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大釗與北洋法政學堂

      2020-02-03 09:45:36王磊
      求知 2020年1期
      關鍵詞:法政北洋李大釗

      王磊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一生堅守初心、為國為民,青年時期曾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求學,刻苦攻讀六年,不斷追求知識、探求真理,并逐漸投身革命、走向成熟。

      少年立志? 矢志民族解放事業(yè)

      李大釗,1889年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幼年父母雙亡,由祖父撫養(yǎng)長大。與當時很多傳統(tǒng)家庭一樣,祖父希望李大釗能夠知書達禮、科舉入仕、光宗耀祖。3歲起,就在祖父的督促下開始學習認字,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啟蒙書;6歲入私塾,學習四書經史等儒學基本教材,接受了嚴格而系統(tǒng)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啟蒙教育,逐步領悟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當時,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所謂“新學”還沒有傳到李大釗家鄉(xiāng)一帶,但儒家經書中若干思想內容也給少年時期的李大釗留下深刻印象,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熏陶為李大釗求學路、革命路打下堅實基礎。

      1905年,李大釗考入官辦的新式學?!榔礁袑W堂,中學的課程設置除了傳統(tǒng)的經學、文史之外,還開設英語、數(shù)學、政治學等西方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學等12種學習科目。在這里,李大釗開始學習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并接觸到一些新思想。學校內設有藏書室,收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著作。當時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其思想成果對于當時的廣大進步青年來說,仍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李大釗在“受課之余,最喜康(康有為)、梁(梁啟超)文字,手把一編,日無暇息”。在此期間,他還結識了革命志士蔣衛(wèi)平(后因宣傳孫中山革命思想,揭露沙俄侵略罪行而被沙俄政府殺害),雖然相處時間不長,蔣衛(wèi)平即赴保定學習軍事,但是二人志同道合,幾乎無話不談,特別是談論戊戌變法及譚嗣同英勇就義的事跡,使李大釗深受影響和感染。自此,李大釗開始初步接觸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可以說,李大釗出生的年代是中國社會急劇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時代。中華民族面臨著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生靈涂炭、國家危亡,救亡圖存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李大釗自幼深受這種時代精神和氛圍的影響,非常了解社會底層情況,再加上新知識、新思想的啟蒙,而日益關注中國的命運,并開始思考解決國家危急時局的道路問題。正如他在《獄中自述》中所道:“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907年夏天,李大釗在永平讀完二年級,畢業(yè)考試合格就可以順利進入保定直隸高等學堂學習,但他毅然放棄這一機會,決定到天津去報考更加符合個人理想和志向要求的新學堂。當時天津有三個學校正在招考,即北洋軍醫(yī)學校、長蘆銀行專修所和北洋法政學堂。李大釗不喜學軍醫(yī),沒有投考北洋軍醫(yī)學校。其他兩處都報名參加考試,并被錄取。李大釗認為“理財致個人之富,亦殊違我素志”,于是舍棄長蘆銀行專修所,最終考入北洋法政學堂,在走上革命道路前自主選擇邁出了關鍵一步。

      深研政理? 探求救國救民良策

      1907年暑假后,李大釗進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學習。在這所開放式辦學的新型學校里,李大釗刻苦學習、積極實踐,愛國覺悟日益堅定,民主主義思想初步形成,為日后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批官辦新式法律學堂之一,學制分為本科和簡易科。李大釗考入的政治本科學制及課程設置都是仿制西方新式辦學模式,比較完整地反映了當時先進的政治法律思想。他非常珍惜在此求學的機會,學習極為刻苦,每天所有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除了規(guī)定課程外,李大釗還如饑似渴地研讀《社會契約論》等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法治方面的書籍。其中,關于“國體與政體”的現(xiàn)代國家觀念及“君主政體”“民主政體”等概念的論述,對于如李大釗這樣處于清末新政中的青年學子來說,就像打開了接觸“新世界”的一扇窗,大大開闊了視野,解除了思想禁錮。他初步認識到,民主政治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并對在中國制定實施憲法、建立民主政治給予極大關注和研究探索。

