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
雖然我在學校里的功課還是差得沒法提,但因為經(jīng)常去圖書館,便漸漸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個讀書人,隔幾天便借來一些書,深更半夜地看。我們一家人都是夜貓子,父母晚上在劇院演出,回家一般是十一點多了,待他們進門,我便把《金銀島》《海底兩萬里》《魯濱孫漂流記》之類的閑書,偷偷換成課本,怕他們責備我晚睡,做出一副刻苦學習的樣子。每次看到我在小臺燈下伏案讀書,或是趴在被子里“鉆研”,我媽都會嘆口氣:“孩子都這么勤奮了,成績還上不去,是因為我們生他太晚了吧?”然后憐愛地摸著我的頭,不停地嘆氣。我都不敢看她,怕看到她的眼淚又在眼眶里打轉。我爹總是不以為然:“學習不好沒事兒,笨也沒事兒,他長大只要能夠自食其力就行了。”我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種沒有背負太多期望的環(huán)境下快樂地度過的,后來長大了,想要感謝他們的教育方式,我爹倒很坦白:“我們是真沒想到你還有今天。”
話扯遠了,還是得拉回來談談我的讀書人生涯。每次我去少年兒童圖書館,都要穿過吳江路菜市場。后來以美食街聞名的這條路,那時是一個狹長的路邊菜場。
走出菜場的最后一段就是威海路南京路口了,要去的圖書館就在馬路對面。最后這段路兩邊是賣魚蝦的,當時市區(qū)里是吃不到鮮魚的,菜場里多是海魚,全是死了的,用冰塊凍著,腥臭的污水流了一地,味道實在刺鼻。我平時也不愿停留,總是緊趕幾步就走過去。本來我對這段路應該是沒有什么記憶的,陪我媽去買菜時也很少走這一段——魚蝦價格貴,還常常買到不新鮮的,她總覺得不劃算。但有一天路過這里,發(fā)生了一件徹底改變我這個讀書人命運的大事情。
那天從圖書館出來得早,大約四點半。菜場賣海鮮的路口被一輛卡車堵住了,幾個粗壯的工人正要從卡車上卸貨,裝在竹筐子里的是一筐筐海魚,幾個彎腰駝背的老阿婆不知道為什么在一旁圍著。我以為是和我一樣被堵住的路人,正盤算著要不要繞路回去。這時,工人們開始卸貨,他們揮舞著手里的一種鐵鉤子,站在車下一鉤子便鉤住竹籮筐的邊緣,然后一使勁把整整一筐魚從車上拽了下來。也許是多年來一直這樣干,已經(jīng)熟練到成為一種極富觀賞性的動作,在我記憶里簡直可以媲美武俠片中的招式。被鉤住的魚筐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甩著一線腥水,自上而下落在濕滑的地上,然后徑直滑入路邊的冷庫。煙霧彌漫的冷庫里早有人接著,順著慣性把這些筐排放整齊。
整個過程流暢無比,短短幾分鐘,一卡車幾十筐魚便從車上被甩入冷庫。在這彪悍的裝卸過程中,幾十條小魚在魚筐落地的瞬間被震了出來,滑得滿地都是。趁工人們合上卡車后擋板,再點一支煙的工夫,那群貌似枯朽的老阿婆,突然如矯健的魚鷹般從四面八方撲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撿那些滑落的小魚。場面瞬間就亂了,工人們笑罵著也不阻攔,有的阿婆甚至鉆入卡車下。我正是喜歡胡鬧的年紀,看到這種場面便丟了讀書人的斯文,加入這場混戰(zhàn)。
阿婆們早有準備,都帶了裝盛的東西,有的一眨眼便裝了半網(wǎng)線兜的魚,咧著缺了牙的嘴笑得風雨飄搖。我經(jīng)驗不足,只撿了三條極扁的魚,又滑又濕地捏在手里。幾個工人抽完煙,也笑罵夠了,便上了卡車,從窄窄的路退出去了。我站在路邊還沒從狂歡里回過神來,一個阿婆看了看我手里的魚,笑瞇瞇地說:“熱拓魚(舌鰨魚),蠻好,回去叫你姆媽做面拖魚去。”
我雙手托著三條魚走回了家,正趕上我媽下班回來,我輕描淡寫地把這三條魚的來歷和她說了。沒想到,我媽聽完竟哭了,這可把我嚇壞了,我媽愛哭我是知道的,只是這回實在搞不清楚因為什么。
我一再解釋這不是偷的,真的是撿的。我媽這才破涕為笑,又開始摸我的頭,嘴里喃喃地說:“知道你不是偷的,我哭是高興啊,我兒子長大了,已經(jīng)懂得顧家了?!碑斕焱盹?,我媽按照我的囑咐做了面拖熱拓魚,并在飯桌上向我爸爸、姐姐和外婆鄭重其事地宣布,今天這魚是我為家里撿來的,一分錢沒花,我也知道顧家了。
他們幾個聽了也紛紛表態(tài),現(xiàn)在回憶起來估計他們都是串通好的,為了鼓勵我。我當時心里樂開了花,覺得自己一個長年吃閑飯的笨蛋終于有了報答父母的機會,從此就是個有用的人了,頓時覺得前途光明,人生有了價值。那天晚上,那幾條魚好吃的啊,讓我至今難忘。
從此之后,一個讀書人便開始了每天按時去菜場撿魚的生涯??上Ш檬虏⒉皇翘焯煊校婚_始常常撲空。時間長了我便摸出規(guī)律,什么時候有卡車來,什么時候是什么品種的魚,最終做到了“賊不走空”,一拿一個準兒,甚至早上出門的時候便可以宣布今晚可以吃面拖熱拓魚。有幾個月的時間,家里的葷菜全靠我。后來大約菜場發(fā)現(xiàn)了這事兒,開始“整頓野蠻裝卸”,好像是這么個詞兒,我記得冷庫門口還貼了條標語呢,老阿婆們便散了,我也重新墮落成了吃閑飯的廢人。
長大以后談起自己小時候功課不好,我常常會驕傲地補一句:“幸虧我愛看書才不至于一事無成?!边@其實是一種僥幸之后故意輕描淡寫的撒嬌吧,這樣的話說多了,自己竟也信了。后來冷靜想想,哪里是看幾本故事書就可以塑造一個完整的人,對一個孩子來說,生活里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有用的書,那小菜場里的一切豈不也是生動的教育——貧乏時期珍寶一般的肉菜魚蛋,那些一分一厘的斤斤計較,那些和我一起搶魚的阿婆,媽媽的眼淚,當然還有熱拓魚。正因為這一切,我今天才成了一個讀書人。
(吃貓的魚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人間臥底》一書,沈 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