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丑男圣伯夫

      2020-02-20 08:47毛旭
      世界文化 2020年2期
      關鍵詞:雨果

      毛旭

      圣伯夫(1804—1869),19世紀法國文學批評家,他開創(chuàng)了以傳記書寫文學評論的方法。J·G·克拉克稱他為“法國最偉大的批評家,或許也可以說,他是亞里士多德之后歐洲最偉大的批評家”。埃德蒙·戈斯說:“圣伯夫并不完美,他有偏見和局限,但即使有這些缺陷,他仍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批評家。”小泉八云也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批評家——不是英國人,而是法國人,即精妙絕倫的圣伯夫?!?/p>

      圣伯夫的一生是向命運妥協(xié)的一生——他長得太丑了,不妥協(xié)不行。“惡心”是同時代人描述他外貌的關鍵詞。他曾說過:“你很難想象,一個男人知道自己永遠不會被人愛是一種什么感覺。我長得又老又丑,有人愛才是荒天下之大謬?!遍L相影響了他的性格,繼而影響了他的寫作。不過,這正是他的迷人之處:過度敏感束縛了圣伯夫的想象力,卻也給予他洞察人心的才能。

      圣伯夫畫像

      雨果在描寫卡西莫多時,基于的原型極有可能是圣伯夫。但卡西莫多比圣伯夫幸運——至少他丑得怪異,讓人心生好奇和憐憫。圣伯夫的丑屬于那種現(xiàn)實的、普通的、令人生厭的、油膩的丑。他身高157厘米,胖墩墩,雙手很小而且圓乎乎的;他的皮膚很嫩,像是乳豬的那種粉紅色;他的臉和身體都是梨形的;他的下嘴唇向外伸出,好像要盛接雨水;鼻子過長;一對招風耳巨大無比;而且,他的眼睛不太對稱。但所有這些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他在20歲出頭就謝頂了,腦袋周圍有一圈胡蘿卜色的頭發(fā)。有人描述說,他的腦袋禿得像“第三個膝蓋”。他的天靈蓋的確和膝蓋一樣,有個隆起的制高點,像太陽照射下的雪山一樣閃閃發(fā)光。

      如果圣伯夫能破罐子破摔,不在乎自己的長相,也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灑脫的魅力;或者蓄起胡子,散發(fā)出陽剛之氣??上舾?,總是錯誤地認為,低調(diào)一點的話,別人就看不見他的丑。所以,外出時,他一定要戴上頭巾、無邊帽或高筒禮帽,小心翼翼地遮住他的“膝蓋”。他覺得,只要搞好個人衛(wèi)生,他就不那么丑了,所以總是一絲不茍地清潔衣服,并且每天早上刮胡子——在不照鏡子的情況下“盲刮”,以免看到自己那張“俊美”的臉。

      最讓人尷尬的是,他舉止間有一股女人味兒。參加沙龍時,他總是靜靜地坐在角落里,手套疊放在大腿上,睜大雙眼,像只受驚的梅花鹿一樣環(huán)視四周;有時低聲下氣,像是來借錢的親戚。他有流哈喇子的毛病,所以不斷用手絹去擦嘴角。他和契訶夫筆下的“套中人”一樣,總是隨身攜帶雨傘,傘布是綠色的,傘柄是黃色的,既為了防雨,也為了抵御想象中別人的進攻;他和人握手時只伸出三根手指;他拜訪朋友時從不敲門,而是用留長的小拇指指甲撓門。他有很多綽號:有人叫他 “老太婆”,而中學同學則喊他“公貓”,因為他像貓一樣躡手躡腳,然后又突然發(fā)狠,對人又抓又撓。

      和人交談時,他目光畏縮,從不直視對方的眼睛;他走路時總是緊緊地盯著地面,以免看到熟人。圣伯夫不善口頭表達,他說話聲音很小,話說到一半就聽不到了,“好像不愿說下去似的”:他演講時不能脫稿,害怕和聽眾進行眼神交流,所以不敢抬頭,只能低頭念稿——即使在參加激烈的議會辯論時,也是如此。他比盧梭還敏感,就連空氣都是他的敵人:“我因為敏感遭了多少罪啊。只要一出門,我就會受傷——偶爾聽到的一個詞,偶然瞟到的一張報紙,無意間看到的一張臉——所有的一切都會給我留下創(chuàng)傷?!?/p>

