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陽 胡林林
·法學研究·
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的功能定位與司法適用
于 陽 胡林林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積極施行,將作為其配套措施的值班律師制度推向新的發(fā)展階段。值班律師既不能被視為特殊的辯護人,也不能被視為實質(zhì)的辯護人,應當將其明確定位為法律幫助者、見證人。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難以發(fā)揮實質(zhì)的幫助作用,導致形式化和“站臺效應”明顯。因此,對值班律師既要作出必要限制,也要充分調(diào)動其積極性。為此,應逐步完善值班律師參與機制,將值班律師的挑選權交給被追訴人,調(diào)整值班律師報酬體系,允許值班律師可以轉為法律援助律師。
認罪認罰從寬;值班律師;刑事辯護
“所謂值班律師,是指不論申請人的財產(chǎn)狀況和所犯案件類型如何,都由國家財政出資,法律援助機構委派,為申請人進行免費法律服務的律師?!盵1]擴大法律援助的適用,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免費的法律幫助是設立值班律師制度的本意。在實踐中,值班律師制度在“保障認罪協(xié)商合法有效,維護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保障認罰的公正性,防止量刑不當和保障審理程序理性選擇,有效實現(xiàn)繁簡分流”等方面有一定必要性。[2]但值班律師制度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其在適用方面的問題,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功能定位問題。關于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角色定位,學界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卞建林教授指出:“值班律師的定位并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而是關系到值班律師制度的定性、發(fā)展的根本問題,也和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的未來發(fā)展緊密相關”[3],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澄清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準確定位。
刑事法學界對于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定位主要有特殊的辯護律師、實質(zhì)辯護人、分階段的“準辯護人”、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等四種觀點。[4]
1.特殊的辯護律師
有學者指出,值班律師的作用在實質(zhì)上填補了委托辯護律師、法律援助律師在幫助被告人行使權利方面的空白地帶,具有補充辯護的作用?!暗捎谥蛋嗦蓭煵皇鞘苤付ㄞq護的法律援助律師,也不是受當事人委托的辯護律師,所以把值班律師視為特殊的辯護律師?!盵5]雖然值班律師彌補了委托辯護律師、法律援助律師在幫助被告人行使權利方面的空白,但是值班律師制度意在打通刑事辯護的“最初一公里”,具有應急性,是法律援助的補充形式,不是辯護律師的補充形式,將值班律師視為特殊的辯護律師是不合適的。
2.實質(zhì)辯護人
將值班律師看作實質(zhì)辯護人的學者認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外,保護被追訴者的權利不受侵害是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目的,律師的唯一使命是行使其辯護職責”[6]。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公布實施的《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不僅規(guī)定值班律師可以對諸多事項提出意見,還賦予其會見權和閱卷權,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實質(zhì)上和辯護人沒有區(qū)別。然而實踐中,值班律師的作用主要在訴前階段,其職能作用相對有限,主要是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方面的作用比較有限。筆者認為,值班律師和辯護人在訴訟權利、工作內(nèi)容等方面存在實質(zhì)差別,不宜將值班律師視為實質(zhì)辯護人。
3.分階段的“準辯護人”
將值班律師視為分階段的“準辯護人”的學者認為,在偵查階段,值班律師的身份是“法律幫助者”,以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幫助為主。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值班律師所擁有的訴訟權利與辯護人沒有差異,對量刑協(xié)商等問題能夠作出有效辯護。[7]在筆者看來,值班律師發(fā)揮作用主要在訴前階段。在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值班律師所擁有的約見權和閱卷權并不同于辯護人,并且在審判階段也不能像辯護人一樣出庭辯護,將值班律師視為分階段的“準辯護人”是不妥當?shù)摹?/p>
4.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
