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剛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同時它在考試中還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在當前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以及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主要就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對有效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有所幫助。
一、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學生的個人閱讀活動,它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愛好、特長以及個性。因此,在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閱讀教學情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以便可以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而促使他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學習中學部編版七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這一課時,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以及閱讀情況,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閱讀情況,為他們有針對性地制訂閱讀計劃。如對于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在閱讀完之后,劃分文章段落并嘗試總結(jié)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而對于一些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上多給予他們鼓勵,并在課后對其進行輔導。以此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語文閱讀的信心,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閱讀能力,進而有效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二、創(chuàng)設(shè)情景,營造趣味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氛圍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與選擇,也可以轉(zhuǎn)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興趣。因此,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來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chǔ)上,有效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此外,由于中學語文教學文言文的比重上升,所以有很多的內(nèi)容學生無法理解透徹,那么在這時候,教師便可以參考教材的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教學情境,在增加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趣味的基礎(chǔ)上,增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在學習中學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音頻課件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氛圍,然后通過舞臺劇的形式來增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上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視頻課件的形式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一個基礎(chǔ)的了解;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一遍文章,并討論翻譯文章大意,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最后在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之后,便可以讓他們參考教材設(shè)計舞臺劇。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也可以在情景氛圍中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從而可以達到預期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以小組合作模式開展探究式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現(xiàn)代世界各個國家中,應用范圍最為普遍的教學方略,同時也是教學效果十分明顯的一種教學理論。所以,教師可以嘗試將其應用到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并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開展探究式閱讀教學。
從而讓學生通過與組員的探討、合作可以有效地解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主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與合作意識。
在學習中學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這一課時,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嘗試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如教師先讓學生分組,并仔細閱讀文章,然后在學生閱讀之后,讓每組派一位代表上臺抽簽,最后每組根據(jù)自己抽到的問題進行探究。比如,第一小組抽到的問題是對文章第一部分的大意進行講解,然后在他們看到這個問題時,便會對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最終通過討論得出答案。這樣可以促使學生自主對問題進行探索。
又如,在學習《關(guān)雎》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前按照分組在黑板上板書了幾個問題,比如這首詩歌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歌講述了什么故事?這首詩歌表達了什么情感等,之后再用寫上數(shù)字的紙將問題蓋起來;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讓小組自己閱讀、分析、翻譯文章的含義;最后按照組數(shù)進行分句閱讀與翻譯,比如學生在閱讀完“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句之后,便可以翻譯此句。即“關(guān)關(guān)鳴叫的雎鳩,棲居在河中的小島;善良美麗的姑娘,正是好男兒喜愛的配偶。”最后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讓他們自主選擇黑板上的問題并回答。這樣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基礎(chǔ)上,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進而有效提升語文閱讀課堂的質(zhì)量。
四、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在當前教學體系中,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自身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進行語文閱讀活動,并借助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他們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在學習中學部編版九年級上冊《孤獨之旅》這一課時,教師要明確以學生為主的主體地位,采取提問題的方式進行課程的教學活動,如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以進行提問:“通過大家的閱讀之后,文章可以更換其他的題目嗎?比如:放鴨之旅、成長之旅、父與子等?!边@是一個相對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自己對文章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活動。然后在此問題的基礎(chǔ)上,教師再向?qū)W生提問:“你們可以結(jié)合自己平時的閱讀經(jīng)驗,談一下這篇文章有什么特別是之處嗎?”有的學生說,環(huán)境描寫多;有的學生說,語言唯美;有的學生說,對話少。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與總結(jié)。以此促使他們自主對文章進行閱讀與探索,促使其逐漸形成自主閱讀與分析文章的習慣。
總而言之,在中學階段,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詞匯、詞句的積累,而閱讀是提高學生詞匯、詞句積累最有效的方法。那么,為了提高學生詞匯知識的儲備,在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教師借助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其主動地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調(diào)動他們的閱讀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在此基礎(chǔ)上,有效提高他們語文閱讀能力,提升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社棠中心小學(7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