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宋時期對小兒啼哭的認識與止啼之術(shù)

      2020-01-16 08:44:48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guān)鍵詞:醫(yī)家時期小兒

      胡 梧 挺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歷史研究所,哈爾濱 150018)

      兒童作為歷史記載中被忽視的群體,其在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常被史學家所忽略。歷史上某一時期對兒童及其行為的看法,既反映出這一時期兒童的社會地位,又能反映此一時期的家庭與社會生活情況。以往對中國歷史上兒童的研究,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在兒童教育、兒童游戲、兒童照護和兒童健康等問題上[1],而對于小兒啼哭這一十分常見的兒童行為及其背后所蘊含的社會歷史意義則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筆者擬以唐宋時期的情況為例,對歷史上人們對小兒啼哭的認識與應對進行一番深入的探討。

      一、唐宋時期對小兒啼哭的認識

      關(guān)于小兒啼哭行為的記載,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并不多見,且多屬蛛絲馬跡。根據(jù)典籍記載,唐宋時期對小兒啼哭的認識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新生兒啼哭的認識

      古人對新生兒啼哭行為的關(guān)注早于唐宋時期,據(jù)《晉書》記載:“桓溫……生未期而太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真英物也!’”[2]可見,早在晉代人們就已經(jīng)關(guān)注出生不久的嬰兒的啼哭,認為從哭聲中能夠判斷孩子的稟賦。這種將哭聲情況作為判斷新生兒稟賦的方法,到了唐宋時期又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這一點從唐宋醫(yī)籍中體現(xiàn)得最明顯,如《備急千金要方》記載:“相兒命短長法:兒初生叫聲連延相屬者,壽。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啼聲散,不成人。啼聲深,不成人?!盵3]90《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亦載:“兒生,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瓋撼跎?,啼聲散者不成人;……兒初生,啼聲深者不成人;……兒初生,啼聲相連延屬者壽?!盵4]卷一,10由這類記載可知,在唐宋醫(yī)家的眼中,那些啼哭聲“絕而復揚急”的嬰兒被認為壽命短,而啼哭聲“深”或“散”的嬰兒則被視為有夭折的危險,只有啼哭聲“連延相屬”的嬰兒才被視作長壽。據(jù)此可見,在唐宋時期,啼哭聲已經(jīng)成為當時醫(yī)家判斷新生兒壽命的重要指針。

      也正因為如此,唐宋醫(yī)家將新生兒的啼哭有無視為頭等大事,如《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當啼。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chǎn)少氣故也??扇耗殠蛏韰s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fā)。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3]88《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亦載:“兒才生出母腹中,哭聲遲者,急以蔥白細鞭其背,呼父小名,即啼。又兒才生下,氣欲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chǎn)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其兒,頓放大人懷中溫暖;若已包裹,須更添之,令極溫暖。且未得斷臍,將胞衣置炭火上燒之,仍捻大紙,卻盛蘸油點著于臍帶上,往來遍燎之,以臍帶連臍,得火氣由臍入腹故也。更以熱醋湯捋洗臍帶,須臾則氣回啼哭,然后如常洗浴斷臍?!盵4]卷一,4由這些記載可見,對于初生嬰兒“不作聲”“不能啼”或“哭聲遲”等情況,唐宋醫(yī)家往往要采取一些緊急措施來使之啼哭,這也正是唐宋時期啼哭被當做新生兒重要生命指征的體現(xiàn)。