有學者指出,將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視為“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主要考慮到:“第一,值班律師制度自身具有局限性,所以值班律師不等同于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援助律師,更不能夠替代法律援助;第二,值班律師制度具有傳統(tǒng)法律援助方式不具有的優(yōu)勢?!盵8]值班律師和法律援助律師具有相同的基本屬性,即兩者都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不同的是值班律師只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答疑等法律幫助即可,而法律援助律師的權利義務和委托辯護律師相同。值班律師制度的建立使法律援助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客觀上促使法律援助的方式由一種變?yōu)閮煞N。值班律師提供的是臨時性的法律幫助,而法律援助律師提供全面的刑事辯護服務。該學者認為,“在現(xiàn)代法律援助制度中,值班律師制度意在彌補傳統(tǒng)法律援助形式的不足,而不是替代傳統(tǒng)的法律援助服務方式。”[9]因此,不能將值班律師視為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
筆者認為,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角色應是法律幫助者、見證人,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1.從我國現(xiàn)有規(guī)范性文件中的相關規(guī)定出發(fā)
值班律師制度的原意是將值班律師定位為“法律幫助者”“法律見證人”?!吨笇б庖姟返?0條規(guī)定,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獲得有效法律幫助的權利。值班律師可以為其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代為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指導意見》第12條同時規(guī)定,值班律師的職責主要是為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下列法律幫助:提供法律咨詢,包括告知涉嫌或指控的罪名、相關法律規(guī)定,認罪認罰的性質(zhì)和法律后果等;提出程序適用的建議;幫助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人民檢察院認定罪名、量刑建議提出意見;就案件處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提出意見;引導、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事項。由上述法律規(guī)定可以得出,值班律師提供的是法律幫助,沒有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庭辯護的權利。值班律師雖然被賦予了會見權和閱卷權等屬于辯護人的訴訟權利,但是這些權利尚未有相關的具體落實措施。值班律師不能出庭辯護,這與辯護人有明顯的區(qū)別,不能僅因為賦予了值班律師會見權和閱卷權,就將其視為“準辯護人”或者實質(zhì)辯護人?!吨笇б庖姟返?0條還明確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且未委托辯護人也未申請法律援助的情況下,由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10]。由此規(guī)定可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同時擁有值班律師和辯護律師,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值班律師和辯護律師二者在性質(zhì)上存在沖突之處。
2.值班律師與辯護律師有不同的權利來源
“依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辯護律師身份的取得有以下兩種途徑:第一是接受當事人的委托,第二是受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盵11]雖然規(guī)范性文件將值班律師稱為“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認同其為一種特殊的法律援助律師,但并不意味著值班律師就是指定辯護律師。指定辯護律師不僅需要專門指派,而且需要獲得被追訴人的確認,簽訂委托合同才能參與訴訟;而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僅需接到公安機關、檢察院或法院的通知即可。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分別由公安機關(看守所)、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通知值班律師。
3.值班律師不能轉為辯護律師
《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第6條明文禁止了值班律師利用工作便利招攬案源的行為。實踐中一些試點地區(qū)在此基礎上禁止了值班律師轉為辯護律師。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和實踐中的做法,可以明顯看出值班律師與辯護律師的區(qū)別。因此,根據(jù)現(xiàn)有的制度和相關的規(guī)定,值班律師不是辯護人,而是法律幫助者、程序合法的見證人。
禁止值班律師轉為辯護律師雖然直觀體現(xiàn)出兩者之間的界限,但是筆者并不贊同此項規(guī)定,將在下文予以詳細闡述。
“認罪認罰制度的適用既包含刑事實體法、程序法層面的法律修改、完善,又包含司法機制、體制的構建、整合和發(fā)展,是一項涉及面極廣泛的系統(tǒng)工程?!盵12]值班律師不僅加強了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人權保障,而且確保了程序正當、公正和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不僅擴充了法律援助制度的內(nèi)容,也推動了我國刑事辯護制度向前發(fā)展。“值班律師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給沒有辯護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高效、便捷、專業(yè)的法律幫助服務。”[13]正如有學者所言“在被追訴人沒有辦法及時獲得辯護人時,值班律師就好像是醫(yī)院急診科的大夫,能夠及早介入到刑事訴訟中來,及時提供法律幫助和意見,幫助犯罪嫌疑人理解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后果,幫助其擺脫恐懼、焦慮和對抗的心理,從而明智地面對訴訟,作出正確抉擇?!盵14]
