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心理人類學視域下海口府城公期的社會凝聚及相互依賴

      2020-01-19 09:32:23張繼焦
      河池學院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府城神靈移民

      張繼焦,吳 玥

      (1.中國社會科學院 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2.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海淀區(qū) 100081)

      一、緒論

      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大清早??诟堑慕值纼膳噪S處可見洋溢著幸福微笑、三三兩兩結伴前去廟中祭祀的當地群眾,他們手中拿著各類祭品和香火,前往廟中一起祭祀神靈;而每個廟中的首事們在做公期前幾天就開始忙上忙下,當天早晨更是風風火火,好似要把整年的熱情全部貢獻給神靈。府城居民以廟宇為中心,以該廟中所祭祀神靈誕期“做公期”,公期時間不一,但都熱鬧紛呈,其儀式大致類似:公期當天早晨6點,居民們陸續(xù)拿著供品來拜神,有雞、鴨、蘋果等,貢品沒有特別的數量限制,心誠即可,祭拜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中午12點左右結束。公期至少表演沒有固定曲目的3本瓊劇,此外還會放電影(1)2018年6月25日下午(農歷五月十二,關公誕前一天),課題組成員宋丹與金花村林公廟內與林公廟頭家王先生、沈先生交流所得。。在天寧寺,即使是在平常的日子,廟中首事們也是一大早就前往祭拜,為神靈供奉香火(2)2019年8月9日下午,課題組成員黨壘、吳玥在天寧寺內與兩位首事的妻子交流所得。。無論是廟中首事還是普通居民,做公期當日都是忙得不可開交,恨不得把整年對神靈的崇拜之情在同一天一股腦兒地體現在實際行動上,而他們做這些并不為名利,有些人甚至還會在公期當日自愿前來盡綿薄之力。從這方面來看,當地人做公期似乎僅僅是憑著對廟宇、神靈、祖先的單純崇拜之情,他們希望在公期這個神圣的時刻與街道鄰居相聚共訴虔誠。為什么府城人可以在如此凝重又虔誠的氣氛中,選擇齊聚一天做公期、拜神靈?到底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和社會原因使得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保持對祖先和神靈的虔誠崇信并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祭拜?

      要回答這些問題須得首先探尋府城發(fā)展的歷史。歷史上很多城市都是由移民建設而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人口遷徙與移動所形成的歷史。海南島城市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移民的血汗史,一部中華文明的傳播史,一部民族遷徙與融合的發(fā)展史。自漢武帝在海南置珠崖、儋耳二郡[1]43,中原地區(qū)就開始向海南移民,歷代延綿不絕。唐代以來,中央王朝在海南地區(qū)統計戶口、計算人口,關于移民的流轉數據越益清晰?!白蕴朴櫵危溟g500年,中土之人流寓島中,子姓蕃衍,已萬有余戶?!币泼駭盗恐?,導致“高、雷對海之民,或遠漁留居,或避亂南徙,生聚日眾。濱海之地編氓散布,北部尤稠。其先據有此島之黎苗哮伎諸族,遂不能不退居山間,以行其狩獵生活?!盵2]121據統計,漢代至隋朝時期,約有2萬人移民至海南島;盛唐時期,海南島成為中央王朝與東南亞各國進行商貿往來的交通要沖,約7萬人前往至此,其中不乏賢相名宦、文壇巨子、馳騁英豪[3]37。宋元明清時期,更多的中原人士移民至此,一并開啟了中原文化在此地的傳播之風。那么??谶@座千年移民城市之一部分的府城居民是如何構建起彼此之間的密切關系的呢?透過當地居民一年一度的地方性民俗活動或可得以解答。本文主要從心理人類學(Psychological Anthropology)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闡釋。

