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國而歌: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戰(zhàn)斗青春

      2020-02-22 17:41:16朱家麟
      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朱家麟

      (云南省社會主義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音樂家。聶耳祖籍云南玉溪,出生于昆明。18歲以前,除了曾到湖南郴州短暫參軍,他一直生活在昆明。1930年,聶耳來到上海,開始短暫而輝煌的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聶耳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37首樂曲,全部創(chuàng)作于其人生的最后四年,其中就包括被選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

      來到上海之后的短短五年時間里,聶耳從業(yè)余音樂愛好者成長為優(yōu)秀的人民音樂家,從青澀的熱血青年成長為成熟的中共黨員。研究聶耳最后五年的活動軌跡,對于我們認識聶耳的革命思想和音樂成就,了解其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在艱苦歲月中走上音樂道路

      1930年7月,18歲的聶耳從云南省立師范畢業(yè)。由于有人告密,國民黨當局知道了聶耳在校期間加入共青團并組織革命活動的事,開始對他進行監(jiān)視并準備逮捕。為了躲避風頭,他的三哥聶敘倫決定讓他代替自己到上海遠東皮毛公司開設的“云豐申莊”工作。

      7月10日,聶耳匆忙乘火車離開昆明,這一走就沒能再回來。當時,從昆明到上海沒有直達火車,乘客只能先從滇越鐵路到越南海防,從那里乘船前往香港,再從香港換船前往上海。7月18日,聶耳到達上海,按原定計劃開始在“云豐申莊”當?shù)陠T。

      此時的聶耳,為了糊口,每天做著繁重的工作。當時,聶耳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音樂教育,也沒有多少人相信他能在人才濟濟的大上海走上職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道路。然而,不管條件如何艱苦,聶耳從來沒有忘記他的音樂夢想。

      (一)自幼與音樂結(jié)緣

      據(jù)三哥聶敘倫回憶,聶耳從小就對音樂感興趣。他們家住在端仕街的時候,鄰居中有一位姓邱的木匠師傅,平時很喜歡吹奏短笛,年幼的聶耳經(jīng)常聽得入神,并跟著曲調(diào)反復哼唱。邱師傅知道后,主動教聶耳吹笛子,并成為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音樂老師。

      就讀昆明縣立師范附小、私立求實小學、云南省第一聯(lián)合中學和省立第一師范學院期間,聶耳在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還利用校內(nèi)外各種學習機會掌握了簡譜和五線譜,先后學會了演奏二胡、三弦、月琴、銅號、揚琴、笙、古箏、小提琴、鋼琴等中西樂器,甚至還接觸到了《國際歌》《伏爾加河》《馬賽曲》等革命歌曲。(1)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52—153頁。

      在音樂方面,聶耳除了勤于學習,還有很強的表演熱情。根據(jù)當時留下的資料,從高小(當時的學制把小學分為“初小”和“高小”兩個階段)開始,聶耳就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生樂團,除了在校內(nèi)演奏,還經(jīng)常到翠湖、文廟、大觀樓等昆明市內(nèi)人員較為集中的場所公開表演。除此之外,聶耳和二哥聶子明、三哥聶敘倫還組織了家庭小樂團,除了在自家鋪面表演,他們還經(jīng)常帶著樂器到西山、圓通山、金殿等風景名勝演奏,所到之處,行人紛紛駐足聆聽。

      就這樣,在昆明的18年里,盡管聶耳沒進過專業(yè)的音樂院校學習,卻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充分發(fā)展了他的音樂才能,還通過音樂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為他日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音樂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在初到上海的艱難歲月中發(fā)掘音樂天賦

      1930年7月,剛到上海的聶耳在“云豐申莊”當?shù)陠T。按商號當時的規(guī)定,工作的第一個月沒有工資,只提供食宿,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小時以上。在這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聶耳依然沒有忘記他的革命理想和音樂理想。

      到達上海僅3個月,聶耳就通過云南老鄉(xiāng)的關(guān)系加入了中共地下黨領(lǐng)導的“上海反帝大同盟”,再次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同時,通過接觸革命文藝作品和閱讀相關(guān)論文,他對于藝術(shù)的“大眾化”也有了新的認識。(2)《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1年,第276頁。