由于值班律師只是法律幫助者,這就決定了其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與辯護人有所不同,如值班律師的會見權和閱卷權就不同于辯護人的會見權和閱卷權。在法律賦予權利十分有限的情形下,期待值班律師不僅能夠提供高效、便捷、專業(yè)的法律服務,還要確保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真實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司法實踐中,核實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真實性的標準之一就是值班律師或者辯護人是否參與了量刑協(xié)商,并在場見證認罪認罰具結書的簽署。值班律師不僅要在場見證,還要在認罪認罰具結書上簽名,在權利有限、信息又不對等的情況下,會存在較大的風險。由于值班律師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不對等以及值班律師制度相關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導致值班律師制度在司法實踐運用中出現(xiàn)以下問題。
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大多司法工作人員將“值班律師”和“律師值班”的概念和作用相混淆。在他們看來,值班律師只是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和法律幫助服務。如河南省安陽市幾年前由法律援助機構成立的值班律師辦公室不僅負責為被追訴人和群眾提供法律咨詢,還要定期在群眾中進行法律知識的宣傳工作。由此可見,值班律師的職能被司法工作人員進一步擴大和曲解。
在認罪認罰的案件中,訴訟程序的簡化難免會限制、減少被追訴人本應享有的一些訴訟權利。因此,為了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真實性和自愿性,防止公權力機關濫用權力隨意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引入了值班律師制度。引入該項制度的本意是為了給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保障認罪認罰的自愿性、真實性,并為認罪認罰案件的公正性多加一層保障。但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功能逐漸出現(xiàn)了異化現(xiàn)象。
值班律師異化表現(xiàn)主要在三個方面。第一,很多認罪認罰案件都是批量的案件,值班律師沒有時間去了解具體案情,更不用提出合理的程序建議來保障程序選擇的明智性。[15]第二,值班律師更傾向于勸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會主動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著重講解認罪認罰從寬的好處,而不是一味地講解專業(yè)的相關罪名的構成要件、量刑情節(jié)等。在筆者看來,值班律師這樣做很可能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zhì),從而錯誤地認罪認罰。第三,我國值班律師制度在很多地區(qū)已經(jīng)演變?yōu)榉峙浣o律師事務所的一項硬性任務和完成指標,再由律師事務所指派律師到羈押場所(一般是看守所)、法院、檢察院去值班。有的值班律師會將這項工作當成任務甚至是負擔來對待,如此一來,很難形成責任感,致使值班律師的勤勉義務大打折扣,從而不能保證法律幫助的質(zhì)量。[16]
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的作用更像是在走形式、走過場?!吨笇б庖姟返?4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沒有委托辯護人,拒絕值班律師幫助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允許,記錄在案并隨案移送。但是審查起訴階段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人民檢察院應當通知值班律師到場?!鄙鲜龇梢?guī)定透露出兩個信息。第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認罰的,是可以拒絕值班律師幫助的。我國并沒有規(guī)定強制給予所有自愿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法律幫助。第二,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辯護人時,在審查起訴階段需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的,需有值班律師在場見證。這個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值班律師淪為程序合法性的見證者。意圖保證刑事辯護“最初的一公里”的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定位,雖然是法律幫助者、見證人,但應該是有實際作為的幫助者、見證人,而不是機械的見證工具、橡皮和圖章。
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逐漸呈現(xiàn)出“站臺效應”。[17]實踐中比較普遍的情況是值班律師會見被追訴人的時候,通常就是簽署具結書的時候。有些值班律師簽署30-40份認罪認罰具結書,只需要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能否仔細查看具結書內(nèi)容,令人存疑。值班律師這種形式性參與,非但不能給犯罪嫌疑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反倒會引起一定的風險:值班律師參與認罪認罰案件卻不能充分了解案情,無法改善原本失衡的控辯關系,反而掩蓋了這一現(xiàn)實問題。[18]為提高效率,認罪認罰案件都是批量處理,如果律師參與不能真正地保障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明智性而導致了實體處理不公,勢必會引起大量案件上訴。這樣一來,不僅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繁簡分流作用難以實現(xiàn),人們對律師的信任也會降低,既不利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有效運作,也不利于我國律師制度的長期發(fā)展。
