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彪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廣西 來賓 546199)
瑤族《盤王歌》又稱為《盤王大歌》《大路歌》,具有“瑤族史詩”和“瑤族百科全書”的美譽?!侗P王歌》是彰顯瑤族民族身份、民族記憶的主要文化表征,是研究瑤族歷史發(fā)展、文化習俗、生產(chǎn)生活、文學藝術(shù)、民族融合的重要文獻資料。目前,學術(shù)界對瑤族《盤王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產(chǎn)生時期的考證、文獻價值、藝術(shù)特征、傳播路徑等方面進行研究與闡釋。如瑤族研究專家黃鈺先生在瑤族《〈盤王歌〉初評》一文中,通過對瑤族《盤王歌》與《評皇券牒》的對比及其藝術(shù)特征的分析研究,認為《盤王歌》產(chǎn)生于唐朝開元時期[1]。劉保元和楊仁里在《瑤族〈盤王歌〉的最早抄本》中,通過對不同《盤王歌》文本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年代進行研究,認為“江永32 段歌詞的《盤王歌》當是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抄本”[2]。趙登厚論文《從〈盤王歌〉看瑤族歌謠的特色》[3]64-67、劉保元的論文《瑤族古典歌謠集成〈盤王歌〉管探》[4]、周紅的碩士論文《江華瑤族〈盤王大歌〉的藝術(shù)特征研究》[5]等文章則對瑤族《盤王歌》的藝術(shù)特征進行了多維度的研究。吳寧華的博士學位論文《史詩〈盤王歌〉的音樂民族志研究—以廣西賀州、田林兩地個案為例》[6]、劉小春的論文《瑤族“還盤王愿”與〈盤王大歌〉淺探》[7]則是在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上,對賀州與田林地區(qū)瑤族《盤王歌》所呈現(xiàn)出來的“地方性”民族特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胡鐵強、陳敬勝在《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瑤族史詩“盤王大歌”的文化學解讀》一書中,闡述了《盤王歌》中對瑤族歷史記憶、文化傳承與認同中的重要意義[8]1。從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目前學術(shù)界還缺乏對廣西大瑤山瑤族《盤王歌》的研究?;诖耍P者嘗試對其進行探討。
“《盤王歌》雛形產(chǎn)生于晉代,形成與唐宋之間,至今約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9]66,后在傳播的過程中逐步完善、定型?,F(xiàn)存的《盤王歌》有三種形式,即十二段詞、二十四段詞和三十六段詞。
《盤王歌》流傳非常廣泛,在我國廣西、湖南、廣東、江西、貴州、云南等地,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瑤族聚居區(qū),都有傳唱《盤王歌》的習俗?!侗P王歌》最初為手抄本,后經(jīng)過研究專家的收集整理匯編得以公開出版發(fā)行。目前公開出版的《盤王歌》主要有三個專輯版本:由盤才石、房光清、李默等收集編著,1990 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粵北《盤王歌》;由鄭德宏、李本高整理編譯,1987年和1988 年岳麓書社出版的湖南《盤王大歌》(上下冊);由張聲震、黃鈺主編,出版的廣西《還盤王愿》。這些《盤王歌》的收集整理和出版,成為研究瑤族民族記憶的重要文獻。本文論述的《盤王歌》是以2009 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廣西瑤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中收錄的“大瑤山瑤族歌謠”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據(jù)我們田野調(diào)查,廣西大瑤山瑤族的《盤王歌》主要流傳在盤瑤、坳瑤等支系中,其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體現(xiàn)了瑤族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民族藝術(shù)特色。