      (二)對日常生活中小兒啼哭的認識

      唐宋時期成人對日常生活中小兒啼哭的認識,首先是將其與饑餓或食物相聯(lián)系的,這在唐宋詩文中多有體現(xiàn)。比如唐王建在《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第五首中說:“春來梨棗盡,啼哭小兒饑。”[5]卷二九九,3388皮日休《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一詩也說:“盡日欠束薪,經(jīng)時無寸粟?!瓔蓛何词畾q,枵然自啼哭?!盵5]卷六〇九,7082又宋劉斧《青瑣高議》記載:“大丞相呂夷簡,一日,有儒者張球獻詩曰:‘近日廚中乏短供,孩兒啼哭飯籮空。母因低語告兒道:爹有新詩上相公?!娫娚鯋偅蛞再哄X百緡遺之。”[6]蘇軾《冬至日贈安節(jié)》詩中也提到:“憶汝總角時,啼哭(笑)為梨栗?!盵7]而王之道在其《追和東坡雨中睡至晩》一詩中也說:“東鄰嬌癡兒,索飯恣啼哭?!盵8]這些詩文都把小兒啼哭與對食物的索求相聯(lián)系,認為是由于饑餓或者對美味食物的需索才使小兒啼哭。又《能改齋漫錄》亦載:“稚子夜啼,拊背以安之而不止,取果以與之而不止,許之以早市物而不止?!盵9]可見,對于小兒的啼哭,唐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可能是要東西吃,所以才會“取果以與之”。

      在唐宋時期的成人眼中,小兒啼哭除了表明饑餓和索要食物以外,還有其他的含義。比如因寒冷而啼哭,《齊東野語》記載:“崔福,故群盜也,嘗為官軍所捕。會夜大雪,方與嬰兒同榻,兒寒夜啼,不得睡覺?!盵10]也有因為不見玩具而啼哭的,如白居易在《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一詩中說:“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銀魚。”[11]1202據(jù)《唐六典》記載:“隨身魚符,所以明貴賤,應征召?!⒁源?。其袋三品已上飾以金,五品已上飾以銀。六品已下守五品已上者不佩魚?!盵12]卷八,253-254因此,隨身魚符只有五品已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佩戴,而“銀魚”即指用銀魚袋盛裝的魚符。白居易此時剛從忠州刺史任上被召還,任司門員外郎(《舊唐書》卷一六六《白居易傳》)[13]4352-4353[11]1203,其品秩也由“正四品下”變?yōu)椤皬牧飞稀盵《新唐書》卷四十《地理志》載:“忠州南賓郡,下?!盵14]因此,忠州刺史為下州刺史。而據(jù)《唐六典》載:“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盵12]卷三十,746同書又載:“(司門)員外郎一人,從六品上”[12]卷六,195],所以本來佩戴的銀魚袋也由于官職的變更而上交官府。但是,白居易三歲的女兒長期把玩魚符而視之為玩具,此時卻因找不到父親腰間的魚符而啼哭。此外,還有因受驚嚇而啼哭者,如《十國春秋》載:“董羽字仲翔……善繪龍水海魚……宋太宗常令畫端拱樓下龍水四壁,極其精思。一日,太宗與嬪御登樓,時皇子尚幼,見畫壁,驚啼,亟令圬墁,羽卒不受賞云?!盵15]宋太宗的幼子看見畫師董羽所畫的壁畫,被其逼真的畫面所驚嚇,因而啼哭。

      總之,除新生兒的啼哭之外,唐宋時期日常生活中的小兒啼哭,往往被認為是孩子衣食、游戲等基本欲求未得到滿足,或受到驚嚇時的反應。

      (三)對與疾病相關(guān)的小兒啼哭的認識

      小兒在受到病痛的困擾時也會啼哭,對這一點唐宋人已有認識,比如南宋的劉宰就在《贈芮醫(yī)》一詩中敘述了一件小兒因病痛而啼哭的事:“乳母夜深紉故衣,針墮兒側(cè)姥不知。兒膚受針口啼哭,展轉(zhuǎn)無眠針入肉。明日啼聲甚夜來,問兒疾苦誰能猜。拊摩忽到傷針處,兒啼欲絕姥方悟。”[16]此詩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小兒因縫衣針入肉疼痛而啼哭的畫面。

