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松
我從一名干了30年的“老廣播”,用6年時間轉型成為一名新媒體人,今天能獲得長江韜奮獎這份至高榮譽,要感謝這個媒體融合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
36年新聞生涯,從傳統(tǒng)廣播到新媒體陣地,變化的是平臺,不變的是新聞人的初心,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堅守,是守正創(chuàng)新、服務人民的追求。
1984年,給大學畢業(yè)走上新聞崗位的我上第一課的,是從延安時期走過來的人民日報前輩記者劉衡,她說:“記者的路,要老老實實、樸樸實實地走?!彪y忘我的入職導師紀卓如總是教我的一句話:“記住,用一輩子去做一名普通記者?!?/p>
1985年,我穿越鄂西山區(qū)邊遠鄉(xiāng)鎮(zhèn)搞貧困調查,在人跡罕至的路上,只碰到一位民政干部。和我一樣,他走了三天沒碰到一個人,住巖洞,吃野果充饑。他說:“我是黨的民政干部,就怕在哪個旮旯里漏了一個貧困戶?!?/p>
1993年春節(jié),老紅軍李春臺打了3雙草鞋回家鄉(xiāng),說要把草鞋送給三位為山區(qū)建設干實事的干部。我陪他走了一路,感動了一路!
36年新聞生涯,像劉衡、紀卓如這樣的前輩老師,像民政干部、老紅軍李春臺這樣的平凡英雄,我碰到很多。正是他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始終守住初心,矢志不移。正如當初一位接到草鞋的同志所說,“我要穿著這雙鞋,走好人生的路!”
我在鄂西大山深處一干就是16年。出過8次車禍,數次死里逃生,家人哭著讓我不要干了,我沒有退縮。在恩施州突發(fā)特大泥石流災害現(xiàn)場,8天8夜,邊采訪邊搶救群眾,掉到泥石流中被幸運救起,我依然選擇了堅守。
今年春節(jié)前夕,原本領導讓我提前兩天回恩施照看臥床不起的老母親??晌腋杏X到新冠肺炎疫情有些不對,如有大事,我不能讓伙伴們沖在前頭,自己卻遠離戰(zhàn)場。我給弟弟做工作,讓他趕回老家安置母親。兩天后,武漢封城,妹妹打電話讓我跑,我說誰都能跑,我不能跑!兩個多月,我們完成“長江云”疫情大數據求助平臺,幫助6500多個病患求助;搭建在線義診平臺,幫助數十萬家庭渡過難關;首次采用廣電5G+無接觸模式,完成150多場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任務;成功組建全國媒體抗疫聯(lián)盟——戰(zhàn)“疫”集結號,策劃推出一系列重大戰(zhàn)“疫”報道,全網總閱讀量破百億。
回首2014年,干了30年傳統(tǒng)新聞的我被選中,開始媒體融合新征程。我捫心自問:已經52歲了,轉型干新媒體,能行嗎?在同志們的支持下,湖北廣電第一支新媒體團隊——“飛虎隊”迅速組建。是的,怕什么?事業(yè)需要,咱屬虎的,拿出虎勁,干一場。很幸運趕上這個機遇挑戰(zhàn)并存、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在的媒體融合時代,總書記號召指引,中央領導同志親臨指導,中宣部強力推動,中國記協(xié)組織全國專家為“長江云”把脈問診。我們拼了6年,“飛虎隊”變身“長江云”,構建起省市縣三級聯(lián)動新聞生產和發(fā)布矩陣,通過“云稿庫”實現(xiàn)新聞傳播全覆蓋。長江云平臺被稱為媒體融合的“湖北模式”,得到全國同行們的支持與肯定。
作為新媒體人,我感恩新聞路上給我教誨幫助的老師、領導和同事,更感恩黨和國家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融合舞臺,因為我們生長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時代!
作者單位 湖北長江云新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