零售降到了冰點,線下的交易趨近于零。”大商天狗總經理劉朝俊感嘆道。
大商天狗是“東北零售一哥”大商集團旗下孵化的新零售平臺,專注在傳統(tǒng)零售業(yè)態(tài)之外,探索零售未來。大商集團在線下零售打拼了25年,2019年實現(xiàn)銷售3280億元,位列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第12位,為中國百貨行業(yè)第一。
疫情沖擊之下,大商的實體零售遭到重創(chuàng),4萬導購生計堪憂。在這個關頭,2019 年 9 月,在全集團推廣的企業(yè)微信,派上了大用場。
此前,導購們的核心工作就是通過企業(yè)微信將線下顧客轉化為線上會員,構建起巨大的流量池,日常與顧客溝通和服務也用企業(yè)微信,增強黏性和辨識度。此外,大商基于企業(yè)微信打造出的“超賣盒子”小程序作為輔助銷售的利器,兼具管理端和用戶端的功能。
在疫情期間,這套組合拳成為大商的“救命稻草”,小程序的日均在線交易峰值超過了4000萬。一年過去了,大商通過導購連接了2000萬消費者,覆蓋了121家門店,超過1.3萬個專柜,通過企業(yè)微信累計銷售額超過 1 億元 。
小程序直播作為帶貨及成交工具,為大商天狗的眾多門店開辟了一條新的破局之路。今年4月在全集團推動直播以來,6月直播拉動了 3000 萬的銷售額,7月突破 7000 萬,8月突破1個億,9月、10月均保持在單月過億的水平。
回顧疫情時,線下零售通過微信或企業(yè)微信和小程序等數字化手段突圍的案例已不鮮見,這些組合的核心在于——構建私域流量體系,讓流量變成“留量”。
劉朝俊在接受《21CBR》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商天狗的數字化探索自五六年前開始,從線上化、電商到O2O、無人店,再到如今大火的直播,不斷在嘗試。大商天狗數字化起步早,也踩過很多坑,在零售業(yè)態(tài)更迭的過程中,這或許是實體零售普遍面臨的困境。
從2014年、2015年開始,很多實體零售都在探索線上化,基本上新概念我們都嘗試過。所有的新方案都是在圍繞消費者服務進行的,伴隨著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的成熟和成長。
與此同時,電商巨頭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還有新興的平臺如抖音、快手,這些公域流量都在蠶食整個零售的份額。
門店的同仁們經常會問,是不是可以到抖音上面去開店,去做營銷投入?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經過嘗試之后發(fā)現(xiàn),以門店的角色去平臺上做商品銷售,結果一般是投入成本和獲得收益不成正比。
我們跟很多品牌交流過,他們與頭部主播合作,量是賣得很大,最后一算賬完全沒有盈利,這還是最好的情況。
頭部主播是真正在帶貨,但有一些網紅主播或MCN機構,你就得付學費了,是賠錢的。大家只能自我安慰一下,就當品牌宣傳。仔細想想,后續(xù)是否持續(xù)投入,是不是能找到利潤平衡點,通過后面的盈利把前期的投入賺回來,這是問題。
如果我們跟他們直接在線上競爭,是處于劣勢的,不管是流量獲取、經營效率,還是投入補貼。因此,最終都導向了一個方向——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要建立導購跟顧客之間的連接,如果不被我們控制,流量被帶走了,就是白花了投入和精力。我們建立過自己的App,做產品開發(fā)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推廣,因為它不是高頻應用,很難讓消費者用一個新的App跟導購持續(xù)連接。
就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企業(yè)微信來了。企業(yè)微信背后有整個微信平臺,幾乎全國的消費者都在用微信,再加上小程序的牽引,用戶很容易就進來了,成為我們的私域用戶。通過挖掘和運營自己的私域流量,能真正找到一個投入成本和收益合理、且可以持續(xù)增長的商業(yè)邏輯。
對于公域,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判斷:一方面,平臺會收割渠道和品牌;另一方面,網紅主播會拿走最大的利潤。因此我們的建議是,作為商業(yè)零售機構,真正的未來是自己去培養(yǎng)私域生態(tài)。
我們在公域平臺大投入是不太可能了,轉化的投入成本遠遠超出毛利。我們會做一些宣傳,但跟在傳統(tǒng)紙媒上宣傳是一樣的,不會直接追求面上的銷售。
現(xiàn)在大家都在講私域流量、私域生態(tài),其實騰訊沒有一個官方定義,它是各個行業(yè)運營者自發(fā)總結出來的概念,各自的內涵不一定完全相同。
對于我們而言,哪些顧客算實體零售顧客,哪些算私域顧客?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線下達成的交易轉入私域生態(tài),我們不看重這個是否一定是增量,或者跟線下是脫離的,我們看的是整體提升。比如去年銷售額是10億元,今年有了私域生態(tài)能否提升到12億元?那這里面一定有一部分功勞是私域的。
首先,跟門店有過接觸,通過掃碼關注或者通過電子會員、移動支付進行過交易,更深入地享受我們服務的,可以算作是私域會員。