      除了認識到像針刺這類外傷能引起啼哭之外,唐宋醫(yī)籍還記載了一些與小兒啼哭直接相關(guān)的疾病。如《諸病源候論》就記載了三種病候,一為“驚啼”:“小兒驚啼者,是于眠睡里忽然而驚覺也。由風熱邪氣乘于心,則心臟生熱,精神不定,故臥不安,則驚而啼也。”二為“夜啼”:“小兒夜啼者,臟冷故也。夜陰氣盛,與冷相搏則冷動,冷動與臟氣相并,或煩或痛,故令小兒夜啼也。然亦有犯觸禁忌,亦令兒夜啼,則可法術(shù)斷之。”三為“躽啼”:“小兒在胎時其母將養(yǎng)傷于風冷,邪氣入胞,傷兒臟腑。故兒生之后,邪猶在兒腹內(nèi),邪動與正氣相搏則腹痛,故兒躽張蹙氣而啼?!盵17]卷四七,1348-1349另《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也有對“躽啼”的論述:“兒自初生已來,身色青白,無血色,好啼哭,晝夜不止。身體仰而躽,夜則甚,腹?jié)M不乳,大便青白,晝夜躽啼,諸藥不效者,此名躽啼。乃兒未生已前,在胎胞中時為風冷傷而所致?!盵4]卷一,24從中可見,醫(yī)家認為小兒從睡夢中驚醒而啼哭、在夜間啼哭以及腰曲背張的急促啼哭都是疾病的表現(xiàn),并且具有不同的病因。其中,對于“夜啼”的病因,唐宋醫(yī)家還有不同的看法,如《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認為:“小兒夜啼者,癥候甚多,其所專者,不出三種。一者冷,謂脾藏寒則腹痛而啼,其候面青白,手冷腹肚冷,口中氣亦冷,曲腰而啼,不肯吮乳……積冷而夜啼,夜則為陰。冷則作痛,故夜間痛甚,令兒啼哭也。二者熱,謂心藏熱則煩燥而啼,其候面赤,小便赤??谥袣鉄?,心腹亦暖,仰身而啼,不肯吮乳……亦曰驚啼。心主熱,其候驚,故熱則生驚。又心為火,熱則火旺,故熱邪燥甚,令兒啼哭也。三者邪祟,謂有鬼氣所持,其候睡臥不穩(wěn),或作疼痛,且鬼祟者,陰物也,入夜則旺,小兒精神怯弱,血氣嫩微,夜間被鬼所持,故令兒啼哭也。以外客忤蟲動,重舌口瘡等病,亦皆能為夜啼?!盵4]卷十五,422-423可見,宋代醫(yī)家對夜啼的認識已經(jīng)有了深化,在《諸病源候論》提出“臟冷”和“犯觸禁忌”二因說的基礎(chǔ)上,將“驚啼”也歸入“夜啼”的范疇內(nèi),提出“風熱”說來作為夜啼的第三種病因。并且,此書還在三大主因之外提出,小兒罹患其他疾病也有可能有夜啼的表現(xiàn),如客忤、蟲動、重舌、口瘡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唐宋醫(yī)家受到當時思想與信仰的影響,把邪祟視為夜啼的重要原因之一,認為小兒“夜間被鬼所持”也能導致其啼哭。這一認識在唐宋時期的其他文獻中也有所反映,如《太平廣記》引《靈異記》載:“唐郎中白行簡,太和初,因大醉,夢二人引出春明門,至一新冢間,天將曉而回。至城門店,有鬻餅馎饦者,行簡餒甚,方告二使者次。忽見店婦抱嬰兒,使者便持一小土塊與行簡,令擊小兒。行簡如其言擲之,小兒便驚啼悶絕,店婦曰:‘孩兒中惡!’”[18]在這則奇異的故事中,面食店老板娘懷抱的嬰兒被鬼所擊后“便驚啼悶絕”,而老板娘當時的反應是“孩兒中惡”。所謂“中惡”,即中邪,指人被鬼神邪祟所侵擾,出現(xiàn)類似于突然昏死的癥狀,這在中古時期的醫(yī)籍中有專門論述[17]卷二三,669-681??梢姡谔扑螘r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人們認為鬼神邪祟能夠侵擾人,從而致人“中惡”,而小兒夜啼也是這一情況的表現(xiàn)。不過,如果我們把《諸病源候論》和《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中的記載相比較,就能看出從隋唐至兩宋時期醫(yī)家對邪祟致夜啼這一病因認識上的發(fā)展變化。在《諸病源候論》中,醫(yī)家只是籠統(tǒng)地提出“犯觸禁忌”也能令小兒夜啼,并沒有進行細致的分析;而《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在提到“邪祟”這一病因時,不僅提出了邪祟能夠?qū)е滦阂固涞木唧w原因:“小兒精神怯弱,血氣嫩微,夜間被鬼所持,故令兒啼哭也”,還進一步將邪祟納入到傳統(tǒng)醫(yī)學的理論中來理解:“且鬼祟者,陰物也,入夜則旺”,用陰陽理論來統(tǒng)攝邪祟說,這表明宋代醫(yī)家已將這一問題進一步醫(yī)學化。

