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舒寧
摘 要:在西方世界美術史的發(fā)展歷程非常漫長,就現代美術而言,印象畫派是一個重要的開端,也正是有了這一個開端,西方現代美術才有了更少的非議。當發(fā)展到20世紀70年代之后,對于西方美術來說并沒有固定的風格以及流派,但無論哪一種流派,最關鍵的就是藝術的形式,這是其價值的一種重要體現。因此本文主要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的視角來進行分析,對于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西方現代美術;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
引言:西方藝術發(fā)展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因此在世界藝術界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有非常多的國家在發(fā)展本國藝術的過程中都會適當借鑒一些西方藝術中的內容。但是對于西方藝術的發(fā)展來說,其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是經歷了曲折并漫長的過程,因此有必要對這一過程進行分析,由此來探討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發(fā)展情況
對于西方美術的發(fā)展來說,從其創(chuàng)作來看,總體原則是寫實,在繪畫的過程中主要目標是再現繪畫對象,而要讓這種再現的效果更好,這一時期的畫家則主要關注專業(yè)繪畫技法,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從作品的內容這一角度來分析及比較多取材于神話故事,內容比較多元,繪畫思想與風格也比較豐富。從這些發(fā)展情況能夠充分看到西方美術發(fā)展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會受到社會背景的影響。此外也體現了創(chuàng)新以及變化。
二、繪畫形式
(一)題材形式
對于中國的繪畫藝術來說,能夠發(fā)現其在遠古時期主要以圖騰文化造型為主,在之后的發(fā)展中逐漸出現了人物山水的形象,這些形象比較純粹,審美功能也比較明顯。在中國的繪畫中,比較注重的是自然,因此一些山水花鳥繪畫是非常出色的。此外規(guī)劃的藝術題材是比較豐富的,能夠很好的反映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還有人文精神,而對于西方繪畫藝術來說注重的是人生題材形式主要有自然出現宗教等。從這一角度來看,中西方繪畫藝術有相同之處,但由于文化民俗等差異比較大,因此在藝術觀念方面產生的影響也比較大,最終表現在藝術特點方面。
(二)色彩形式
中國繪畫在色彩這一方面的表現形式是比較豐富的,隨類賦彩是一個重要的特點。在這種比較有特色的色彩表現觀念之下,不同的時代個性也不同,并且對于色彩的追求也有較大的差異。對這一方面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中西方繪畫,在色彩的運用以及對其的感覺上差異比較大。中國傳統繪畫更注重的是意境,希望以此來展現出色彩的魅力,而西方繪畫藝術主要以光學為指導,依靠的是具體的色彩理論。
(三)空間形式
對于繪畫形式來說,空間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形態(tài)。通過具體的設計,人們可以在視覺觸覺中感知這樣的物質形態(tài),對于空間形式進行表現是透視是一個最重要的手段,其主要是將物質放在平面的空間內,應用相應的繪畫技法,從而可以實現從多元方位以及多種層面上呈現不同視覺效果的目的。
(四)構圖形式
這是繪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一種意象,物態(tài)化的結構以及配置方式,通過具體的構圖,能夠合理組織造型,并且在畫面中形成特定的結構,從而能夠很好的展現具體的意象,在早期散點透視,這種是最主要選擇的構圖方式,在構圖的過程中主要依據是審美標準。
(五)技法表現形式
我繪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從工筆重彩這種形式中獲得了非常重要的動力,這種方法講求細致入微的筆觸,能夠和寫意繪畫這種方式形成比較強烈的對比,而這兩種形式共同反映我國繪畫發(fā)展的主要特點,體現出了其多元性及豐富性。
三、具體影響
傳統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在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傳統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人們的影響極其深遠。傳統需要不斷學習,發(fā)揚其中比較優(yōu)秀的部分,利用能促進藝術發(fā)展的因素,并且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來看待傳統,不斷地發(fā)揚光大。
從藝術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只有創(chuàng)新才是讓其長久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的發(fā)展來看,其在繪畫形式方面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說,其對于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社會不斷發(fā)展,進入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后,出現了現代文明,這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非常大,藝術作品也變成市場中的一類重要商品,這樣的轉變讓藝術界有了比較大的變革,對于藝術家來說也在逐漸作者改變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語言,將自己所認知的世界表達出來。在這其中出現了非常多的有代表性的思想,例如叔本華的唯意志論。西方美術史中,印象畫派是重要的一個流派也是現代美術的重要開端。這一流派在繪畫的過程中忽視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也轉變了幾千年來形成了比較嚴謹的造型。不是只對客觀事物進行模仿,而是選擇比較新穎的形式,在創(chuàng)作中也能看到更多的關于作者的主觀解釋。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出現了出現畫派,將目光放在繪畫行為過程上,充分彰顯了藝術家的自主創(chuàng)造力。在60年代比較風行的波普藝術,則主要將藝術和現代文明這兩方面充分結合起來,讓藝術的普及范圍及力度都更大。發(fā)展到70年代以后,現代美術的格局有了較大的轉變,主要轉向多元化方向,出現了非常多的風格以及流派,讓其獲得了更好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西方現代美術發(fā)展來說,發(fā)展歷程是漫長的,對這一歷程進行分析,能從中找到靈感,給我國的繪畫藝術發(fā)展帶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立足西方現代美術史,從繪畫形式角度展開分析,簡要分析了題材,構圖,色彩等多個方面的形式之美,并從這一角度入手,分析其對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以及啟示,以期能給繪畫發(fā)展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賢明. 從西方現代美術史看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9, 000(005):148-149.
[2] 任紅. 現代繪畫形式創(chuàng)新對于壁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意義研究[J]. 精品, 2019, 000(005):P.116-116.
[3] 楊丹妮, 楊雨霏.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在西方現代繪畫中的闡釋—— 以"氣韻""意境"為例[J]. 美與時代(下旬刊), 2019, 000(006):51-53.
[4] 楠 朱. 從當代藝術看美術館當代性的發(fā)展[J]. 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 2020, 3(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