      心理人類學的研究重點是人類族群認同的文化差異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有成就者以美籍華裔人類學家許烺光(Francis L. K. Hsu)為代表。他認為,“人格”這個概念應該指個人的一生中與社會文化產生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人格是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文化場景之中的,但以往文化與人格學派多將其理解為沒有變化的靜態(tài)實體,因而主張用“心理人類學”這一術語來取代早前的“文化與人格”[4]。在家庭和宗族研究中,許烺光提出了“情境中心”“家庭主軸”“互相依賴”等關鍵概念。在《祖蔭下》一書中,許烺光以15個月的大理喜洲鎮(zhèn)田野調查為基礎,詳細描述了鎮(zhèn)上居民的經濟、文化、教育、祭祀、婚姻家庭、宗族、禮俗活動等具體情況,堪稱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鄉(xiāng)村鄉(xiāng)鎮(zhèn)居民生活的縮影。許烺光認為,喜洲的建筑形式無論是陽宅還是陰宅,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喜洲的社會親屬關系結構,其目的是為延續(xù)內部父系家族,因而“一個典型的喜洲鎮(zhèn)宗族是一個外表統一龐大、內部結構松散的綜合體”[5]94。此外,在喜洲,父子同一關系是影響當地文化的首要因素,父與子之間的責任和權益是相互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起喜洲人的自我身份認知。對父子關系的極度重視又導致了性別的區(qū)分對待,所以喜洲男女地位并不平等,夫妻關系往往低于父子關系;而在父子關系上又衍生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理想”,為此家庭成員內部的每個個體都要學會分享、團結合作。為了使這種親屬關系結構能夠世代延續(xù),對兒童進行相關教育是必要的,而教育方式多是以祖先名義鼓勵孩童模仿、踐行成人的生活方式。父子同一、性別疏遠、大家庭的理想、教育等因素構成了喜洲鎮(zhèn)的主要文化,而“父子同一性”也成為喜洲居民家庭內部關系的縱向主軸,這種主軸的優(yōu)勢關系主要在于其連續(xù)性(父子關系的連續(xù))、包容性(父子關系的分享,一父多子)、權威性(父對子的絕對權威)、非性性(與性欲沒有關聯),這四個因素的存在加強了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依賴。這種父子關系向上聯系祖先、向下聯系子孫,決定了中國社會中主要的二級群體性質——宗族。

      中國人傾向于在家庭這個初始群體中解決生活問題,但是當他因為各種原因離家外出打拼,總會不斷尋求并希望建立一種親族性質的紐帶,便逐漸建起了具有內聚性質的擴大了的家庭組織——宗族,個人希望在宗族內能夠滿足己身與他人交往的需求[6]8。因此,在一個以家庭和宗族為主要社會單位的國家中,個人進行社交、尋求幫助等都是在熟人圈子里進行,親屬連帶關系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培育出了中國人以情境為中心的、相互依賴的行為模式。這種文化傳統又不斷塑造中國人的基本個性結構和地位個性結構,即人格特質。

      在研究方法上,許烺光重視不同社會文化模式的比較研究,以及大規(guī)模文明社會的比較研究,并對不同文化模式之間的差異進行反思。他通過旅居的方式,先后在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等地生活并融入當地社會,開啟了他巨型社會的研究計劃。他認為,每種文化都有自成一體的家庭組織形式,而這種家庭形式、性質、意義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會有很大的差異[7]54-56,正是家庭中父子、夫妻、母子、兄弟姐妹關系中優(yōu)勢關系的不同影響了家庭中的其他親屬互動,影響了個人的人際關系網絡甚至整個社會的性格形貌,因此才產生了不同的文化模式。最后他的基本結論是:社會心理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占優(yōu)勢的親緣關系結構,而這種結構決定了影響到社會生活一切方面的心理社會自我平衡的類型[8]。

      可以說,許烺光在原來“文化與人格”學派研究的基礎上,拓寬了人類學的研究范圍,其所研究內容不僅僅是以往單一和孤立的民族共同體,也不局限于國民性研究,而是注重研究結構復雜的民族構成體,并從心理和社會角度進行綜合分析。親屬關系結構中的各個元素賦予人們特定的家庭角色,擔任這些角色也就意味著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處于社會之網中;而這些親屬關系自帶的情感屬性,又牽動著在整個社會的情感依賴。歸根到底,是社會結構中的文化決定了個體心理能否得到滿足,它不僅可以塑造個體的人格特征,同時也對人際交往和聯系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是緩解社會沖突與矛盾的有效工具。

