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何以遣有涯之生

      2020-02-14 05:50羅凌
      西藏文學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弦子巴塘扎西

      羅凌

      2000年,國家文化部授予巴塘“中國民間藝術(shù)弦子之鄉(xiāng)”稱號;2006年,巴塘弦子舞被確定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題記

      引 ?子

      川西高原由西自東傾斜,此起彼伏的群山裹挾著數(shù)條江河縱橫奔騰,這片莽野之地處處皆大美。沿川藏線一路向西,川滇藏三省交匯處的巴塘便是進藏的要塞咽喉。

      這塊山山相夾間凹出的平曠綠地,地形狹長呈紡棰狀,橫著看,一體兩翼,形似傳說中展翅的大鵬鳥,別名“鵬城”。雪山化成的巴曲、更曲兩條河流,像潔白的哈達,蜿蜒交匯后沖波逐浪,往金沙江涌去。因了金沙江的滋潤,被譽為“高原江南”,是一座典型的慢城。與之應景的,便是以舒緩、悠閑、清歡聞名藏區(qū)的巴塘弦子。

      自然景觀這類實體表象,并非一座城市的內(nèi)涵風骨。古老的弦子文化,才是這座慢城的精神密碼。它與先祖的血脈相通,筋骨相連,語言相融,仿佛無形的祠堂,是巴塘人的魂之所系,情之歸依。

      起源于藏族農(nóng)耕生活、藏語稱“諧”的弦子,在經(jīng)過了祭祀、祈年、求福、悅神、娛人的漫長歲月后,終于鑄就集詞、琴、歌、舞為一體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shù),以巴塘地緣為中心,沿金沙江順流而下,在昌都芒康、云南德欽等河谷地帶流傳至今。其詞為歌之魂,琴為歌之依托,舞是詞、琴、歌之顯影。當數(shù)百人的弦子隊伍在幾十把弦胡(俗稱藏二胡)的齊聲引領(lǐng)下,男戴大紅流蘇“嗦啊”(巴塘藏族跳弦子時戴的帽子),女著金絲黑絨藏袍,幾百人含胸、顫膝、點踢、拖步,三步一撩,一步一靠,行云流水般漸次劃逸開去,玫瑰紅長袖輕盈飛揚,銀質(zhì)佩環(huán)叮當作響,四句六言的歌聲響徹云霄時,你會在這恢宏的場面中感受到:弦子不是別的,它就是巴塘人血管里流淌的聲音,烙在鵬城大地經(jīng)脈上一塊斑斕的胎記。

      弦子之美,美在韻味。巴塘弦子兩大流派,城區(qū)弦子從夏邛鎮(zhèn)老街飄出,輕舒優(yōu)雅;南區(qū)弦子以金沙江畔的中心絨片區(qū)一帶為源頭,驍勇歡快。兩片花瓣絢麗紛呈,共同作為“鵬城”的文化符號,像大西北的信天游一樣,成了巴塘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以“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自傲,世世代代口傳心授,自覺傳承,至今已逾千年。弦子文化浸染民間,滲透到了千家萬戶的勞動生活中。

      舊時,巴塘縣城被阡陌縱橫的農(nóng)田包圍著,每個公社都有曬麥子、玉米、草料的打場,只要興之所致,有人吆喝一聲:“伙伙伙,諧羌伙,諧羌伙!”(伙:來;諧羌:跳弦子)大家便會立馬放下手里的活計,聚集在打場上,找來一把弦胡,圍成一個圓圈,一曲多詞或曲不重樣:

      巴塘幸福之地,一年夏秋兩熟。

      太平盛世齊心,安居樂業(yè)時光。

      或者:

      心愛的人是你,貼心的人是你。

      命運這種安排,夢寐以求的事。

      這時,人們就會起哄,問起頭的人:“哦呀!你的心上人是哪個,說出來聽聽嘛!”“你都是幾個娃娃的媽媽了,這個心上人不是娃娃他爸吧!”一邊哄堂大笑,舞步并不停下。

      弦子似乎成了巴塘人某種意義上的生命體征。除了喪事必須暫停外,只要有一塊空地,過年、春耕、農(nóng)忙、夏收、送秋、結(jié)婚、“打平伙”、“耍壩子”、“央勒節(jié)”……無一不跳。弦胡不能發(fā)出聲音,那是個“魔咒”,巴塘人聽了手腳會發(fā)癢。如果說糌粑酥油茶是藏族人賴以生存的食物,巴塘弦子就是鵬城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養(yǎng)料,“人間有味是清歡”,層層疊疊的弦歌,賦予了巴塘人堅韌、樂觀、知天命的性格。