立足于這些會員,提供在私域服務的體驗,整個集合可以叫做私域生態(tài)。圍繞這樣一個思路,我們再去獲得4億的會員,實現(xiàn)商業(yè)價值的升級和轉化。
把顧客轉化成私域會員之后,我們有三個工具去持續(xù)維護這些會員——企業(yè)微信、小程序和直播。
企業(yè)微信提供了一個可控的會員連接。在企業(yè)微信推出來之前,導購們都用個人微信與客戶互動,問題在于這些都變成了導購的個人資產,一旦離職他們會把這些資產都帶走,成為門店的巨大損失。
我們就基于企業(yè)微信開發(fā)了導購端的小程序“超賣盒子”,提供管控和數據決策支撐,提升導購和門店對于私域會員池的管理。
在私域生態(tài)運營過程中,我們一開始就設立了專職的門店店長,跟總部團隊進行深度配合??偛繄F隊負責設計流程、規(guī)則,提供技術支撐,而門店的運營人員在線下落地和執(zhí)行的過程中去補漏。只有把服務做到無微不至,私域生態(tài)才能長大、融合。
一個消費者,如果接受的是完全數字化的服務,那么他的感受肯定是冷冰冰的,內心是恐懼的,他不知道背后的數字化系統(tǒng)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但如果提供服務的是人,比如一個真實的導購,在他過生日的時候發(fā)了一句問候,并且推薦了生日禮物,那么他感受到的是溫暖,而不是被干擾或者是被侵犯。
基于實體零售私域服務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需要有溫度,這也是我們在討論解決方案時的重要立足點。
那么,溫度和效率會不會有沖突?一般印象中,電商效率是非常高的,實體零售是不是會犧牲效率?在實踐中,我們認為不一定,實體零售有很多效率空間可以挖掘。
舉一個例子,超市通過數字化大大提升了顧客的支付效率,有的門店甚至省下了三分之二左右的收銀員,他們轉崗為理貨員或者打包員,支撐線上的小程序商城訂單,整個商場的成本并沒有增加,而商場的銷售額和訂單量有了提升。
更進一步,這些人都在城市里生活,他們有各自的社區(qū),可以把周圍的鄰居加到微信群,然后在微信群里做商品分享,再通過小程序下單,包裹不多的情況下,他們順路就可以帶回社區(qū)。這樣一來,顧客購買商品非常安心,還節(jié)省了物流費;對于超市來說,這部分訂單完全是增量,可以給營業(yè)員一定的返傭提成,營業(yè)員收入提升了,商場則得到了銷售額和毛利的提升。
這就是一個既有溫度又有效率的例子,我們通過多種運營工具的結合,幫助門店、員工和消費者都獲得了收益。
我們在小程序直播間里,開發(fā)了專門的流量聚合頁面,除了當前直播間商品介紹,還可以跳轉到其他直播間。我們會根據顧客的標簽和喜好做相應推薦。此外,我們植入了企業(yè)微信服務,讓直播間的體驗更加豐富,后續(xù)還會把直播間的營銷和分銷返傭做一個結合。
對于直播的運營保障,我們有完整的設計。首先,天狗有一個20多人的直播運營團隊,這個團隊做了矩陣式的劃分,叫做“五經五緯”。
“五經”是把直播工作縱向切分成5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營銷引流、直播間運營、主播培養(yǎng)、直播選品和直播后的會員服務。
“五維”是橫向上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兼任上述5個職能,并且每個小組專職跟進一個地區(qū)門店的直播工作,一般一個小組負責幾十個門店。在門店內,我們任命了直播部長和直播專員,專職落實直播相關工作。通過直播運營小組和門店的對接,就能把產品設計、產品運營和門店運營3項工作無縫銜接起來,快速推進。
我們實現(xiàn)了“全民直播”的運營效果,以及跨門店的品牌聯(lián)動、在集團層面的大聯(lián)動直播,直播銷售額快速提升。目前,集團每天進行的直播場次數在100~200場。
主播培養(yǎng)是我們的一個亮點。我們曾經嘗試過請外部網紅主播,效果非常不好。在私域生態(tài)里面,主播一定要懂商品,最好就從內部導購挖掘。現(xiàn)在,我們內部已經成長起來一批優(yōu)秀的主播,我們會按照經驗和表現(xiàn)分為普通主播、金牌主播、首席主播等。
為了支撐這么多能力,我們做了前中后臺的信息化體系。創(chuàng)新,不是說用新技術就對,而是面對市場發(fā)生新的變化時,要用一個合適的技術去迎合它。
例如智能攝像頭,可以在商場里捕捉消費者的行為,可以轉化為營銷方案,但這些存在技術本身效率低和成本高的問題,跟商業(yè)結合產生的價值還不夠。單個樓層投入安裝智能攝像頭的成本就要幾百萬元,帶來的價值其實遠遠達不到。
有些事情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基礎條件不具備,或者商業(yè)環(huán)境不成熟的時候,就先放著,等到后面成熟之后,它會復活,或者一下產生出很大的價值。
有一句話叫: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年者不足以謀一時。今天很多人在談私域,好像就只關注流量這一塊,我們希望談未來零售發(fā)展更長遠的目標,談未來更廣的合作時,私域不是一個封閉環(huán)境,而是內外循環(huán)結合的商業(yè)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