廣西大瑤山盤瑤的《盤王歌》是“歌”“曲”一體的民族藝術(shù),每一段詞都有“歌名”,每一段歌都有固定的“曲牌名”,如三十六段詞“歌名”有:起聲唱、初入席、隔席唱、輪娘唱、日出早、日正中、日斜斜、日西落、日落崗、日過崗、夜黃昏、夜深深、天上星、大星上、月亮亮、天大旱、見大怪、天地動、天暗烏、雷落地、葫蘆曉、造天地、連州歌、游樂歌、桃源峒、閭山學堂、造寺、歌字、鄧古歌、何物歌、郎老了、放獵狗、雙杯酒、亞六歌、完合歌等[10]38-59。歌曲的“曲牌名”主要有“七任曲”,即“黃條沙”“三逢閑”“萬段曲”“荷葉杯”“南花子”“飛江南”“梅花曲”等曲子[11]15-16。大瑤山坳瑤的《盤王歌》與盤瑤《盤王歌》在形式和風格上非常相似,但在內(nèi)容上存在一定差異。坳瑤的《盤王歌》主要由“三拜”“三步”“藍靛”“斷酒”“記歌唱”“留 門”“客人到”“嫁 妝”“同 伴”“日 頭 協(xié)”“入 晴”“夜深”“按杯”“神 書”“鷓 鴣”“雷 公 頌”“歌 花”“十二月澡”“種 木”“倒木”“造 屋”“雙 姊妹”“歌 生”“歌 嫁”“吃飯”“天光”“送親”“歌堂散”等內(nèi)容組成。
廣西大瑤山瑤族《盤王歌》涉及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有敘述盤古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世歌,有敘述瑤族族群來源的歷史歌,有描繪祖先盤王豐功偉績的頌祖歌,有體現(xiàn)瑤族生產(chǎn)生活的勞動歌,有歌唱瑤族男女情感的愛情歌,等等。大瑤山瑤族《盤王歌》并非只是歌唱盤王的專輯,而且也是瑤族在祭祀祖先盤王舉行“還盤王愿”儀式時所唱的樂神歌。大瑤山瑤族在舉行“還盤王愿”儀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唱不同的歌謠。有關(guān)大瑤山瑤族“還盤王愿”的儀式規(guī)程和文化內(nèi)涵,限于篇幅,我們將另文專門論述,這里不再贅述。本文就《盤王歌》文本所蘊含的民族記憶表征進行闡述。《盤王歌》既是大瑤山瑤族人民對自身歷史發(fā)展的“想象性”記憶,也是瑤族社會的文化記憶。大瑤山瑤族通過《盤王歌》世世代代傳遞和記憶著自身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習俗。
德國學者蕾娜特·拉赫曼指出,文學與記憶之間存在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互文性”關(guān)系,記憶的符號化、文本化即表征為“文本記憶”,她認為記憶與文本的“互文性”就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記憶”,而“每個文本都是對所有文本的記憶,這些文本都在這個文本中留下了痕跡”[12]270-271。廣西大瑤山瑤族《盤王歌》與當?shù)噩幾宓拿褡逵洃洿嬖谥芮械摹盎ノ男浴标P(guān)聯(lián),《盤王歌》凝聚著大瑤山瑤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對人類起源、瑤族歷史發(fā)展、古代名人尊崇、日常經(jīng)驗、愛情生活等民族記憶表征。
在廣西大瑤山民間故事中,廣泛流傳著“伏羲兄妹”的故事。故事敘述了宇宙的誕生、人類的起源以及大瑤山瑤族的來源[13]260-261。在大瑤山《盤王歌》中也有著類似的關(guān)于人類起源神話傳說。在“雷洛地”(又名“洪水發(fā)”)歌曲中講述了“龍兒”與雷王斗法,引發(fā)“雷發(fā)癲”“玉女仙人放水”,導致洪水淹沒世界。在“葫蘆曉”唱詞中詳細敘述了伏羲兄妹造人的詳細過程。如對伏羲種植葫蘆的敘述:
葫蘆瓜核大州出,大哥行住得歸家;伏羲種瓜有七夜,未經(jīng)三夜便開芽。葫蘆瓜核大州出,大哥行住得歸藏;伏羲種瓜有七夜,未經(jīng)三夜便開雙?!?0]42
歌詞中形象描繪了葫蘆生長的過程:“開芽”—“開雙”—“核頭開”—“開枝”—“結(jié)子”—“長葫蘆”—“大禾倉”。同時,唱詞對伏羲兄妹“葫蘆避水”“洪水盡十二日照地”“李廣射十日”“伏羲兄妹巡游天下找人類”“伏羲兄妹結(jié)婚”“伏羲夫婦婚后產(chǎn)怪胎”“怪胎變?nèi)祟悺钡壬裨拏髡f進行敘述。
在《造天地》歌曲中,大瑤山瑤族營造了“高王造天平王造地”的詩性“宇宙生成觀”。在大瑤山瑤族人民的宇宙觀中,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天地萬物都是神仙造就出來的,“高王造天”“平王造地”“祝王造火”“銅王造錢”“盤王造衫”等,各路神仙各司其職,共同建構(gòu)和諧共生的天地人間。如《造天地》歌曲中敘述到:
高王在天立天地,赤王在地月初生;龍定有緣月里坐,七星得道月邊行。高王在天立天地,赤王在地月初生;日頭在天照日下,龍王出世海中生?!?0]43
此外。《造天地》歌曲中,還敘述了平王在地“置青山”“置 江 河”“置田 地”“置鹽田”“置 州城”“置 羅針”“置天平”“置人 種”“置 牯 牛”“置 魚蝦”“置 樹 竹”等,并對自然界的這些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進行了描述,體現(xiàn)了大瑤山瑤族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理念。
《盤王歌》中多處提到“盤古”“盤王”“桃花峒”等,這些文化信息反映了大瑤山瑤族對祖先和民族歷史發(fā)展的記憶?!侗P王歌》“是瑤族各支系史詩性的文化經(jīng)典,記憶的是千百年來對瑤族的生存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以及本族群的智慧。記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凝聚本民族的力量,通過強制性記憶本族群的神話、傳說、歷史以及文化事件,以此保留客觀性的文化品質(zhì),從而建構(gòu)起一條本族群的邊界,區(qū)別‘他族的歷史’,認同‘本族的歷史’,達到區(qū)分‘我族’與‘他族’的目的?!保?]81-82
在漢文獻典籍中,“盤古”是華夏民族的“始祖神”,在瑤族社會中“盤瓠”是瑤族人民共同的祖先?!氨P古”與“盤瓠”交織而生成“盤王”,既是漢文化與瑤族文化互滲交融的結(jié)果,也是大瑤山瑤族祖先記憶的集中體現(xiàn)。對于瑤族地區(qū)“盤古”與“盤王”之間的混雜關(guān)系,徐益棠先生曾有這樣的描述:“盤王神話與盤古神話不同,惟坳瑤稱盤王為先天神,盤古為后天神,然其中區(qū)別如何?瑤民亦未能置答。依唱辭中所述,則盤王盤古固未有顯著之分別。且在請盤王唱辭中,盤古又似即伏羲之化身?!保?4]173但據(jù)我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大瑤山瑤族社會中,盤瑤、山子瑤、坳瑤一般將祖先稱為“盤王”,而茶山瑤、花藍瑤將祖先稱為“盤古”或“盤古王”。
“記憶的迷人之處就在于它能記錄歷史,無論對個人生活還是集體歷史它都能夠充當最接近真實本貌的‘見證者’?!保?5]90在瑤族歷史上,有關(guān)祖先遷徙傳說的歷史歌中,流傳著“祖居三峒歌”,即《桃花源峒歌》《梅山峒歌》《千家峒歌》,其中《桃花源峒歌》主要融入《盤王歌》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在“還盤王愿”祭祀過程中傳唱;《梅山峒歌》是作為瑤族道公做道場的重要唱本,在道公做法事時喃誦;而《千家峒歌》是瑤族在日常生活中追憶祖先豐功偉績和向往美好生活時,經(jīng)常傳唱的歌謠?!白婢尤几琛奔仁乾幾鍖Ρ久褡鍤v史記憶的文化表征,也是瑤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大瑤山瑤族《盤王歌》中對“桃花源峒”富饒美麗景象的描述:
桃花源頭僧家屋,僧家屋底起門樓;僧家門樓魯班造,石灰批過似龍頭。桃花源頭僧家屋,僧家屋底起門楣;僧家門樓魯班造,石灰批過似龍衣?!?0]48
在大瑤山瑤族歷史記憶中,據(jù)說其祖先曾經(jīng)居住在土地肥沃、風調(diào)雨順的“桃花源”(有的傳說是“千家峒”),后來被封建官府發(fā)現(xiàn)而被驅(qū)趕,流落他鄉(xiāng)?!疤一ㄔ础保ā扒Ъ裔肌保┦谴蟋幧浆幾鍓粝胫械睦硐牍释梁途窦覉@,“桃花源”情結(jié)(或“千家峒情結(jié)”)是他們揮之不去的家園情懷,直到20 世紀40年代初,大瑤山瑤族還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集體尋回千家峒事件”。可見在大瑤山瑤族歷史記憶中,“桃花源”(“千家峒”)的生存境遇與歷史遭遇已經(jīng)成為本民族發(fā)展歷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歷史經(jīng)歷,是記憶深處永遠的精神家園。
在大瑤山瑤族《盤王歌》中,除了歌頌伏羲、盤古、盤王等神話傳說人物外,還記載了彭祖、魯班、李廣、唐王等古代名人。這些古代名人成為他們?nèi)粘I钪谐绨莸膶ο蟆?/p>
魯班是我國春秋時期建筑師,他的木匠技藝出神入化,被稱為中國建筑史上的鼻祖。在《盤王歌》“閭山學堂”“造寺”等歌曲中多次描繪魯班的建造技藝。在“閭山學堂”中,圍繞“閭山學堂魯班造”這個主題,敘述魯班建造“閭山學堂”的過程、以及“閭山學堂”的建筑特色,歌頌了魯班高超精湛的建筑才能。在“造寺”中則描繪了魯班出神入化的建造技藝和特點,“造寺魯班會造寺”“一個金雞八個尾巴,一條柳樹到棟梁”“玻璃瓦廈滿天鋪,玻璃瓦廈十三雙”“瓦字蓋過是龍脊,石批灰過時龍鱗”“樓上又雕木故事,壁上細書字字真”。大瑤山瑤族崇拜魯班的建造技藝與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和生計模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大瑤山瑤族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崇山峻嶺之中,這里山高路險,林業(yè)資源豐富,居住房屋大多用樹木、竹筏、樹皮等原材料建造而成,要求手工木匠技藝很高,有時為了使房屋美觀,還要在房屋上雕梁畫棟,因此,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像魯班一樣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術(shù),建造出實用、美觀的樓房。
再如在“葫蘆曉”中對李廣的描述:“洪水盡,十二個日頭平曬焦,十二個日頭平平曬,隨你有緣曬到焦。三百貫錢買彈子,又添四百買彈弦;李廣將軍射明日,李廣攀弓射日頭。洪水盡,十二個日頭平上山,李廣將軍射十個,尚留二個照凡間?!保?0]43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后羿射日》的神話傳說,《盤王歌》中將西漢時期的歷史名人李廣替代傳說中的后羿,一方面說明大瑤山瑤族善于通過歷史人物來記憶神話傳說人物的獨特思維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瑤山瑤族人民對李廣將軍高超射箭技藝的崇拜。大瑤山瑤族身居崇山峻嶺之中,狩獵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一個技藝精湛的射手,既能獵取到豐富的獵物,也是瑤族姑娘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因此,《盤王歌》中“李廣射日”的杜撰,既是大瑤山瑤族對歷史英雄人物的記憶,也凸顯了他們對高超射箭技藝的崇拜。
