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馬穎卓 王偉康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
“山高谷深水源低、雨多坡陡不易蓄。 ”吃水難,是貴州廣大農村群眾世代面臨的難題。
2019 年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貴州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作出的戰(zhàn)略部署, 被列為2019 年貴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首, 是貴州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戰(zhàn)役。
截至2019 年9 月底, 貴州省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決戰(zhàn)行動讓所有農民群眾都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是怎樣的智慧和力量讓貴州跑出了解決吃水難的“加速度”?
從“渴望工程”到“解困工程”,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再到 “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貴州解決農村群眾“飲水不愁”的腳步從未停止。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 ”大自然饋贈給貴州萬重山的同時,也雕琢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無三尺平”的獨特地形地貌。 “山路彎彎,吃水全靠扁擔”是采訪中上至古稀的阿婆,下到三十出頭小伙的共同經(jīng)歷。
“太苦了! 早晚要到3 公里外的鄰縣取水,來回一趟仨小時。 每天一睜眼,6 個小時就沒了。 ”說起當年找水、挑水的心酸事,龍里縣高坪村村民羅國銀仍意難平。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2018 年7 月26 日,貴州省委、省政府印發(fā)《貴州省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zhàn)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利用一年時間,全面解決279.54 萬農村人口(其中貧困人口82.7 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立下“軍令狀”,打響攻堅戰(zhàn)。
全省上下聚焦聚力,盡銳出戰(zhàn)。 省委書記孫志剛、省長諶貽琴等省領導作出指示批示20 余次, 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困難。 各級黨委、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水利系統(tǒng)相關單位齊發(fā)力,保障《行動方案》按時有序推進。 層層壓實責任,事事主動擔當,截至2019 年6 月30 日,貴州各地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和運行管理“三項制度”基本建立。
以規(guī)范為引領,以標準促提升。 “行動方案印發(fā)后,我們制定了《精準扶貧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管理規(guī)范》和《精準扶貧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2 個地方標準,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脫貧退出標準的通知》,明確農村飲水安全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4 項標準,作為指導各地脫貧出列的考核依據(jù)。 ”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四級調研員房軍介紹。
建好、管好,資金要保。 貴州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另一方面在全省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舍得向飲水安全投入。 2018 年爭取到中央投資4.89 億元, 統(tǒng)籌省級資金19.15 億元。2019 年爭取到國家發(fā)改委、水利部下?lián)苻r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專項資金7.82 億元,中央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yǎng)護資金7 296 萬元。 水利廳會同財政廳及各地嚴格按照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和要求,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
