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印梅
采訪何瀟寧當天,深圳的天氣甚好,仲夏的陽光透過其辦公室頂部精心設計的大天井,灑進會客廳,經白色的墻壁反射,照得整個空間明亮又溫馨,一種自然、舒適之感油然而生。空間內部沒有繁復花哨的裝飾,簡約自然的設計正如何瀟寧自由灑脫又簡單隨性的個性。 “我是一個極其想把形式給弱化到最小的設計師,一個空間不管想要呈現(xiàn)什么,它滿足了我的需求、我覺得舒服,這就是好的設計。”何瀟寧道。
何瀟寧從事設計行業(yè)已二十余年,作為頂賀設計的創(chuàng)始人兼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她帶領團隊完成了多個設計項目,并在酒店空間設計上卓有成就,是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獲得過多項設計大獎的女設計師之一。這得力于她專業(yè)而多元的設計能力以及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對于設計她追求完美,敢于挑戰(zhàn)。 “設計的本質就是解決問題”是她一直奉行的設計理念,在此基礎上,她認為設計源于人的存在,除了考慮合理性,還應該要關注人與空間的共鳴。
多重經歷造就的多元化設計視角
何瀟寧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后來又去到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留學,修讀環(huán)境設計?;貒?,她創(chuàng)立7D&H頂賀環(huán)境設計有限公司。從工業(yè)設計到環(huán)境設計,再到規(guī)劃、室內設計,何瀟寧的設計版圖越來越豐富,這使得她具有了多元化的設計思維和視角,以及強大的把控力。出生在沈陽的何瀟寧,身上有著東北人大氣、豪爽的一面;于日本留學的5年間,日本那種“把小空間做到極致”的設計深刻地影響了她,使得她身上具有了專注細節(jié)的個性。因此在設計中,她不僅能夠從大處著眼,也能從小處著手。
何瀟寧的酒店設計作品獲獎無數(shù),而除了酒店、會所一類的大空間設計之外,其小空間設計作品也格外出彩。何瀟寧設計的“深圳稀奇店”面積僅100平方米左右,最初的空間問題不少,但她能夠以空間的限制作為條件,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而在細節(jié)上更是精益求精。何瀟寧說, “我們始終堅信,限制也是機會。”
關注設計本質及人與空間的關系
何瀟寧認為一個好的空間首先必須是合理的,在這個基礎上它一定是滿足了人的一些訴求,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相較于層出不窮的設計語言,何瀟寧偏愛于將形式弱化到最小,用最質樸、簡單的設計手法滿足空間中基本功能與人的訴求。
“子居精品客?!本褪瞧湓O計理念的最佳體現(xiàn),空間內基本都是白墻,所用材料大多是混凝土、原木、和竹制品,沒有太多裝飾,但流露著一種自然而然的舒適與溫馨。 “很多設計師朋友跟我說,看不到設計的痕跡,但是呆在里面就是舒服?!焙螢t寧笑說。她坦言,有時候相對于酒店、會所一類的大空間,她更愿意接手一些沒有人去做過的有意思的小空間,來實現(xiàn)自身的設計理念。
關于“設計的溫度”
在談到“設計的溫度”這個話題時,何瀟寧認為,設計的溫度首先是設計師本人賦予的。 “作為設計師來講,在做設計的時候要有熱情,所謂的溫度是由熱情帶來的?!痹O計師除了應該具備空間設計能力之外,還需要用心。“空間實際上是有氣場的,這個氣場是設計師決定的,他給予空間多大的能量,這個空間就會賦予給身在其中的人多大的感受?!痹O計師通過自己的把控能力,運用分割、劃分空間布局、通過飾品的呈現(xiàn),可以營造出特殊的空間氛圍。身處其間的人必定能夠感受到這種氣場。
只要親身參與的設計項目,何瀟寧總是堅持親力親為。目前為止,她仍舊親自畫圖、親自去施工場地看施工進度。何瀟寧對于設計的認真、負責、細致甚至“霸道”,可以在其參與錄制的CCTV2《秘密大改造》節(jié)目中瞥見一二。為了達到最好的設計效果,何瀟寧總是要求自己及團隊做到最好。 “我是有一些完美主義的傾向?!焙螢t寧這樣評價自己。在設計之外,何瀟寧也是一個有“溫度”的設計師:她樂于分享,曾出版過一本關于酒店體驗的書《酒店里的小旅行》( 2016),希望能夠為年輕設計師提供些參考資料,書中所寫從選酒店到入住,再到畫手繪圖、對酒店細節(jié)的觀察,面面俱到,可見其用心。近年,何瀟寧還擔任了深圳市室內建筑設計行業(yè)協(xié)會( SlID)會長,積極致力于推動深圳設計力量的集合與發(fā)展。
對話錄(精選)
您從業(yè)有20余載了,這20年也是中國室內設計最飛速發(fā)展的一個時期。據(jù)您的觀察中國的室內設計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fā)展變化?
