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
筆者認為,蘇武的《留別妻》也可以看作是一首關(guān)于“目光”的詩歌——從“起視夜何其”到“參辰皆已沒”,從“相見未有期”到“淚為生別滋”,蘇武的目光里蘊藏著無數(shù)情感,它們呼嘯地穿過凝固的星辰,穿過蕭瑟的雪原,穿過歷史的薄霧,最終為我們打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生長卷。
留別妻
(蘇武)? 譯文
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剪下頭發(fā)綰在一起結(jié)為夫妻,恩愛兩不相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歡愉的時光只剩下今日,我們要好好珍惜。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征人無法忘卻自己即將上路,起身看看到了何時?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天上的星星都看不見,我走了,你我從此分別。
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 奉命遠行走上戰(zhàn)場,從此不知相見的日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握緊雙手長聲嘆息,淚紛紛只因別離。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努力珍重青春年華,不要忘記歡樂的回憶。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若活著我定歸來,死去也不忘記對你的思念。
蘇武即將踏上出使匈奴的路途,他在出發(fā)前夜無法安枕,起身走到窗邊,舉目看去:如墨般漆黑的夜色鋪滿大地,星辰的光芒皆已隱沒,作為被征召的兒郎,他將為君踏上異國土地,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此刻的他不會知道,他會被匈奴人扣押十九年,北海放牧,持節(jié)不屈;也不會知道,他的一生將被畫入丹青,寫入史冊,世代傳唱。他的家國情懷,他的信義品格,讓他永遠變?yōu)樯n穹中一顆明亮的星辰,照亮每一個堅毅的靈魂,指引他們?yōu)閲鵀槊?,勇敢前行?/p>
(一)
綿綿青草,漠漠黃沙,青與黃交錯糾纏的地方,那是匈奴人的家園。
這段時日,匈奴王庭格外熱鬧。先是漢朝使團到來,他們將滯留長安的匈奴使者歸還,同時也想帶回被匈奴扣押的漢朝使者。恰逢此時,匈奴緱王和漢朝叛使衛(wèi)律的手下虞常,趁單于外出打獵時謀反,意圖綁架單于的母親投奔漢朝??上В腥顺靡股优?,揭露了他們的計劃,最終緱王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
這些紛擾原本與身在漢朝使團的中郎將蘇武無關(guān),但他的心總是無法安寧,一種不好的預感在心底緩緩蔓延。
當不安越來越深時,副中郎將張勝沖了進來??粗鴱垊倌樕系幕艁y,蘇武的心沉沉地墜了下去。
“子卿,我也許做了件錯事,必須得告訴你了?!睆垊俚哪樕祥W過一絲悔恨,“這次謀反的虞常原先與我有些交情。他舉事前曾私下拜訪過我,讓我替他照顧他的母親和弟弟。”
“你答應他了嗎?”蘇武立刻問。
“我……答應了……”張勝滿臉后悔,“我還送給他許多財物,助他成事。子卿,如今虞常事敗被捉,一旦供出和我的交談內(nèi)容,匈奴人必定大怒。我怕這事會牽連到你,趕緊來告訴你,看有什么可避免的方法?!?/p>
草原的風急迫而尖銳,“嘩啦”一聲蕩開了帳篷的門簾。單薄的布料在風中飄搖,仿佛不可掌握的命運。蘇武怔怔地看著這樣的畫面,許久后嘆了口氣。
“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我一定會受到牽連,這樣的結(jié)果實在有負于國家?!碧K武的目光變得冷冽,“不若我此刻自盡,還能干干凈凈地死去?!?/p>
“不,子卿!”張勝大驚失色,“你怎可因我的過錯殞命?”
“可若不如此,哪有更好的辦法呢?”