      當時,中國處于辛亥革命前后,社會思潮空前動蕩,立憲改良、革命浪潮等襲卷全國。身處當時北方政治運動中心——天津,時刻感受時局變化的李大釗不再僅僅滿足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開始積極投身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革命實踐。1910年12月,天津學生發(fā)起第四次立憲請愿活動,北洋法政學堂學生尤其活躍。天津各校學生聯(lián)合在北洋法政學堂召開會議,李大釗積極參與其中,被推選為該校的8名代表之一。據(jù)他回憶,大會氛圍慷慨激昂,一名同學憤然斷指書寫“立憲救國”“速開國會”“誓死請愿”請愿血書,另一同學躍上講臺激動陳詞,動情之處“右手出利刃,深刺左臂三匝”,場面異常壯烈。雖然請愿活動遭到當局鎮(zhèn)壓最終失敗,卻讓人看清了清政府奉行專制統(tǒng)治、實行虛假立憲的真正面目,并助推了革命力量的發(fā)展。李大釗同情支持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對師友中為革命而獻身的烈士,深懷悲憤、尊重、悼念之情。當時,法政學堂的史地教員白雅雨是同盟會京、津、保支部的重要成員。為響應辛亥革命,他領導發(fā)動灤州起義,最終失敗被捕,英勇不屈,從容就義。李大釗深為其“為我主義而死”的英雄節(jié)操所感動,他和同學們“欽其義,悲其志,開會以追悼之”。1923年,他來母校法政學堂演講時,還曾深情地回憶此事,說:“那追悼白先生挽聯(lián)的字句,今天我來這禮堂上,還仿佛有人念給我聽”。

      在北洋法政學堂求學時期,李大釗不僅專業(yè)知識學得扎實,而且才思敏捷,詩文并茂,“其文章深厚磅礴為全校冠”。隨著學問見識愈發(fā)充實卓拔,李大釗開始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以犀利的筆鋒開辟輿論陣地,力求喚起民眾力量。1912年6月,他寫下《隱憂篇》充分表達為國家面臨的困境而擔憂的情懷,這是現(xiàn)已搜集到的他最早的一篇文稿,可以說是他較早的政見宣言書。1912年秋,北洋法政學會成立,內設評議、調查、編輯等部,李大釗和同窗郁嶷(后為民國著名法學家)一道被推薦擔任編輯部長。期間,李大釗主持并參與編譯《<支那分割之運命>駁議》《蒙古和蒙古人》兩本書,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分析國家危急形勢,喚起全國人民覺醒。1913年4月,北洋法政學刊《言治》創(chuàng)刊后,李大釗負責編輯出版工作,先后發(fā)表《大哀篇》《裁都督橫議》《論民權之旁落》等文章、詩歌35篇。這些文字針砭時弊,宣傳民主,倡言民權,拳拳愛國之心溢于言表,讀之令人不由血脈僨張,以其極富感染力的思想情感,深深影響著許多有志青年投身報效祖國。

      1913年7月,李大釗由北洋法政學堂畢業(yè),六年求學經歷不僅使其學識淵博、學養(yǎng)有素,更確定了其人生坐標走向。之后他歷經反袁斗爭、新文化運動及五四運動淬火磨練,逐漸成長為貫通中西的著名學者和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再返母校 推動天津革命運動發(fā)展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引起李大釗極大關注。經過深入觀察分析,他認定此次革命將代表世界新潮流,能夠真正挽救中國命運。1918年7月,李大釗在《言治》季刊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赤旗飄飄;之后又先后寫下《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批理論文章,傾心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研究及其在中國的傳播。而天津作為其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起點,更成為他宣傳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陣地。