      二、移民社會相互依賴的三層面

      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但如果每個人各行其是,按照自我的個性特征來行動,那么社會也就不能稱之為社會;如果每個人與其他人的行為模式完全相同,那么人類和動物之間也就沒有差異;而其實人類的生活方式恰好處于這兩者之間[9]30。生活在社會之網中的人類尤其關注自我在社會人際關系網中的位置,并以此定位自己在家庭、宗族、社區(qū)、社會中的地位,即使他們遠離故土來到新的社會環(huán)境也是如此,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因此,家庭作為每個人生活的第一層面,往往是最先受到關注,之后其眼光投向所在社區(qū)乃至整個城市,以求在更大的地域范圍內加強相互依賴。

      (一)家庭層面:夫妻互助、父子互依

      從結構上看,大部分家庭力求建立起一個按照父系家長制構成的家庭模式,強調家庭內部的強大凝聚力和聯系性。在中國社會,父子關系處于優(yōu)勢地位,兩者之間最重要的特征是互相依賴,同時以連續(xù)性和包容性為基本屬性;而母子關系往往是非連續(xù)性和片面依賴,孩童對母親的完全依賴會隨著不斷成長而逐漸淡化。如此形成了中國人相互依賴的情境中心取向的行為模式,同時也就意味著更大的互惠性[6]53,58,59。府城最基本的居住形式同中原地區(qū)一樣,以一家一戶的小家庭為基本的家庭形式。家庭作為人類最初的對外表現形式,如同一座大工廠創(chuàng)造了性格迥異的人,這些人在特定的工廠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因而那些看起來相互矛盾的人,可能是功能相關的[10]70-71。家庭中每位成員個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這些人格特征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環(huán)境的產物,同時文化環(huán)境又反過來影響個人格的塑造,形成了某一地區(qū)內人格特征的共性,集體性地方儀式活動“做公期”就是這樣一種文化環(huán)境,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結構。

      每個人在做公期這種集體性地方儀式活動中,承擔起不同的社會角色,由此形成各種的互動關系。首先是關于男女角色以及夫妻之間的社會分工問題,在府城社會中,我們發(fā)現很多社會事務都有女性的參與。比如首事作為一座廟宇和做公期時的領導者和指揮者,多由年紀較大、有經驗的男性長者自愿或推舉擔任,但實際上府城首事有男有女,且受到平等對待。如康皇廟的兩位管廟人均為女性,東門里關圣廟負責人也為女性。就算首事為男性,他的妻子也會為做公期操勞,由此得到人們的認可。金花村林公廟頭家王先生、沈先生提到,“因為我們這里男人來拜神的比較少,婦女來的多。我們首事寫的名字都是男人,但具體干活的都是女人,(今天我來到廟中,是因為)我老婆沒空所以我就自己來了……廟里除了我們12個首事之外,日常幫忙的有20個人,一般都是婦女,占了80%?!?3)2018年6月25日(農歷五月十二,關公誕前一天)下午,課題組成員宋丹與金花村林公廟頭家王先生、沈先生交流所得。云路里二巷(后巷)林公廟頭家王村長也說,“我們這里男的當上了頭人,但是都是女的來理事。我也是頭人,但都是我老婆做的?!?4)2018年6月28日(農歷五月十五)早上,課題組成員宋丹與云路里二巷(后巷)林公廟頭家王先生交流所得。在頭家換屆行跪拜禮之時,家中的女性作為家庭中的一分子參與其中,與男性一樣跪拜神靈,雖說跪拜順序是在男性之后,但她們畢竟也參與了這項莫大的事務。可見在府城社會中,雖說受到中原地區(qū)的影響,父子關系在社會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夫妻關系并沒有受到嚴重貶低,反而受到了社會成員的尊重。這是府城獨特的親屬關系結構,在這種關系結構下,男女的社會地位都得到認可,并在做公期時得到強化。這是因為府城居民視“做公期”為家中大事,那么家中事自然少不了女性的操勞。每個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為“小家”,以一座廟為單位的“區(qū)域”就是這一片的“大家”,諸多小家組成大家,但無論大家小家都是“家”,只要是在“家中”,夫妻雙方就需要互幫互助、相互依賴,共同操持家庭內部事務,將大家、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