“龍里縣累計投入2.8 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18 處,覆蓋人口14.5 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02 萬,實現(xiàn)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龍里縣水務局局長熊杰說。
“高興! 非常高興! 買牛買馬搞得成搞不成我就一句話,喝水這個事兒我高興,要多說兩句,變化太大了。 ”平塘縣甲茶鎮(zhèn)六寨村村民冉景昌感慨連連。
盡銳出戰(zhàn),“軍令狀” 兌現(xiàn)為最具民生溫度的 “成績單”。 清凌凌的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筑牢了貴州脫貧攻堅的“水根基”。
明確目標任務后,貴州各地以超常規(guī)舉措決戰(zhàn)決勝攻堅行動。 從縣級普查到省級核查、督查、暗訪,水利系統(tǒng)先后抽調近2 000 名干部職工翻山越嶺、走村入戶,深入一線開展大核查,確保小康路上一戶不落、一人不掉。
《行動方案》出臺后,水利廳成立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攻堅決戰(zhàn)行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廳長王揚任組長,分管副廳長任常務副組長,設立攻堅作戰(zhàn)指揮中心,全面加強項目建設管理與組織調度。 26 次召開黨組會、廳長辦公會、專題會,研究解決攻堅決戰(zhàn)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建設實行一旬一上報、一月一調度。 科技助力,水利“智慧云”全天候數(shù)據(jù)更新,對2005 年以來的飲水工程建設推進情況進行管理,鼠標一點,想看哪個項目看哪個;節(jié)點控制,建立脫貧攻堅決戰(zhàn)行動實時動態(tài)管理臺賬,各地掛圖作戰(zhàn),倒排工期,各級領導親自督戰(zhàn)。
2018 年11 月,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在六盤水調研時要求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進行大普查。12 月,水利廳下發(fā)通知要求以縣級政府為普查責任主體,在全省開展全面普查。
“為確保底數(shù)清、準、實,我們使出了‘繡花’功夫,將‘精準’進行到底。 ”房軍詳細講解“千人大普查”:“先以縣級為主體進行全面普查,2019 年3 月開始省級大核查,抽調了1 500 多名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9 個省級核查組,歷時25 天,對縣級普查情況進行核實,普查密度到了所有鄉(xiāng)鎮(zhèn)、所有村組。 ”
全程參與了核查工作的農水處工程師費基勇告訴記者:“重點是對深度貧困村及偏遠、分散、自然條件差的地區(qū)進行核查,普通村寨至少核查3 個村民組,2 760 個深度貧困村寨則要到達所有村民組,每個村民組入戶核查不低于5 戶。 ”
僅1 個月時間,共計核查1 496 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16 003個行政村(居),63 412 個村民組,314 009 戶,全面摸清了全省農村飲水安全情況。 最終認定還存在《行動方案》不能覆蓋的飲水不安全人口17 986 戶86 969 人。
如何按時保質保量將千頭萬緒的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以督導促提升。 由廳級干部帶隊,廳直屬單位分片包干,采用集中檢查、重點抽查、明察暗訪等多種方式持續(xù)開展督導。 “大普查結束后隊伍不解散,變?yōu)榘翟L組,對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開展定期或不定期暗訪?!狈寇娬f。為加強質量監(jiān)管, 又委托水科院作為第三方機構進行督查,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專門督查飲水安全, 省紀委省監(jiān)委向7 個縣下發(fā)督辦函。 全方位督導確保了項目進度和工程質量。
以考核抓落實。 將農村飲水安全水質達標情況作為對市州黨政領導政績考核、 省級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專項考核的重要內容,以考核“指揮棒”助推工作有序開展。
以重點約談確保進度。 對項目推進較慢、資金支付率較低的19 個縣, 由水利廳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約談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督促及時整改。