      聶耳也把熱愛讀書學習的習慣帶到了上海。在“云豐申莊”工作幾個月之后,他每月終于有了15塊錢的津貼。工資一到手,他馬上就用來買書。為了更好地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聶耳一直重視外語學習。就讀云南省立師范期間,他除了主修英語,還選修了日語。到上海后,他又買了《日語讀本》《英語周刊》等書籍,繼續(xù)堅持自學。

      當然,聶耳最熱衷的還是學習音樂。1930年底,他有了一些額外的收入,馬上買了豐子愷的《音樂入門》等書籍,還買了一把廉價小提琴,每天堅持自學,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

      但這樣的日子沒能持續(xù)多久,1931年3月29日,“云豐申莊”倒閉,聶耳失業(yè)了。為了生存,他只能四處求職。4月1日,憑著對音樂才能的自信,聶耳參加了“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音樂歌舞班”的考試,面試官是當時的著名音樂人、被后人稱為“中國流行音樂之父”的黎錦暉。根據(jù)黎錦暉之子黎澤榮回憶,聶耳在初試時非常緊張,演奏小提琴頻頻出錯,但黎錦暉還是給了這個年輕人復試的機會。(3)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第210頁。4月8日復試時,聶耳的表現(xiàn)有了明顯提高,終于被歌舞班錄取。1931年4月22日,聶耳進入聯(lián)華歌舞班,取藝名“聶紫藝”,正式走上了職業(yè)音樂人的道路。

      雖然聶耳從小自學樂理知識和樂器演奏技能,并積極參加音樂活動,但由于沒有受過專業(yè)音樂訓練,剛進入聯(lián)華歌舞班時他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據(jù)黎澤榮回憶,為了幫助聶耳提高小提琴演奏水平,黎錦暉安排歌舞班的首席小提琴手王人藝來教他。王人藝雖然比聶耳小半歲,在指導聶耳練習時卻毫不含糊,要求非常嚴格。由于聶耳樂理基礎不牢,聽不懂專業(yè)術(shù)語,經(jīng)常招來同齡老師的嚴厲批評,但他并不因此氣餒,反而加倍努力學習和訓練,每天在工作之外還要練琴8小時以上,甚至在患病時也堅持不輟。(4)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第211頁。正是在這個時期,他開始在日記中使用“聶耳”這個名字。

      聶耳的辛苦付出很快得到了回報。由于小提琴演奏技藝突飛猛進,進入歌舞班第二年,黎錦暉就將他升格為正式登臺的小提琴手,在王人藝到北平養(yǎng)病和學習期間,更讓他擔任樂隊首席小提琴手。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聶耳最初的音樂作品,如口琴曲《圓舞曲》和歌舞曲《天倫之愛》等,正是創(chuàng)作于1932年初。(5)《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上卷),第256頁。

      1932年3月,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精簡機構(gòu),歌舞班脫離公司組建明月歌劇社,聶耳擔任負責音樂研究股的執(zhí)行委員。至此,聶耳終于在競爭激烈的大上海站住了腳,也在音樂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二、在革命斗爭中成長起來的人民音樂家

      憑著出色的天賦和超乎常人的努力,沒有受過一天音樂專業(yè)訓練的聶耳在來到上海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就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職業(yè)小提琴手。然而,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內(nèi)憂外患、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緊要關(guān)頭。中學時代就加入共青團、積極參與愛國學生運動的聶耳,在急劇變化的大環(huán)境下,不能更不愿“兩耳不聞窗外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正是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考,影響了聶耳的音樂和人生道路,讓他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音樂家。

      (一)在學藝道路和革命實踐中完成自身為人民創(chuàng)作音樂的思想轉(zhuǎn)變

      聶耳能在初試表現(xiàn)不理想的情況下入職聯(lián)華歌舞班,得益于黎錦暉的慧眼識珠;能在短時間內(nèi)成長為歌舞班的首席小提琴手,也離不開黎錦暉的青眼有加。對于音樂底子薄,在上海又人生地不熟的聶耳來說,黎錦暉無疑是他的恩師與伯樂。聶耳從小就很喜歡黎錦暉創(chuàng)作的兒童歌舞劇,與之合作共事后更是對其尊敬有加。亦師亦友的兩人一度關(guān)系融洽,經(jīng)常在一起暢談對個人發(fā)展和中國音樂的思考。