      父子主軸是中國家庭社會的典型特征,父子關系是維系家庭紐帶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相互依賴。在府城社會中,兒子對父親表達尊重,就要在祖先祭祀中表現虔誠,特別是在做公期時要以各種貢品表達出崇敬之情;現實中父親采用各種方式保護兒子,人們也相信去世的父輩、祖先可以護佑子孫,這就是兩者之間的互相依賴。而為了維持家庭的生存繁衍,父子關系的重要性要求這種父子親屬關系必須傳承下去,因此孩童必然要不斷經歷成人化這一過程,而沒有什么學習方法比言傳身教、親身體驗更為合適了。社會中每個孩子是按照一個人際關系網來學習和觀察世界的[10]82,府城也不例外,做公期就是父母鼓勵孩童模仿、踐行成年人生活方式的一種形式。孩子跟著父母一起,進行做公期、吃公期前的準備工作,模仿街坊鄰居的虔誠祭拜,聽父母的話招呼一幫朋友來“吃公期”(5)??诟亲龉谟袀€傳統,誰家客人來得所就說明誰家人氣高福氣旺,甚至是“來者皆是客、上座都可吃”。因此很多長輩都會告訴孩子把同學帶過來一起熱熱鬧鬧吃公期。。正是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中,孩童很早就學會了做公期,并內化為自己的生活實踐和認知體系。待孩童成長后,他們自然成為做公期的新一代支柱。成長為“父親”的他們又承擔起教化孩子的責任,如此親屬結構得到延續(xù),公期的信仰理念也得到傳承??偠灾蚱揸P系與父子關系作為社會結構中的兩條軸在府城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雖說父子關系占據主導地位,但夫妻關系所發(fā)揮的作用同樣非常強烈,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大家庭中的親屬關系。在這種家庭親屬結構下,夫妻、父子之間互相依賴,這種依賴促進了家庭內部的團結,這是做公期的重要意義。

      (二)社區(qū)層面:是親必顧、是鄰必護

      府城每座建筑的背后所隱含的是移民的深沉鄉(xiāng)土觀念,體現的是中華兒女對血緣、親緣、族源、地緣關系的重視。廟宇作為府城居民的“二級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宗族來源復雜的移民,血緣、親緣關系相對稀疏與陌生,使府城居民不得不在當地構建起一種模擬血緣關系,由此對多種神靈、多位祖先、多種姓氏共存的“廟宇”的依賴性大大增強。以一座廟宇為中心,移民之間形成了一個個以模擬血緣、親緣關系為紐帶,擴大了的模擬宗族社會。而以廟為中心,周圍街坊鄰居組成社區(qū)的社會觀念則作為一種社會資本不斷積累并得以強化。

