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zhèn)玉玲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納蘭性德所作皆“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表達事物最純凈、本真的狀態(tài)。2015年3月25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推出了“西藏三部曲”的首部作品《第三極》。導演曾海若將高原上的萬物生靈作為特殊的文化符號,在傳遞出高清生態(tài)影像的同時“以自然之物言情”,讓只屬于自然的它們講述了一方熱土上的中國故事,表現(xiàn)出濃濃的人文主義情懷和對生命的觀照與思考,成為繼《舌尖上的中國》之后的又一部全民紀錄片。
趙毅衡在《符號學原理與推演》中提出了簡明扼要的符號定義:“符號是被認為攜帶著意義的感知。”對人而言,一切事物都潛在地是符號,一切事物的意義都可以用符號來表達,人類創(chuàng)造符號就是為了表達意義、解釋意義,意義是符號的人文范式表達。通過運用紀錄片的視聽手段,借助各種符號來表達意義,從而實現(xiàn)西藏文化的有效傳播,這就是《第三極》的出彩之處,因而本文將從受者本位出發(fā),解讀《第三極》中的符號語言,分析符號互動的敘事手法,從而挖掘符號背后的精神內(nèi)涵,探討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意圖。
每個地域、民族、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符號”。追根溯源,一切事物的生長與發(fā)展,無不與這樣或那樣的文化符號相聯(lián)系和融合。電視紀錄片的成功與否,與文化符號的取舍應用息息相關?!兜谌龢O》恰是選擇了極具文化代表性的高原人物、動物、器物等符號來建構體系,通過不同形式的文化載體,全方位地展現(xiàn)了第三極的風土人情,為受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本文將列出其中主要包含的視聽符號進行分析識別。
《第三極》中的視覺符號豐富而自然,主要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建筑景觀、人物景觀以及器物景觀四大類,均圍繞藏文化依次展開。從最具代表性的巍峨高聳的雪山到以善念為伴、可以蕩滌污垢認識自身的圣湖,從治沙人繪出的沙丘圖畫到滋養(yǎng)萬物的叢林腹地,創(chuàng)作者利用航拍全景和延時攝影等手段,將極點自然景觀的更迭變換呈現(xiàn)了出來,給觀眾最直接的觀感。同時,建筑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巧妙結合,更是將腹地中的村落房屋、寺廟、庭院、街道等藏式建筑鑲嵌到這一方自然山水之中,相得益彰。此外,精通造紙手藝的多杰、堅持在圣湖旁修行的旺姆、治沙人索朗、涉險取蜂巢的尼瑪以及一群最普通的高原人,都成了塑造西藏形象的符號,向世人傳遞出了善良、真誠、質(zhì)樸、大愛的西藏人民個性。器物景觀可以說是更為顯著的文化符號,藏紙、雞爪谷酒、經(jīng)幡柱、鷹笛、卷軸畫唐卡等藏裝藏飾都于細微處傳達著藏族文明。《第三極》通過這四類視覺符號的相互配合,將高原圖景悉數(shù)展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
當然,視覺符號中除具體物象外,也包含了線條、光線等創(chuàng)作者刻意營造的符號,尤其是絲縷的光線營造出了神圣莊嚴之感。在展現(xiàn)德格印經(jīng)院蘊含藏文化的三十多萬塊雕版時,鏡頭跟隨一束象征希望的光線投入書閣,喚醒了沉淀已久的藏文化,正如高原叢林間的陽光喚醒自然中的生靈一樣。在藏民的房屋中也常有這樣一面全透進陽光的窗,將溫暖的藏族人情融合其中。
除了精致的畫面,《第三極》的聽覺符號也運用得十分精彩,主要可以分為解說符號、同期聲符號、音樂音響符號三大類。在聲畫兼容的視聽空間中,解說符號發(fā)揮了巨大的補充作用,使受眾更好地理解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內(nèi)涵?!陡咴琛芬患?,對于次成找石頭,解說詞說道:“強烈的愿望讓他平靜地面對自然,又能平靜地給予。那是來自高原的聲音,接受陽光的照耀,然后賜予生長的果實。”這便道明了次成平靜和諧、真誠無私的心境。同期聲符號可以還原事件發(fā)生的現(xiàn)場感,讓人如同身臨其境。該片中所有藏民的交流全部保留了他們的語言原聲,讓觀眾更接近他們的民族文化。另外,在年輕人們打阿嘎土時,同期聲顯得尤為振奮人心。阿嘎作為大地的精華,伴隨著一下下的敲擊與歌唱,身體的自由和心底的愉悅顯露出來,極富現(xiàn)代氣息。音樂符號仍然以代表西藏的關鍵聽覺符號即傳統(tǒng)藏歌為主,在每集開始時都借助一段高昂悠揚的女聲藏歌將觀眾再次帶入第三極。值得一提的是音響符號的運用,湖水旁嬉戲的輕松俏皮、危險逼近時的緊張急促、面對分離時的婉轉哀傷、虔誠信仰中的大愛無疆,都通過形象的音響鼓點被烘托出來。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社會化媒體的迅速發(fā)展,紀錄片的敘事手法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嬗變規(guī)律,朝著深度交互敘事、并列敘事、場景化敘事的方向發(fā)展。從《第三極》的花絮篇來看,攝制整部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涉及范圍廣,但是龐大的素材量卻通過后期剪輯濃縮精化成了四十余個典型故事,分為了“生命之伴”“一方熱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兒女”五集,平均每集正片45分鐘,講述七個左右的故事,通過聚焦在各類文化符號的互動化交流,合理使用蒙太奇的方式,將其作為敘事主體,“短平快”地講述第三極人與自然的故事。這樣不僅豐富了全片內(nèi)容,更是悉數(shù)涵蓋了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地文化區(qū)的民族風貌,使地域文化更為鮮明。同時,紀錄片整體敘事風格趨于平淡和自然,也能夠縮小觀眾與高原居民之間的距離感。