      二、唐宋時期的止啼之術(shù)

      以上我們討論了唐宋時期對小兒啼哭行為的各種認識,從中可見,小兒啼哭之所以會引起成人的注意,一方面是因為啼哭被認為是新生兒生命力的表征之一;另一方面則由于啼哭意味著小兒感到難受或某種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正如盧梭所言:“當孩子啼哭的時候,他是感到很不舒服的,他有他自己不能滿足的某種需要?!盵19]54因而對于小兒的親人來說,啼哭牽動著他們的內(nèi)心;而對于其他成人而言,連續(xù)不斷的大聲啼哭則令人厭煩。因此,除了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以外,唐宋時期的成人對于小兒的啼哭都要想方設(shè)法來阻止,從而也就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止啼之術(shù)。

      第一,最基本的止啼之術(shù)當然是設(shè)法滿足小兒的要求。比如前引《齊東野語》記崔福躲避官府追捕事:“會夜大雪,方與嬰兒同榻,兒寒夜啼,不得睡覺。捕者至,因以故衣?lián)韮嚎?,兒得衣,身暖啼止,遂得逸去?!盵10]崔福主觀上想要通過堵嬰兒嘴來止啼,客觀上卻因滿足了小兒的需求從而止啼。又如前引《青瑣高議》所引詩:“近日廚中乏短供,孩兒啼哭飯籮空。母因低語告兒道:爹有新詩上相公?!彪m然詩中的母親沒有直接拿食物來滿足饑餓的孩子,但是她是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在勸說孩子,以求其能止啼,這也是一種試圖滿足小兒要求的止啼術(shù)。