      1989年4月,巴塘發(fā)生6.7級“震群性地震”,震驚了中央,聯(lián)合國派來了援助工作組,政府在中山廣場上給災民們搭起了牛毛帳篷。驚魂稍定不過短短幾月,憋氣的牛毛帳篷里便傳出了悠揚的弦胡聲,這久違的聲音立即吸引了其他住在牛毛帳篷里的人。女人們迅速收拾好杯盤狼藉的飯桌,喊道:“走,雖然來了地震,弦子還是要跳嘛!痛苦一天是一天!高興一天也是一天!”“惹!”有人呼應:“這話說得好!”(惹,巴塘藏語方言“是”的意思)一簇人便聚在廣場上的一個角落里,圍成小小的圈子跳弦子。老年人因為腿腳不靈跳不動了,便坐在一旁充當評論員,或是吐槽弦胡拉得差勁:“哎喲喲,有點像牲口啃玉米桿桿的聲音哦。哈哈哈!”或是嘲笑動作不標準:“看,拉宗伙村格絨矮子的兒子,身板太直了,跳‘諧嗎,要會扭腰桿嘛!”“郎吉又是喝了兩口酒來的吧,搖搖晃晃的跟來地震時的感覺一樣,嘿嘿嘿!”……聯(lián)合國工作組里有位趙女士見狀,稱贊巴塘人樂觀。

      如果一個巴塘人說他不會跳弦子,別人就會詫異地問:“不會吧?你是巴塘人嗎?”雖然喜歡弦子,但舞姿很“無語”,會做藏二胡的“諧本”王扎西、弦子藝術(shù)團團長洛松達哇就斜睇著眼這么問過我。他們當然知道我是地道的巴塘人,問這話是為了將我一軍:看看你連跳弦子的動作都不會,還好意思說自己是老巴塘?竟然還寫巴塘弦子?

      為了這句話,我不得不在跳弦子上下了一番功夫。以后看到這兩位,也就“理直氣壯”了。

      “巴塘幸福之地,一年夏秋兩熟?!?/p>

      弦子是蒼穹為巴塘灑下的月光,一場永不歇息的情濤。

      “諧本”扎西

      弦子比賽開始了。精神矍鑠,頭戴紅須“嗦啊”的扎西第一個出場。白色“仙子”(藏式襯衫)的長袖一層層疊到手腕,藍緞子藏式背心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光亮耀眼。一把彩色弦胡抵在左腰,左手幾個指姆在馬尾琴弦上靈動地起落摁擦,右手輕松自如地拉動琴弓,琴弦伸縮間,琴筒里發(fā)出悠揚的弦子聲。他扯開嗓子起音,聲音宏亮,身后十一個胡琴手齊拉共唱,后面一百多位著盛裝的男女舞者動作整齊劃一,一個回環(huán)往復的圓圈逐漸形成,原生態(tài)歌聲化漾開去,從廣場的四面八方升騰起來,在天際飄蕩:

      地里禾苗茁壯,五谷豐登兆頭。

      及時普降甘霖,年景風調(diào)雨順。

      扎西腳蹬紅黑相間的藏式手工皮靴,提腿、反跨、揭回、點輾,系在腰間的紫紅色藏袍隨著弦律微微擺動,體態(tài)輕盈,溝壑縱橫的臉上洋溢著笑容。臺上的評委頻頻點頭,四周的觀眾紛紛鼓掌:“你看,扎西‘羌魯跳得多好!‘諧本就該是這樣!”

      “爸爸,什么叫‘諧本?。俊币粋€小女孩不解地問。

      夾在觀眾席里的父親耐心地給女兒解釋:“跳弦子時,第一個出場的弦胡手叫‘諧本,他們是領(lǐng)舞人。”

      對這樣的議論和雷動的掌聲,扎西恍若沒有聽見一般。比賽也好,田間地頭也罷,只要站在這個圓圈里,“胡幾”(巴塘藏語:弦胡、藏二胡或嗶旺)一拉,起聲一唱,周圍的風物和觀眾全都不存在了。他仿佛一個青衣,在臺上兀自唱拉跳,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僅現(xiàn)在是這樣,50多年來都是這樣。

      要做大家公認的弦子翹楚——“諧本”并不容易,跳得漂亮、唱得要好、信口拈詞不重樣,否則沒人服氣。扎西是“諧本”,嫻熟的拉弦動作和標準的舞步,錄入了“康巴音樂之巴塘弦子數(shù)據(jù)庫”教學版。除了這個身份,他還是制作藏二胡的高手。平時沒事或不想做事的時候,他喜歡穿一件袖口磨得發(fā)白的咖啡色皮外套在老街上溜達。老巴塘們叫他“扎西羌魯”,“羌魯”是外號,藏語“掉襠”的意思。小時候父母去勞動,扎西流著鼻涕在老街上玩泥巴,褲襠掉起,褲子從來沒有好好穿起來過。這個綽號從孩提時期叫到年過花甲,以至于如果名字后面不加這個后綴,他還以為在喊別人。

      “諧本”是一種無聲的殊榮,但有時也讓他不勝其累。今天,他家的大門開開關(guān)關(guān)數(shù)次,迎來送往了幾批客人。早上,康巴衛(wèi)視“向巴聊天”錄制組來了。下午,《甘孜日報》來了位記者。同時,中央音樂學院的研究生又為寫畢業(yè)論文來拜訪了。

      送走客人之后,老兩口面對面坐在長條藏桌旁,妻子擁措拿起抹布擦了擦桌子上的油污,提起茶壺,給兩人各自倒了一碗酥油茶,喝了一口后不解地問:

      “早上來的‘向巴聊天是要讓你上電視,這個我明白。下午來的這些年輕人說是要寫你,還要寫一萬多字。你可以讓他們寫一萬多字?”擁措眼前閃過一疊一萬元錢的鈔票,舉起拇指和食指比劃了一下,搖搖頭:“一萬塊錢有那么厚,一萬字該有多少!”