《大山兒女》這集由特殊的卷軸畫唐卡引入,通過八十二歲的噶瑪嘎孜畫派大師噶瑪?shù)美胀瓿僧嬜髋c救活一頭受傷的母牛進行交叉敘事。老人用來自大地的顏色作畫,并上山采藥,努力彌合母牛被狼咬過的傷口,最后畫作完成,母牛也獲得了新生。正因為老人畫過無數(shù)菩薩的微笑,畫筆中盡是土地般的柔和與慈愛,這才有對萬物生靈的慈愛憐憫。創(chuàng)作者通過符號互動,快節(jié)奏地講述情節(jié),使人物性格更為鮮明,這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與信仰,又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引發(fā)了觀眾的深刻共鳴。在講述阿里時,攝制組再次把鏡頭先聚焦在了阿里的蘋果上,這里的蘋果是在高原的陽光、土壤和女人們的關心下成長起來的,因此紅得耀眼的它們不僅是阿里的顏色,還是阿里女人的顏色,把淳樸自然、辛勤勞作的阿里女人形象凸顯了出來,并由蘋果運輸需要經(jīng)過的土林引出古格王朝展現(xiàn)阿里生活的壁畫,為觀眾塑造了完整的阿里形象。像這樣的符號互動還有很多,例如珞巴族老獵人與那把寫著森林生存之道的弓箭,薩噶達瓦節(jié)滿懷信仰的人們與經(jīng)幡柱等等。
在紀錄片的傳播過程中,符號所傳播的不僅是表面上所描繪的各種影像景觀,更重要的是隱藏在各類符號背后的文化意義。人類通過符號表達意義,通過駕馭象征符體系形成不同的社會文化,象征符的傳播再實現(xiàn)社會互動,實現(xiàn)傳播的本意。原本“極點”就是普通人生活中難以觸及的地方,海拔上千米帶來的視覺奇觀與獨特人文都令人好奇。鏡頭還展現(xiàn)了這一方熱土上的萬物共生、善念與因緣,廣闊的青藏高原滋養(yǎng)了淳樸勤勞的藏民,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紀錄片通過符號表達出來的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對民族文明的延續(xù)與弘揚,便是藏在詩歌般符號背后的價值觀。
例如,《生命之伴》這集以小毛蟲作為生命的象征符。對于生活在那里人們而言,只要是生命就應該被拯救,這就是對生命的虔誠信仰。該集還以受傷后被達娃養(yǎng)大的黑頸鶴作為生命伴侶的象征符,當兩者必須面對分離和各自孤獨時,鏡頭中雖寫滿克制,但觀眾仍然能夠深切感受到他們之間的不舍與依戀?!陡咴琛愤@集以鷹笛作為文化的象征符,玉古想要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為找到今生最后一根鷹骨而四處奔波?!盃敔斀唤o了爸爸,爸爸交給了玉谷,現(xiàn)在,他終于可以完成這個延續(xù)”,字里行間是薪火相傳的藝人匠心,是對文化的高度認同與必須傳承的責任感。《上善之水》這集以色彩斑斕的壇城作為精神世界的象征符,僧人們通過嚴謹細致的線條勾勒,凝神構建出了“佛的宇宙”,這一切都會在薩噶達瓦節(jié)一次次地被抹去,因而再一次次建立,這就表現(xiàn)出了僧人們可以辛苦地拿起、輕松地放下的精神境界,頗具哲學意味。類似這樣的符號還有很多,藏紙、藏香、唐卡卷軸畫、風馬紙、牛皮筏等器物一樣充滿傳奇色彩,賽馬節(jié)、薩格達瓦節(jié)、開耕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成為大自然恩賜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智慧,這一切都構成了典型的民族文化符號在《第三極》中記錄、詮釋、傳播,并被賦予了深刻的精神內(nèi)涵。
此外,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氣息的交融、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交叉變換也被創(chuàng)作者濃縮其中。格薩爾王說唱藝術和斯塔多吉的現(xiàn)代年輕大學生形象相結合,古老傳承與現(xiàn)代氣息在綿延不絕的吟唱中不斷交匯;石頭藥材與藏醫(yī)次成研究的全套電子設備,現(xiàn)代文明竟完全深入到了上千年的洞穴之中,還有制作佛像的印度人、雪豹專家喬治·夏勒等代表西藏文明走向世界性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符號語言訴說著這一方絢麗多姿的自然生態(tài)文明。
“紀錄片作為真實記錄生活的重要載體,被賦予時代的使命,而西藏地區(qū)無論是作為地理景觀、文化傳播還是政治場域在國內(nèi)外都備受矚目,藏地紀錄片不僅是真實事件的記錄和再現(xiàn),并且對民族形象構建有著重要意義。”作為第一部反映中國藏區(qū)居民生活的精品紀錄片,《第三極》從獨特的符號視角出發(fā),視聽結合,通過將高原人敬畏自然、傳承文明的民族精神濃縮到各類文化符號當中,利用合理的敘事手法,以自然之物言情,從典型化、平民化的故事情節(jié)入手,豐富而飽滿地揭示了第三極的廣闊和諧的生命邊界與淳樸自然、至純至善的情感高度,全面反映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文化的主流與根基,不僅打造了高原形象,更傳遞了中國聲音。第三極,山的頂點,水的源頭,也是生命的和諧家園?!兜谌龢O》如飲茶水淺嘗輒止,既品得其中醇厚滋味,又留下了一絲永遠值得敬畏的神圣與奧秘,讓人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