      第二,對于那些無論怎樣做都難以滿足而啼哭不止的小兒,父母所能采取的手段就是恐嚇。如前引《能改齋漫錄》所記“稚子夜啼”事:“稚子夜啼,拊背以安之而不止,取果以與之而不止,許之以早市物而不止。于是其母滅燭,其父伏戶下為鬼嘯,出垣后為狐鳴,則其口如窒。”[9]面對夜哭的小兒,父母的各種招數(shù)都沒奏效時,便只好采取恐嚇手段,結(jié)果受到威嚇的小兒果然止住了哭聲。如前文所述,驚嚇本來是導致小兒啼哭的原因之一,但啼哭的小兒在受到恐嚇后卻往往能夠止啼,這一點不僅為生活經(jīng)驗所證實,也為近代以來中外研究兒童心理學者所注意。如盧梭就曾指出:“有時候,人們?yōu)榱瞬辉S他(指兒童)吵鬧,就嚇他,就打他?!盵19]25近代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也指責中國母親對兒童所采取的恐嚇行為:“我們中國做母親的人,常??謬樞骸嚎薜臅r候,做母親的嚇他們說:‘狗來了!貓來了!老虎來了!熊來了!’”[20]22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還有一種恐嚇止啼的方法,就是以武將的威名來嚇唬啼哭的小兒以達到止啼之效。這種止啼之術(shù)早在魏晉時期即已出現(xiàn),如《太平御覽》引《魏書》載:“孫權(quán)率十萬眾圍合肥,(張)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江東小兒啼,恐之曰:‘遼來,遼來!’無不止矣?!盵21]張遼大敗孫權(quán)于合肥,這對東吳的震懾極大,因此,吳國的父母就用“張遼來了”嚇唬啼哭的小兒,竟然收到了止啼的效果。此后,從魏晉到唐宋時期,這類以武將威名恐嚇小兒的止啼之術(shù)時常見于記載,其中又以“麻胡”最為多見,如《朝野僉載》載:“后趙石勒將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有兒啼,母輒恐之‘麻胡來’,啼聲絕。”[22]有趣的是,這個十六國時期就被父母們用來嚇唬小孩的“麻胡”,一直到唐宋時期還被用來止啼,并且,關(guān)于它的來源還出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說法,如唐人李匡文的《資暇集》所說:“俗怖嬰兒曰:‘麻胡來?!恢湓凑?,以為多髯之神而驗刺者,非也。隋將軍麻祜性酷虐,煬帝令開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風而畏,互相恐嚇曰:‘麻祜來。’稚童語不正,轉(zhuǎn)‘祜’為‘胡’?!盵23]據(jù)此,“麻胡”則源于隋將麻祜,而非麻秋。宋人王楙的《野客叢書》引《會稽錄》又云:“會稽有鬼號‘麻胡’,好食小兒腦,遂以恐小兒。”[24]于是,“麻胡”又成了食人腦的惡鬼??梢婈P(guān)于“麻胡”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不論“麻胡”究竟是武將還是惡鬼,其作為小兒畏懼之人物并具有止啼作用這一點卻是相同的。

      除“麻胡”外,還有不少武將的名字也被用作止啼,比如南朝劉宋的劉胡:“(劉胡)討伐諸蠻,往無不捷,蠻甚畏憚之。……蠻至今畏之,小兒啼,語之云‘劉胡來!’便止?!盵25]還有北魏的楊大眼:“(楊大眼)自為將帥,恒身先兵士,沖突堅陳,出入不疑,當其鋒者,莫不摧拉?!瓊餮曰淬?、荊沔之間有童兒啼者,恐之云‘楊大眼至’,無不即止。”[26]以及南齊的桓康:“(桓康)隨世祖起義,摧堅陷陣,膂力絕人,所經(jīng)村邑,恣行暴害。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兒,畫其形以辟瘧,無不立愈?!盵27]到了唐宋時期,這種以武將威名止啼的方法進一步傳入周邊民族政權(quán),比如吐蕃人以唐將郝玼名止啼:“玼出自行間,前無堅敵。在邊三十年,每戰(zhàn)得蕃俘,必刳剔而歸其尸,蕃人畏之如神。……蕃中兒啼者,呼玼名以怖之。”(《舊唐書》卷一五二《郝玼傳》)[13]4078又如西夏人以宋將王德用名號止啼:“王德用號‘黑王相’,年十九,從父討西賊,威名大震。西人兒啼,即呼‘黑大王來’以懼之?!盵28]還有遼人以北宋燕王趙元儼名號止啼:“燕王威望著于北敵……北敵疑此,益所畏懼。故燕、薊小兒夜啼,輒曰‘八大王來也’,于是小兒輒止啼?!盵29](由于趙元儼在宋太宗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故被稱為“八大王”)

      武將威名之所以能夠止啼,是因為某位武將在戰(zhàn)場上以勇猛或兇殘著稱,而他的這種名聲使人懼怕,這種名聲連帶懼怕一起,進而由成人之口傳入兒童的世界,小兒對成人的傳說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于是漸漸就對某位武將的威名產(chǎn)生了懼怕之情,這也就是所謂的“由間接經(jīng)驗導致的恐懼”[20]21-22。而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威名止啼”已經(jīng)儼然成為魏晉以來史書中用來描述武將英武的標準敘事,無論這些描寫是當時的真實情況還是夸大之詞,它們都表明,從魏晉至唐宋時期,以武將威名恐嚇小兒的做法在當時社會上是較為流行的。