此外,《盤王歌》還記載梁山伯、祝英臺、劉三妹等民間傳說人物。大瑤山瑤族對這些歷史名人或民間傳說人物的崇拜,既體現(xiàn)了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與記憶,也凸顯了瑤族文化在發(fā)展的進程中不斷與漢文化交融滲透,自覺接受漢文化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盤王歌》中的“何物歌”是大瑤山瑤族人民生活經(jīng)驗知識的結(jié)晶。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勞動實踐過程中,通過深入觀察事物的形狀,總結(jié)事物發(fā)生的規(guī)律,剖析事物的本質(zhì),從而形成日常生活知識和經(jīng)驗總結(jié),并通過歌謠問答的形式融入《盤王歌》中廣泛流傳?!昂挝锔琛庇直环Q為“盤歌”,瑤族人民在相互盤問傳唱或聆聽“何物歌”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生活知識。
“何物歌”中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幾乎瑤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可以“入歌”,集中反映了大瑤山瑤族在認識自然界事物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積累知識,傳遞文化,展現(xiàn)了瑤族詩性的民族智慧。如“何物出來搭兩扎?何物出來穿兩邊?何物原來圍過外?何物原來纏兩腰?衫袖出來搭兩扎,衫袖出來穿兩邊,衫襟原來圍過外,羅帶原來纏過要?!保?0]52這是對身上衣服的盤問對答。如“何物平平撐四腳?何物排排撐四邊?何物協(xié)協(xié)是龍脊?何物層層背上鱗?屋柱平平撐四腳,屋柱排排撐四邊,屋背協(xié)協(xié)是龍脊,瓦蓋層層背上鱗。”[10]52這是對房屋的盤問對答。此外,瑤族的日常生活用品香爐、酒瓶、簸箕、銅鑼、鍋蓋、秤桿、食鹽以及生長在山間田地中的植物禾苗、斑竹、蕉樹、楓樹、樟樹等和生活在山林野外的動物山羊、黃猄、鷓鴣、黃蜂、虎豹等,都在“何物歌”中記載和傳唱。
《盤王歌》中還記載了大量的傳授農(nóng)業(yè)、林業(yè)、副業(yè)、狩獵等方面的知識,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大瑤山瑤族社會的生活面貌。如在坳瑤《盤王歌》“雷公頌”中,通過一年十二個月的流變來記錄不同月份的農(nóng)事知識。
正月雷公喚,二月犁耙向地行,三月把田撒谷子,四月芒種插禾秧,五月?lián)@潑田水,六月?lián)u扇看田塘,七月得見禾胎現(xiàn),八月得見禾浪花,九月禾熟垌垌熟,十月收禾收滿倉,十一月開倉揚白米,十二月?lián)鷤闼凸偌Z[10]154。
如在盤瑤《盤王歌》“雙杯酒”中對大瑤山瑤族人民砍伐樹木場景的描述:
見木大哥先見木,大哥見木在東南;深山出得樟木姓,皮里帶紅葉帶青。見木大哥先見木,大哥見木在東南;買只生雞祭土地,倒木便歸東北方。木倒地,大哥拗尺便來量;大哥量得三丈六,小哥量的四丈長。……[10]58
古人有云:“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痘茨献印酚涊d:“古人勞役必謳歌,舉大木者呼邪許”“今舉大木者,前呼輿論,后亦應之。此其子舉大木善矣?!薄侗P王歌》中這段歌反映的正是眾人“謳歌舉木”的勞動場景,它記載了大瑤山瑤族在深山中砍伐樹木的詳細過程:“進山找樹木——識別木材——祭祀土地神——丈量木材——砍伐樹木——運送木材到河邊——運輸木材到各地”,描繪了瑤族人民在砍伐樹木的過程中,齊心協(xié)力,謳歌勞動的熱鬧場景。
再如在盤瑤《盤王歌》“放獵狗”中這樣描述:
四山領(lǐng)頭放獵狗,湖南江口立橫癡①;立槍未了羊來到;狗吠三聲羊著癡。四山領(lǐng)頭放獵狗,湖南江口立橫槍;立槍未了羊來到;狗吠三聲羊著槍。四山領(lǐng)頭放獵狗,三日不問狗吠聲;紅羅包飯來尋狗,尋狗不逢等舊情?!?0]57