1.權利規(guī)定流于表面
值班律師的定位是法律幫助者、見證者,法律賦予的權利并不同于辯護人所擁有的權利。值班律師和辯護人的地位本就不同,兩者擁有的權利不同也實屬正常。值班律師所享有的權利本就十分有限,并且這些權利的行使條件和保障程序尚未有明確具體的細化規(guī)定,在此情形下,關于值班律師的權利規(guī)定極易流于表面。
我國沒有規(guī)定沉默權和律師訊問在場權,反而規(guī)定了被追訴人的如實告知義務,由此導致被告人認罪的案件約占刑事案件總量的8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符合認罪認罰從寬條件的案件。雖然《指導意見》賦予了值班律師會見權、閱卷權和對量刑提出意見等權利,但是這些權利規(guī)定基本都停留在紙面。
第一,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36條的規(guī)定,辦案機關應當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約見值班律師的權利。但將約見權利交給被追訴人,無疑是將被追訴人置于“危險境地”。很多被追訴人自身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有限,無法認識到值班律師對自己的重要性。被追訴人不約見,值班律師的會見權也就無從行使。
第二,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的告知義務流于形式。根據(jù)《指導意見》的規(guī)定,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應當通知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但在具體告知被追訴人有約見律師的權利時,只詢問他們是否要約見,并未向被追訴人清楚明白地解釋值班律師的含義、功能及作用,使得被告人將值班律師誤解為收費的執(zhí)業(yè)律師而拒絕。
第三,相關法律文件只是粗略地規(guī)定了一些相應的權利,對于權利如何行使以及如何保障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如杭州市對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會見作了強制性規(guī)定,規(guī)定值班律師應當及時完成會見工作;廣東省出臺的相關規(guī)定則不強制值班律師會見刑事被告人。不能否認,有些地區(qū)確實走在全國的前列,但是“塑造典型是藝術的法則,對于學術研究來說,常態(tài)和統(tǒng)計比例中的多數(shù)才是我們需要考察的”[19]。我們應該更多關注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在司法實踐中,審判階段值班律師在人民法院指定的場所辦公,而被告人被羈押于看守所中,空間上的隔離為會見帶來諸多不便。值班律師往往并不會提前赴看守所單獨會見被告人,與被告人的會見方式往往局限在開庭前幾分鐘的簡單溝通,且有法警等工作人員在場,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盵20]
2.值班律師權責不統(tǒng)一
值班律師通常需第一時間介入刑事訴訟,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意見,告知法律規(guī)定和法律后果。由于認罪認罰案件的特殊性,除上述法律幫助之外,值班律師還可以提供程序選擇、變更申請強制措施等方面的法律幫助。賦予值班律師程序選擇權、變更申請強制措施權等權利,意味著值班律師工作量也將大幅增加,將遠超出“法律咨詢”的范疇。由于程序選擇權、變更申請強制措施權等權利對于案件的進展能夠起到一定的實質(zhì)作用,所以值班律師權利增加的同時,對案件所負的責任也隨之增加。
值班律師雖然擁有了上述權利,但是這些權利如何行使,我國未有明確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如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173條規(guī)定,審查起訴階段檢察機關應當就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犯罪事實、定罪和適用法律、從寬處罰的建議、程序的選擇等事項聽取值班律師的意見,并為值班律師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必要的便利。這里“必要的便利”,應當包括安排會見犯罪嫌疑人、允許查閱卷宗材料或者進行證據(jù)開示,便于值班律師全面了解案件情況、幫助犯罪嫌疑人作出合適的程序選擇,并能夠就案件處理提出實質(zhì)性意見,但是沒有相應的法律文件規(guī)定如何落實“必要的便利”。權利行使得不到保障的同時,依然要在量刑意見書上簽字、承擔一定的責任,在如此權利與責任嚴重不統(tǒng)一的情況下,值班律師工作態(tài)度消沉。在實踐中,由于權責不統(tǒng)一,律師既不了解案情,又不想因為提意見而與檢察機關起沖突,導致值班律師通常不會對量刑提出意見,最后淪為程序的“見證人”。刑事訴訟就像一場攻防競技,只有辯方擁有和控方對等的攻擊手段和防御手段,才能調(diào)動辯方的積極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訴訟程序中。
此外,認罪認罰制度需要明確律師充分閱卷、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核實證據(jù)材料的法定限度。否則,辯護律師在認罪認罰制度中的參與并不能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反而可能成為損害制度適用合法性的消極因素。[21]
3.值班律師專業(yè)化水平參差不齊,參與積極性不高