      他看了妻子一眼,表示贊同:“是啊!寫我一千字都多了,就算我是省級弦子傳承人,也寫不了一萬字嘛。我就一個跳弦子,會做‘胡幾的農(nóng)民。”

      “你都說些了啥?”

      “就那些問題嘛,我想到啥子說啥子了?!?/p>

      喝了幾碗酥油茶,扎西出門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舊藤椅上。今天來了那么多客人,同樣的話翻來覆去地重復,實在有點累,也不想做“胡幾”了。望著沒有一絲雜質(zhì)的藍天,盯著自己的影子隨著太陽西沉慢慢地移動,他默默地回憶今天來的這三批人大同小異的問題。當時,他在腦子里搜刮詞語,一一認真作答。

      “向巴聊天”的出鏡記者是這樣介紹的:“親愛的觀眾朋友,眼前這位中等個子,聲音宏亮,精神矍鑠的大叔,就是扎西。這位跳了50年弦子的農(nóng)民藝人今年61歲,是巴塘弦子的省級傳承人。今天,‘向巴聊天攝制組來到巴塘,走進他的家里……”記者和研究生則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幾排字,還讓他看了,說是要確認一下,不能亂寫:

      小時候從外婆金操·達瓦卓瑪那里學會了拉藏二胡;

      1972年,加入“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文革”結(jié)束后,加入縣上的業(yè)余弦子隊;

      1986年,西藏恢復雪頓節(jié),跟業(yè)余弦子隊到拉薩參加雪頓節(jié);

      2006年,被確定為省級巴塘弦子傳承人;

      2012年,參與錄制康巴音樂·巴塘弦子數(shù)據(jù)庫;

      近年來,參加了州慶50年、60年慶典;康巴衛(wèi)視弦舞巴塘春晚、甘孜州文化工作現(xiàn)場會·秋月弦音晚會、康巴藝術(shù)節(jié);

      2017年,榮獲“首屆迷蕃音頻獎特別貢獻獎”。

      他嘆了口氣,突然感慨起來。一個人的大半生,說出來只有幾句話,寫下來只有幾排字。但是,人生分明就很長啊,就像門外這條老街,他還沒有出生時就有了。“你跳弦子是家族傳承還是別人教你的?”“你怎樣成為了一個‘諧本?”這些說來話長,如何能一時說得清呢?

      他在這條老街上長大,從頑皮的小孩,到充滿精氣神的青年;從娶妻生子,到為大兒子接媳婦,送小兒子去上門,然后慢慢老去。記憶里除了勞動和生活中雞零狗碎的事外,就是弦子和“胡幾”了。

      童年時代。每天下午,疼愛他的外婆金操·達瓦卓瑪在喂了牲口,擠了牛奶后,會把裝牛奶的小木桶放在門口的溪水里冷藏。然后搓搓袖子上殘存的奶液,坐在門檻上教他拉藏二胡。那把油膩膩,沾著黑色污漬的藏二胡是杜鵑木做的,音色明亮細致。簡譜在外婆的腦子里,她手把手教他調(diào)音,左手拿琴,右手拉弦,當他能顫巍巍地勉強拉出幾聲后,外婆慈祥的臉上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哦呀,就是這樣,慢慢的就會了?!?/p>

      藏族女人一般不拉弦胡,但他的外婆會跳會唱又會拉。小時候,他覺得很平常,拉“胡幾”跳弦子唱弦子,在巴塘就跟吃喝拉撒睡一樣平淡無奇。幾十年后,一位叫康·格桑梅朵的音樂教授出了一本厚厚的《藏族民間巴塘“諧”舞藝術(shù)》。外婆被她寫進了書中,小學畢業(yè)的他看不懂這些專家寫的東西,但他知道,能寫到書里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他記住了頁數(shù),第295頁:

      “金操·達瓦卓瑪和前文講的白冬尼齊名。不僅能唱非常多的‘諧舞歌曲,能跳非常多的‘諧舞,還能即興編創(chuàng)許多‘諧舞詞曲,因而被人們形象地尊稱為‘諧的倉庫和‘諧的翁則(即比喻為寺院集體誦經(jīng)的首席領(lǐng)經(jīng)誦唱人)。她還能自拉嗶旺,邊拉邊唱邊跳,在巴塘少見,在全藏區(qū)也絕無僅有。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全家都成了巴塘‘諧舞的熱心傳承人。”

      當看到書中寫的“在當時,會拉‘嗶旺的女人在藏區(qū)絕無盡有”時,他才知道外婆有多牛。他想起在“咂口樓”上,外婆一面剝玉米,一面教他唱:

      阿幾拉沖!說拉薩道拉薩,拉薩建在海面上。

      阿幾拉沖!說巴塘道巴塘,巴塘建在大鵬上。

      他家下方朝南,有一座類似土司官寨的大藏房,是舊時一家望族的宅子,也是茶馬古道驛站。兩年前,這座大藏房因用電不慎不幸燒毀。大火熊熊燃燒的時候,他覺得心里缺了一塊。有時,他會獨自來到這片廢墟,坐在一根燒黑了的木頭上,想一些事情。外婆去世后,母親經(jīng)?;貞洠号f時,馱茶的客商一隊接著一隊,都要在這里歇腳,酒喝到一定時候,便在門前的壩子里燒起一堆篝火,老街上的百姓逐火而來,熱熱鬧鬧地跳起弦子,客商們也會一起跳。外婆場場必到,而且總是第一個出場并領(lǐng)唱:“內(nèi)地產(chǎn)銷磚茶/雪域清澈泉水/煎熬茶水色美/品飲茶香四溢/……”她腦子里到底有多少弦子詞曲呢?母親不知道,外婆也沒有說過。可能有近千首吧,他想。1950年,巴塘人打開大門迎接解放軍第18軍進藏,巴塘和平解放。外婆和她的舞友們跳起歡樂的弦子,見證了歷史??斓?0歲時,外婆身體不太好了,但對弦子依然癡迷,哪怕生病打了吊針,手上的膠布還沒扯掉,也要坐在油膩膩的藏桌邊,喝兩口加了水的青稞酒潤潤嗓子,等面色泛起紅暈時,顫巍巍地拉起藏二胡,扯著嗓門吼兩句弦子:

      瓷碗破就破了,明朝可以買到。

      我的恩深父母,世上難以尋找。

      ……

      1979年,外婆懷著對弦子的眷念去世了。他常常端詳著照片上的外婆,默默地思念她。她微微含笑,和任何一個藏族農(nóng)村婦女一樣,清瘦的臉上鐫刻著艱辛生活的痕跡,長辮子盤過頭頂,家常衣服,為了配合照相,系上了跳弦子和過年才拿出來的條紋“邦典”(即圍腰,藏族女性服飾的一種)。今天,《甘孜日報》那個記者看了照片,說:“眉宇間傳遞著一種民間藝人特有的文化氣息。”

      他不太懂這些讀書人說的話,只覺得外婆非常慈祥。他時時想起她老人家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弦子不分高低貴賤窮富,活佛、高僧、官員、群眾都喜歡。它讓人歡喜,我們只有悲傷的時候才不跳弦子?!笔前?,傷心欲絕時誰跳弦子??!鄰居家死了人,牛都要默哀三天,弦子里雖然有悲歌,但那是淡淡的憂傷,并不是心痛得要死要活的那種感覺。

      扎西在自家開的小賣部里拿了一瓶紅牛,繼續(xù)坐在院子里那把舊藤椅上思忖。他得梳理一下說錯話沒有,這些都是要拿給人看的。假如說錯了,特別是電視上的表情,如果有些不謙虛的話,別人看到是要說閑話的。他想起自己對記者說的話:

      “我外婆金操·達瓦卓瑪被稱‘諧的翁則,我媽媽也是弦子隊的。1964年,巴塘人拉起二胡上北京見毛主席時,我媽媽正懷孕,不然,也許她也會去呢。我們家族大大小小加起來,可以組成一個40多人的弦子隊。”他仔細回憶這段話的表述:嗯,我沒有說媽媽一定會去見毛主席,用了“也許”兩個字,沒說錯。于是,他點點頭,釋然了。

      “您跳了半個世紀的弦子??!”

      記者們驚嘆的時候,他有些自豪,也有些不好意思。

      8歲時,就從外婆那里學會了拉“胡幾”,拉得不好,鄰居們笑:“咿咿呀呀的,像驢子在叫?!比藗冊谔镩g地頭跳弦子時,他夾在圈子里“臊堂子”調(diào)皮,后來便跟著大人跳,跳著跳著就學會了。有些動作不標準,外婆和母親就會笑著糾正。1972年,縣上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選中了剛滿14歲的他,在文革中后期鋪天蓋地的運動中,他們上山下鄉(xiāng)進軍營送文化,弦子舞技得到強化,藏二胡就是在這期間越拉越好的。那時候糧食定量,公社分配的工分又重,家里的日子過得很艱難。經(jīng)常跟宣傳隊唱唱跳跳,可以不做那些繁重的農(nóng)活了,他還暗地里偷偷慶幸過。文革結(jié)束后,縣上成立了業(yè)余弦子隊,他自然也在其中,這時,他已經(jīng)能記住200多首弦子詞曲了。西藏恢復雪頓節(jié)那年,應該是1986年吧,他們又跳到了圣地拉薩,受到了西藏各地官員和群眾的歡迎??途永_的巴塘人在雪頓節(jié)盛典上看到巴塘弦子,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很多人過來跟他們打招呼,問候家鄉(xiāng)人。跳弦子50多年,去拉薩應該是最難忘的事情了?!鞍桌瓫_!說拉薩道拉薩,拉薩建在海面上?!边@是小時候外婆教他唱的,和所有的藏人一樣,他從小就向往那塊圣地。80年代交通極其不方便,去成都都要走整整4天,去拉薩多難啊,所以村里人都很羨慕他們弦子隊。

