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兒子物理教育的幾點思想。
以小孩為研究對象,分析他經歷各個階段學習物理的過程,思考他學習物理的驅動力,以較大的加速度提升孩子的物理素養(yǎng).
小學一年級開學時,班主任老師跟我說,他的拼音水平在班級中等偏下,初一第一次月考成績是學校年段的第78名;但高考前的三次模擬考,他的物理成績都接近滿分,從成長的角度,孩子物理素養(yǎng)提升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盡情運動,”運動的快樂”驅動他沉浸在物理學的世界中
小孩運動得多,兒童時喜歡玩,喜歡動,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盡情的玩:玩沙子、玩滑梯、蕩秋千,坐著飛機轉圈圈,游泳,滑板車,騎自行車等等。經常玩,百玩不厭?,F在看來,玩沙子就是感知沙子的滑動與平衡,玩滑梯就是感知在斜面上的加速運動,蕩秋千就是感知圓周運動,轉圓圈就是沉浸在圓周運動之中,游泳就是感知水的浮力。為什么男生物理學得好?我認為就是因為男生好動,形象思維能力強,有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理解原理,掌握物理的規(guī)律。盡情的運動,人僅增強了體質,還感知了物理。人活著,就該快快樂樂的,要能學習,必須先有健康的身體.
二、做小實驗,”實驗的快樂”驅動他邁入物理學的大門
物理是含金量最大的學科之一。初二開始學生的大腦進入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好物理和數學.我經常會設計一個小實驗,激發(fā)他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的興趣,突破學習的難點,幫助他成為物理優(yōu)秀的學生。
例如,初二時要學習電路前,由于電路中電路圖、短路都是教學的難點,所以利用雙體日,我畫好電路圖讓他連接實物,先是一只小燈泡發(fā)光,再二只小燈泡串聯,然后二只燈泡并聯。趁熱打鐵,繼續(xù)沖關,用電流表電壓表去測量得出電路的規(guī)律,還用滑動變阻器控制燈泡亮暗;限流式接法會了后,用分壓式接法再提升。
又如,高一學物理開始時,就做了礦泉水瓶的實驗:瓶壁上鉆了一個小孔,裝滿水后能看到水會流出來,讓瓶子自由落下,問他水會不會流出來,然后仔細觀察水有沒有流出來,再思考水為什么會流出來.
再如,學習磁場中安培力時,設計了簡單又好玩的電動機,拿著電池,看到硬幣在轉,非常有趣。
再如,圖中的A和B都是很輕的鋁環(huán),環(huán)A是閉合的,環(huán)B是斷開的。用磁鐵的任意一極去接近A環(huán),會產生什么現象?把磁鐵從A環(huán)移開,會產生什么現象?磁極移近或遠離B環(huán)時,又會產生什么現象?解釋所發(fā)生的現象。
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B環(huán)會移動并進行了理論探究,從而加深對電磁感應的認識。
做實驗,不僅有趣好玩,給兒子帶來快樂,還幫他成為物理的尖子生
三、做練習題,“思考的快樂”驅動他不斷提升能力
自主是最高境界的尊重,自學是最高境界的教學,自治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心靈的自由,思想的自主,才能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盡量當火柴,不當蠟燭,用火柴去點燃蠟燭,讓他發(fā)熱發(fā)光。
初一第一學期的雙休日,很多同學都到老師家輔導補課了,我鼓勵他不參加老師的周末輔導,而是在家自主作業(yè),自主練習。完成老師作業(yè)后,鼓勵他做一些需要費點勁,出點汗的競賽題,這樣更能找到做題的快感,不僅成績明顯進步,而且培養(yǎng)了他自主的學習的習慣。
初三畢業(yè)后有60來天的假期,學校剛好學習了重力,彈力,摩擦力,力的合成與分解。由于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最難最重要,我手邊有各種各樣的高三復習書,我就經常給他一張16K的受力分析的練習題,先簡單一點,后難一點,先仔細做,后對答案。我很少跟他講解,充分利用參考答案這個書面老師。受力分析的練習,不僅培養(yǎng)了他的學習習慣,而且提升了他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我覺得知識不在多,關鍵是以這個知識為載體提升了他思維的能力。
“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鞓泛蛯W習之間未必界限分明,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是在學習中享受解題的快樂。這種快樂就是內心性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遠比老師的壓力有效得多。
總之,以快樂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享受快樂學習的每一天,循序漸進地提升他的物理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縉云縣壺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