在我國,基層法院審判的案件中大多數(shù)被告人都是認罪的,這些人基本不具有法律知識和訴訟經(jīng)驗,也沒有律師幫他們辯護,對于自己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處以何種刑罰是明顯難以認知的。在此種情況,安排值班律師對被追訴人提供法律答疑非常有必要。由于值班律師補貼少,收益明顯與耗費的精力和承擔的責任不相匹配,導致值班律師專業(yè)化水平參差不齊、參與案件的積極性不高。在實踐中,有些地區(qū)建立了值班律師庫,選拔專業(yè)的律師作為值班律師;但更多的地區(qū)是由律師自己申請加入值班律師。申請加入值班律師隊伍的律師往往執(zhí)業(yè)時間不長、業(yè)務水平不熟練、辦案經(jīng)驗不足,有時不僅不能夠準確解答被訴人的疑問,更不用提幫助被追訴人保證程序選擇的明智性了?,F(xiàn)實中也有專業(yè)領域不是刑事訴訟卻被分配來做值班律師的,他們按時到班,按時下班,不管是否能發(fā)揮作用,完成指標即可。應當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將“值班律師”和“律師值班”相混淆的現(xiàn)象,應當堅決制止。
此外,由于補貼低,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不明顯,造成值班律師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值班律師的法律幫助過程就像流水線工作一樣,按部就班,草草了事。值班律師在認罪認罰案件中,本來就不像辯護人一樣擁有諸多訴訟權利,稍受阻攔,就輕易放棄,不再為被追訴人爭取其應有的權益和保障。再加上由于閱卷權受限,僅憑被追訴人的一面之詞,就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甚至要見證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合法性,風險過高,值班律師的積極性自然會降低。
鑒于認罪認罰案件中適用值班律師制度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值班律師制度,使其在認罪認罰案件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根據(jù)《指導意見》規(guī)定,我國的認罪認罰案件是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通知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于公安機關存在戒備心理,對受公安機關的通知來提供法律幫助的值班律師會懷有一定的警戒心理。在此情況下,被追訴人很難對值班律師敞開心扉,訴說自己完整的犯罪事實。從值班律師的服務模式來看,值班律師制度并不是實行“一人負責,一案到底”的縱向服務模式,而是實行“多人負責,分段服務”的橫向服務模式。這決定了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不同訴訟階段,不同的值班律師會承擔不同的訴訟職能,從而為同一刑事案件的同一被追訴人提供法律幫助。值班律師頻繁地更換,必然加劇被追訴人的陌生感和距離感。筆者認為,出于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身存在這種不信任的心理考慮,應該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挑選值班律師的權利。
首先,將本地區(qū)的值班律師進行匯總,建立值班律師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認罪認罰后,不再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通知值班律師,而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值班律師庫里進行挑選。一旦被選定,值班律師將“一人負責,一案到底”。這種選擇的過程一方面提供給被追訴人一定的底氣,感受到自己權利行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被追訴人對值班律師的信任感。
其次,制定較詳細的值班律師辦案規(guī)程。第一,要完善質(zhì)量管理機制,明確值班律師的服務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優(yōu)化值班工作流程,明確規(guī)定值班律師閱卷、會見、量刑協(xié)商等工作的時限和內(nèi)容,再通過回訪當事人等方式進行監(jiān)督。如對值班律師應該何時會見被告人、如何會見、律師形成的建議如何書面固定保存、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值班律師與審判階段的值班律師如何銜接等具體問題,出臺詳細規(guī)定,通過設立一些具體的值班律師工作流程以實現(xiàn)值班律師制度的價值和效果。[22]第二,明確規(guī)定值班律師不履行職責、不當履行職責應受到懲戒。如值班律師對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流過程中得知的信息有保密權,如果這些信息被泄露,不僅這些信息不能作為加重刑罰的依據(jù),而且泄露信息的值班律師還應受到相應的懲戒。不可否認,這樣做或許會使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最終沒有適用與罪責相適應的刑罰。但是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查清犯罪事實,正確定罪量刑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職責,不是律師的職責。如果值班律師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定位和職責,淪為司法機關的輔助者、合作者,影響的將不僅僅是值班律師制度的發(fā)展,還可能是整個律師行業(yè)的未來。
商業(yè)交換中的公益是現(xiàn)代法律的精神基礎,自然也是律師特別是刑辯律師公益行為的最廣泛、最堅實的基礎。[23]我們不能一味地譴責少數(shù)律師沒有社會責任感,而是應該加快構建良好的獎勵制度,通過調(diào)整值班律師報酬體系,提高律師參與值班的積極性,將更多高水平的律師吸引到值班律師的隊伍中來。
