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愛葉
語文教學是對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文化沉淀的欣賞教育,而初中語文教學則是引導學生理解、感知語言美好的教育階段。語文教學的意義是讓學生收獲情感上滿足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但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無趣、味同嚼蠟。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初中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綜合應用,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實際操作能力。
一、利用課本劇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材編寫中選用人物特點鮮明、情節(jié)激蕩、發(fā)人深省的題材占有很大比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晏子使楚》《皇帝的新裝》等。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不夠靈活,在學習課文時難免會感覺心有余力不足,進而逐漸產(chǎn)生厭煩情緒,而通過編寫課本劇的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機會展示自己,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不再被動接受知識。教師在選取題材時應挑選情節(jié)起伏較大的章節(jié)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對于這種靈活的學習方式充滿熱情并勇于參加。在面對難度較大的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方式讓學生對課文章節(jié)進行討論、揣摩人物情緒并合理改編。在編寫過程中對語文知識有著多方面要求,通過扎實的語文功底將文章中的情緒通過言語和表情表現(xiàn)出來傳達給觀眾。這種改編要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分析要足夠準確,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文中只有對人物動作的描寫,在情節(jié)上有些缺失,可以適當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續(xù)寫出盲孩子、影子與螢火蟲在盲孩子重見光明后的短劇,會既讓人感動又能產(chǎn)生體悟。又或者對詩詞題材進行課本劇編寫,比如《夜雨寄北》《過故人莊》等都可以進行場景設計,讓學生對其進行充分討論再進行編寫,整個過程學生充分參與,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fā)自主學習能力。
二、選擇適用教材編寫課本劇,深入情境
教師在幫助學生排演課本劇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在一定時間內(nèi)肯定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深入淺出地指導學生,以鼓勵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對于表演有熱情對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深入分析、反復推敲,以活躍的思維來塑造人物。課本劇為學生直觀展示人物形象,學生把晦澀的書面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肢體動作,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在排練中學生對劇中人物的服裝、道具順序、場景圖片的使用都需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來設計,多學科的綜合應用讓學生在排演時提高了對于美的追求。
例如,課本劇《唐雎不辱使命》中,學生根據(jù)課文自己編寫了如下場景:
(安陵宮中,氣氛肅穆,安陵君在地上不停地走動,不時低頭深思)
安陵國大臣A:王上,你是怎么了?
安陵君:(稍作思考后,慢慢地)今天請來兩位,主要是……(停頓2秒)昨天秦國使者傳達秦王的命令: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與安陵交換??跉馔娪玻译m然委婉地以先王為借口,可明白人一聽也知道的。(長嘆氣)你們說,秦使回去后,我們該怎么辦呢?今天,本王主要是想聽聽兩位的意見。
……
安陵君:此話有理??烧l能擔此重任呢?(很嚴肅)
安陵國大臣A:大王,依臣看可以派唐雎出使秦國。
安陵國大臣B:大王,唐雎智慧過人,且對安陵忠心耿耿,此等重任,確實非他莫屬。
安陵君:既然如此,就派唐雎出使秦國吧。
這一段課文,安陵君與大臣的對話,如果是課堂單純閱讀,學生可能只會把這段當成故事不會有深刻的印象。而用情景劇編寫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產(chǎn)生興趣,表演的學生也入情入境真實感受到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在編寫課本劇時深入情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
三、課堂編演,引導學生靈活應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表演課本劇的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設原文情境,在文章選擇時教師要研究學生心理、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中改變學習方式,選擇故事性強、沖突明顯的教材來刻畫人物。在課本劇編寫之初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避免學生因畏懼改編課文而放棄學習,并且要求學生細讀文章選取適用的編寫形式,在道具場景的設置上更要基于文章的人物和背景使用。教師在學生初步編寫階段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空間任其發(fā)揮想象,并讓學生自主討論,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班級成員分享。在改編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延伸,將自己的感受與文章結(jié)合并采用合理的形式進行表演使其自身感受與劇情內(nèi)容的推進相互配合,舞臺形象與自我塑造進行比照,不斷調(diào)整自我,使形象更加豐滿。在學生表演后回答教師的問題并提出自己在編寫過程中所遇到的疑問。在課本劇表演正式結(jié)束后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分析解讀,讓學生參與討論引導學生的正確方向,不斷充實自身提高能力使其全面發(fā)展。青少年對于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發(fā)現(xiàn)、探索,從而滿足自我的內(nèi)心,其表現(xiàn)欲使學生需要參加各種類型的群體活動來向群眾展現(xiàn)自己,隨著綜合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逐步深入,為學生建造更大的舞臺是教師在教育目標制定時的重要步驟。
四、合理評價,激發(fā)初中生創(chuàng)造潛能
學生在排練過程中把握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不僅要求學生在排練中用心感受文中內(nèi)容還要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進行理性判斷,這是讓學生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分析的重要階段。在課本劇排練階段,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各自特點,發(fā)揮其才能,唱而優(yōu)則演、演而優(yōu)則導,展現(xiàn)才能。在選擇演員階段,還可以在班級進行自我推薦和投票,通過這種方式選出的演員會更加投入表演,并為其他人帶來更好的體驗感。在表演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著重指出在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成功與失誤并提出整改意見。在學生對作品有創(chuàng)新性設計時教師應進行正面鼓勵,讓學生從中得到肯定并在表演中感受到快樂,讓班級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每個學生都對自己進行定位并履行職責,在表演中自我突破與成長。教師需要有規(guī)劃地對表演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讓學生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入課本劇并加入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感想。教師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為學生做規(guī)劃評價,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評價”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兼顧個性差異。
課本劇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推行,讓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樂趣橫生,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期待還能讓學生更大程度上吸收知識。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選擇好的題材、合理安排課本劇時間、做好劇本編演,使學生在課本劇表演中自我實現(xiàn)、自我突破,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天水中學(7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