      隨后,日軍在上海制造了震驚世界的“一·二八”事變,深重的民族危機和人民高漲的愛國熱情都讓身在上海的聶耳受到了很大震動,他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藝術(shù)觀。他在日記中寫道:“所謂classic,不是有閑階級的玩意兒嗎?一天花幾個鐘頭苦練基本練習,幾年,幾十年后成為一個violinist又怎樣?你演奏一曲貝多芬的《Sonata》能夠興奮起、可以鼓舞起勞苦群眾的情緒嗎?”(6)《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392頁。由此,他繼續(xù)苦苦思索如何用音樂表達勞苦大眾的呼聲和中華民族解放的主題。

      1932年4月21日,聶耳第一次與中國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負責人田漢會面。當時的兩人也許不會想到,彼此的合作會成就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近的革命理想與藝術(shù)理念很快讓兩人產(chǎn)生了惺惺相惜之感,成為了忘年之交。與此同時,明月歌劇社在南京、武漢等地的公演由于不能反映高漲的抗日愛國熱情和表演不夠純熟等原因失敗了。因此,聶耳更加積極地參加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的各種活動,他的革命音樂理念與黎錦暉的平民音樂理念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聶耳開始用“黑天使”等筆名在各大報紙雜志上發(fā)表一系列評論文章,主張藝術(shù)應該服務于人民大眾的革命和救亡事業(yè)。7月22日,他發(fā)表在《電影藝術(shù)》第3期上的《中國歌舞短論》一文,將矛頭直指黎錦暉,批評其在民族生死存亡緊要關(guān)頭仍然堅持“為歌舞而歌舞”的理念,尤其是為了經(jīng)濟收益而迎合市民階層的低級趣味。(7)《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54頁。由于文中部分言辭比較激烈,這篇文章最終導致聶耳與黎錦暉師徒關(guān)系決裂,也讓聶耳被明月歌劇社大多數(shù)成員孤立。8月5日,明月歌劇社召開全體會議;8月7日,聶耳乘船離開上海前往北平;8月10日,明月歌劇社在《上海時報》刊登啟事,聲明聶耳已經(jīng)“因故退出本社”。(8)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第215頁。

      (二)在共產(chǎn)黨的影響下走上人民音樂創(chuàng)作的高峰

      1932年8月11日,聶耳到達北平,住進云南會館。通過省立師范同學張?zhí)焯?,聶耳又結(jié)識了陸萬美、許可、于伶等中共黨員和左翼藝術(shù)家。在北平,聶耳同樣積極投身左翼文化運動,觀看了北平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組織演出的《血衣》《戰(zhàn)友》《九一八》等進步劇目,積極參與北平左翼音樂家聯(lián)盟的組建。10月28日,他還在清華大學畢業(yè)同學會組織的給東北抗日義勇軍募捐的晚會上用小提琴演奏了《國際歌》。(9)《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510頁。

      9月,聶耳報考國立北平大學藝術(shù)學院,可惜未被錄取。不久之后,他從朋友來信中得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有意請他回去工作,于是馬上向黨組織匯報了準備返回上海的事。此時,中共正準備與國民黨當局爭奪電影這塊新興的文化陣地,剛剛在瞿秋白領(lǐng)導下在上海成立了電影黨小組,正設法派一些左翼劇聯(lián)成員到各大電影公司。北平的黨組織馬上批準了聶耳的請求,并請他將三份材料轉(zhuǎn)交上海黨組織。

      11月8日,聶耳結(jié)束了短暫的北平生活,返回上海。回到上海后,他馬上找到黨組織,向夏衍轉(zhuǎn)交了三份材料。12月26日,聶耳到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一廠工作,據(jù)他的日記記錄,他最初從事的是劇務工作。這一時期,聶耳與夏衍、田漢等中共黨員及任光、安娥等左翼音樂家積極聯(lián)絡,研究討論發(fā)展大眾化音樂和成立音樂研究會的事。

      根據(jù)趙銘彝、夏衍等當事人回憶,1933年初,經(jīng)趙銘彝、田漢介紹,聶耳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入黨宣誓儀式是在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一廠的一個攝影棚舉行的,當時的條件比較簡陋,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黨旗,只能臨時在紙上畫一面。(10)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第225頁。出于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考慮,聶耳本人并未在日記中留下任何相關(guān)記錄,使得后人無從了解他當時的心情,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入黨以后,聶耳在黨組織的直接領(lǐng)導下,以更加飽滿的革命熱情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為我們留下了數(shù)十首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也為中國音樂開創(chuàng)了一個屬于無產(chǎn)階級與革命群眾的新時代。

