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之一
菱形的波瀾過后,是方形的波瀾,
韻味之舟負載你蕩漾于水面的平虛之上。
暮晚的穹頂斜傾出霞光與紅萼互換的臉,
湖心變換身段的云是另一葉被青岡擦去的你。
岸邊沉睡的蘆荻,因你降臨,飛躍而轉折,
從島嶼環(huán)形的結構中完成低部的回翔,
而寒流頎長的風衣包裹著等待的觀念之弧。
但最珍貴的,是你穿透暮光關閉之前
那人世與層層疊褶命運的古典帷幕——
來到我如潮水般咆哮翻涌的書桌上。
孤雁之二
永夜沉默于馬達的淺色震顫中,
反向的曙光噴涌坡岸,邊界的幽香
被廢船的中指按進孤島收縮的視野,
氣候之結也指向詩歌之結。
但解構之后,你眉心的那粒月亮隕石
像透明的節(jié)奏之網(wǎng)向我們襲擊。
當一陣陣危險的鳴叫,從琥珀的鏡面內(nèi)旋轉到
你梳理羽毛的瞬間,那種遺忘的氣味
隨著沃爾科特的書打開而出現(xiàn)。
孤雁之三
因為那種令湖水不斷沸騰的痛苦的情感
你再度偏離枝柯虛捕的岸
幽靈般閃爍的翅膀,遮蔽拱橋倒塌的半圓
延遲多年的白霧浸透著羽毛的影子。
但要怎樣才能飛離出史料中激蕩的鐘鳴之環(huán)
接近我們曾經(jīng)啄食的湖心。
越過醉酒的電線桿,下垂的速度仿佛
得到一次調(diào)試,快貼近過去的水面了
巨大的裂紋從最細小的一滴水開始。
孤雁之四
被落地玻璃轉譯過來的尖音
降落在木槅激動的掛鉤上。
視域中某片瑕疵的觳紋
在窗戶的中心區(qū)域驟然收緊。
一股隱蔽的驅(qū)動的力
擺動著長橋線條的曲折。
那個聽覺的早晨,水滴晶瑩地
鋪開我們所熟知的透明——
陣雨模糊了香樟樹分裂的世界
浮舟的指針隨氣候的齒輪而轉動
但那只可以遮蓋整片水域的鳥,沒有到來。
孤雁之五
我們需要感受擁擠
從地鐵口徒步到燈光暗淡的小賣部
在十五瓦的燈泡下。
我們需要感受潮濕
出門總能聽見雨衣的呼吸
但我們相距著一本書那么漫長的湖岸線
——飛翔在19世紀的扁嘴壺中的銀魚。
我們還需要一種擊打,像空氣拍打
冷靜得發(fā)藍的墻壁
當那只孤雁穿過我們身體的時候。
孤雁之六
掠過池塘午后虛構的閃光
旋轉的空格靜置,你開始臨寫秦國的小篆。
荷葉的外觀拓印出水紋般的標語
下垂的落日停留于向上生長的危墻。
過去、現(xiàn)在、未來凝聚成
詩中一次有力地撞擊
而那只孤雁輝煌的背影,緩緩地轉向我們
像塔吊的獨臂。
孤雁之七
喧囂退去,臺階由敘事轉向抒情,
落日黃金的筆伸展成你的松木拐杖,
但每上一級,黑白的道德與世俗都在破碎。
又經(jīng)過故人以燈芯草束做的衣冠冢,
時間的轉彎像真理的煙盒露出絲狀的閃電
當告密者與受難者一起進入熔爐,
毀滅與摧殘被賦予同一的火焰。
但劇烈的動蕩之后,禁止思考之后
出現(xiàn)短暫的清澈的天空。
就像你抬頭,又看見了那只被染成右派的孤雁
飛翔在春臺的右邊,初秋的葉子
在她的翅膀與影子之間旋轉著墜落。
孤雁之八
必須回返到母語的背景里面
否則我們就是無家可歸的孤雁。
為通向一種過去的未來
——巨變中重建的秩序
我們來到切割后的遼闊的曠野。
無念的湖洗滌我中年的身體
我啄破湖面上表面的自己
閃入流動的虛構。
我尋找著支撐我飛行的向上托舉的力
但我被無處不在的時間的隔欄所環(huán)繞
直到從羽毛到眼睛里的世界
全部融解。
作者簡介:劉義,1983年出生于江西宜春,著有詩集《明月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