      當然,這一切都起源于他的丑陋?!皨?,你怎么把我生得這么丑?”他曾經(jīng)這樣抱怨。

      查爾斯-奧古斯丁·圣伯夫1804年12月出生于海濱小城布倫涅。他的父親是個稅務官,51歲才結(jié)婚,在圣伯夫出生前兩個月就去世了。父親喜歡讀書,而且還有在空白處做筆記的習慣。他的藏書和筆記成了他和兒子神交的媒介。圣伯夫的母親成婚時也已經(jīng)40歲了,婚后9個月生下了圣伯夫。她很有幽默感,還有點神經(jīng)質(zhì)——圣伯夫認為他的性格遺傳自母親。而且,也正因為她大齡生育,使圣伯夫生來就患有尿道下裂,這導致圣伯夫走起路來跟唐老鴨一樣,而且也影響了他的長相和個頭,讓他一輩子都對愛情求而不得。

      圣伯夫失怙之后,他那寡居的姑姑就搬到他家,和母親一起照顧家中唯一的希望,把他像上帝一樣供養(yǎng)。母親的保護欲太強,不準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圣伯夫于是整天宅著,閱讀父親的藏書。他在學校一直都是第一名并且拿獎學金;在他畢業(yè)之后,他的作文被學校裝訂起來,作為教材使用。

      14歲時,當?shù)貙W校教授的拉丁語已經(jīng)不能滿足圣伯夫,為了學習希臘語,他轉(zhuǎn)學到巴黎。這個來自鄉(xiāng)下的 “土包子”讀書量之大讓巴黎的老師吃驚,老師甚至不讓他和同學一起吃飯,而到教工餐桌上吃。背井離鄉(xiāng)的他經(jīng)常跑到教堂里偷偷哭泣。

      與雨果的恩怨

      圣伯夫18歲從中學畢業(yè),起初打算當一名醫(yī)生,后來對醫(yī)學失去了興趣,決定以寫作詩歌和小說為生;與此同時,他應老師邀請,在后者開辦的《環(huán)球報》上寫文學評論,以此糊口。他也因此結(jié)識了維克多·雨果。

      1826年,雨果出版《頌詩集》。圣伯夫在《環(huán)球報》上寫了篇評論文章,在夸贊雨果詩才的同時,告誡他不要在文風上恣意汪洋,走向極端。這篇文章力道很深,甚至受到了歌德的稱贊。雨果讀到此文后,連忙進行了一番“人肉搜索”,竟發(fā)現(xiàn)他和圣伯夫其實是鄰居,他們住在同一條街上,只隔了幾戶人家。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雨果比圣伯夫大兩歲。雖說他也長得很矮,但至少還算是個美男。雨果從小就有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氣勢,18歲時寫的詩歌打動了國王路易十八,20歲時就已經(jīng)成為浪漫派的領袖。圣伯夫為雨果的魅力所折服,也加入了浪漫派——盡管,無論他的性格、觀點還是長相,都屬于講究規(guī)矩的古典主義。圣伯夫也能從交往中體會到當文學參謀的樂趣,他讀書比雨果扎實,作家維尼認為:“雨果的口氣像老師,但其實是圣伯夫的學生?!?/p>

      除此之外,雨果那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吸引著圣伯夫,不過圣伯夫發(fā)現(xiàn),阿黛爾并不幸福,她經(jīng)常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人在屋中坐,神思萬里游,總是目光空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圣伯夫起身向她告辭時,她也一動不動。這也不能怪她,嫁給天才總是很累的。每當她想插話,加入討論,雨果就不耐煩地瞥她一眼,她就不敢做聲了。