設立專線問需于民。 在省、市、縣設立三級飲水安全服務專線,通過各級主流媒體發(fā)布專線信息,聽取群眾對飲水安全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并要求3 天內做出答復。
響鼓重錘,定力不減,焦點不散,“超常規(guī)”舉措?yún)R聚起攻克農村飲水安全難題的磅礴力量。
喝上放心水,確保工程質量是關鍵。 隨著工程的推進,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通往平塘縣甲茶鎮(zhèn)六寨村甲線組的山路,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懸崖。 舉目遠眺,大山深處,最顯眼的除了那條被村民稱為“天路”的盤山路,就是穿梭在青山綠野中的水管。
“這里海拔高,但有綠蔭塘做穩(wěn)定水源,能實現(xiàn)覆蓋人口最大化,我們通過三級提灌把水提上去,再自流到每家每戶。 ”平塘縣水利工程質量監(jiān)督管理站站長滕先固介紹。
回憶工程建設時的場景,工程師王友科記憶最深的是物料運輸:“當時只有毛路,找駕駛員,開始都拍著胸脯說沒問題,到了一看這路,就把水泥卸在下面了。 太危險了,不敢上來。 ”
“一直就是爬坡、爬坡。管材上去全靠人,每天最多能扛上去2 根管子。 ” 黔源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監(jiān)理陳傳恒說。 “我們使用了鍍鋅管,雖然前期成本比PE 管高,但從使用壽命及管護維護長期性來看,綜合效果應該是最好的。 ”
2018 年12 月,工程竣工,不僅滿足了周邊近1 萬名群眾的用水需求,而且實現(xiàn)了管理現(xiàn)代化。 “手機上就能看到水位多少,點一下手機就可以自動上水。 ”綠蔭塘提水工程二級站管理人員陸錦江一邊操作一邊介紹。
“天眼之鄉(xiāng)”平塘縣是2019 年擬出列的貧困縣。 “我們打破傳統(tǒng)小范圍區(qū)域供水的瓶頸,著力構建‘穩(wěn)定水源、骨干水網(wǎng)、全覆蓋’的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新模式,實現(xiàn)了‘一管清水進農家’的目標。 工程建成后移交給縣水務公司進行管理,改變了高揚程提水工程建后運行成本高、運營難的不利局面。 ”平塘縣水務局黨組書記陸光輝說。
思南縣也是2019 年擬出列縣,到2019 年年底要解決43.58 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 思南縣從2016 年起擘畫“大水網(wǎng)”藍圖,利用新建水廠和已建水廠作為樞紐,對飲用水進行凈化、消毒處理,再通過管網(wǎng)延伸采取高區(qū)高供、低區(qū)低供的方式解決全縣農村飲水問題。 全縣526 個村4 176 個村民組安全飲水有了保障。
攻城拔寨,貴州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擔當,在高山和丘陵間鋪設起一道道管網(wǎng), 完成全部81 個項目縣3 351 處工程建設。
“貴州有2 000 多萬人飲水依靠萬人以下工程,不包括一家一戶小水池小水窖的飲水工程有4 萬多處。 管理難、管理弱是通病。 要確保長期發(fā)揮效益,必須結合各地實際,建立起‘從源頭到龍頭’的運行管護體系,實現(xiàn)建得成、管得好。 ”房軍說。
黔中腹地龍里縣,在2018 年10 月脫貧前屬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貧困縣。 這個以“龍之故里”而得名的縣城,卻受喀斯特地貌所困,群眾長期面臨吃水難題。
“2002 年以前,村里喝水要到貴定縣的冒沙井去挑。村民日夜盼改水,解水困?!贝逯_發(fā)輝介紹。2001 年,高坪村一次性從貴定縣馬場河鄉(xiāng)谷汪村滴水巖購買了水權,縣水利局從“渴望工程”項目資金中籌措20 萬元支持購買管網(wǎng),全村按戶出勞力參與建設。 “2002 年農歷六月十四,高坪村人第一次用上了自來水! ”
千辛萬苦通上了水,怎么用好?高坪村成立了由20 名村民代表組成的管水委員會,再選出3 名群眾認可的管水員。
“這是我們當年制定的用水管理制度,19 條規(guī)定都是村民大會通過的,各家水龍頭、管件損壞要自行修好,違規(guī)用水或不交水費要接受懲罰。 ” 在高坪村村委會辦公室,從2002 年起一直擔任管水員的羅國銀,將取水協(xié)議書、 自來水管理制度及水費收支賬本一一擺在桌子上向我們介紹。
一戶一表,以戶為單位收取水費,每戶保底2 t、定額8 t,8 t 以內0.3 元/t,8 t 以上按1 元/t 計價,企業(yè)用水3 元/t。收取的水費作為公共積累, 用于主管道維修和管水員工資,專人保管、專人開支,每年公示一次。
“這是到2018 年年底我們的結余數(shù),132 594 元。 ”在高坪村安全飲水公示欄前,羅國銀指著賬目明細向我們介紹。公示單上,小到5 元、大到上千元的支出,每一筆清清楚楚。 “高坪村定額保底、階梯水價、定期公示、結余歸公的管水模式真正實現(xiàn)了‘以水養(yǎng)水’”。 工程建成已經(jīng)17 年,政府沒有再投入,完全由村民自治管理,運行良好。 ”龍里縣水務局副局長任偉說。