這段歌詞記錄了大瑤山瑤族古老狩獵生活和捕獵方法。“立橫癡”就是在野獸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投放粘糕汁,“立橫槍”是一種安裝有自動機關(guān)的槍,將其放置在野外,一旦有野獸觸碰到機關(guān),槍便會自動射殺野獸。通過這段歌謠,我們可以了解到大瑤山瑤族通過“放獵狗”“立橫癡”“立橫槍”等方式捕獲獵物。
在大瑤山瑤族《盤王歌》中,有很多詞段都是描述當?shù)噩幾迦嗣胥裤矫篮脨矍榈母柚{,通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發(fā)男女之間內(nèi)在豐富的情感。如“日早出”“日落西”“日過 崗”“夜 黃 昏”“夜 深深”“天 上 星”“月亮亮”“游樂歌”“何物變”等歌謠都是記載瑤族男女的愛情生活?!叭赵绯觥庇羞@樣的詞段“日頭處出白石嶺,有邊灼熱有邊陰;有邊熱照人有偶,有邊無熱子單身。日頭處出白石嶺,有邊灼熱有邊陰;有邊熱照人有偶,有邊無熱子相思。”[10]39通過借物抒情,將日出照曬山嶺向陽處溫暖,而背陽出陰冷,比喻男女之間有伴侶就能充滿愛情的火花和熱情;而如果是孤身一人則缺乏愛情的溫度,如“日過崗”中唱到:
日頭過崗不早過,重留日影照郎村;千村萬村日不照,單照單身無偶村。日頭過崗不早過,重留日影照郎鄉(xiāng);千村萬村日不照,單照單身無偶鄉(xiāng)。日頭過崗轉(zhuǎn)是夜,屋背籬根轉(zhuǎn)是陰;格木好做蓮塘透,水流不過妹留心。……[10]40
這首歌通過描繪太陽落山后,自然現(xiàn)象的變化所引起男女青年內(nèi)在情感的微妙變化,反映男女青年因境生情、思念對方的復雜情感。在“夜黃昏”“夜深深”“天上星”“月亮亮”等歌謠中則是描繪在黃昏、深夜或在夜朗星稀的夜晚,戀愛男女之間的思念之情。
在“何物變”詞段中,大瑤山瑤族則通過男女“盤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他們之間純真無邪的戀情。
何物變?變成何樣得娘連?得娘變成何物子?上娘頭上作何眠?得郎變,變成何樣得娘連;得郎變成羅帕子;上娘頭上作橫眠。何物變?變成何樣得娘連?得娘變成何物子?上娘頭上作何眠?得郎變,變成何樣得娘連;得郎變成銀梳子;上娘頭上作橫眠?!?0]51
在這段歌謠中,“娘”為“妹”之意,“得”為“期待、盼望”之意,“得娘”即為“盼望情妹”之意。情歌中不僅反映了瑤族女子日常服飾的裝飾特征,而且凸顯了瑤族男女在追求愛情過程中所具有的直率性格。情歌敘述了男子希望能夠變成女子的貼身之物“羅帕”“銀梳”“金 釵”“耳環(huán)”“頸 圈”“衫領(lǐng)”“腰帶”等飾品,與情人形影不離;而女子也期盼情郎能夠如同自身的心愛貼身之物,與自己相伴相隨。此外,在《游樂歌》中,通過敘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愛情故事,體現(xiàn)了大瑤山瑤族男女青年追求戀愛自由、純真愛情以及男女之間婚姻地位平等的愛情觀。
德國學者揚·阿斯曼說:“記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記憶是一種有著身份指向的知識,是一種關(guān)于其自身的知識?!保?6]123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瑤族將本民族記憶凝聚成不同的藝術(shù)形態(tài),以表征其獨特的民族身份。《盤王歌》作為大瑤山瑤族民族記憶的文化“史詩”,它以豐富的想象和神奇的藝術(shù)手法,記錄了瑤族起源、歷史發(fā)展、祖先崇拜以及瑤族社會的各種“地方性知識”,描繪了大瑤山瑤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和對純真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反映大瑤山瑤族社會的原生態(tài)民俗之美與記憶之美,是我們深入了解大瑤山瑤族民族記憶和文化傳統(tǒng)的珍貴文獻。
注釋:
①癡:大瑤山瑤族捕獵用的一種粘性很強的膠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