      從拉薩回來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弦子有感情了。以前是縣上鎮(zhèn)里喊跳就跳,在田間地頭跳是湊熱鬧,或是勞動累了休息?,F(xiàn)在他徹底愛上了弦子,像外婆和母親一樣,任何地方有弦子舞會,每場必到,不論是自己拉“胡幾”,還是別人拉“胡幾”,只要聽到一個音,手腳就癢癢,不跳便會莫名地煩躁,跳了才舒服。

      他已經(jīng)記不清是什么時候成為“諧本”的,反正跳著跳著,他就排在了第一個。跳弦子一直是巴塘官方與民間重要的文化活動,農(nóng)民弦子調(diào)演、各鄉(xiāng)之間比賽是常事,而且要求每家每戶必須派人參加。一些只能在業(yè)余跳,難上正經(jīng)臺面的人便請他教弦子,他總是耐心地教,先后教過400多人。因此,他對記者說:

      “如果說是怎么成為一名‘諧本的,應該說是外婆的教導,父母的支持,關(guān)鍵還是自己熱愛。還有,跳的次數(shù)太多,熟能生巧了?!?/p>

      “有收獲嗎?”記者抽了抽掉到鼻尖上的眼鏡,開玩笑似地說:“老農(nóng)民走出大山,見世面了,應該有收獲?!?/p>

      “我是一個農(nóng)民,勞動就是我的工作。跳弦子讓我見了世面,使我除了農(nóng)民這個身份,還成為了省級巴塘弦子傳承人。這期間我認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朋友、學者、專家,大家真誠地交流對弦子的感受,很受啟發(fā),這是最開心的?!彼悬c不好意思地想,這有點像電視上那些當官的在講話哦……眨眨眼,他猛喝了一口紅牛,在嘴里砸吧了一下,發(fā)出“吧”的一聲,有些嘚瑟起來:“原來,我還是很會說的?!?/p>

      今天來的人,都沒有問他對弦子的感情。人家不問,他就不說,怕說錯。他想,如果他是一個記者,一定會問這個問題。想到這里,他馬上拍拍后腦勺,臉上有些發(fā)燒:“你只是一個會跳弦子的老農(nóng)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吃了多少苦頭,才把日子過得有點像樣了,你能和吃‘文化飯的記者比嗎?”不過,他還是有點遺憾,如果問的話,他會說:“感恩!”

      他熱愛弦子,更感恩弦子。跳弦子跳到康定、成都、拉薩,不僅開了眼界,“省級巴塘弦子傳承人”這個身份也非常光榮,弦子還成就了他的好姻緣。

      那些年,雖然沒多少吃的,穿得也沒有現(xiàn)在好,但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跳弦子和如今那些年輕人愛去的KTV一樣,都是姑娘小伙互相認識的場合。只不過現(xiàn)在這些穿奇裝異服的娃娃們是在一間房子里扯起嗓子吼,不曉得到底在吼啥。而他們,則是在老街的燈桿壩、橋頭上、打場里、勞動休息的時候,跳“諧”舞。在大家圍成的圓圈里偷偷地看哪個姑娘好,看對眼了,就在弦子歌詞里含蓄地表情達意。

      妻子擁措就是這么認識的。

      那年,巴塘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開展弦子比賽,大家都憋了一口氣暗暗競爭。鎮(zhèn)長說:“你們要好好跳,給我們鎮(zhèn)爭口氣!”經(jīng)常一起排練的人中,同鎮(zhèn)鄰村有個叫擁措的,跳弦子的時候,唱得最起勁,跳得很認真,就是跳得不太好。跳得好的沒吸引到他,跳得不好的,反倒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偷偷端詳,這姑娘身材苗條,一雙黑眼晴,兩條長辮子垂到腰間,挺不錯的,他便暗暗有了點好感。每次排練到場后,總要張望一下她來沒來。他是“諧本”,是全場的“靈魂”,但是自從注意到擁措后,拉“胡幾”竟有些心猿意馬起來,有時還拉錯幾個音。人們便詫異地說:“嗨,‘羌路,你今天是怎么了?沒吃飽飯啊?”不過,那個年代的人不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開放,除了一起排練,他和擁措幾乎沒什么交流。直到有一天排練結(jié)束,機會來了。擁措喊了一聲:“扎西!”他回過頭,擁措說:“他們說我跳弦子動作不好看,你說咋個樣子才能跳得好看?”

      他的心“咚咚”狂跳起來,但他盡量保持平靜,淡淡地說:“跳得不好看就不要去跳了嘛,何必那么勉強自己?”

      “你咋個能這么說呢?都跳了十多天了。鎮(zhèn)長也喊我們爭氣,現(xiàn)在回去,好丟臉哦!”

