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
當我們相信孩子,賦予孩子責任并一步步教孩子認真做好一件事時,孩子的表現往往出乎我們意料。
我在廚房做飯時,兒子常會跑過來參與,不是特別忙的時候,我都不會拒絕,有時讓他洗個西紅柿、土豆,有時讓他幫忙拿食材、擺碗筷,就算兒子幫不上忙,我也會邊燒飯邊跟他聊天,告訴他我正在燒什么菜,要用到哪些食材,步驟是怎樣的。我認為,這是孩子體驗生活的好機會。
天,兒子提議“我們做一個蛋糕吧”雖然覺得難度大,但為了不讓兒子掃興,我一口答應了。我們先查資料,然后購買食材,再稱重、攪拌、打泡……一通操作后,蛋糕液終于被送進了電飯煲。聞著廚房里飄出的香味,我和兒子都興奮不已,想象著蛋糕出鍋的美好畫面。但當打開電飯煲的那刻,我們傻眼了——蛋糕烤焦了,還像窩頭那樣結實。我想著該如何安慰兒子,沒想到兒子樂呵呵地說“媽媽,沒關系,蛋糕聞起來還是很香的,我們可以把上面沒糊的取出來吃。”“好的,兒子等會兒我們再查查資料,找找問題出在哪里,下次再做l”我小心地取出上面半層蛋糕,擺在盤子里,兒子開心地給蛋糕抹奶油,擺水果裝點,還用草莓醬在上面畫了個笑臉。看著兒子滿足地吃著并不美味的蛋糕,我想,這也是孩子學習接受失敗、樂觀生活的過程。
其實在我看來,做蛋糕是涉及生物、數學、物理、化學、藝術、心理健康等學科領域的復雜工程。比如,在分離蛋清和蛋黃時,兒子會問小雞是如何孵化出來的?為什么這些雞蛋沒有孵化出小雞?這涉及生物知識;稱白糖、面粉等食材時要記錄數字、計算,又用到數學知識;蛋清加白糖打發(fā),是一種表面張力的物理現象;烤蛋糕的過程則是
個糊化、蛋白質變性的化學反應過程:裝點蛋糕的過程是次藝術的踐行……孩子雖然不知道這些學科,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問出的
個個“為什么”,卻是在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實踐,是最好的學習。
父母通過做飯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孩子也會想通過做飯來幫父母分擔家務。記得小時候,我偶爾也會給父母做晚飯,有次還大膽創(chuàng)新,做了煎蘋果和香蕉,雖然煎糊了,但父母還是很開心,夸贊我能干。如今,我們也習慣通過做美食來表達家人間的愛意。一天,我回家晚了,進廚房,就看到先生掌勺,兒子在洗菜,兩人默契地忙活著,頓時心里感覺暖暖的。做飯,不僅是責任的承擔,更是愛的表達。
很多時候,大人拒絕孩子進廚房,一方面是怕孩子燙著或傷著,另一方面是認為孩子調皮,幫不了忙反而會添麻煩。其實,當我們相信孩子,賦予孩子責任并步步教孩子認真做好件事時,孩子的表現往往出乎我們意料?!缎』ǖ奈多釡分?,因為媽媽千惠癌癥復發(fā),從女兒阿花很小開始,就鍛煉她獨自生活的能力,阿花5歲開始就負責家里的早餐任務。千惠曾對阿花說“做飯這件事與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p>
請跟孩子一起做飯吧,一起去發(fā)現和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