      1933年,聶耳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饑寒交迫》和《賣報歌》,這是他最早公開發(fā)表的三部音樂作品。到1934年,他的創(chuàng)作開始井噴,短短一年內(nèi)創(chuàng)作了19首歌曲,其中不乏《翠湖春曉》《金蛇狂舞》《碼頭工人》和《畢業(yè)歌》這樣的傳世名曲。

      除了忘我地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聶耳也沒有減少參與革命活動的次數(shù)。1933年,在中共黨組織的指導幫助下,上海的左翼文藝工作者先后成立了“中國電影文化協(xié)會”“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和“蘇聯(lián)之友社”等組織,聶耳都在其中擔任了重要職務。此外,聶耳還經(jīng)常通過具有工會性質(zhì)的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同人會,帶領(lǐng)同事與資方勢力進行斗爭,旗幟鮮明地反對其反動的制片方針。由于這些斗爭活動,聶耳成了聯(lián)華影業(yè)資方的眼中釘,終于在1934年1月找借口將他解雇。4月,在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的安排下,聶耳進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負責錄音和作曲。(11)昆明文史研究館編:《聶耳——從昆明走向世界》,第227頁。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通過大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和革命斗爭的洗禮,作為青年革命者和作曲家的聶耳快速成長起來,創(chuàng)作了大量為勞苦大眾吶喊的音樂作品,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音樂家,為他的最高杰作《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音樂基礎。

      三、為國而歌、為民族吶喊

      1934年,聶耳的音樂生涯迎來高潮,在作品數(shù)量井噴的同時,其革命性和藝術(shù)性也達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天妒英才,正當音樂創(chuàng)作漸入佳境,準備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時,聶耳卻在異國海濱意外亡故,年僅23歲的生命戛然而止。然而,正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年,聶耳完成了個人生涯乃至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一)聶耳短暫人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巔峰

      1934年春,為反對國民黨的“文化圍剿”,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協(xié)助左翼文藝工作者成立了上海電通影片公司,田漢、夏衍、許幸之等地下黨員在公司擔任要職,聶耳也為公司創(chuàng)作歌曲。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畢業(yè)歌》,是電通公司第一部影片《桃李劫》的主題歌,其很快就成為當時膾炙人口的歌曲。

      同年秋,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侵略活動的加劇,田漢創(chuàng)作出了《風云兒女》的故事梗概。這是一個描寫青年知識分子受到革命思想影響,從個人的藝術(shù)世界走向民族救亡戰(zhàn)場的故事。這個故事由夏衍寫成電影劇本,于1935年1月開機拍攝。寫完故事梗概后,田漢馬上著手創(chuàng)作電影片尾曲,而聶耳在聽到消息后馬上主動要求承擔譜曲的工作。這首歌曲,就是今天每個中國人心中神圣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過程充滿波折。田漢剛寫出第一段歌詞,就于1935年2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了。聶耳和《電通》畫報的主編孫毅師對歌詞進行了一些修改,其中“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就是這次改動的結(jié)果。由于工作繁忙,聶耳大約到3月才正式開始《義勇軍進行曲》的譜曲工作,但他剛完成初稿,就在4月1日得知國民黨當局要逮捕他的消息。(12)《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563頁。

      為了保護聶耳,同時滿足他本人出國學習深造的愿望,黨組織決定安排他盡快出國。4月15日,聶耳帶著還沒完成的《義勇軍進行曲》,匆匆登上了日本郵船“長崎丸”號。

      由于沒有留下可靠的文字記錄,相關(guān)當事人在多年后的回憶中也有相互矛盾之處,聶耳完成《義勇軍進行曲》曲譜的確切時間已難以考證。結(jié)合司徒慧敏、孫瑜等當事人的回憶和百代唱片公司的記錄,《義勇軍進行曲》曲譜的定稿應該是在4月底從日本寄回上海,于5月3日由電通公司合唱隊在百代公司錄音棚內(nèi)演唱錄音的。(13)向延生:《影片〈風云兒女〉及其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下卷),第414—424頁。也就是說,聶耳是在到達日本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曲譜定稿。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云兒女》上映,《義勇軍進行曲》唱響上海灘。不到兩個月后的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鵠沼海濱意外溺亡,《義勇軍進行曲》成了他的人生絕唱。