      圣伯夫愛雨果,每天兩次去他家,找他聊天。但雨果和圣伯夫不同,他是個社交圈很廣的人,經(jīng)常在外為政治前途奔波。這時候,圣伯夫就坐在花園等他,和阿黛爾聊聊天,聽她訴說對雨果的不滿。久而久之,圣伯夫愛上了她。但圣伯夫并非不講義氣之人,為了躲避這種危險的激情,他兩次出走國外。

      1830年,雨果的新劇《埃爾納尼》上演。為了保證演出成功,雨果在家中招募了幾十個年輕的支持者,讓他們在每場演出時吶喊助威,和古典主義者對著干。雨果鼓舞他們的口號是“以青春對抗老朽,以長發(fā)對抗禿頭,以熱情對抗陳腐,以未來對抗過去”。圣伯夫欣賞雨果的詩歌,但不喜歡他的戲劇;他也反對這種“拉觀眾”的行為。但令圣伯夫最為氣憤的是,雨果的家不再是他的避風港,每天都有一群愣頭青你來我往,就連阿黛爾也加入到了“送票”的活動中。

      從這時起,圣伯夫?qū)τ旯膼壑饾u讓位給了嫉妒。雨果寫詩成功、寫劇成功、寫小說成功;他享受波旁王朝的恩寵,享有固定的年金;他還有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而圣伯夫呢,詩歌和小說全部失敗,快三十的人了,還和他媽住在一起。

      但嫉妒還不足以讓他變得邪惡——圣伯夫向雨果坦白了自己對阿黛爾的愛。雨果感到既吃驚又好笑,不過他足夠大度,不僅讓圣伯夫擔任他小女兒的教父,還對圣伯夫說,他愿意讓阿黛爾自由選擇。而圣伯夫則對雨果的慷慨姿態(tài)十分氣憤——很明顯雨果是在敷衍他,雨果各方面的條件都遠遠勝過圣伯夫,她怎么會選擇圣伯夫?

      還別說,阿黛爾的確選擇了他,不過是以情人的身份。圣伯夫的體貼,以及對她智力的尊重,讓她仿佛重新回到了少女時代。然而,這種“危險關系”持續(xù)了不到5年,便逐漸冷淡下來——至少阿黛爾冷淡下來了。

      至于兩個男人之間的關系,在一段時間內(nèi)還算是友好的:圣伯夫正在成為法國頂級的批評家,富有職業(yè)精神的雨果并不愿為了那種事得罪他。不過,當他看到圣伯夫不愿為他的作品搖旗吶喊時,關系就走到頭了。雨果把圣伯夫叫到家里,責令圣伯夫以后不準踏進他家門一步。不擅長面對沖突的圣伯夫哆嗦著出了門,像頭孤狼一樣在風里嚎哭。

      雨果和圣伯夫此后基本不再來往,即使見面也把頭扭到一邊。不過,只要涉及文學,兩人就能做到惺惺相惜。在絕交之后,圣伯夫不允許別人攻擊雨果的詩歌,而雨果也在后來承認,圣伯夫是法國文筆第二好的作家——第一當然是他。

      阿黛爾和圣伯夫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圣伯夫稱她是“唯一的朋友”,是他“在愛情上唯一一次勝利,在那之后,我一敗再敗”。他說他很像那些一輩子只打了一次勝仗的將軍。

      穿羽絨服的變色龍

      人們稱圣伯夫是隨環(huán)境而改變的變色龍;圣伯夫原本具有古典主義傾向,卻在22歲時加入了雨果的浪漫派圈子;但他對浪漫主義若即若離,其間還開始信奉圣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并在不久后追隨拉梅內(nèi),信仰天主教;然后他又熱心地研究詹森主義(天主教中的改革派);當他去瑞士旅游時,又對新教發(fā)生興趣;他屬于共和派,但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跟?;庶h過從甚密;當拿破侖三世發(fā)動政變時,他又投入了第二帝國的懷抱??梢韵胂?,他的每次華麗轉(zhuǎn)身,必然留下一大片側(cè)翻的友誼之船。

