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雁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八都學校 215200)
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初中生不知道如何用物理語言交流、回答問題,這大大降低了學生上課思考與交流的積極性,最終出現(xiàn)教師只能自問自答的尷尬場面.為此,我針對初中生物理語言表達力的發(fā)展方法在教學中進行了研究.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多方面提及對初中生物理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包括能夠以書面和口頭表述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自己的觀點、發(fā)現(xiàn)的問題、探究的過程和結果等等,最終獲得由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2.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樹立自信
傳統(tǒng)的課堂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在課上鮮少有發(fā)言的機會,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與溝通.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變得越來越沉默——教師提問學生時,只能點名回答,幾乎沒有學生積極舉手;教師要求學生交流討論時,也只有部分學生會竊竊私語,很多學生都只是用眼神交流.
3.形成物理思維,為高中物理學習奠基
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科學,是初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初中物理的難度雖遠遠低于高中物理,但學生可以通過初中物理的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的物理方法和物理語言,初步養(yǎng)成用物理的思維思考、解釋問題,為高中物理的學習奠定基礎.
1.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幽默、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更敢于進行言語表達.教師親切自然的儀態(tài)面容、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包容一切正誤發(fā)言的教學態(tài)度也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面臨提問時的緊張情緒.在物理課堂中,學生最喜歡的是各種小游戲和活動體驗,尤其是顛覆認知、效果夸張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會更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交流學習中來.
2.創(chuàng)造書面口頭的表達機會
(1)課本閱讀,復述背誦共參與
初中生在初二年級才開始正式學習物理,對物理語言的認識和積累都比較少.課本閱讀是學生認識物理語言最便捷的方法.在每次新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花一兩分鐘時間快速通讀本課內容,劃出并盡可能記憶重點內容(專有名詞、定義、結論等).
在新授課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直接復述或背誦簡單的物理名詞及定義.以“認識與杠桿有關的名詞”的教學片段為例:學生通過課前通讀課本“杠桿”,簡單了解了本課涉及的一些專有名詞如,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等.
學生通過閱讀自學就可以理解并背誦出這些簡單的物理名詞及定義.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比如功率的定義是“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功率的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實驗的結論等,學生可在閱讀記憶的基礎上,首先知道這些內容的表示方式,再通過教師引導知道這些定義、結論是如何得到的,最后理解并復述這些內容.
(2)開口說話,從生活語言起步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描述各種生活現(xiàn)象和物理現(xiàn)象、設計簡單的實驗步驟,但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更害怕回答錯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包容學生所有合理、不合理的回答,肯定學生的努力思考過程.同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確定研究對象,觀察研究對象發(fā)生的變化,然后鼓勵學生用生活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再將學生的回答以物理語言方式表達出來,最后選取類似的事例讓學生練習表達.
(3)框架構建,善用簡單探究實驗
物理教材中,每節(jié)課都有很多實驗,包括活動、學生實驗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實驗,為學生創(chuàng)造物理語言表達的機會.科學實驗包括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論等步驟.教師可以通過每個步驟對學生的物理文字、口頭語言表達力進行訓練.以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為例:
實驗前,教師將學生分為4大組,每4位學生一小組,每一大組領取一個任務實驗,四大組分別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速度、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每一小組在實驗過程中都需要填寫“實驗記錄表”.
當各小組大致都完成實驗,教師請每大組推選出一小組上講臺進行實驗結果匯報.小組中,一人為主講,主講人按照學案“設計實驗”部分講述本組實驗;一人操作手機愛莫助手(類似于實物投影,但較之更方便),兩人實驗操作.
類似的簡單實驗還有很多,如“探究液體蒸發(fā)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等.學生剛開始使用“實驗匯報表”進行小組實驗時,教師需要較多地參與、引導.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就可以較好地完成小組實驗與匯報.
(4)符文轉換,物理語言分步說
在物理學中,每個物理量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符號.在解釋生活現(xiàn)象中的物理原理時,很多時候都會用到物理符號.以“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孔明燈升空的原理”為例: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物體的浮沉條件,結合受力分析知道孔明燈上升的原理是:“∵G總=G熱空氣+G孔明燈.又∵G熱空氣↓,∴G總↓.∴F浮>G總”.在課堂表達時,要求學生通過符文轉換,用物理語言說明原理:
第一,明確每個符號的意義.如“F浮”表示孔明燈受到的浮力;“↓”表示變小.
第二,將符號關系式譯成文字.如“G熱空氣↓”譯為“燈內熱空氣受到的重力變小”;“F浮>G總”譯為“孔明燈受到的浮力大于孔明燈與燈內熱空氣受到的總重力”.
第三,用物理語言分步說明.孔明燈與燈內空氣受到的總重力等于孔明燈受到的重力與孔明燈內空氣受到的重力.孔明燈點燃后,燈內空氣受熱膨脹,密度變??;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燈內空氣質量變小,重力也變小,因此孔明燈受到的總重力變小.而孔明燈受到的浮力不變,因此孔明燈受到的浮力大于孔明燈與燈內空氣受到的總重力,孔明燈上升.
總之,提高學生的物理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滲透過程,期間也會遇到很多不如人意的事情,教師們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對學生耐心引導、因材施教.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橫向深入研究發(fā)展學生物理語言表達力的方法,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為學生們的表達力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