      當時,李大釗已就聘于北京大學,革命活動區(qū)域主要立足于北京。但他始終關注天津,關心母校,多次來津回法政學堂走訪、活動。早在1916年12月就曾回母校參加慶典活動,并于次年6月發(fā)表《天津法政專門學校校長及教務長易人》的報道。1923年12月,李大釗再次回校參加母校成立十八周年校慶活動,并于23日在天津學術演講會以“歷史與人生觀”為題作了演講。他用唯物史觀引導黨、團員和其他進步青年正確地觀察歷史,積極地看待人生,為爭取光明的前途而努力奮進。30日,又在天津法政專門學校首次校慶會上發(fā)表題為“十八年之回顧”的演說,勉勵全體師生“不要回顧,不要躊躇,一往直前”“為整頓我們的國家,恢復我們的民族”而“齊心努力”,表現(xiàn)了對母校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法政學子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厚望。于樹德、安體誠等一批法政學堂畢業(yè)生相繼追隨李大釗的腳步,站到馬克思主義旗幟之下,并由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天津革命運動發(fā)展和中共天津地方組織創(chuàng)立作出重要貢獻。

      李大釗始終關注天津革命運動,經常指導幫助覺悟社、新生社等天津進步團體和進步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展革命活動。1919年9月21日,李大釗接受覺悟社邀請,來津作《關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十月革命勝利的意義》的公開演講。之后,與周恩來等覺悟社成員進行座談,他“非常贊許”覺悟社工作,給予“許多鼓勵和指示”,并囑咐社員認真閱讀《新青年》等刊物“有關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文章”。1920年8月,李大釗又積極引導覺悟社發(fā)起與北京人道社、曙光社、青年互助團和少年中國學會等團體的友誼聯(lián)絡座談會,有力促進了京津進步團體的改造聯(lián)合。此外,新生社的組織者于方舟在李大釗指導下成立了天津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天津傳播。可以說,在李大釗影響下,周恩來、于方舟、江浩等一大批天津進步青年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并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長為中共早期組織的骨干力量。

      在指導天津革命運動過程中,李大釗極為關注黨團組織的創(chuàng)建。在他的指導幫助下,1920年11月,中共北京支部張?zhí)缀驮X悟社成員諶小岑在天津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并歷經兩次重建正式成立天津青年團組織。隨著革命力量的不斷發(fā)展,建立黨的地方組織條件日益成熟,李大釗指示于方舟、江浩等籌建中共天津地方組織。1924年9月,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正式成立,形成天津革命斗爭的領導核心,推動天津現(xiàn)代革命運動呈現(xiàn)嶄新局面。

      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奉系軍閥逮捕,英勇就義。他一生短暫,卻與天津有著密切聯(lián)系。他以北洋法政學堂為起點深研政理,尋求真理,走向革命;又以一生所探索的革命真理和救國救民道路領導和推動天津革命運動,影響眾多進步青年前赴后繼投身革命。特別是北洋法政學堂一直延續(xù)著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之后雖歷經多次易名變遷,廣大師生始終積極參加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及抗日斗爭,成為北方黨組織的重要革命活動陣地。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地方黨史資料征集處

      責任編輯:朱 健

      猜你喜歡
      法政北洋李大釗
      李大釗《青春》
      金橋(2022年9期)2022-09-20 05:51:36
      與李大釗一起就義的路友于烈士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8:48
      李大釗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從主婦價值到女權主義:日本法政學說史上的家務勞動爭論
      法律史評論(2020年1期)2020-09-11 06:25:14
      媒體視野下的清末宣講所——以《北洋官報》為中心
      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英勇就義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1期)2020-01-15 00:44:30
      清季楊蔭杭的法政活動與思想軌跡(1899~1911)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36
      淺談清末民初的法學教育——以法政學堂為視角
      法律史評論(2017年0期)2017-07-09 03:44:04
      清末“法政”一詞的使用特點
      北洋外交部魯喬奇(L.Giorgi)檔案紀要
      中國錢幣(2015年6期)2015-11-18 02:28:14
      石柱| 普洱| 松阳县| 瑞金市| 东光县| 天祝| 壶关县| 通城县| 仪征市| 班戈县| 化州市| 临汾市| 永春县| 永兴县| 思南县| 敦煌市| 巴楚县| 高淳县| 商水县| 宝兴县| 安塞县| 聂拉木县| 新竹县| 吉木乃县| 永寿县| 阿合奇县| 毕节市| 九龙坡区| 象州县| 石门县| 修武县| 汉川市| 获嘉县| 锡林郭勒盟| 故城县| 永胜县| 九龙坡区| 金昌市| 惠东县| 景泰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