兩人爭執(zhí)不下時,一個隨從連滾帶爬地闖入帳篷,顫抖地喊道:“中郎將,大事不好,虞常已經(jīng)供出副中郎將,單于大怒,要您前去受審?!?/p>
聞言,蘇武閉上了眼睛。這一刻很短,又仿佛用盡了一生的時間。
再睜開眼時,蘇武眸中只剩堅定:“屈節(jié)辱命,我即便活著,還有什么面目回去?”言罷,揮刀自戕。然而,單于命人救回了他,并早晚詢問探望,想勸他投降,蘇武卻將來勸降的人駁斥得體無完膚。
至此,單于決定將他放逐。
(二)
北海只有落雪,沒有繁花。
茫茫雪原,刺目的白晃得人眼睛疼,蘇武孤身一人流放至此,沒有糧食和衣物,陪伴他的只有手中的漢節(jié)和一群羊,而這羊是不能吃的。
對蘇武來說,這樣的折磨不算陌生。
來北海之前,單于為了逼他投降,將傷勢初愈的他丟進地坑,斷絕食物和水。天寒地凍,日日大雪,他靠飲雪水、嚼氈毛頑強地活了下來。匈奴人之間開始傳言,因他是神人,才會有此奇跡。
單于拿他沒辦法,只好將他一個人放逐到北海放牧,說只有這些羊產(chǎn)下羊崽,他才能回歸家園。蘇武輕蔑一笑,他早看出這些羊都是公羊,無論如何都不會產(chǎn)下羊崽。匈奴人打定主意,要他終老于此。
可即便落魄,他也不能墮了漢朝使者的品格,匈奴人給的羊決不會吃,他只得挖掘野鼠埋藏的果實來果腹,用織網(wǎng)捕獵所得聊以充饑。日出日落,牧羊、休息,他始終將漢節(jié)握在手中,這是他的身份標志,也是精神寄托。
這一日與平常有些不同,蘇武牧羊回來時,簡陋的居所前居然人聲鼎沸,有人在置辦宴席,有人在表演歌舞。舞動的裙擺和著悠揚的歌聲,對被放逐已久的蘇武來說,美好得仿佛仙境。
這幅美妙畫面前,站著一個人,看清他的面容時,蘇武的目光黯淡了下去。來的不是別人,是漢朝曾經(jīng)的戰(zhàn)將——李陵。因為種種不得已,他投降匈奴并接受命令,來此勸降蘇武。
鶯歌燕舞,美味珍饈,美人的如花笑靨和美酒的香冽甘甜雜糅在一起,令人心神俱醉。可蘇武坐在那里,仿佛置身于北海的冰雪中。
幫蘇武斟上一樽酒后,李陵開了口:“子卿,你我曾經(jīng)交情深厚,單于是知道的,所以派我來勸說你。單于是真心實意想要請你做他的臣子,如今形勢你也明白,這輩子你是回不去了。你獨自一人在這白白受苦,即便堅守信義,又有誰能看見呢?”