以高坪村管水模式為內核,龍里縣延伸創(chuàng)新出‘三個三’的管水模式,解決“誰來管”“怎樣管”“管得起”問題,即堅持縣委縣政府主導推進、市場運作管理、群眾主體地位的三個原則,建立產權歸屬、五級管水、分類補貼的三大機制,強化節(jié)水宣傳教育、水量預警調控、水質動態(tài)監(jiān)測的三大舉措。 出臺了全省第一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建立縣、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管水員、用水戶五級管水機制,層層分級負責;將供水集中、市場運作條件較為成熟的飲水安全工程項目交由市場化運作和管理。
“龍里縣在出臺工程管理辦法時就把管護考慮進去,對市場化運作的工程政府不予補貼,但對各鎮(zhèn)(街道)管理的供水工程,在2019 年財政預算中安排了70 萬元的維修基金,還列出了265 個管水員的工資。 ”龍里縣水務局局長熊杰說:“要把農村飲水工程管好,還是要因地制宜發(fā)揮老百姓的聰明才智和主體作用。 把老百姓發(fā)動起來、參與進來,才能管好水。 ”
2019 年5 月,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實地調研高坪村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對其運行管理模式給予了肯定。
龍里的探索是貴州各地結合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管理方式的縮影。 貴陽市積極推進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建設和“一龍管水”模式,達到“建、管、養(yǎng)、用”不脫節(jié)和供水市場化、專業(yè)化統(tǒng)一管理;遵義市推行農村飲水企業(yè)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堅持政企分開,明晰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平塘縣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交由縣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統(tǒng)一管理,通過建立水務公司、片區(qū)供水中心、鎮(zhèn)鄉(xiāng)水利站、村級協(xié)管員四級管理機制,確保飲水安全項目正常運行,發(fā)揮效益。
“以前一年也舍不得沖幾次涼,下雨天人家都進家門,我們跑出去接水。 現(xiàn)在好了,隨時能洗澡,還栽了水稻,大米也吃上了。 ”說起通水帶來的生活改變,平塘縣甲茶鎮(zhèn)六寨村甲線組村民冉景昌眼睛閃閃發(fā)亮。
“以前每天兩趟下山去馱水,兒子和媳婦擔心我,不敢出遠門。 現(xiàn)在管子拉過來,開一下水就來了,喝水方便得很。 ”75 歲的布依族阿婆李羅氏笑逐顏開。
自來水接通后,被挑水“鎖住”的勞動力解放出來,通過自主創(chuàng)業(yè)、外出打工等方式改善了生活條件。 也有一些因水困離鄉(xiāng)的村民重返家園, 通過多種方式走上了脫貧之路。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僅方便了群眾用水, 也推動了群眾致富。 現(xiàn)在農業(yè)結構調整了,農村旅游發(fā)展了,農家樂也開起來了。 ”任偉介紹。
泉水來,“活水”來,高坪村貧困群眾因水受益。 自來水入村后,養(yǎng)牛場、松香廠、鉬化廠等8 家企業(yè)落戶該村,技術要求不高的企業(yè)優(yōu)先錄用貧困戶, 五六十個村民實現(xiàn)“在家門口就業(yè)”,有了穩(wěn)定收入。
一些村組選聘管水員時, 優(yōu)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通過培訓上崗,既增加了收入,又通過掌握一技之長增強了邁向美好生活的信心。
人有水喝,畜有水養(yǎng),源頭活水帶來了山村新景象。 供水工程通水后,興義市威舍鎮(zhèn)阿依村大木廠農戶搞起了黑山羊養(yǎng)殖,有的養(yǎng)殖戶僅養(yǎng)殖一項年純收入就達到4 萬~5萬元。 江口縣太平鎮(zhèn)梵凈山村村民依靠農村飲水工程吃上了“旅游飯”。 梵凈山飲水安全工程不僅解決了村民飲水問題,還為當?shù)丶涌燹r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提供了條件,帶動第三產業(yè)迅速發(fā)展。 活水引來瓜果香。 “以前,村民用水靠下雨,沒雨就靠政府送水,全村3 000 多畝水果也是‘聽天由命’。 而今有了自來水,桃子、李子、椪柑年年豐收,僅水果一項全村今年增收達80 多萬元。 ”桐梓縣新站鎮(zhèn)舊城村村主任王元模指著連片的果園,滿臉幸福模樣。
一枝一葉總關情,滴滴甘露潤民心。 貴州將飲水安全作為“為人民謀幸?!钡某霭l(fā)點和落腳點,將民生工程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如今,小山村里流淌的“脫貧水”,正伴著貴州廣大農村群眾和全國人民一道,齊步走上小康生活的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