      但是,說圣伯夫是變色龍,對他并不公平。他說他從未真心加入任何一個團體,那只是別人的一廂情愿。事實上,他更像一個進入暖房卻不肯脫掉羽絨服的人,這人不肯坐下,而是緊靠門口站著,隨時準備離開。

      這樣的“善變”,即使在道德層面,也未必是一個缺點。圣伯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理解一切就意味著原諒一切?!叭绻覀儗ζ渌魏稳硕级聪o疑,那世界上還有誰不能同情呢?”換言之,一個人不管多么邪惡、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只要我們能夠做到設身處地、完全體驗到他當時的心態(tài)和情緒(盡管這不可能),就能理解他并原諒他——就算他是我們厭惡的敵人。圣伯夫正是抱著這種高尚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去理解和書寫別人。再加上他那既墮落又圣潔、在妓院里仰望星空的復雜性格,我們可以說,他是個天生的傳記作家。

      但這樣的“同情”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作為共和主義者的圣伯夫,在31歲時曾經(jīng)寫過某位?;庶h人的傳評文章。和以往一樣,在寫作時,他自動變成了他的傳主。結(jié)果,人們分不清哪些是?;庶h人的觀點,哪些是圣伯夫的觀點。就這樣,他得罪了不少朋友。有很多人想弄死他,嚇得他跑到國外去了。

      他的變色龍屬性所引發(fā)的沖突,數(shù)不勝數(shù)。應該指出,18—19世紀,法國政權(quán)更迭過于頻繁: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第一共和國;拿破侖發(fā)動政變,建立帝制;然后波旁王朝復辟;然后七月王朝取代了波旁王朝;然后1848年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了第二共和國;拿破侖三世在當選總統(tǒng)后,發(fā)動政變,建立第二帝國;他在色當戰(zhàn)役中失敗,法蘭西建立第三共和國。圣伯夫的一生幾乎橫跨所有事件。搖擺不定的他處在如此多變的政治環(huán)境中,往往是哪頭都不討好。

      比如1848年前后的煙囪事件。那時,圣伯夫擔任馬薩林圖書館的助理館長,住在公家的宿舍里。他屋子里的煙囪堵了,便上報給政府維修。但政府的開銷賬目已經(jīng)錄好,管事的會計不愿改動,便將100法郎的維修費登記在了“皇室秘密開支”中。七月王朝被推翻后,革命者發(fā)現(xiàn)了這份秘密文件,義憤填膺,以為圣伯夫其實是國王派出的特務,打入共和派中間去探聽消息的。膽小的圣伯夫沒有選擇解釋,而是立刻辭掉馬薩林圖書館的工作,逃到了瑞士。

      圣伯夫的搖擺不定尤其引起青年學生的鄙視。拿破侖三世奪權(quán)后,他被教育部指派為法國公學院的古典文學教授。這對沒有大學文憑的他而言,是莫大的榮譽。雖說他不擅長公開演講,但在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他的威望足以讓人忍耐著聽完他的自說自話。但這次,他面對的是決意抵制他的憤青。他那一板一眼的冬烘先生作風的確讓人反感:一進演講廳,他先穿上保暖的腳套,然后就開始念稿子。此時演講廳只有寥寥幾人,有學生打斷他,諷刺地建議說,讓他把課堂挪到大一點的教室,免得太擠。圣伯夫誤會了他的用意,非常感激地沖他鞠躬并致謝,學生們立刻哄堂大笑。明白過來的圣伯夫暴跳如雷,像關在籠子里的狼似的踱來踱去……他對教育部長解釋說,他的性格中從來沒有對抗沖突的成分。

      “轉(zhuǎn)生”儀式

      圣伯夫在書寫傳記批評文章時,很喜歡探討每位作家的“轉(zhuǎn)折點”,也就是作家發(fā)現(xiàn)自己人生目的的時刻。就圣伯夫而言,他在1840年才到達轉(zhuǎn)折點;在那之前,他一直在摸索。

      那年他36歲。他終于承認,自己不是天才,寫不了詩歌和小說。于是,他便安下心來,成為一個批評家、傳記作家和文學史家。他的文章不再像以前那樣充滿論辯的火藥味,而是力求客觀和理解。