“我堅守信義,是因為本該如此,不是為了讓誰看見?!碧K武不看他,只淡淡地說。
“子卿,你知道家中情況嗎?”說到這里,李陵的聲音中滿是傷感,“我來匈奴之前,你的母親不幸去世,是我為她送葬至陽陵。你的妻子正值青春韶華,而你生死未卜不知歸期,她不得已只能改嫁。你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和兩個妹妹與你分別多年,他們是否還活著,都無人知曉。
“子卿啊,人生苦短,瞬如朝露,你為何要讓自己痛苦至此呢?我的母親留在漢宮,我投降時也痛苦得要發(fā)瘋??杀菹氯缃衲晔聺u高,法令無常,臣子的身家性命都無法保證。這樣的情況下,誰又顧得上你呢?你聽我一句勸,不要再固執(zhí)了?!?/p>
聞言,蘇武將酒樽拂到一邊:“蘇家父子沒有什么功勞,因為陛下信任才獲爵封侯,我只有肝腦涂地才能報答他的恩情。如今能舍身報國,我只覺得開心,你不必再勸?!?/p>
但李陵仿佛打定主意一般,在北海住了下來,日日來勸。直到蘇武大聲斥道:“我蘇武已經(jīng)死了,你若非要我投降便停下歡宴吧,我即刻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愣住了,他呆呆地看著蘇武,許久之后才自嘲地勾了勾唇角:“子卿,你是真正的義士。而我,怕是罪惡滔天了。”說罷,淚染衣襟。
“子卿,我走了,你自己珍重。”
李陵的背影漸行漸遠,消失在天與地交接的地方,倉皇而又絕望。蘇武注視著他的離去,腦中的回憶突然洶涌而出。
他記得離開前夜,他給妻子寫了首詩。“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這一語成讖,他被囚于北海牧羊,相見無期;“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他還活著,歸來的希望卻已渺茫;即使他死去,也不會忘卻曾擁有的美好時光??伤呀?jīng)離開,只剩他在這冰天雪地中顛沛流離、孑然一身。
人生還有那么長,可他們已成陌路。
(三)
蘇武沒有想到,他和李陵還有再見面的一天。
李陵神情復雜,悲喜交加,過了半晌,匯成一聲長長的嘆息:“子卿,你能回去了,恭喜?!?/p>
原來,歲月逝去,漢武帝駕崩,漢昭帝即位,漢朝與匈奴之間也達成了和議。漢使來到匈奴,想要尋回蘇武。雖然匈奴謊稱蘇武已經(jīng)死去,但與蘇武同行的?;菰O法見到漢使,點撥他說:“你可與單于說,漢朝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中一只大雁,它的腳上系著帛書,說蘇武沒死,而是在北海?!睗h使如法炮制,果然使得單于承認蘇武的存在。
“子卿,你如今得以歸國,在匈奴中揚名,在漢廷中立功,即便是史書中的人物,也難有能超過你的。我已成異國之人,你這一走,便真是永別了。”
說完,李陵悲傷難以抑制,不由得放聲悲歌:“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子卿,永別了!”
淚水在李陵臉上肆意流淌,蘇武默然獨立,不知該如何安慰他。人生際遇難料,大多時候蒼涼,而絕望往往見血封喉。
蘇武明白,他們都不能回頭了。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中郎將蘇武持節(jié)回歸長安。離開時是健壯威武的中年人,歸國時卻是須發(fā)皆白、年老體弱的老人。除去已投降和死亡的,當初赫赫的百余人使團,如今跟隨蘇武回來的,只有九人。
帝王有感于蘇武的忠誠與不屈,給予特別恩典:蘇武官拜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田二百頃、住宅一處。他為國家榮譽奉獻了一切,如今,終于能安度晚年了。
(四)
漢昭帝始元七年,蘇武之子蘇元參與爭權(quán)而被處死,好在霍光只將蘇武免官,他沒有受到進一步牽連;
漢昭帝元平元年,漢宣帝即位,賜蘇武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又因他持節(jié)不降、熟悉典章,官拜右曹典屬國,每月初一、十五入朝,被尊稱為“祭酒”;
孤身一人的蘇武將所得的賞賜財物,悉數(shù)送給弟弟和過去的鄰里朋友,不留分毫。漢宣帝將他在匈奴的孩子贖回漢朝,也封為郎;
漢宣帝神爵二年,八十余歲的蘇武離開人世,而他人生的起伏際遇,逐漸成了傳說。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蘇武隨著時光流水與我們告別,可他的風神英姿、他的高潔精神、他的不屈品質(zhì),在丹青史冊中、在詩詞歌賦中、在戲曲文藝中不斷出現(xiàn),永遠感動著生長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我們讀著他的故事長大,再將他的故事教給后來的人,生生不息,永不斷絕。
他一直活著,活在每個人心中。
歷史在線:匈奴的“成長史”以及與漢朝關(guān)系的演變歷程