      第三,對于與疾病相關(guān)的小兒啼哭,唐宋時期所采取的辦法主要是以治病為先,病愈后啼哭自然也就止住了。比如前引劉宰《贈芮醫(yī)》詩后半段所記對啼哭病兒的醫(yī)治過程:“醫(yī)師睨視了無策,鄰母驚嗟悉來睹。群兒竊聽聞,肩竦毛發(fā)豎。芮生昂然來,自言醫(yī)此屢。探懷出良藥,布指揣針路。斯須穎脫出,肌理自如故?!盵16]詩中的芮生將刺入小兒肉中的縫衣針取出,小兒自然也就止啼了。

      除了詩文的描寫以外,唐宋醫(yī)籍所記載的治療小兒夜啼、驚啼及躽啼等病候的方法屬于醫(yī)家的止啼之術(shù)。這些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其一為藥物治療;其二為灸法;其三為咒禁之法。由于唐宋醫(yī)籍中的這類記載很多,限于篇幅,在此僅舉數(shù)例加以說明。如《備急千金要方》載:“治小兒夜啼,至明即安寐,芎散方:芎、白術(shù)、防已,各半兩。上三味治下篩,以乳和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兒大能服藥者,以意斟酌之?!盵3]100-101同書又載:“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隨多少搗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3]101可見,醫(yī)家醫(yī)治小兒夜啼,既有復方也有單方。

      此外,唐宋醫(yī)家治療夜啼還會根據(jù)病因辨證施治,比如《幼幼新書》引《慧眼觀證》說:“大種夜啼,自有三說。一:心熱者夜啼,只用朱砂膏及天竺黃散服之,兼以燈花涂乳上與吃。三、五歲者,宜以鲊湯圓療之。二:臍下痛者夜啼,乃氣血所滯,因而躁悶,以烏梅散及槐角圓服之。……三:無故而啼,夜中面目青色不識人,此邪氣所畜,宜以符法及驚藥相兼服食。有形證實者,以鲊湯圓通利?!盵30]193可見唐宋醫(yī)家會根據(jù)夜啼病因的不同而采用各異的藥物與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之外,還有采用灸法來治療的,比如:“小兒夜啼,灸幼宮三壯,又灸中指甲后一分”;“灸小兒夜啼,上燈啼,雞鳴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沖穴一壯,炷如小麥大。”[30]199

      除上述兩種方法外,時人也常常采用巫術(shù)療法,這一點在前引《太平廣記》白行簡的故事中也有所體現(xiàn):“小兒便驚啼悶絕,店婦曰:‘孩兒中惡!’令人召得一女巫至,焚香彈琵琶召請,曰:‘無他故,小魍魎為患耳,都三人,一是生魂,求酒食耳,不為祟,可速作馎饦。’取酒逡巡陳設(shè),巫者拜謁,二人與行簡就坐,食飽而起,小兒復如故。”[18]故事中的小兒被鬼所擊“驚啼悶絕”后,母親請來了女巫救治,所采取的治療方法是“焚香彈琵琶召請”這種民間巫術(shù)儀式,最終“小兒復如故”。又《東軒筆錄》亦載:“越州僧愿成客京師,能為符箓禁咒,時王雱幼子夜啼,用神咒而止?!盵31]也是運用“神咒”這類巫術(shù)療法來治療小兒夜啼。以上材料反映出,在唐宋社會觀念中,以巫術(shù)方式治療小兒夜啼是十分有效的。