值班律師的報酬體系應該包含精神和物質(zhì)兩個方面。之所以我國的值班律師逐漸成為分配給每個律師事務所的硬性任務,是因為值班律師不僅沒有報酬,補貼也較少。不同于公檢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律師只能靠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來獲取報酬。提供法律幫助無疑會損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補貼很少的情況下,有些值班律師甚至會勸說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盡量適用速裁程序,盡快在自己的見證下簽訂認罪認罰具結書以節(jié)約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筆者建議,在物質(zhì)層面上,可采用上調(diào)值班律師津貼、增加辦案補助等經(jīng)濟手段。目前,法律援助的資金保障主要依靠國家財政,資金渠道比較單一。對此,可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以彌補政府資源的不足,如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來為法律援助項目提供資金。在精神層面上,設置對優(yōu)秀值班律師或法律援助律師的表彰獎勵,也是一種具體的可行路徑。優(yōu)秀的值班律師或法律援助律師往往業(yè)務水平過硬、道德素質(zhì)較高。如果司法行政部門建立一套完整的表彰、宣傳機制,受表彰律師既可以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可、提升其職業(yè)自豪感,而司法行政部門對其業(yè)務水平和職業(yè)道德的肯定客觀上也形成一種對其具有公信力的背書,這有利于受表彰律師開拓案源,進而增加收入。[24]
“建立值班律師制度,將值班辦公室設置在法院和看守所等地,為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這只是辯護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但這種改革還是遠遠不夠的”[25],應當繼續(xù)探索值班律師轉為法律援助律師,以便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面臨法律風險、處于危險法律境地的任何場合都能得到法律援助?!吨笇б庖姟返?3條規(guī)定:“對于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同訴訟階段,可以由派駐看守所的同一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對于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使進入下一訴訟階段,也可以由前一訴訟階段的值班律師繼續(xù)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指導意見》只是明確規(guī)定了對于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不同階段由同一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并未規(guī)定值班律師可以轉化為法律援助律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7 年8月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也只是明確值班律師不能提供出庭辯護服務,并未規(guī)定提供法律幫助的值班律師是否可以轉化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援助辯護律師,或接受委托成為辯護律師。
雖然《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的意見》規(guī)定,嚴禁利用值班便利招攬案源、介紹律師有償服務,但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情況的中期報告中提到“探索值班律師轉任辯護人機制,部分試點法院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認罪認罰案件,協(xié)調(diào)指派值班律師出庭辯護,提升法律幫助質(zhì)量。”仔細研讀上述報告后可以得知,雖然北京、廣州、杭州、福州等地已經(jīng)在實踐中嘗試構建值班律師轉任辯護人機制,但是需要注意上述《報告》給出兩點限制:一是適用范圍限于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認罪認罰案件,二是“協(xié)調(diào)指派值班律師出庭辯護”并不意味提供法律幫助的值班律師和出庭辯護的值班律師是同一個人。這其中存在的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仍然需要根據(jù)目前的司法實踐情況進行具體規(guī)定,以進一步明確值班律師究竟在滿足何種條件、何種前提下能夠轉任為辯護人,在轉任為辯護人之前值班律師享有何種權利和承擔何種責任。”[26]
筆者認為,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具有實施可行性。一些學者提出,將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會激發(fā)律師間的不正當競爭,會使得律師以虛假承諾、虛假宣傳的行為騙取當事人的信任。 首先,此問題屬于律師職業(yè)倫理建設范圍,需要加強律師職業(yè)倫理建設來解決這個問題。其次,可以通過設定標準進行篩查。如在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中,針對基層檢察院辦理的大部分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被告人自愿認罪的輕微刑事案件,不允許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27]在被追訴人同意的前提下,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和認罪認罰刑事案件中,允許值班律師在一定條件下轉換成一般辯護律師身份出庭為被告人進行辯護。也許會有學者提出,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援助律師會削減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案件繁簡分流的作用,影響訴訟效率,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和每一個階段都有新的值班律師參與、被告人法庭上否認認罪認罰自愿性、被告人提出上訴等情形相比,將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可以實現(xiàn)法律幫助至法律援助的無縫銜接,減少其他法律援助辯護律師熟悉案件的重復工作,提高法律援助效率,而且有利于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的推進。[28]最后,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認罪認罰案件中,在被追訴人同意的情況下,值班律師可以轉化為辯護人參加庭審進行法庭辯論。
