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華,劉發(fā)生,龍滿銀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目前,隨著女性生活、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得乳腺病變發(fā)生率直線上升。早期乳腺癌由于病灶較小,影像檢查缺乏特有影像診斷特點;穿刺活檢對這類病灶診斷有一定幫助,但由于病灶較小假陰性率較高。而對于不可觸及或是無法觸及到的病灶,要想切除該類結節(jié)難度很大,需要采用準確定位的方式,指導臨床切除。超聲引導下導絲定位主要針對良性結節(jié)開展,在結節(jié)診斷中,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提示可能為惡性病變,需要臨床進一步做診治處理[1]。而對于惡性病變者,不僅需要準確定位,還需要結合手術措施。故本次以40例患者為背景,評價在觸診陰性的BI-RADS 4類及以上乳腺病變中,超聲引導下導絲定位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抽取40例本院收治的女性患者開展研究,研究時段:2018年1月—2020年5月。4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范圍:18~65歲,年齡值(42.05±7.16)歲。40例患者,共檢出乳腺病灶42枚,直徑0.4~3.0cm,平均(1.75±0.85)cm。
本次研究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臨床觸診陰性者;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yōu)锽I-RADS4類及以上者;無手術禁忌證者。研究前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并簽署診療同意書者。
所有患者,均開展超聲檢查,選用儀器HITACHI Avius、LOGIQ E9線陣高頻探頭,頻率為9~13MHz,定位針采用德國一次性使用乳腺定位絲及其引導針,型號20G×5cm、20G×7.5cm、20G×10cm。于手術當天,超聲檢查雙側乳房,明確病灶的位置、大小?;紓壬现3稚吓e位,對皮膚進行消毒、鋪巾,局部麻醉,一名醫(yī)生持超聲探頭引導,另一名醫(yī)生做穿刺。
術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需求,做好相應的手術準備。如保乳手術者,病灶多位于上象限,穿刺點,需要在病灶表面弧形切口內;病灶位于下象限者,穿刺點,需要做于病灶表面,做放射狀切口;改良根治術者,穿刺點需要選于貼近乳頭一側[2-4]。
定位方法:平面內進針,超聲實時顯示病灶與穿刺針,在穿刺前做好皮膚標記,穿刺針與皮膚要保持一定角度,便于超聲顯示穿刺針圖像,進入病灶內,固定好針蕊,退出針鞘,保證病灶內有倒勾。完成定位。定位后,導絲做適當牽拉,且不可滑脫,如出現(xiàn)滑脫,需要重新開展定位,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導絲末端做好敷貼固定。將患者送入手術室,記錄好定位過程[5-6]。
病灶切除:保持仰臥位,上肢外展,行局麻,順著導絲的方向,尋找到病灶區(qū),將病灶切除,同時切除病灶周圍2cm組織。術后,切開標本,明確病灶切除完整性。根據術中切除情況,明確切除組織,或是開展手術治療。
40例患者,共檢出乳腺病灶42枚,經超聲引導下導絲定,定位成功率100%,所有病灶全部手術切除,病理檢查證實,惡性病例7例,良性病例35例。良性患者,開展手術切除;惡性患者根據病情與患者所需,開展針對性治療,即行保乳術者6例,行改良根治術者1例。且在惡性患者手術治療中,穿刺點均選擇于手術切口范圍內,并一起切除。術后三個月復查超聲,所有病灶均成功切除[7]。
在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是一種常見類型,并且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且患者具有較高死亡率,對女性生命安全影響較大。近年來,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使其對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進行乳腺體檢的女性也在不斷增多,進而更多的乳腺病灶甚至不可觸及或觸診困難的病灶也能被早期發(fā)現(xiàn)。術前精準的定位是保證準確切除不可觸及病灶的關鍵,因此,要根據這一特點為患者選擇較好的定位方式,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隨著超聲技術的大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乳腺病變于早期被發(fā)現(xiàn),特別是超聲檢查為BI-RADS 4類及以上病變者,通過手術治療后,使得治療與預后效果均較高[8]。而在以上類型患者的治療中,精確定位是精確切除病灶的前提。體表定位是一種臨床常用定位方法,其特點為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乳腺解剖特點,隨著患者體位的變化,其病灶位置也會出現(xiàn)位移,并且病灶位置也會受到術中牽拉的影響,比較容易出現(xiàn)病灶漏切的情況,常在手術過程中通過擴大切除范圍的方式保證病灶完全切除,進而影響手術美容效果,不能被患者所接受。針刺注射燃料定位操作較為簡單,但是實際操作期間,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出現(xiàn)染料擴散的情況,不僅會影響病灶的顯示,還會對手術視野造成影響。鉬靶引導下導絲定位會出現(xiàn)病灶位置與穿刺點較遠的情況,進而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加大病灶尋找難度,甚至還會損傷正常腺體。并且這種定位方式對距離胸壁較近的病灶定位中具有一定難度,再加鉬靶定位多次攝片輻射風險較大,因此,其臨床應用存在局限性。目前,超聲引導下導絲定位應用最多,其依靠實時引導,明確穿刺針進入病灶內,準確定位,并于定位時,可采取與手術相同的體位,操作簡單,且操作時間短,腺體組織切除少,可提高美容效果,而且無放射性,安全性較高[9]。另外,對于進針角度,為了滿足外科要求的穿刺路徑短,且穿刺過程中超聲能實時顯示穿刺針路徑,需要定位針與皮膚保持適當角度,滿足穿刺點與病灶的距離保持在1.5cm以內,保證外科醫(yī)生利用較小的切口就能找到病變。這樣對腺體的損傷小,可最大限度減少或是預防對正常腺體的切除,特別是對開展保乳手術的患者,可以減少腺體切除量,增加美容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