      聶耳逝世后,《義勇軍進行曲》繼續(xù)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傳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表“八一宣言”后,響應號召的中國文藝界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防音樂”的前奏。1936年6月7日,上海西門公共體育場出現(xiàn)了數(shù)千民眾齊唱《義勇軍進行曲》的盛況。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戰(zhàn)歌,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全國人民在各條戰(zhàn)線的抗日斗爭。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義勇軍進行曲》更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美國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演唱了這首歌曲,美英法印等國的廣播電臺經(jīng)常播放該曲,以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為題材的好萊塢電影《龍種》也選擇這首歌作為插曲。(14)向延生:《美國影片〈龍種〉與〈義勇軍進行曲〉》,《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下卷),第310—311頁。

      抗戰(zhàn)勝利后,《義勇軍進行曲》又超越了抗日救亡的主題,成為中華民族團結(jié)一心、不屈不撓、英勇斗爭、奮勇前進的愛國精神的象征,最終在632件國歌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聶耳的戰(zhàn)斗青春在音樂和人民中不朽

      聶耳于1935年4月15日登上日本郵船“長崎丸”號離開上海,16日經(jīng)停長崎,17日下午到達神戶后乘電車前往大阪,當晚10點又乘坐火車,最終于18日上午8點抵達東京。聶耳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讓我們得以一窺這趟短暫的旅程的大致情況。(15)《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569頁。

      根據(jù)相關(guān)人士的回憶,按照上海地下黨組織的安排,聶耳原本是計劃經(jīng)由日本前往意、法、德等國,最后到達蘇聯(lián),一路上學習和創(chuàng)作。根據(jù)日記的記錄,雖然日本只是此次行程的第一站,但聶耳在赴日之前還是制訂了四個“三月計劃”——第一個“三月計劃”的重點是提高日語水平,第二個“三月計劃”主要是提高閱讀能力和音樂技能,第三個“三月計劃”是開始翻譯和創(chuàng)作,第四個“三月計劃”主要是學習俄語準備赴歐。

      聶耳到達日本后,馬上就按照計劃分秒必爭地開始學習。他18日上午8點到東京后,顧不上舟車勞頓,馬上到東亞日語補習學校聽了兩個小時的課。之后,他每天的日程表都安排得很滿,除了聽日語課、練小提琴等日常學習活動,還要廣泛與日本文化界的進步人士聯(lián)誼交友,大量觀摩電影、音樂、話劇、舞蹈等文藝作品,學習吸收其中的優(yōu)秀元素。由于太過繁忙,他甚至中斷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只能不定期補記近期發(fā)生的重要事情。4月到7月,日記的篇目很少,但文中日語詞匯的出現(xiàn)頻率越來越高,說明這期間聶耳的日語水平穩(wěn)步提升,掌握的詞匯量越來越多。

      到了7月份,日語學校開始放暑假,聶耳的第一個“三月計劃”基本提前完成。在東京緊張的學習生活暫時告一段落,他準備前往離東京不遠的藤澤來一次短期旅行。7月8日之后,他又恢復了每天記日記的習慣,而且日記內(nèi)容也很翔實。

      7月9日,聶耳與在日本認識的朝鮮籍好友李相南等人一同乘車前往藤澤,并借宿在李的同事濱田實弘的姐姐家。因著熱情外向的性格,聶耳很快就和濱田一家熟絡起來。之后幾天,他在朋友們的陪伴下游覽了江之島等藤澤周邊的風景名勝,還到片瀨和鵠沼海濱浴場去游泳,為大家演奏小提琴,與收藏有很多唱片的濱田實弘聊音樂,同時用有限的時間閱讀日文報紙雜志以強化日語學習。

      即使是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時刻,聶耳仍然不忘反思和自省。7月16日是原定的第一個“三月計劃”結(jié)束的日子,他在日記中回顧了過去三個月的學習生活,在看到日語能力的進步之外,也檢討了小提琴練習不足、整整三個月沒碰鋼琴、沒進行作曲等。他告誡自己要牢記來日本的原因,從第二天開始加倍努力讀書和練琴。(16)《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中卷),第585頁。

      未曾想,這篇日記竟然成了聶耳的絕筆。第二天,年僅23歲的聶耳與李相南、濱田秀子、松崎厚等友人結(jié)伴在鵠沼海濱浴場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留下了未能完成的旅歐計劃和不能繼續(xù)用音樂報效祖國和人民的無限遺憾。

