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語出《北史·后妃列傳》,意指:居于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需防微杜漸。因為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滿招損,謙受益”,此乃先賢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僅供后人參考和借鑒。
知古鑒今,古為今用,不失為經(jīng)驗之談。居高的危害不勝枚舉,如: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勢高益危、高不成低不就。觸類旁通,一如健康指數(shù)超標,也會對生命造成危害。所以,居高者必須謹慎為之,小心翼翼,以免失勢一落千丈,身陷難堪的境地。
“滿”的解釋是驕傲,不謙虛。如果當一個人志得意滿,一切順利的時候,耳朵就聽不進勸勉的話語,容易自我膨脹,唯我獨尊,隨心所欲,得意忘形,造成樂極生悲,悔不應該驕傲自滿,忘乎所以。
“滿”的端倪比比皆是,盈滿之咎、月滿則虧、水滿自溢、塵滿自落、情滿自泄、物極必反、人滿必驕……這種規(guī)律,隨處可現(xiàn)。
“滿招損,謙受益”,這個普遍真理,適合任何時代,任何領(lǐng)域。所以,生活中要切記“每處滿而防溢”,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人生才會成功闖過津關(guān)險塞。
“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語出《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鐘會傳》,意思是:“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禍還未發(fā)生時就會有所覺察?!边@是一個智慧的領(lǐng)導者能力的體現(xiàn)。一個高瞻遠矚的智者,不會見危不言,視險不警,不會以飲鴆止渴的方法,招來無窮的禍患。
這句名言,是歷史的借鑒,也是人生的行動綱領(lǐng)和指南。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告訴人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做人處世,不能漠然置之,袖手旁觀。
許多時候,人們并不是沒有“先見之明”,而是盲目自信蓋過了冷靜自醒。
自以為是,閉目塞聽壓倒了盛世危言。也有些人,但求無過,明哲保身,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使事態(tài)蔓延。只有獻策建言,是君子的風范。
這句忠言,就是要防微杜漸。世間萬事積于忽微,積跬步方能至千里,螻蟻穴亦可潰長堤?!靶骸辈粦?,便會滋生“大患”。
所以,大智慧者,一定是胸有丘壑,以史為鑒,高屋建瓴,盱衡大局,穩(wěn)坐江山。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是國學經(jīng)典《晉書》中的名言警句,釋義為:“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边@個道理,古為今用,掌握了它,人生會游刃有余,免遭挫折和失敗。
太剛則折的道理,好比牙齒雖然尖硬,卻一顆顆地掉落,而舌頭雖柔軟,卻陪伴人們終生。其中的道理,觸類旁通。
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韓信的“能屈能伸”,都是因為吸取了“太剛則折”的經(jīng)驗,運用了剛?cè)岵?、游刃有余的智慧,達到智取勝利的目的。
至察無徒,也有事例為證。有一個自命不凡,自我清高的人怨聲載道,一位禪師勸他說:你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著瑕疵呢,何況人乎!有雅量、懂包容的人才有大氣度、大格局,君子亦如是。如果對人要求過于苛刻,就沒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了。這正是“至察無徒”的道理。
現(xiàn)實社會里,人能明察是非,分清善惡,當然是好,但過分明察秋毫,對別人過于苛刻,求全責備,就會失去和諧關(guān)系,相反,懂得包容才能凝聚人心,精誠團結(jié),實現(xiàn)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