匈奴是我國北方草原上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人披發(fā)左衽,逐水草而居。因為游牧民族的主要產(chǎn)業(yè)是畜牧業(yè),缺少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所以南下掠奪是他們的生存方式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末,匈奴依靠迅捷的騎兵優(yōu)勢,深入中原進行掠奪。當時的中原地區(qū)處于戰(zhàn)國亂世,與匈奴為鄰的燕、趙等國忙于兼并戰(zhàn)爭,無暇他顧,對匈奴多數(shù)時候采取守勢。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應對來自匈奴的威脅,他派蒙恬率領(lǐng)大軍北伐匈奴,收復河套以南地區(qū),并設郡縣,修建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一度扼制了匈奴南侵的步伐。
可惜,秦朝覆滅得太快,楚漢之爭使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戰(zhàn)火,匈奴抓住時機,東破強胡,西驅(qū)月氏,控制北部、東北部和西北部的廣大地區(qū),控弦之士十余萬,成為北方最強盛的民族。
漢朝建立后,匈奴勢力已經(jīng)延伸到山西、河北的北部,為了掠奪財富,匈奴常侵擾西漢王朝的北部。公元前200年,匈奴攻入山西,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前往迎戰(zhàn),卻被圍困在馬鋪山(古稱“白登山”)達七天七夜,只得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夫人才得以突圍。自此之后,漢朝長期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妥協(xié)的方式換取漢朝與匈奴之間短暫的和平。
漢武帝即位后,漢朝經(jīng)過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社會經(jīng)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政治、軍事實力不斷增強,反擊匈奴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漢武帝決定對匈奴的侵擾實行反擊,從根本上解決匈奴對西漢王朝的威脅。從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漢朝與匈奴先后展開十多次戰(zhàn)爭,有決定性意義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發(fā)生于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河北和北京,殺害漢民千余人。漢武帝派出衛(wèi)青、李息從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出兵,沿黃河北岸西進,擊敗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收復河套地區(qū),消除匈奴對都城的威脅。
第二次發(fā)生于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奉命出兵,與匈奴大軍血戰(zhàn)于皋蘭山下,大破敵軍,斬殺匈奴折蘭王、盧侯王于陣前,俘虜渾邪王之子及大小首領(lǐng),殲敵近九千人;同年夏天,霍去病二次西征,大破匈奴,殲敵三萬余人。此后,整個河西走廊納入漢朝勢力范圍,甘肅、青海兩省黃河以西至祁連山、羅布泊的廣闊區(qū)域再無匈奴,漢朝的西部邊境獲得安寧。
第三次發(fā)生于公元前119年,前一年,匈奴從河北和內(nèi)蒙古兩地殺入,劫掠千余人。漢武帝決心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派衛(wèi)青與霍去病各領(lǐng)五萬騎兵遠征匈奴。衛(wèi)青率西路軍越過沙漠,北進千余里,大敗匈奴伊稚斜單于所率的主力部隊;霍去病率東路軍深入兩千余里,與匈奴左賢王激戰(zhàn),斬獲七萬余人,大勝凱旋。這是漢武帝時期匈奴所受最沉重的軍事打擊,從此他們不敢貿(mào)然進犯,向北遠遠逃遁。
至此,匈奴無力南下,而漢朝也亟需休戰(zhàn),雙方都有修好之意。漢朝與匈奴之間多次互派使者,試探通好,可惜雙方都堅持于己有利的條件,不僅難以交好,派出的使者也常淪為人質(zhì)。
公元前101年,漢朝取得遠征大宛的勝利,震懾匈奴。次年,新即位的單于害怕漢朝來攻,為表示謙卑,放回之前扣留在匈奴的漢朝使者。漢武帝贊許新單于的識趣,決定派出使團,護送滯留長安的匈奴使者返回家鄉(xiāng)。蘇武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奉詔出使,肩負漢朝與匈奴和好的重要使命,踏上去往匈奴的漫漫長路,揭開一生傳奇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