      看著面前這個姑娘倔強較真的樣子,他心里一動,狡黠地笑了笑:“你非要跳,那就跳嘛。你看著,我給你演示一下?!泵刻粋€動作,就停一下告訴她:“頭上有神明,我們跳弦子時,手從眼前輕輕劃過去,不能超過眉毛”“要學會用腰,腰自然彎曲,手自然就會順著腰上上下下”“腳不能生硬地踢出去。你不能機械地跟前面的人跳,要學會聽‘胡幾的節(jié)奏,上身往下沉,把力量反彈在膝蓋,隨著節(jié)奏輕輕顫動、斜踢出去……”

      只跟著學了兩三遍,擁措的動作就好看多了。“這姑娘果然聰明?!彼挥傻迷谛睦镔澰S。他決定逗一逗她:

      “動作是差不多了。不過你不要黑起個臉嘛,坐在臺子上的人本來想給我們鎮(zhèn)打高分,看到你的臉色人家都不想了?!?/p>

      擁措一聽之下,面露不悅:“扎西,曉得你跳得好,我才來請教你,你不用這樣諷刺我!”

      看到擁措不高興了,他趕緊解釋:“不不不,你不要生氣。我的意思是說,跳弦子是件高興的事情,不是上山砍柴火,也不是讓你去放牛,用輕松愉快的好心情去跳,動作才會優(yōu)美自然?!?/p>

      擁措笑起來,笑得很甜。他覺得擁措至少是不反感他的,心里暗暗高興,又教了她兩首弦子詞。在以后的排練中,他盡可能地接近擁措,既讓擁措知道他的心意,又不讓其他人看出來,著實費了不少心思。后來,他們便戀愛了。這場戀愛遭到了家里的強烈反對,遵循傳統(tǒng)的父母覺得新潮的自由戀愛不是什么好事情。他那祖籍重慶、半藏半漢的父親說:“家里定的婚姻才好,才穩(wěn)定?!边@種情況下,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有一段時間,他們故意疏遠了。中山廣場上放電影時,他去看,擁措也去看,相隔甚遠,但心意相通。這時的他隱隱感到痛苦,一首弦子詞浮上腦海,卻又如梗在喉,唱不出來:

      疾如閃電目光,飛箭一般射出。

      洞穿我的心扉,叫我不能自主。

      最后,他橫下了一條心,對父母說了狠話:“你們找了五家人,我曉得這五個姑娘都好,但是我不喜歡。我就要和擁措結(jié)婚,不然,我就終身不娶了!”

      三年過去了,父母終于沒能扛過他。1986年,他和擁措結(jié)婚了,他風風光光地迎娶了擁措。那時的禮金最少五毛,最多兩元,最奢侈的是送一床大紅被面。他這個“諧本”結(jié)婚時,人們送得最多的是弦子詞:知音我倆之情/形似神木柏樹/神樹四季長青/情義永久長存……雖然家里條件不好,但父母還是竭盡全力,把婚禮辦得熱熱鬧鬧的。他心里非常感動,在朋友們的慫恿下,夫妻倆共同跳了一曲地道的巴塘弦子。他拉“胡幾”,擁措在后面跳。他們專門選了一首表達感恩的弦子詞,把婚禮推向了高潮:

      山頂湖是牡鹿湖,犄角粗壯湖水情。

      湖水恩情何時報,來日再報湖泊恩。

      山腰湖是奶牛湖,乳汁豐涌湖水情。

      湖水恩情何時報,來日再報湖泊恩。

      山腳湖是駿馬湖,步伐快穩(wěn)湖水情。

      湖水恩情何時報,來日再報湖泊恩。

      幾十年來,他和擁措互相支持,一起勞動,一起跳弦子,結(jié)伴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孝敬父母,先后送走了兩位老人。后來,不種地了,家里的農(nóng)活交給了大兒子。他們把藏房里間整理裝修出來,開了一間小賣部,擁措當老板,他做“胡幾”拿來賣,日子過得祥和平順。外婆說得沒錯:“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婚姻大事上,沒有父母贏過子女的。對這個,他深有體會,所以他和擁措從來沒有反對過兩個兒子的婚事。小兒子找了一個云南姑娘,要上門落戶到香格里拉縣。他內(nèi)心其實是非常不舍的,但沒有反對,而是高高興興送他去做了上門女婿。上個月的一天,在微信上,小兒子給他發(fā)了自己制作的木碗圖片,高興地告訴他,自己被確定為云南省的木碗民間手工藝傳承人了。他暗暗慶幸,沒有反對這門婚事是對的,兒子幸福就好。

      內(nèi)心深處,對“諧本”這個殊榮,他覺得自己是不配的。巴塘的“諧本”太多了,比如他的外婆,可以自編詞曲。這些年,他也在不斷琢磨,很想把“嘎諧”(巴塘方言藏語:即巴塘弦子)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傳承下去。繼續(xù)梳理今天的采訪,看自己有沒有說錯話,有個說普通話的大學生問得好:

      “扎西大叔,你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活到六十歲,我最大的遺憾是只讀到了小學畢業(yè)。如果好好讀了書,我就不會當農(nóng)民了?!?/p>

      他說的是真的,如果認真念了書,對弦子的理解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膚淺,人家問弦子詞的意思、弦子古老的歷史,他只能淺淺地解釋,說不出更多的話來。

