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久保輝幸
冬季易發(fā)疫病,農(nóng)歷正月初七是人日,日本人有喝七草粥防疫的風俗,隨著日本廢除舊歷,喝七草粥的日子提前到新歷1月7日。這七草是水芹、鼠曲草、稻槎菜、蕪菁、薺菜、繁縷、蘿卜。許多網(wǎng)站介紹日本七草粥的烹調(diào)方法,但介紹里多用寶蓋草代替稻槎菜。這兩種食材日語都叫“佛座”,是異物同名。
在日本的飲食習慣里,一般粥是病人吃的。人們平時是不吃粥的。但是,在正月里運動量很少的情況下,吃很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年糕小豆湯、雜煮等正月菜),所以腸胃不暢的人很多。經(jīng)過幾天的“大吃大喝”,到正月初七這天喝易于消化的粥,是再好不過的了,是非常健康的飲食習俗。
切七草時有唱七草歌的習俗。其歌詞為“七草薺菜,在唐土飛鳥渡來之前,咚咚咚”。據(jù)說,飛鳥會帶來疫病,其中咚咚咚擬菜刀切菜之音,以響聲驅(qū)趕飛鳥。歌詞內(nèi)容根據(jù)地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人們相信將切碎的七草煮成粥食用,可以無病無災地度過一年。
日本的七草最早見載于《河海抄》(成書于1362年左右)。古代童話故事集《御伽草子》(成書于15世紀左右)中,有一個傳說:楚人“大修”(音譯)為年邁的父母祈禱時,帝釋天告訴他七草的存在。須彌山的南面有一種鳥叫白鵝鳥,因每年春天吃七色草而長壽,現(xiàn)在已經(jīng)8000歲了?!按笮蕖痹诎座Z鳥飛回來之前,采了七草,在正月初七這一天讓父母吃了。他們重回20歲。
江戶時期的兒童書中出現(xiàn)婦人準備七草粥驅(qū)趕“鬼車鳥”的圖。鬼車鳥是傳說中的害鳥。由此看來,或許古人已經(jīng)注意到過多接觸野禽類,易患疫病。
中國古代也有過正月初七喝七草粥的風俗,《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初七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還有正月初七喝“七樣羹”的習俗。看來,日本的七草粥與中國淵源頗深。
七草粥通常是主婦在半夜煮,1月7日一早,全家人當早餐的主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年輕人嫌準備七草麻煩,漸漸地喝七草粥的人少了。為了讓這種美食傳統(tǒng)傳承下去,20世紀80年代,一些農(nóng)戶組織推出盒裝七草粥食材。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關部門在小學組織煮七草粥活動,請學生的老奶奶去學校煮粥,讓學生們一起品嘗,同時學習歷史和傳統(tǒng)。喝七草粥的習俗似乎漸漸找回來了?!?/p>
(王潔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