何瀟寧:我從日本留學回來大概是在1995年底,那個時候深圳的房地產和室內設計剛剛起步,相對來說還處于“模仿”的一個階段。深圳毗鄰香港,香港當時最流行“新古典”派設計,很多深圳的設計師就直接把它復制過來,尤其一些香港設計師也開始在深圳做項目,然后全國各地也開始進行復制,你到很多內地的城市都會看到“新古典”設計。但是隨著這十年、二十年的發(fā)展,其實中國的室內設計包括整個設計界也都在反思:到底什么樣的設計才是真正好的設計?設計到底是為了什么?所以我覺得這段時間的沉淀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您的設計理念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發(fā)生過一些轉變?
何瀟寧:我最開始學的不是室內設計,是工業(yè)設計。大學時期的印記“設計是解決問題的”這一理念一直貫穿著我這么多年的設計生涯。我去日本留學,日本的設計理念也一樣。雖然我學的是環(huán)境設計,但是在我接觸橋梁設計、城市設計、商業(yè)街設計這一類設計項目的時候,導師最強調的就是要先把問題找出來,然后再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當然我現(xiàn)在對這種設計理念也在反思,也在探求除了解決問題之外,設計是不是跟人還有更多的關系,包括設計與精神述求,包括設計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等,但是本質、宗旨是沒有改變的。
頂賀設計做了很多酒店空間的設計項目,您對酒店空間的設計理念有怎樣的梳理?
何瀟寧:其實酒店設計很有意思,它是一個疊加的過程。酒店除了我們說的解決問題之外,其實它還有很多附加的內容。它跟文化、跟建筑、跟營銷有關系。疊加起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解決問題的事情。所以我們一般在做不同空間的時候會切換思路,從不同的維度去思考和創(chuàng)想。酒店需要一定程度上去順應市場,因為畢竟它是一個商業(yè)空間,跟個人空間不太一樣。
您認為,什么是好的空間設計作品?
何瀟寧:我認為首先這個空間它的布局得是合理的,比如人的動線,功能空間組織等不能出錯。我是一個極其想把形式給弱化到最小的設計師,不管你在空間里面想呈現(xiàn)什么,能夠滿足人的需求,讓人覺得舒服,這就是好設計。設計是服務于人的,把人的訴求解決了,那么就是一個好設計。尤其像住宅設計,它可能不像做樣板房一樣那么華麗,那么大張旗鼓、虛張聲勢,但是能夠真正為住在里面的人解決了實際問題,比如說將主人的一些喜好在空間里面呈現(xiàn)了,這對住戶來講就是最好的一個空間。所以我覺得對于一個好空間的評價沒有標準,但首先它必須是合理的,在這個合理的基礎上它一定是滿足了人的一些訴求,不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層面的。
您當時是如何著手“子居精品客?!边@個項目的?作為甲乙方,您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
何瀟寧:那段時間是我最累的一個階段,基本上沒有周末,所以我就特別希望能在鄉(xiāng)下找一個農舍,周末可以到那兒養(yǎng)養(yǎng)雞、種種花、畫畫,可以游泳爬山的話就更好了。朋友就給我推薦了這個地方,當時那里還沒被開發(fā)成民宿,還比較原始,我一看覺得就是它了。裝修的時候都是按我喜歡的風格來設計的,里面有很多我自己收藏的小物件。但是后來深圳市政府要把那邊打造成“深圳名片”,很多人涌入,那邊就沒法作為個人的住所了。我老公就勸我說,干脆轉成民宿吧。在這個過程中,最難的部分一個是時間上,拖下去人工費多了;另一個是成本控制上,其實在設計理念上倒沒有發(fā)生太多的沖突,因為我自己覺得能不要的東西盡可能不要。我是在做空間,不是在做裝飾,所以這個空間里面呈現(xiàn)的都是我想要的內容??臻g內部基本上就是白墻,你看不到設計的痕跡在里面,但是你在空間里面就是感覺舒服。很多客人過來就是安安靜靜在屋子里待著,哪也不去,他就覺得這個空間讓他感覺安逸、寧靜,這就是我想營造的那種空間氛圍。
從大體量酒店設計到小體量的店鋪或者餐飲設計,您的切入視角以及設計思考是不是會有一些不同?