      由于聶耳入境日本時未辦理正式手續(xù),中華民國領(lǐng)事館拒絕了張?zhí)焯摰戎袊魧W生提出的由領(lǐng)事館全權(quán)處理善后事宜的要求,在藤澤警方給出驗尸報告后,當?shù)鼗鹪釄龌鸹寺櫠倪z體。因為這一稍顯草率的善后處理方式,再加上當時已非常緊張的中日關(guān)系,聶耳被日本特務暗殺的陰謀論從那時候開始流傳至今。然而,根據(jù)濱田實弘第一時間向聶耳朋友張?zhí)焯撎峤坏膱蟾婧彤敃r在現(xiàn)場的松崎厚的回憶,以及聶耳日記中關(guān)于幾年內(nèi)多次頭部受傷導致昏迷的記錄,再結(jié)合當時聶耳在日本還默默無聞的事實,向延生、崎松等研究聶耳的知名學者傾向于認為聶耳的死的確只是意外。(17)關(guān)于聶耳死因的研究,參見向延生:《聶耳死因的調(diào)查及郭沫若的墓碑文》,《聶耳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聶耳全集》(下卷),第456—459頁;崎松:《聶耳在藤澤遇難的死因探析》,《聶耳與日本》,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3—254頁。

      聶耳去世后,他的中日兩國朋友首先悼念了這位熱情友善的年輕人。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在中國各地唱響,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位英年早逝的人民音樂家。呂驥、夏衍、田漢、郭沫若等長期活躍在文藝戰(zhàn)線的中共黨員都高度評價了聶耳的革命精神和創(chuàng)作成就,肯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業(yè)做出的突出貢獻。

      聶耳去世次日,日本《朝日新聞》社會版刊登了一條短訊,通報了“民國學生聶守信”溺水身亡的消息,但其中的住址等信息有誤,也未提及其作曲家的身份,可見當時日本社會對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完全不了解。5個月后的12月21日,日本進步劇作家秋田雨雀在《朝日新聞》上發(fā)表文章,第一次向日本人介紹了聶耳的生平和音樂成就。(18)[日]齊藤孝治:《聶耳——閃光的生涯》,莊麗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232—234頁。1954年,藤澤當?shù)氐挠押萌耸吭诼櫠缤龅涅]沼海濱自發(fā)建造了“聶耳紀念碑”,并將7月17日定為當?shù)氐募o念日,藤澤與昆明也因聶耳的因緣而在1981年締結(jié)為友好城市。聶耳作為最著名的抗日歌曲的曲作者,得到了中日兩國人民共同的尊敬和紀念。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聶耳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化為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樂章,這些鼓舞勞苦大眾精神、激勵中國人民斗志的不朽作品最終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披荊斬棘、奮勇爭先。聶耳本人在逆境中努力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還有他熱情開朗、待人友善的寶貴品質(zhì)也將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在新時代的今天,當我們再度回顧聶耳革命和創(chuàng)作的短暫一生時,應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繼承和發(fā)揚他為國而歌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在逆境中不懼困難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他為勞苦大眾吶喊的人民音樂家情懷,學習他惜時如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良好作風,盡己所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猜你喜歡
      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抗日義勇軍英雄
      ——李海青
      化險為夷靠淡定
      聶耳,你是中華民族的英靈
      民族音樂(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春之進行曲:看現(xiàn)場春意盎然
      科學中國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0
      MAKE COOL 夏日清涼進行曲
      Coco薇(2017年7期)2017-07-21 22:19:48
      永遠的進行曲——田漢和聶耳
      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聶耳的歌曲創(chuàng)作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包餃子”進行曲等
      回顧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朝鮮義勇軍
      軍事歷史(1995年4期)1995-08-21 02:18:22
      乳山市| 五原县| 固阳县| 望城县| 新田县| 兴业县| 四会市| 无棣县| 清徐县| 江华| 锦屏县| 石景山区| 繁峙县| 翁牛特旗| 察雅县| 铅山县| 鹤岗市| 保定市| 邢台县| 东港市| 阜宁县| 通榆县| 鸡泽县| 大理市| 江都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大田县| 韶关市| 高阳县| 崇信县| 广灵县| 滦南县| 普兰县| 祁东县| 鹿邑县| 文登市| 焦作市| 永州市| 察哈| 贵港市|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