值班律師直接轉化為辯護律師的現(xiàn)實意義主要有三點。首先,提高辯護質(zhì)量。由于值班律師貫穿于認罪認罰案件始終,而且能夠最早參與到案件中來,熟悉整個案件的流程,了解案件的具體情況,轉化為辯護人之后能更好地為被告人提供辯護,提高辯護質(zhì)量。其次,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辯護效率。值班律師在轉為辯護人之前就能夠行使閱卷權、會見權以及提供法律咨詢,對于整個案件的案情和具體情況都比較了解,在轉化為辯護人之后可以直接進一步行使參與庭審的法庭辯論的辯護權利。若不允許值班律師直接轉為辯護律師,則需重新指派法律援助律師。新的援助律師又要重新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案情,相關司法機關又要再次配合,這樣一來不僅浪費司法資源,也會降低辯護效率。第三,值班律師轉辯護律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值班律師工作的積極性。允許值班律師轉化為辯護律師,有利于值班律師更加積極地對待自己所負責的案件,更加仔細地查看案卷,更加耐心地解答被追訴人的疑問。
考慮到我國刑事辯護率不高的司法現(xiàn)狀,值班律師積極參與是實現(xiàn)刑事辯護全覆蓋的最為可行的現(xiàn)實途徑。雖然值班律師制度在認罪認罰案件的運行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但應看到其彰顯的積極意義。值班律師參與到認罪認罰案件中,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和真實性以及程序選擇的自愿性等方面,確實發(fā)揮了較大的積極作用。同時,值班律師作為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刑事訴訟程序中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保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刑事辯護制度的發(fā)展。
筆者建議,當前可以積極探索和構建相應的規(guī)避值班律師淪為程序合法見證人的措施,并健全值班律師辦案規(guī)程,以進一步充實和完善認罪認罰案件中的值班律師制度;就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功能異化、站臺效應明顯、權利規(guī)定流于表面等問題,需要在司法實踐中逐步完善值班律師參與機制,將值班律師的挑選權交給被追訴人;調(diào)整值班律師報酬體系,允許值班律師轉為法律援助律師等。
The Function Location and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Duty Lawyer in the Cases of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YU Yang HU Lin-lin
The a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leniency for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will push the system of duty lawyer, as its supporting measure, to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duty lawyer is neither a special defender nor a substantive defender, and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 legal helper and witness definitely. In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for duty lawyer to play a helpful role substantially in the cases of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That is to say, the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ormalized and superficial.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nly make necessary restrictions on the duty lawyer, but als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duty lawyer fully. For this purpose, we should consummate the duty lawyer's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step by step, give respondents the right to choosing duty lawyer, adjust the remuneration system of the duty lawyer, and allow the duty lawyer to become the legal aid lawyer.