      在唐宋時期的醫(yī)籍中也可見到關(guān)于符咒禳謝等治療方法的記載,比如在小兒身上寫符字:“小兒夜啼方。以日未出時及日午時仰臥,著于臍上橫文,屏氣,以朱書作‘血’字。其夜即斷聲,效”[32];“右臍下書田字,差?!盵30]198又如將某種具有禳謝作用的東西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井口邊草,主小兒夜啼,著母臥席下,勿令母知”[33];“甑帶法,治鬼祟邪厲夜啼。右取甑帶懸戶上?!盵4]卷十五,429-430再比如念誦咒語以起到禳謝的作用:“治小兒夜啼法。右令母脫去上衣,只著中衣,跪宅四角曰:西方白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乞斷某甲夜啼,荷恩之日,奉還酒哺,隨意所用。還法安五畔,置中庭四角,故四角四畔,中央一畔,啟顙瞻五帝說曰:今日奉還,隨意所吮愿之?!盵30]199

      上述記載反映了唐宋醫(yī)家對于夜啼等病候在治療方法上的多樣性,而從總體趨勢來看,雖然上述三種治療方法在唐宋醫(yī)籍中都能見到,但與巫術(shù)禳謝有關(guān)的治療方法卻是越來越少,以藥物治療的方法日益成為主流。這表明,與唐宋醫(yī)家對夜啼等病候病因認識的發(fā)展相適應,從唐到宋,醫(yī)家對夜啼等病候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日趨理性化。

      通過上文的討論,我們對唐宋時期對小兒啼哭的認識與止啼之術(shù)梳理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luò)。可以說,唐宋時期的上述認識與做法,堪稱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中兒童整體形象的一個縮影。兒童雖然在歷史書寫中是被忽視、邊緣化的一群,但又是家庭與社會生活中不可忽視的群體。唐宋時期,成人書寫的詩文典籍或多或少地提及兒童,醫(yī)藥書籍中也為兒童列出專章進行討論,乃至醫(yī)學分科中少小科的出現(xiàn)(據(jù)《唐六典》載:“醫(yī)博士掌以醫(yī)術(shù)教授諸生習《本草》、《甲乙脈經(jīng)》,分而為業(yè):一曰體療,二曰瘡腫,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齒,五曰角法。”[12]卷十四,410可見唐代官方醫(yī)學分科中已有“少小”一科)等等,都體現(xiàn)了唐宋社會對兒童群體的一種注目,也是古人“幼幼”“慈幼”觀念的一種體現(xiàn)。兒童在生活中常常受到成人的忽略,而啼哭往往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通過啼哭,兒童才能夠表達自己的訴求,從而引起成人的注意。對于成人來說,小孩無休止的啼哭無疑是對日常生活秩序的一種干擾,它使得成人們不得不中斷休息或手頭的工作,而如果這種啼哭又被視作某種嚴重疾病的話,那它就不僅僅是一種干擾,更是牽動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大事。可見,在唐宋時期,啼哭成了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之間互動的一個媒介。

      猜你喜歡
      醫(yī)家時期小兒
      夜盜小兒(下)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8
      夜盜小兒
      幽默大師(2020年10期)2020-11-10 09:07:20
      小兒涵之三事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6
      文藝復興時期的發(fā)明家
      開心一刻
      新時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十三五”時期的國企改革
      “正統(tǒng)四象說” 與“醫(yī)家四象說” 相關(guān)問題辨析
      清代著名醫(yī)家莫枚士之《經(jīng)方例釋》臨證用藥思路探析
      辨證論治小兒慢性咳嗽40例
      南丰县| 邯郸县| 贵阳市| 吉木萨尔县| 叙永县| 女性| 泰州市| 邵阳县| 沧源| 呼伦贝尔市| 南岸区| 仪征市| 云安县| 合水县| 和平区| 昆山市| 武隆县| 玛沁县| 贡山| 天等县| 吉隆县| 伽师县| 镇宁| 喀喇| 库伦旗| 延吉市| 平度市| 廉江市| 会同县| 隆回县| 河曲县| 明星| 剑川县| 贵德县| 新绛县| 井冈山市| 迁安市| 来宾市| 颍上县| 上栗县| 织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