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謙 范亞齊
聚焦熱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授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鐘南山院士是我國呼吸疾病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感到激動不是覺得我的禮遇有多高,而是感受到黨和國家對醫(yī)護的愛護?!倍潭桃痪湓挶磉_了鐘南山院士崇高的謝意,也表達了他強烈的決心,黨和人民的支持是他們最大的動力。醫(yī)者仁心,不是簡單的四個字,而是他們用雙手挽救的一條條生命。舍小家顧大家,這是醫(yī)者的擔當。向他們致敬!
多維解讀
1.最美不過夕陽紅。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依舊堅守在醫(yī)療救治一線。志在千里,壯心未已,鐘南山院士的壯心就是要做好一個看病的大夫。他敢醫(yī)敢言,勇于擔當。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為人民和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夕陽最美,晚照情濃,我們向鐘南山院士致敬!
2.給懸壺濟世者更多支持。醫(yī)者仁心,他們不僅在治人,更在醫(yī)心。他們是黑暗中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他們是寒冬里的火把,溫暖我們的心。他們是晨光,是天使,是我們生的希望。我們要向醫(yī)護人員學習,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支持!
3.老驥尚伏櫪,少者豈無為。無論是鐘南山院士,還是不同崗位上的奮斗者,他們都在努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祖國。祖國的一磚一瓦都是人民的血汗,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的成果。像鐘南山院士這樣的老一輩人都在為國努力奮斗,我們年輕一代更要奮發(fā)崛起,扛起為祖國發(fā)展增添力量、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的大旗。
青年視角
提到鐘南山院士,我想起了他講過的一段話。有人問他,“這么大年紀了,不累嗎?”他回答說,“治病救人,就不會覺得很累!”鐘南山院士的父親曾對他說,人的一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留下點什么就不算白活。鐘南山院士一直記得這句話,并且一直在踐行這句話。這讓我很感動。治病救人是鐘南山院士的人生追求。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又怎會累呢?在鐘南山院士心中,能用自己所學幫助他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在幫助他人中成就自我,鐘南山院士是我學習的榜樣。“少年心事當拏云”,我也要努力奮斗,幫助他人,實現自己的價值。不求名與利,但求一生無悔,一生無價!
(作者:許冠文)
醫(yī)者仁心,鐘南山院士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這四個字。84歲高齡,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應該頤養(yǎng)天年,享受生活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鐘南山院士勇赴前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術為中國的防疫增添一道防護罩。當聽到有鐘南山院士在,我們的心也平穩(wěn)了許多。鐘南山院士不普通,他帶著醫(yī)護人員為全國人民撐起了一片天。鐘南山院士又是普通的,當獲得榮譽時他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們每個人都很普通,可是每個人又不普通。我們要追求人生的價值,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武林)
在聽到鐘南山院士講“國有危難時,醫(yī)生即戰(zhàn)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時,我觸動極大。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為救人民,他耄耋高齡,奮戰(zhàn)一線;為救人民,他疲靠餐椅。奮戰(zhàn)中,他從未喊過苦與累,從未想過停與歇。他與一眾醫(yī)務工作者用赤誠和無私撥開天空的陰霾。他不僅僅是醫(yī)生,更是國之勇士。作為一名醫(yī)生,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無論是面對非典還是新冠肺炎,每一次面對公眾發(fā)聲,總能以醫(yī)者的專業(yè)和擔當傳遞信心和安全感。作為一名勇士,他總是毫不畏懼地沖鋒在一線,為人民的健康始終奔跑著并幸福著。他既“頂天”也“立地”,鉆研科學并不斷實踐,構筑起抗擊病毒的“防火墻”。
(作者:連高磊)
時評頻道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鐘南山知道公眾需要專業(yè)的指引。他不僅發(fā)揮自己在病理學、流行病學等領域的淵博學識,就連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細節(jié)也要親自示范、普及;當他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時,苦口婆心地勸誡人們一定要尊重醫(yī)學、尊重知識、加強自我隔離。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到“以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鐘南山近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早診早治,構筑疾病的“防火墻”。他提出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頂天”就是要抓住國際前沿理念、攻關國家急需的項目,“立地”就是要能解決老百姓的需求,研發(fā)出有效、安全、價廉、方便的器械和藥物。
(摘自《人民日報》2020年9月9日)
秋日的北京碧空如洗,寬闊的長安街上陽光鋪灑。坐在禮賓車內,84歲的鐘南山望著窗外,凝神長思,目光堅毅。
9月8日上午,西長安街。
在21輛摩托車組成的國賓護衛(wèi)隊護衛(wèi)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一同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fā),前往人民大會堂,出席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等待接受習近平總書記向他們頒授勛章和獎章。
這是彰顯黨和國家無上尊崇的光榮時刻,這是必將銘刻在民族集體記憶里的歷史瞬間——國之英雄,當以國禮待之!
(摘自《光明日報》2020年9月9日)
教師觀點
生逢盛世,定不負盛世
“生逢盛世,定不負盛世”是鐘南山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勛章”時說的一句話,這也是他一生的美好詮釋。鐘南山院士還有一句話,他說:“把最危重的病人轉到我這來!”這是他17年前抗擊非典時說的一句話,他始終肩扛著醫(yī)者的擔當,17年后,新冠肺炎阻擊戰(zhàn)中,他又說:“抗擊疫情,醫(yī)生就是戰(zhàn)士,我們不沖上去誰沖上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是黨中央領導的結果,更是無數像鐘南山院士一樣的醫(yī)護人員奉獻犧牲的結果。沒有他們的犧牲,人民將處在危險之中;沒有他們的犧牲,人民寸步難行。他們是黑暗中的火炬,他們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全中國。然而,他們卻從不居功自傲——“我們只是醫(yī)生,我們只是做了我們該做的事情?!?/p>
醫(yī)者仁愛存于心,心正為民藥自真。鐘南山院士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名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說:“對于廣大醫(yī)務人員來說,自己的工作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這份責任不但成為醫(yī)務人員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危機時無畏前行的動力,還時刻提醒著醫(yī)者是人類與病魔斗爭的最后一道防線,而這背后就是生命的重量?!贬t(yī)生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膽識,有擔當,人民的健康是他們雙手托起的。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老一輩用勤奮的汗水鑄就今日的美好,他們艱苦奮斗,他們無私奉獻,他們殫精竭慮。他們從未嘆息過一個老字,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肩上還扛著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大任;他們從未感慨過一個累字,因為他們的雙手還能推動中國前進的車輪;他們從未叫喊過一個苦字,因為他們雙手老繭里裝滿了厚厚的中國故事?!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青年一代的我們,也有責任擔當,我們向老一輩學習,勝不驕敗不餒,要秉持堅定的信念,敢于為中國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明天的太陽冉冉升起而不懈奮斗!
生逢盛世,定不負盛世!我們與鐘南山院士們手挽手,肩并肩,為中國的明天,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