leniency for pleading guilty and accepting punishment; duty lawyer; criminal defense
[1]姚莉:《認罪認罰程序中值班律師的角色與功能》,《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
[2]卞建林、劉華英:《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律師參與機制》,《河南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3]卞建林:《刑事訴訟法再修改面面觀》,《法治研究》2019年第2期。
[4]樊崇義:《值班律師制度的本土敘事:回顧、定位與完善》,《法學雜志》2018年第9期。
[5]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當代法學》2017年第4期。
[6]閔春雷:《認罪認罰案件中的有效辯護》,《當代法學》2017年第4期。
[7]姚莉:《認罪認罰程序中值班律師的角色與功能》,《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
[8]吳宏耀:《我國值班律師制度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構建》,《法學雜志》2018年第9期。
[9]吳宏耀:《我國值班律師制度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構建》,《法學雜志》2018年第9期。
[10]閔春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程序簡化》,《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11]楊波:《論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功能定位》,《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12]陳衛(wèi)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
[13]胡云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年版,第91頁。
[14]楊波:《論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功能定位》,《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15]所謂“明智性”,是指值班律師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程序選擇時不僅就相關的規(guī)定和政策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解釋,而且要作出利弊分析,提出有利于被追訴人的意見。參見楊波:《論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的功能定位》,《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年第3期。
[16]高一飛:《名稱之辯:將值班律師改名為值班辯護人的立法建議》,《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17]所謂“站臺效應”,是指值班律師不需要對案件進行實質(zhì)性參與,只需要在一些比較重大的場合證明辦案機關辦案程序的合法性。參見姚莉:《認罪認罰程序中值班律師的角色與功能》,《法商研究》2017年第6期。
[18]褚曉囡:《值班律師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配性探討——從值班律師功能定位切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0期。
[19]劉忠:《未完成的“平等武裝”——刑辯律師非知識記憶理性的養(yǎng)成》,《中外法學》2016年第2期。
[20]臧德勝、楊妮:《論值班律師的有效辯護——以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為切入點》,《法律適用》2018年第3期。
[21]陳衛(wèi)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中國法學》2016年第2期。
[22]臧德勝、楊妮:《論值班律師的有效辯護——以審判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為切入點》,《法律適用》2018年第3期。
[23]謝暉:《刑事辯護的商業(yè)性與公益性》,中國檢察出版社2015版,第334頁。
[24]吳睿佳:《認罪認罰從寬改革中的值班律師參與及其完善》,《成都理工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25]陳瑞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若干爭議問題》,《中國法學》2017年第1期。
[26]吳睿佳:《認罪認罰從寬改革中的值班律師參與及其完善》,《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27]胡云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8版,第20頁。
[28]詹建紅:《刑事案件律師辯護何以全覆蓋——以值班律師角色定位為中心的思考》,《法學論壇》2019年第4期。
D925.2
A
1672-1020(2020)06-0005-09
2020-10-01
于陽(1979-),男,陜西藍田人,漢族,天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刑法學、犯罪學、刑事執(zhí)行法學;胡林林(1993-),女,河北邢臺人,漢族,天津大學法學院2019級法律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刑法學,天津,300072。
[責任編輯:尹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