      府城作為古代海南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諸多移民前來海南島的首站之一,由此成為漢族移民的家園。府城的文化是在中原傳統文化、華夏禮儀之風的熏陶中逐漸培育并發(fā)展起來的,因而雖名曰“府城文化”,實際上所傳承的是中原文化的精神內涵。眾多來源復雜的移民到面積并不大的府城落地生根,他們所要融入的社會本就是由移民組成。初來乍到的移民舉目無親,他們沒有類似于中原地區(qū)的那種大家庭及宗族可以依靠,只能盡力和街坊鄰居打好關系,以便相互照應,而這也是先期移民至此的“當地人”所需要的。移民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但都受到的中原文化的影響。儒家的“忠孝”之說感染著每一個社區(qū)成員,他們同居一片區(qū)域,本著共同的信仰模式,構建起了陌生又熟悉的生活方式。日益熟絡的街坊鄰居共同出資修建座廟,廟內供奉各種神靈,并視其中一位為共同的“境主”,每個人不論祖籍何處、出身如何,都是“境主子孫”,年年歲歲一起做公期、吃公期,在共同的精神活動中不斷深化“同為集體祖先后代子孫”的理念,加強互相依賴。這是移民出于心理和社會原因不得不選擇的生存之道,通過一起做公期、吃公期,加強社區(qū)內部居民之間的團結與聯系,促進彼此的社會依賴,使這種社會依賴成為促進己身及社區(qū)發(fā)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每座廟宇所在的“境”,實際上是移民到達府城之后,居住在同一區(qū)域所形成的地理轄境,也就是一片“社區(qū)”。雖說具體轄境范圍難以精確劃分,但每個府城居民心中都有一桿秤,知曉己身之所在。在這種社會文化和地理認同下,府城居民構建起一種不同于中原宗族,但是性質、功能卻類似的“模擬宗族”,宗族內子孫后代以共同廟宇為中心,通過做公期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形成互相依賴。在這種模擬親屬關系的基礎上,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可以在社區(qū)生活中獲得充足的認同感,在模擬宗族內的個體處于團結與友好相處的氛圍中,由此減少彼此之間的競爭與社會分裂感。

      (三)城市層面:相倚為強

      在家庭之外,府城移民建構起了模擬社區(qū),形成了擴大化的模擬社區(qū)親屬結構。在這種結構關系中,每個府城居民和他的社會團體(即“模擬宗族”中的眾多“模擬親屬”)緊密聯系,這種關系成為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和核心。即使每個個體性格各異,但他們都在大規(guī)模的社會關聯中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以分別在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七和農歷六月十二舉辦的府城隍、縣城隍公期為例(其中府城隍誕期更為盛大)。每逢公期日,整個府城的居民都會來此上香、祭祀,表演海南戲。城隍是中國古代民間普遍信仰的城市保護神,主要負責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其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儒教祭祀,后經道教演衍,約在宋元時期通過移民傳至海南,在當地建廟[11]。府城隍的管轄范圍是整個瓊州府,縣城隍則主管瓊山縣。城隍廟是整個府城祈福祭祀的重要場所,趕廟會時方圓幾十里的善男信女都來朝拜,做公期時也是人山人海,成為整個府城居民的共同祭祀之處,也是久未見面的親朋相聚之地。此外,祭祀關帝也是全城居民普遍參與的一項廟事。關帝廟是府城居民做公期之地,人們在共同的儀式活動中找到歸屬與依存。無論是關帝廟還是城隍廟的祭祀活動,都是全城居民參與的大事,各社區(qū)的居民均可積極參與其中。在以共同信仰為基礎的文化氛圍中,諸多移民進一步強化彼此之間的相互聯系,形成整個城市內部的互相依賴。

      三、移民社會相互依賴的類型

      從本質上來說,社會中的每個自我都成為一個連續(xù)不斷的家族世系中的一個發(fā)展部分,成為特定家族世系向前繁衍的連續(xù)體[9]21,每個人都致力于讓自己的行為與整個家庭世系理想,也就是與社區(qū)、社會的觀念保持一致,在社區(qū)、社會內尋找各種關系的支持來支撐自身的發(fā)展,而這其中少不了居民之間的認同感與依賴性。按照相互依賴所依存的類型差異,府城居民在做公期時充分表現出了不同的類型特點。

