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20)
(一)區(qū)塊鏈的概念簡述。區(qū)塊鏈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式創(chuàng)新,是分布式網絡、數據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技術的一種融合,它是互聯(lián)網時代一系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如分布式數據存儲、一致性機制、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等,通過集成分布式網絡技術中的一些相關技術元素得以實現(xiàn),從而為全新的分布式生產關系合作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區(qū)塊鏈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分布式數據庫。它包括網絡節(jié)點維護、驗證、加密和審核后的公共識別記錄。區(qū)塊鏈是一種實現(xiàn)分布式賬簿的方法?;诜植际劫~簿,它還包括存儲信息的“塊”,并通過在原始鏈上生成新的塊來驗證交易的有效性。簡而言之,任何人都可以記錄和檢查這個公共賬簿。單個用戶不能篡改記錄的數據,該區(qū)塊鏈的所有用戶將共同維護賬簿的更新。
(二)區(qū)塊鏈的特點
1.去中心化。區(qū)塊鏈中沒有中介,所有節(jié)點都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一個節(jié)點停止運行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
2.無需信任。由于數據庫和整個系統(tǒng)以公開和透明的方式運作,而且不能在系統(tǒng)規(guī)則和時限內相互欺騙,因此系統(tǒng)中的所有節(jié)點都可以無需信任地進行交易。
3.集體維護。系統(tǒng)是由其中所有具有維護功能的節(jié)點共同維護的,系統(tǒng)中所有人共同參與維護工作。
4.信息不可篡改。生成一套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記錄的、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數據庫,從而可以限制相關不法行為。
比特幣并不是誕生的第一種數字貨幣,而數字貨幣的理念正是通過比特幣才首次被引入世界金融體系。2009年比特幣網絡誕生,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區(qū)塊鏈出現(xiàn),通用數字貨幣標簽直接嵌入比特幣貨幣符號。這表明比特幣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數字貨幣。
(一)比特幣的獲得方式。用比較形象的話來說,數字貨幣是通過“挖礦”獲得的。比特幣的實質基本上是一種由大量復雜算法計算出來的特殊解決方案。每個特殊解都是這個方程的所有解之一。每一個特殊的解決方案都可以解決這個方程,而且是獨一無二的。拿紙幣來說,比特幣就是紙鈔上的編號,你得到某張紙幣上的編號,這張紙幣就屬于你。挖礦是通過大量的電腦礦機巨量計算出來的,持續(xù)去求解這個方程的特殊解,這個方程共有2100萬個解,因此比特幣上限為2100萬枚。
貨幣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即為信用。比特幣的誕生可以說是人們對政府信用失望的結果。人們對比特幣的信任在其貨幣特征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比特幣能夠被大多數投資者接受并廣泛用于各種交易場景,而不是作為投機、對沖產品或以商品形式存在時,它才能成為貨幣。換句話說,信用不僅決定了比特幣的價值,也直接決定了比特幣在市場中的地位。
(一)比特幣的總量控制。到 2140年,比特幣的累積總量趨近于 2100 萬個,使得比特幣具有與黃金類似的特征,任何機構都無法控制比特幣的生產總量。當前,比特幣的運行系統(tǒng)擁有自己技術上的信用認可方式,通過密碼和運算模式的革新來自建信用,從而無需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認可,在技術上杜絕濫發(fā)貨幣的可能性,消除通貨膨脹的危險,有利于公眾形成穩(wěn)定的貨幣供給與貨幣幣值。
(二)比特幣獨特的“工作量機制”。比特幣是通過在發(fā)送信息中加入成本,主動降低信息傳遞效率,也就是“工作量機制 ”,這使得礦工們發(fā)布任何一條信息都需要相當大的成本,且這個信息需要其它五個節(jié)點的認可才能達成共識,單純的作假只會浪費精力和費用,比特幣的這些設置與區(qū)塊鏈上述特性的結合讓不可信的網絡變得可信。
(三)區(qū)塊鏈的公開性和不可更改性。比特幣誕生于2009年,它是區(qū)塊鏈1.0 的產物。從本質上來說,區(qū)塊鏈就是一個安全可信的分布式數據庫,它可以共享但是不能更改,所有交易都會被全網記錄下來,而且是可以追溯的,只要下載相關軟件,任何人都能進入區(qū)塊鏈進行搜索,這就產生了從未有的信用。這里的不可更改意味著一方可以主動出示區(qū)塊鏈數據給另外一方,而且這些數據時間越長,造假成本越高,數據產生的歷史交互越多,其成本也越高。從這里可以看出,比特幣幫助交易雙方構起初步的信任。
(四)比特幣中“ 智能合約 ”的自動執(zhí)行。區(qū)塊鏈成為互聯(lián)網金融終極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它特殊的算法,該技術中各方的信任關系是利用純數學的辦法來建立的,并且算法會自動進行約束,這樣的關系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信任關系成本幾乎為零。
(一)投機行為對比特幣的危害。由于缺乏金本位的商品職能,比特幣作為貨幣替代物的屬性還比較差,雖然交易可以實現(xiàn)兌換,但是其交易價格波動太大。同時其又沒有信用貨幣政府的強力保證,因此在信用上處于天然的弱勢地位。不僅如此,由于比特幣固定的增長規(guī)則和對其需求的快速擴展不相匹配,使比特幣市場投機盛行。
(二)缺乏流通性的虛假繁榮。比特幣交易中70% 都是由人民幣結算的,并且中國的比特幣交易不收取手續(xù)費,因此,比特幣是不是真正投入到了有意義的經濟活動中就很難確定了,或者說單純是一種投機活動造成的大量虛假交易。也就是說,比特幣是時至今日最為接近哈耶克設想下優(yōu)質的“私人貨幣”,它的未來需要用時間去檢驗,當然作為法幣控制者的各國政府和央行的態(tài)度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政府否定比特幣的信用和其自身體系瓦解的風險。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它與法幣差別在于:國家信用可以為法幣提供擔保,但是中央銀行不會對比特幣提供信用擔保。而且在2010年末,很多礦工們?yōu)榱藨獙χ鸩皆黾拥挠嬎銐毫﹂_啟了組隊挖礦的模式,與此同時比特幣礦池開始逐步增加,而一旦出現(xiàn)了壟斷性大型采礦卡特爾或者量子計算機,現(xiàn)有記賬體系將瀕臨崩潰,51% 的算力限制將被輕易突破,一個失去了安全性的數字貨幣,顯然會失去民眾的信任,進而無法以貨幣的姿態(tài)繼續(x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