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四季第56期·迎春拍賣會推出《書·品一于右任的筆墨春秋》專場,囊括于右任先生法書、楹聯(lián)100余件,全面展現(xiàn)先生在詩文書法方面的精深造詣,尤其是他晚年所一以貫之的“標準草書”,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渾成樸茂,韻味無窮。
于右任先生(1879-1964),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我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早在他的青年時代,就倡言革命,反抗清廷。1906年,他在日本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先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神州》、《民呼》、《民吁》、《民立》諸報,傳播革命輿論。民國年間,他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參加反袁、護法諸役??谷諔?zhàn)爭期間,他支持第二次國共合作,主張團結抗戰(zhàn),并在武漢為當時的《新華日報》題寫報頭。解放前夕,他希望留在大陸而未果,被迫去了臺灣。
一九六四年十一月十日中午,于右任老人已經(jīng)處于彌留狀態(tài),親友們?yōu)榱藢で笏倪z囑,打開了他長期隨身攜帶的一只鐵皮保險箱,誰知里面既無手書遺言,也沒金銀珠寶,而是若干張白紙黑字的債務單據(jù)。一位身居要職幾十年的國民黨元老,晚年經(jīng)濟竟如此拮據(jù),令人無法置信。在場的不少人,見此情景不禁潸然淚下?!叭γL兩袖,一生珍藏紙幾張”,在于右任逝世的報道中此語真是切中人心。
綜覽于右任的詩詞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現(xiàn),愛國主義始終是被他置于第一位的。如專場中有一件《草書七言詩》:“激浪如聞訴不平,何人切齒復譚兵。云埋仙島遺民淚,雨濕神州故國情。地運百年隨世轉,帆船一葉與天爭。當時壯志今安在,白發(fā)新添四五莖?!贝嗽娮饔?923年,當時于右任在陜西任靖國軍總司令失利,東下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大學,因事出洋,舟過臺灣海峽,遙望云霧籠罩的臺灣島,遙想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遭受凌辱,憤怒不已,寫下此詩。全詩從景出發(fā),情景交融,內(nèi)含豐富,意境鮮明,韻律和諧,寫出了對臺灣的思念。
他的詩歌,更多的是把個人的生活事業(yè)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的關聯(lián)在一起,是在愛國主義的大旗下為人民群眾竭力吶喊、抒發(fā)自己憂國憂民的革命情懷。他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寫下的優(yōu)秀詩篇,凝聚了他對偉大祖國和民族最深沉的愛,也體現(xiàn)了詩人本身的高尚情操。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根基于北魏,宗法乎章草,融會四體之妙,博采眾家之長,卓然自成一家。1927年前后,于右任開始熱心于草書的研究。他在后來的《標準草書自序》中曾記有:“余中年學草,每日僅記一字,兩三年間,可以執(zhí)筆”。其自身草書的發(fā)展,與其提倡、研究“標準草書”大有關系。1931年,于右任在上海發(fā)起成立了“草書社”,次年更名為“標準草書社”。他與社內(nèi)同人一起,根據(jù)漢字結構造型以及偏旁部首的規(guī)律,在前人書跡與歷代碑帖中反復推敲甄選,精心篩選出最優(yōu)秀的字形字體,再加以系統(tǒng)化的梳理,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套嶄新的草書體系,命名日“標準草書”。
本專場中的于右任書法多作于五六十年代,其時他的草書已然爐火純青,其結字雖仍依“標準草書”,而用筆與章法卻沖出了今草的藩籬,兼具狂草的氣質(zhì)與韻味。作品多以中鋒入紙,用輕重不同的提、按、波、轉使點線變化又富有動感。在章法上,他更著意于一幅中字的大小、筆畫的粗細、字的體勢斜正,以及上下左右字的呼應與配合,甚至落款用印都有精心安排。
如前所述,于右任先生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志士、辛亥革命元老,也是近現(xiàn)代杰出詩家和書壇巨匠。周恩來曾高度評價于右任先生一生“為人公正,有民族氣節(jié)”。在于右任的詩文書法中,多有反映他反清、抗暴、反軍閥、抗日、愛國思鄉(xiāng)的內(nèi)容,使其既有藝術性,又有思想性。站在他的書法作品面前,隱隱感到有一種逼人的磅礴氣勢、一種強悍奇崛的性格,使觀者不僅獲得書法藝術美的享受,也受到正氣精神的感染與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