      (一)精神性依賴與物質性依賴

      居民的彼此依賴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質為載體才能表現出來,物質性依賴是精神依賴的條件和基礎。府城居民門戶前多貼有數張長方形的“符”,顏色和樣式各有不同,以紅色為主。居住草芽巷(永興坊)三圣宮附近的林先生告訴筆者,貼在門口墻上的小符是求平安用的,一般家里有多少男丁,就貼多少張符(6)2018年6月29日,課題組成員宋丹在草芽巷(永興坊)三圣宮內與廟附近居民林洪平先生交流所得。。一張符代表家庭中的一位男子,意味著對父子主軸的關注和重視,人們希望借助神靈的力量幫助家庭成員驅邪并獲得庇佑。雖然神靈與人類處于兩個世界,但人們相信只要保持祭祀,神靈就會護佑其子孫,實現雙方的互惠和溝通。在吃公期中,家家戶戶備好豐盛的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從中午吃到晚上,從家長談到里短。“吃公期”不僅僅在于吃,它使整個府城的居民都沉浸在難得的團聚氛圍中,成為彼此親切交流的一種情感聯絡方式。只有保持持續(xù)的接觸與聯絡,才能在此基礎上構建親密的社區(qū)關系。人們所貼之“符”與做公期的“吃”,是物質性與精神性依賴相互依存的重要標志。

      不論是廟宇、“符”、吃公期,都是府城社會文化的物化表達,也是居民之間的物質性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彼此之間的精神依存。每一座廟宇、每一張符、每次熱鬧“吃公期”的背后都承載了移民的社會記憶。他們背井離鄉(xiāng)、遠離故土,不得不為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而做出改變,通過各種方式重構社會歸屬。而受到儒教、佛教思想影響的移民堅信,逝去的祖先仍然可以繼續(xù)幫助活著的親屬,祖先死后他們以貢品、香火等形式向祖先提供幫助,如此實現生者與死者之間的相互互動[10]235。在持續(xù)的“社會聯系”中,來源復雜的移民的親屬結構以廟宇為載體、以神靈為紐帶不斷得到加強,并在集體活動中增強了共同信念。在這種相互依賴的生活方式中,每個個體都在社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和祖先與神靈相聯系。

      裝飾精美的廟宇是府城人寄托信仰的場所,每家每戶張貼的“符”是加強人神聯系的中介,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是促進人與人交流的物質形式。這些物質性存在使府城居民能夠則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聯系,而那些看不到摸不著的精神信仰則將每位居民緊緊團結在一起,形成彼此之間的依賴與依存。

      (二)競爭性依賴與合作性依賴

      在做公期時,不同社區(qū)之間為了表現出本社區(qū)對神靈的虔誠之心,還激發(fā)了一定的競爭意識,力求把本社區(qū)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過去在做公期時,往往伴有物資交流市場,即墟市。墟市的存在必然會引發(fā)市場的競爭,很多社區(qū)在做公期時相互比較誰做的排場大,誰家請的客人多,以人數多、場面大為榮。正是在這種競爭性的環(huán)境下,每個社區(qū)在彼此激勵中年復一年地做公期,促使這種民俗活動在競爭中傳承下去。

      相較于社區(qū)間的競爭,合作則是更為突出的一方面。合作性依賴主要體現在對旁系親屬的供奉上。比如有的廟宇,居民不僅供奉神靈,還會將祖先牌位放置其中。位于古北門官市中心位置的華光廟主祀華光祖師,也供奉華光祖師四兄弟及灶公灶婆、關帝等神靈;同時,“在華光廟內,本來敬奉的是華光大帝,可不少善民將‘求之不靈,棄之不得’的自家祭神移到廟中,共27尊,為全城之最?!盵11]在廟中,有周邊居民因蓋房子等原因將自家神祖牌位移至廟里,上寫“胞的郎娘” “旁堂叔伯” “歷代宗親”等等,而旁系、姻親祖先也被刻進牌位進行供奉祭祀(7)2018年7月18日,課題組成員王琛發(fā)教授、張昌賦、李金操、宋丹在華光廟內做田野調查所得。。此外,一些移民在府城逝世后沒留下后代,為了避免其成為孤魂野鬼,死后得不到香火供奉,一些移民的后代將這些逝者的牌位放入廟中一并祭拜,既顧及舊日相處的情分,也擴大了自己的親友圈,加強了親朋之間的合作與依賴。這種極具合作性的互相依賴影響了府城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移民社會,府城需要廣納各地來客使之成為本社會的一部分,這是移民之間的依賴;各大廟宇之中多神并存,不論來源如何皆奉若神明,這是神靈之間的彼此共存;街坊鄰居之間可能沒有親屬關系,但他們互相合作、緊密相連,堪比血親,這是社會關系的互相依賴;人們強調對祖先的崇拜,希望在公期時可以做到娛人娛神,這是神靈世界與人類世界的相輔相成。總而言之,府城社會在這種具有強烈依賴性社會關系的影響下,每個人都處于合作性伙伴關系的包圍中,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凝聚力量。