      “不過,”那個大學生又說,“如果你考上大學當了干部,巴塘就少了一個‘諧本和做弦胡的人了。”

      “諧本”扎西大叔用的那把鵝掌木藏二胡,是我見過的最美的藏二胡。

      那是他自己做的。不說別的,單是馬尾、紅柳、松光、蟒皮這些詞,就律動著大自然的心跳聲。最引人注目的是淡黃色鵝掌木琴身上一圈圈漂亮的紋理,像流動的水波,更是精致,將巴塘的壯美山川詩意地濃縮在了里面。核桃木龍頭祥瑞燦美,木紋妍秀,散發(fā)著暗雅的光采。敲敲蟒皮琴面,“咚咚”作響,張力強大。所有材料靈巧地組合在一起,共同賦予了這把藏二胡優(yōu)秀的音色、音質(zhì)和音量,藏民族就地取材的聰明智慧和對“龍”圖騰的崇拜,也被不動聲色地表達了出來。

      琴身經(jīng)過長期摩擦和揩拭,锃亮锃亮的,可以照出人影來。它應該用了很久了吧,我想。果然,扎西大叔說:“這把‘胡幾是我給自己做的,跳弦子或演出時用。有人想買,我沒有賣,我也需要一把好‘胡幾。這是家傳的蟒皮,如今琴面都用羊皮繃,已經(jīng)找不到這么好的蟒皮了?!?/p>

      “你聽聽它的聲音!”扎西大叔隨手拉了一曲弦子《江措嶺嶺》。巴塘民間的弦胡手,特別像扎西大叔這樣的弦子傳承人,不用看簡譜,甚至不會看簡譜,調(diào)子就在腦子里,信手拈來,一曲接著一曲。第一個音符流出時,我就完全被吸引了,那聲音,沒有一絲雜質(zhì)。傳入耳際的,是山風吹過青松翠柏的蒼涼素樸,是柳枝拂過水面的微微漣漪,是田間地頭的和諧對話,是蒼茫大地亙古的聲音。側(cè)耳聆聽,我禁不住三步一踏起來,心里涌出一首詩:“江上調(diào)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二弦過,萬木澄幽明。”

      拿著這把藏二胡自拍了一張,在我手上,它是個裝飾品。到了扎西大叔手里,它好像突然活了過來,變成了有生命的東西。從取材制作到成為一把藏二胡,扎西大叔費盡了心力,然后和它一起,演出、比賽、上電視,走南闖北。他們是知音,是知己,更是伙伴,誰也離不開誰。沒有它,他無非是個會跳弦子的老農(nóng)民。沒有他,它也就是個植物與動物廢軀的結(jié)合體。

      據(jù)說漢族的古琴有“九德”: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巴塘的藏二胡則要有“四品”:渾厚、淳樸、空靈、柔婉。制作一把藏二胡,極為費時費力,實在不容易。

      我親眼目睹了一把藏二胡的安裝過程。將雕刻好的琴桿插入琴筒,把琴柱插入琴桿,用馬尾固定。馬尾穿入琴弓一端,又穿過琴弦,使之牢固。松香多少不限,均勻地涂抹在琴弓的馬尾上,直到把馬尾擦白,使其與琴弦產(chǎn)生摩擦,從而令琴筒發(fā)聲。把做好的碼子放在琴筒正中,外弦為母,內(nèi)弦為公,“公母弦”夾在碼子的兩個細縫中,用手輕輕轉(zhuǎn)動琴柱,調(diào)試琴弦的緊松。最后調(diào)音、髹漆、上色,或彩繪藏式花紋,或涂一層清漆,一把靈秀的藏二胡就做好了。

      做一把藏二胡,最少要個把月,用于擺設(shè)裝飾的小藏二胡更費工時。這是一個無比考驗耐心,極其打磨意志的過程。憑你再是充滿暴戾狂燥之氣的粗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溫柔堅韌,舉重若輕,從而生出一縷儒雅之氣來。一把藏二胡就已經(jīng)這么麻煩了,扎西大叔卻做了七千多把。

      我問扎西大叔:“您的手藝這么好,沒有帶徒弟嗎?”

      “帶了幾個徒弟,有的很認真,學會了。更多的是坐不住,覺得做‘胡幾太枯燥,太辛苦,學不了幾天就走了。我年輕時,會做‘胡幾的人很多,那時候沒有電視手機,靜得下心來?!睂τ谖业囊蓡枺婧瑧n戚:“我自己的兒子也是,他寧愿去做農(nóng)活,也不愿呆在這兒。不過,我的兒子,我可以嚴厲一點,他還是把這門手藝勉強學會了。”

      “嗯,如今都想掙快錢,能一夜暴富更好。”

      “人心變了!舒緩優(yōu)雅本來是巴塘弦子的特色,跳弦子是休息,但現(xiàn)在連跳個弦子都那么快,好像誰在催一樣??墒牵觥鷰妆仨氁心托陌?!”

      “您要一直做下去嗎?”

      “一直做到做不動為止。”

      “慢慢地做?”