何瀟寧:我從“子居”開始一點點關注小空間,做起來之后有點欲罷不能,這種小空間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它沒有那么趕,可以讓你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和呈現(xiàn)你的設計理念。不像做酒店設計的時候,很趕。做這種小空間,我可以一點點慢慢地去把空間捂熱、捂熟。小空間基本上都是朋友委托的,我一看這個有意思又沒有人去做過,我就愿意接。尤其是如果還有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我可能會更喜歡,我一直是一個比較喜歡接受挑戰(zhàn)的人。
您設計的“稀奇深圳歡樂海岸店”,我到現(xiàn)場看過,確實不是特別好做。
何瀟寧:非常難做。其實我大學時候的老師說過一句話一一把限制作為條件,這個也是我在做設計的時候一直銘記的話。“限制”不是不好的事情,你從一種正面的角度去看“限制”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拿出來的所有東西都不是我們常規(guī)能夠認識到的,是有創(chuàng)意的、獨一無二的。所以有的時候我說我喜歡有困難、喜歡挑戰(zhàn),因為有條件限制,所以你才會有更加獨特的創(chuàng)意呈現(xiàn)。
您最近有什么想去體驗的酒店嗎?一般去到一個酒店的時候您會關注些什么呢?
何瀟寧:最近我應該要去日本,那邊新開的安縵酒店正好想去體驗一下。其實我們到一個空間里面無非就是讀別人的想法,比如在這個空間里頭設計師最希望解決掉的或者最希望呈現(xiàn)的是什么?原來他的思路是這樣,他有很多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未來對我是不是有幫助……就好像你跟空間設計師在對話一樣。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設計師到一個空間就拍照片,把做法拍下來,未來再去做的時候直接把別人的做法拷貝過來,那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你真正要跟他對話的是想法、思維。我肯定會刨根問底,比如我去新加坡住的酒店,它的浴池、循環(huán)水是怎么做的,我都會到網上事先查看,查完到現(xiàn)場去核實。你要有這種精神,保持好奇心。你只要對它感興趣,就一定要反復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可能對你當時手上的項目沒有什么幫助,但是未來當你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你的作品呈現(xiàn)一定有非常大的幫助。
您認為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到底是什么?又當如何彰顯社會責任?
何瀟寧:設計就是一個社會活動。我們現(xiàn)在經常講設計師就是要去感受生活,把最好的生活呈現(xiàn)給業(yè)主,但是實際上設計師他身上背負的社會責任是很明顯的。比方說做任何一個項目都需要大量的材料,那么設計師的社會責任就要告訴我們要用什么、用多少。這也可以用設計的善意來解讀,所謂設計的善意就是對環(huán)境的友好以及對人性的關懷。
您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何瀟寧:我認為我自始至終是一個保持好奇心的人。對于很多事情有好奇心,就會隨時有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周邊的一些人和事的觀察與思考來形成自己的設計觀,這樣才能呈現(xiàn)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設計作品。這些都是靠自己去看、去認識、去了解的。要充分打開思路,不要封閉自己,對所有的事情保持好奇。
對于設計師來說, “創(chuàng)造力”重要嗎?
何瀟寧:非常重要,這個創(chuàng)造力我覺得是原動力。要是一個設計師沒有想法沒有創(chuàng)造力,那這個空間就不會有感染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