      (三)內部依賴與外部依賴

      府城是一座渴求內部合作與外部開放的城市,因而在渴望內部團結依賴的同時并不排斥外部依賴的存在?!肮凇钡恼Q生源于當地獨特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不斷遷徙而來的移民居住于府城街巷,以共同生活區(qū)域為界限劃分“境”,以中原傳統信仰文化為基礎構建“境”內的共同“境主”,將其視為共奉的神明每年擇日進行祭拜,通過構建神明歷史實現“境內子孫”的心靈相通與實踐合作??梢钥吹?,做公期時往往是以一個社區(qū)內部整體的力量集體進行,首事及其配偶擔負著較大的責任,需要較早進行準備。而一般居民則很早就開始準備貢品和食物,街坊鄰居之間互相幫助。公期前一天,很多居民自發(fā)前往廟中幫忙,公期當日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在彼此互助的氛圍中,居民為了同一件大事而努力,不知不覺就加強了社區(qū)內部的凝聚,形成社區(qū)內部的依賴。

      各社區(qū)之間“做公期”時相互走動,開展商貿往來,促進了府城社會的發(fā)展和團結。社區(qū)居民通過觀看“海南戲”“木偶劇”和“吃公期”等活動及儀式吸引社區(qū)內外居民參與。來往緊密的“境”之間還以神靈為紐帶加強各境之間的交往與聯系,在不同神靈的和平共處中,構建起人間社會移民間的親屬依賴關系。金花村林公廟的公期是農歷六月初四。據當地傳說,住金花村的是大哥林公、住朱橘里的是老二、住大路街的是老三、住云露里(后巷)的是老四。不同社區(qū)間以神靈的親屬關系映射社區(qū)民眾的親屬聯系,也就意味著不同社區(qū)超越了原來的地域范圍,形成了更大規(guī)模的社會依賴。各社區(qū)在置辦公期所需物品時,往往會到其他社區(qū)購買,如此便促進了社區(qū)間的貨物交流與商貿往來;公期所請道士來自遵譚、定安、龍橋等多個社區(qū),跨社區(qū)請道士體現了本社區(qū)居民對其他社區(qū)的信任與依賴。

      居住范圍相近的街坊鄰居本著共同的信仰一起做公期,為居民提供了加強社區(qū)內部依賴的機會。在跨區(qū)域祭拜、演海南戲、吃公期等活動中,形成團結與凝聚的氣氛,社區(qū)個體在集體活動中充分感受到與他人、與社會關系的拉近,強化了彼此之間的聯系和團結。這種結構關系成為凝聚移民社會的重要支撐,促進了移民城市的發(fā)展。

      四、結論:移民人格與地方集體性儀式文化

      正如蜘蛛網一樣,雖說一個人的行為看上去十分復雜,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線索和明晰的設計,而所有截然不同的要素都通過網連接起來,看起來十分復雜卻也不過是同一亞結構的顯現[10]12。古代府城大約有四十幾座廟宇,是維系本境、本社區(qū)內居民的團結的重要場所。府城移民社會結構以廟宇為網絡、以社區(qū)(“境”)為依賴、以“模擬宗族”為二級群體表現出來,并通過集體“做公期”不斷強化這種社會結構。