      從那時起,圣伯夫的物質(zhì)條件也有所改善。他在圖書館工作,有了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在40歲時,他甚至當選了法蘭西院士,加入了40個“不朽者”的行列。競選的過程十分艱難,雨果一連十幾次都投反對票。一向反對圣伯夫從事文學的母親,聽到兒子入選院士的消息之后,立馬休克倒地;等蘇醒過來之后,她跑到大教堂,在圣母像的腳下放了一束鮮花。圣伯夫有點哭笑不得地發(fā)現(xiàn),成為院士之后,他的母親、仆人甚至他的朋友,都對他畢恭畢敬了。

      圣伯夫從29歲起就不再和母親住在一起,而是自己租房子住。他媽媽不懂得隱私和自由對作家的重要性:為什么非要浪費錢,自己單???她跑到圣伯夫房東的跟前,跟她抱怨說:生這個兒子算是白瞎了,早知道她應該生個泥瓦匠。好在,圣伯夫是個孝順兒子,他每天的午飯都和母親一起吃,下午的時光也陪她度過——只是連拉馬丁和拉馬克都分不清的母親,卻喜歡不著調(diào)地和他的朋友討論文學,她甚至對兒子的文學創(chuàng)作指指點點,說喜歡他的散文勝過喜歡他的詩歌;而在散文中,她喜歡他的傳記批評勝過喜歡他的小說。這居然是正確的!

      1850年,86歲的母親去世,此時他46歲。失去母親,雖說不是個致命打擊,但讓他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他一直都想成家:“我渴望親密的關系,渴望家庭的溫暖”,“家庭生活雖說可能會充滿荊棘,但荊棘之上有花朵;獨身生活的荊棘只是荊棘而已”。一開始,他追求正派的女士,但他一轉(zhuǎn)過身去,那些女人就在背后嘲笑他;倒是有不少女粉絲給他寫信,請求文學上的指引,但非常神奇的是,每當她們來到巴黎,拜訪他一次之后,就不再和他通信了。后來他在一家女子學??瓷狭?7歲的翁蒂娜,每周都去那兒教她拉丁語,并向校長說,自己有意在以后娶她。但后來,他打消了這一念頭——或許是他良心發(fā)現(xiàn),或許是他已經(jīng)習慣了單身生活。但他仍舊教授她拉丁語,并送她禮物。這個小女孩兒一直暗戀他(這也算是奇跡了),她在嫁人之后不久去世,把一縷頭發(fā)和自己的手稿都留給了圣伯夫——她說,她的所有詩歌都是為圣伯夫而寫的。

      一個單身慣了的人是沒法成家的。他在48歲時跟一個女粉絲見了一面,后者就把他拉黑了,不再寫信給他。自那之后,他就不再對婚姻抱有任何幻想;他甚至開始恐婚。女管家逼他娶自己時,把他嚇得夠嗆。圣伯夫的生活習慣已經(jīng)“康德化”了,不容許別人打亂他的節(jié)奏。他的生活中不再有大的變化。他似乎進入了一種轉(zhuǎn)生的儀式:有限的生命被源源不斷地注入一摞摞白紙中,以此獲得永生。

      從45歲起,他開始為《憲法報》撰寫文學評論,開始了每周一篇幾千字的《星期一漫談》,一直堅持了20年;每25篇文章結(jié)成一卷,最后出了28卷“漫談”。每周一晚上,圣伯夫到主編家中吃飯,討論下一期的話題。主編盡管脾氣暴躁、為人蠻橫,但他對圣伯夫采取放任的政策,盡量順著他的愛好來。吃完飯,圣伯夫在回家的路上就計劃好了大綱。周二和周三是寫作時間。因為他長期伏案,又不注意鍛煉身體,所以早早就患上了書寫痙攣和眼疾,只能將稿子口授給秘書;周四和周五,他指派秘書到巴黎的各個圖書館查取資料,確定細節(jié)或者引言;周六和周日打印出初稿,圣伯夫進行校對和修改;周一上午,成文出版,這時他才放松下來,中午去飯店吃頓好的,下午去動物園或馬戲團。然后晚上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huán)。

