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由于不能出行,鋼琴學習被中斷,抱著停課不停學的思想,于是乎各種跟孩子“斗智斗勇”的練琴大戰(zhàn)上演了。堅持練琴成了親子關系的一道巨大障礙:不上課就不愛練琴,不愛練琴就不能進步,這成了很多琴童家庭的“死循環(huán)”。關于陪練的話題再度成為家有琴童的最大困擾。
其實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市場上研發(fā)出了很多陪練手機軟件,比如現(xiàn)在特別流行使用的小葉子陪練、VIP陪練、快陪練等,市場還有很多,如:熊貓陪練、于斯鋼琴陪練、大眼睛陪練、柚子陪練等等不同名目的陪練軟件。名稱不同,但基本異曲同工。
就在前幾天,筆者認識的一位媽媽氣沖沖地給我講述了一段網絡陪練的經歷。孩子不愛練琴,家長為了不受疫情影響,給孩子在網上報了一個陪練課程,花費了8000多元,對于琴童家庭這筆學費不算大也不算小,但是為了孩子能堅持練琴,花多少錢家長也不在乎。在約了第一堂課后,孩子反應陪練老師說話很嚴厲,家長也承認平時孩子學琴不扎實,由于初學階段音符認得不好,彈琴的時候經常要反應半天。結果陪練老師很生氣,對孩子說“你憑什么不認識?。俊币幌伦泳桶押⒆诱f哭了。老師一看孩子哭了,就直接下課了,其實一堂陪練課的時間還沒滿。
家長還是比較公平的,也認為自己的孩子的確練得不好,老師的耐心畢竟也是有限度的。第二次又約了陪練課,這次陪練老師依然不改之前的態(tài)度,沒有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解決問題,反而是在旁邊一味指責,在一旁的老人實在聽不下去了,便也草草結束了陪練課。
兩次不愉快的陪練體驗,讓家長很郁悶,更多的是生氣?;ㄥX沒有買來方便,反而買來了生氣,好在這個陪練可以退費。否則這筆錢花的更是冤枉。
這位家長的經歷并不是少數(shù),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有此類經歷,抱著幫助孩子練琴的想法購買網上陪練,但是廣告做得好,療效并不好。鋼琴陪練到底怎么了?
作為一名合格的陪練老師,“水平”應該是最核心的要素。但是,就陪練老師的價格來說,一堂課幾十塊錢,這樣低廉的價格肯定不會是專業(yè)級的老師,大多數(shù)是一些只懂得一點演奏知識的人。
一位藝術教育的負責人曾經告訴我了他一名學生的經歷。那名學生的家長也為了孩子練琴,在網上找了陪練,后來才發(fā)現(xiàn)陪練老師竟然是一邊打麻將一邊陪孩子練琴,弄得家長哭笑不得。此種陪練,恐怕是越練越壞。
網絡是一個無形的平臺,隔著一層現(xiàn)實的“窗紗”,彼此之間的誠信并不透明。對于陪練老師的監(jiān)管機制,目前也是陪練APP平臺所缺乏的東西,而且也無法做到標準化的監(jiān)管。
孩子是沒有判斷正確和錯誤的能力的,就因為孩子不懂,所以才需要陪練。
采訪中,很多專業(yè)老師經常抱怨:給學生在課上練好的技術點,一周后回課,結果全彈錯了。一問才知道是陪練老師陪的,氣得老師不知道說什么好。畢竟家長是出于好心給孩子請陪練,難道要把帳算到家長頭上么?老師們也很無奈。
這讓我想起已故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女兒,著名小提琴家、林氏教學法的推廣人——林蔚女士《琴是練壞的》講座??梢娋毲俚倪^程,跟學琴的過程一樣重要。而練琴的問題是所有樂器學習中的通病。
幾乎大部分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前總要跟老師說一句:我們不想當鋼琴家,就是學著玩玩,熏陶一下。就是這句話,給孩子后面的學習埋下了“坑”。對于這種體驗式的學習無可厚非,但是抱著體驗、玩的態(tài)度學習鋼琴,就會給家長,尤其是孩子很多不刻苦、不用功、依賴心理的理由和心態(tài)。比起有那些家長,陪孩子上課卻一直玩手機的,最后還請陪練,家長的教育方式豈止是給孩子付錢這么簡單嗎?
在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總是說“我不懂音樂,我學不會”??珊⒆佣寄軐W會,家長難道還不如孩子的理解力嗎?這反映出家長對于教育的態(tài)度。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家庭教育的五個層次,你在第幾層?》這篇文章也曾經在人民日報上進行刊登。文章中指出了,中國家庭教育中的普遍教育情況自以為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愛,其實不然!文章中指出了家庭教育的五個層級:
第一層:舍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舍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思考教育目標的問題;
第四層:為了教育完善和提升自己;
第五層: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并以身作則。
從陪練的問題上就能反映出家長對待家庭教育秉持的觀念和教育水準。
國際3EFM鋼琴教育法創(chuàng)始人張峰老師曾經提到過,學習鋼琴其實并不僅僅是學習一件樂器,而是一項是“全人”的教育(Whole person)。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愛心的傾注和澆灌,是培養(yǎng)人格和素質的最好途徑。
隨著經濟的發(fā)達,在越來越講究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絕不僅僅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成績有多好,你考了多好的大學,而是一個人能不能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種種磨難與坎坷,懷抱希望地面對現(xiàn)實的種種的能力。
鋼琴陪練誰來陪?
家庭作為社會組織的最小單位,是教育的第一環(huán)境。家庭教育者自然是爸爸媽媽,陪練的第一人選當然應該是娃爸、娃媽們,但現(xiàn)實問題如何解決呢?
第一,上課要跟著老師聽課,做筆記,做有效學習。
第二,抽時間陪孩子練琴,制定陪練計劃,有規(guī)律地學習會幫助孩子建立練琴習慣。
第三,即便購買網絡陪練也不能“大撒把”,要經常跟陪練老師交流孩子練琴情況,及時糾正錯誤。
第四,陪練不僅是練琴,也是一項有意義的親子活動,不要應付孩子,因為孩子也會應付家長。
總而言之,鋼琴陪練是適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一個新職業(yè),而且目前的鋼琴陪練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上還需要規(guī)范化。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在鋼琴學習的道路上有所收獲,那么就請付出一點時間陪孩子練琴。陪伴自己的孩子練琴,有什么理由說“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