      可以說,府城人民所依賴的是自我的小家庭與模擬宗族,在和家庭成員以及模擬親屬的互動中,實現了社會和個人的互動以及神靈與人類的互動,加強了家庭、社區(qū)、府城間的相互依賴?!白龉凇本褪沁@樣一種社會文化互動實踐。在這種社會文化互動實踐的影響下,居于府城的移民表現出強烈的人格同質性,這種同質性極大影響了居民的信仰、生活態(tài)度,塑造了做公期、吃公期等儀式行為。人格可以看作是連接行為與文化之間的橋梁,移民社會中居民的人格特征將某種集體性地方儀式文化與其和親屬、模擬親屬之間共同活動和行為相聯系,以此構成移民社會力量的凝聚。我們今日所看到的物質性、精神性、競爭性、合作性等都是府城這一依賴性社會的具體表征。

      每一個社會都是由眾多個人組成的,每種文化也是由個人創(chuàng)造和表現的[9]28,人格與社會及其文化有著緊密的交互影響。相較而言,移民社會更需構筑社會與個體之間的關系。移民在舉行各種集體地方儀式活動中和眾多模擬親屬互相合作,在緊密的互動聯系中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形成移民社會獨具特色的依賴性文化。在模擬宗族與社區(qū)中,作為模擬宗族的一分子,他們在族內建立各種聯系和關系網,而整個社會的信仰理念使得他們在這種聯系網中必須表現出團結、凝聚、合作等,如此才能維持模擬宗族的代代相承,才能確保境內子孫的安然生存。對模擬血緣、親緣、族源關系的重視在集體性民俗活動(做公期)中得到表現并強化,從而形成了世代相襲的社會文化習俗和關系網絡,成為府城文化體系的一部分。而這種文化的形成又不斷塑造著移民社會中個體的人格特征,懂團結、要分享、善合作、尊他人等等成為當地人共同的性格特征。在一年一度的集體活動中,這些人格特征和親屬關系都在不斷得到強化,而這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的力量,也是移民社會中(模擬)親屬結構的力量。

      府城以移民文化和商業(yè)文化為主要特點。來源多元的移民需要加強凝聚團結,貿易需求刺激下的商業(yè)社會需要大規(guī)模的人口與市場流動,故而府城是一座渴求內部合作與外部開放的城市。在這種背景下,移民為了在他鄉(xiāng)更好地生存,有必要構建起模擬親屬關系和模擬宗族,作為其在當地社區(qū)和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依托。處于模擬宗族下的移民,本著共同的信仰實踐和理念,調整自我認為的弱勢群體心態(tài),在諸多復雜的(模擬)親屬關系中獲得強有力的群體認同感與凝聚力,并認清每個人在家庭、在集體中的位置,盡一切可能融入當地社會,構建起彼此之間的相互依賴。

      猜你喜歡
      府城神靈移民
      文旅融合視野下臺州府城飲食文化的內嵌化傳承與現代化發(fā)展
      “神靈溝通”的秘語——科爾沁蒙古博神歌藝術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6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神靈也是要喝酒的
      文學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58
      簽證移民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神靈迷宮
      Immigration移民
      留學(2015年12期)2015-12-19 06:18:40
      神靈冰龍呈現物魔雙免神跡
      電子競技(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保住古樓挽住歷史留住文化
      ——府城鼓樓現狀調查與保護對策
      今日海南(2012年2期)2012-11-24 07:46:26
      阿瓦提县| 吴川市| 收藏| 兴宁市| 厦门市| 兴仁县| 斗六市| 岳池县| 即墨市| 滦南县| 沙河市| 葫芦岛市| 玉田县| 清徐县| 河南省| 喜德县| 铁岭市| 察雅县| 福鼎市| 大埔区| 云梦县| 民丰县| 濉溪县| 定日县| 灯塔市| 京山县| 榆林市| 高阳县| 太和县| 阳新县| 重庆市| 子洲县| 胶州市| 阿合奇县| 远安县| 九龙坡区| 平定县| 新昌县| 木兰县| 昆山市|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