      “慢慢地做,那么快干啥?”他微微一笑。

      純手工制品是無價的,飽含著深情、智慧、心力、血汗,它們是時間累積的果實。已仙逝的翁扎爺爺說:“要用一顆慈悲心去做‘胡幾,它是有生命的?!睒銓崯o華地闡釋了什么是“厚德載物”“有德才有品”。看著扎西大叔制作的藏二胡,我對那雙布滿老繭、粗糙有力的大手肅然起敬。喂牲口,拿鋤頭,舉鋼釬時,它是一雙農(nóng)民的手;鋸、削、刨、鑿,制作精巧靈秀能“說話”的藏二胡時,它是一位優(yōu)秀的民間器樂手藝人的手。

      手藝人之所以能成為手藝人,是因為有著一般人沒有的定力和靜氣。他們,值得崇敬。

      定力和靜氣成就了傳承。

      “作為藏二胡手工藝制作人,您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我不知道是誰發(fā)明了藏二胡,但他一定是個聰明絕頂?shù)娜?。希望這門技藝不要失傳?!?/p>

      “做藏二胡,您不覺得累和枯燥嗎?”

      “不為有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扎西大叔質(zhì)樸的言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尾 ?聲

      夜幕降臨了。中山廣場上跳起了廣場舞。放的是弦子音樂,跳的自然也是“諧”舞,這是必須的。穿著各式各樣衣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廣場上盡情歡跳,是出于愛好,也是為了鍛煉身體,一些驢友覺得稀奇,跟著大家跳,廣場上一片祥和。

      弦子是金沙江河谷地段農(nóng)耕文化的產(chǎn)物。它是一朵飽含麥粒的金黃耀眼的麥穗,這些麥粒灑向縱橫阡陌的田野,養(yǎng)育了生生不息的“鵬城”人,也滋養(yǎng)著巴塘人的精神世界。

      穿過中山廣場跳弦子的人群,來到老街,仿佛站在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匯點。那些致力于縱深的思考,深知微言大意、一般為四句六言體的唱詞才是‘諧的魂魄的有識之士,一一在眼前閃過。這些老街上的文化人,用文字和先進的媒介,把世世代代口傳心授的巴塘弦子記錄了下來。

      2011年9月28日,巴塘弦子數(shù)據(jù)庫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巴塘籍文化人阿祥退休后,牽頭開展康巴音樂數(shù)據(jù)庫·巴塘弦子數(shù)據(jù)庫項目,錄入450張圖片、200首城區(qū)弦子、85首南區(qū)弦子,錄制了標準的教學版。

      ……

      弦子來自民間,為了讓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眾多知名與不知名的巴塘人魂為之牽,夢為之縈,心為之依,情為之系,為它的流傳、創(chuàng)新、走出大山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此時此刻,嘈雜、零亂,顏色混雜、車水馬龍的老街,暫時恢復了靜謐與淡定;金沙江畔,老百姓繼續(xù)堅韌地守望著那片貧瘠山川;所有的生靈同枕著一片藍天。弦子這枝會唱歌的麥穗,在川、滇、藏三省河谷深處迂回流淌,它是我們永遠的鄉(xiāng)愁和守望的理由。在燃燒的篝火里,在夕陽的咽喉里,在微熏的南風里,“嗶旺”悠悠,“諧”舞情濃。看盡俗世悲歡,能夠觸動靈魂的,不是生養(yǎng)我們的巴楚河,而是巴塘弦子。銀色月光的朗照下,它的善美光影正與心靈深深印合。

      何以遣有涯之生?對巴塘人來說,永遠是巴塘弦子。

      參考資料:

      1、《巴塘弦子》,彭濤、洛桑著;

      2、《巴塘弦子詞集》(上冊),彭濤編著;

      3、《巴塘弦子詞集》(下冊),洛桑編著;

      4、《巴塘弦子曲集》,馬朗吉、洛桑編著;

      5、第五節(jié)《一朵麥穗》中的“注”摘自馬朗吉、洛桑編著《巴塘弦子曲集》田聯(lián)韜老師的《序》。

      責任編輯:索朗卓嘎

      猜你喜歡
      弦子巴塘扎西
      當增扎西的詩
      五彩巴塘 扮靚藏區(qū)人民新生活
      我在巴塘等你
      堅持綠色發(fā)展 建設(shè)生態(tài)巴塘——“綠色中國十人談”聚焦巴塘的綠色發(fā)展
      卡爾巴·扎西次仁采訪錄
      試論藏族弦子舞被冠以“古道神韻”的歷史由來
      一百七十七級臺階
      阿蓮
      扎西的菜園子
      馬駒的弦子
      济阳县| 海伦市| 乌拉特前旗| 舒城县| 休宁县| 吉木萨尔县| 平湖市| 舞阳县| 静安区| 商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建昌县| 钟山县| 项城市| 永丰县| 横峰县| 阳曲县| 贡山| 蒙山县| 全椒县| 博湖县| 宁陕县| 老河口市| 高清| 莱州市| 博野县| 延寿县| 汶上县| 大渡口区| 绥滨县| 曲沃县| 沙雅县| 扎鲁特旗| 登封市| 安多县| 东丽区| 自贡市| 东乡族自治县| 本溪市| 诏安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