      圣伯夫每天的作息習慣如下:5點起床,先刮胡子,然后開始工作;8點吃早飯——熱巧克力和奶油面包;中午吃奶油雞蛋卷,喝茶;晚餐豐盛一點,包括蔬菜、肉、湯、奶酪,以及摻水的葡萄酒。午飯的奶油雞蛋卷要和他的貓分享。他的第一只貓叫“小妞”。圣伯夫有嚴重的潔癖,要是有仆人碰到——哪怕用胳膊肘蹭到——他的書和文稿,他就會歇斯底里發(fā)作。但他允許“小妞”在紙上踩來踩去;他后來又養(yǎng)了三只母貓,分別叫“俊俊”、“老太婆”和“瘦子”。他在臥室里工作,披著罩衣,大多時候光著頭;當朋友到來時,他會戴上頭巾,遮住禿頂——有時,來訪者會誤把他當做他媽媽。

      到50歲的時候,圣伯夫有足夠的理由對自己感到滿意——他不僅是法國文壇的“獨裁者”,也成了國際聞名的批評家,英、德、俄、北歐以及低地國家的讀者,焦急地等待他每周一篇的《星期一漫談》。每天都有大量的粉絲給他寄來信件。不僅如此,他在仕途上也取得了進展:拿破侖三世任命他為參議員。雖說他立刻展現(xiàn)了變色龍屬性,開始抨擊皇帝的保守政策,但他的抨擊是正義的:他為勒南的無神論立場辯護,并反對天主教會插手中學教育。他很欣慰地發(fā)現(xiàn),青年學生們終于理解了他:他們派代表送他郁金香。

      62歲時,折磨他多年的膀胱堵塞加重了。他疼得不能工作,秘書在他的腳底下墊兩塊木塊,他才能強忍著坐在書桌前。他一共做了四次手術,但沒有太大的效果。最后一篇 《星期一漫談》發(fā)表于1869年9月7日。10月12日,他最后一次做手術,醫(yī)生問他感覺如何,他說:“我不再生活,只是旁觀。” 13日下午1點半,圣伯夫去世,享年65歲。參加葬禮的有:福樓拜、喬治·桑、大仲馬和小仲馬、勒南、他的秘書以及巴黎高師的學生代表。福樓拜不無遺憾地說:“在一定程度上,我的《情感教育》就是為圣伯夫而寫的,可惜他連一行還沒讀就去世了?!笔ゲ蛟谶z囑中把遺產(chǎn)分給了傭人和秘書,他拒絕宗教儀式,并不準任何人發(fā)表悼詞,因為“不想聽到文筆糟糕的法語”。

      從某種意義上講,圣伯夫算是“死得其時”,不必經(jīng)歷艱苦的巴黎之圍。他去世后不到一年,拿破侖三世在色當戰(zhàn)役中慘敗,普魯士軍隊包圍了巴黎。巴黎市民堅持了4個月,彈盡糧絕。就連雨果都不得不食用巴黎動物園定量供給的大象肉。圣伯夫的兩只貓“老太婆”和“瘦子”,也被他的鄰居給吃了。

      猜你喜歡
      雨果
      熔巖的力量
      雨果剃發(fā)
      維克多·雨果:天才的內(nèi)心
      雨果剃發(fā)
      雨果的“謊言”
      郝景芳:“清華學渣”變身雨果獎獲得者
      非洲紅泥人部落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雨果的“謊言”
      雨果的“謊言”
      淄博市| 四平市| 南陵县| 景宁| 个旧市| 红原县| 茌平县| 台南市| 玉山县| 宜章县| 天水市| 伊通| 鞍山市| 沛县| 天镇县| 长宁县| 正定县| 当雄县| 清涧县| 合阳县| 宁化县| 沙雅县| 搜索| 平罗县| 怀来县| 西青区| 青海省| 宣武区| 灌南县| 余庆县| 广河县| 丰城市| 桂林市| 北票市| 沂南县| 响水县| 夹江县| 家居| 根河市| 东方市|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