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zhàn)場。四方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愿死不退讓,寧愿死不投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抗日英烈謝晉元之子、84歲的謝繼民情難自禁地唱起了《歌八百壯士》,曲調(diào)激越,歌詞悲壯,歌聲激昂。
在“八百壯士”的悲歌背后,是一個覺醒的中國。從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到淞滬會戰(zhàn)中所有中國守軍,從正面戰(zhàn)場到敵后戰(zhàn)場,民族存亡之際,“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可欺”成為所有中國人統(tǒng)一的信念、統(tǒng)一的決心。
“死守上海最后陣地”的命令是在1937年10月26日交到謝晉元手上的。雙方激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上海西北郊區(qū)的大場鎮(zhèn)已于前一天失守,這意味著淞滬戰(zhàn)場上中國軍隊抗擊登陸日軍的最后一個戰(zhàn)略要地也被沖破了,全線50萬大軍不得不退守公共租界以西的蘇州河南岸,上海即將淪陷。
“當晚,第88師師長孫元良對我父親下達命令—— 率第524團第1營死守四行倉庫。一是要掩護大部隊有序撤退,二是九國公約會議召開在即,蔣介石希望留下一支軍隊固守閘北,顯示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敝x繼民說。
時年32歲的謝晉元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yè)生,從北伐到抗日,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淞滬會戰(zhàn)中,他曾任第262旅參謀主任,參加閘北八字橋戰(zhàn)斗,策劃襲擊日軍“出云”艦,后改任第524團團副,率軍駐防閘北火車站。孫元良把此任務交給謝晉元,就是看中他有勇有謀。
10月27日凌晨,謝晉元和一名衛(wèi)兵冒著炮火急忙趕到四行倉庫交接防務。此處是金城銀行、大陸銀行、鹽業(yè)銀行、中南銀行共同投資的儲蓄倉庫,后成為第88師師部所在地。這座5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筑長120米、寬30米,位于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西面,墻厚樓高,易守難攻,如同一座堅固的碉堡。
此時,第1營營長楊瑞符正忙著集合分散的隊伍,而謝晉元開始一層層巡查樓面,考慮防務方案。凌晨3點,1個機槍連和3個步兵連,共420余人全部進入倉庫及外圍據(jù)點。戰(zhàn)士們用倉庫里儲存的糧食、牛皮、絲繭等物資構筑戰(zhàn)斗工事,除南面大門留一條空隙,其余前后大門及窗戶全部堵死,并將倉庫電源全部切斷,以便隱蔽。
因為前期軍隊傷亡過多,守在四行倉庫的戰(zhàn)士大多是從湖北通城保安團補充進來的新兵,他們只接受過基礎訓練,戰(zhàn)斗經(jīng)驗嚴重不足?!斑@種情況下,每個樓面、每個窗口怎么做工事、怎么打槍、怎么觀察,我父親和楊瑞符手把手地教。射擊手、投彈手、班長、排長、連長,到哪個崗位,他就詳細告訴你這個崗位要怎么做,四天四夜沒合眼。”謝繼民說。
戰(zhàn)斗從10月27日下午開始打響。日本駐上海海軍陸戰(zhàn)隊用了兩個大隊的兵力從倉庫西面和北面發(fā)起攻擊,來勢兇猛。見敵接近,謝晉元下令開火。掩護部隊也趁日軍不備開始投彈、射擊,與倉庫樓上形成交叉火力。敵軍不斷增兵向倉庫鐵門猛沖,用迫擊炮和輕重機槍猛烈掃射,守軍戰(zhàn)士的臉上和眼里全是水泥灰。在三樓指揮作戰(zhàn)的三連連長石美豪被反彈的水泥塊打傷臉部,血流滿面,仍不下火線,隨即又被子彈洞穿腿部,血流如注。這時墻下已聚集了七八十名敵軍,三連二排長尹求成率十余名戰(zhàn)士登上樓頂投下迫擊炮彈和手榴彈,危困境地才得以緩解。當天戰(zhàn)斗持續(xù)到夜里,共殲敵80余名。
28日上午,謝晉元和楊瑞符到樓頂觀察敵情,閘北火車站已被插上太陽旗,整個閘北大火濃煙,直沖云霄,四行倉庫成為火海中孤立的存在。下午3時,敵軍發(fā)起第二次進攻,較比前日堵門攻擊火力更猛,架設在西側交通銀行屋頂?shù)臋C關槍不斷向守軍射擊。謝晉元和楊瑞符分別在大樓東西兩面指揮作戰(zhàn),倉庫內(nèi)子彈橫飛,濃煙蔽目。日軍見屢攻不下,組織一個十幾人的小分隊突襲,企圖用炸藥包炸毀倉庫墻體,打出突破口。20歲的敢死隊員陳樹生情急之下在身上綁了幾顆手榴彈,從5樓跳了下去,與10多名敵人同歸于盡。此前,他曾在一件白汗衫上寫下遺書留給母親:“舍生取義,兒所愿也?!?/p>
當晚,謝晉元對士兵們說:“四行倉庫已是閘北最后一塊屬于中國軍隊守衛(wèi)的國土,日軍三面重重包圍,另一面是公共租界,我們第1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支孤軍,沒有退路了。本軍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后陣地共存亡。所以四行倉庫就是我們400多人的墳墓,我們?nèi)家獞?zhàn)死在這里。我們中間只要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堅守陣地,和敵人拼死戰(zhàn)斗到底!”
兩天來,四行倉庫孤軍抗戰(zhàn)的消息轟動了上海,民眾得知其處境后紛紛提供支援。曾進入四行倉庫,親眼目睹“八百壯士”與敵血戰(zhàn)的國民黨軍委會特務處駐上海辦事處處長文強回憶:“部隊進駐的第二天,自來水就斷了,官兵把污水、小便留下來以作滅火之用;沒有糧吃,他們只好向租界愛國團體和民眾求援。民眾偷偷將食品送到倉庫邊的一個小屋內(nèi),這才保證了供給。”
28日夜里,童子軍楊惠敏冒死為中國軍隊送來一面中國國旗。離開前,楊惠敏請謝晉元提供所有守軍的名冊,想通告全國,以表敬意。為了迷惑日軍同時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謝晉元讓人根據(jù)原524團的名冊偽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10月29日清晨,“八百壯士”用兩根竹竿扎成旗桿,升起了當時上海唯一一面中國國旗。蘇州河南岸的民眾深受感動,齊聲高呼“中華民族萬歲”“抗戰(zhàn)必勝”?!渡陥蟆吩诋斕斓奶馗逯袌蟮溃骸疤炝習r分,國旗飄展,隔河民眾經(jīng)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h3>戰(zhàn)斗4天,孤軍4年
四行倉庫的抵抗一天不停止,日軍就無法向蘇州河南岸滬西一帶的軍隊進擊一步。29日上午,日軍加大攻勢,位于交通銀行的敵軍機關槍再次猛烈射擊,同時盤旋在倉庫上空的敵機開始企圖轟炸。守在屋頂?shù)膽?zhàn)士用高射機關槍予以壓制,使其不敢低飛。中午,日軍出動數(shù)輛裝甲車往來逡巡,守軍以機槍對其射擊,日軍以山炮和機槍還擊。此時包圍倉庫的敵軍已有數(shù)百名,他們想借火力掩護發(fā)起總攻。這一幕被對岸的民眾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