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娜
我兒子(悟空)35個月了,在前面30個月的日日夜夜里,無論他做什么,我對他都是溫柔備至,毫無怨言。就在幾個月前,我發(fā)現(xiàn)自己因對他的各種要求抓狂不已,有時心情不好,也會沖他獅吼一番,用他的話講:“媽媽是屬恐龍的?!?/p>
以前離開家前,我是百爪撓心,現(xiàn)在離開家前,我是歡呼雀躍;
以前他要糖吃,我回應“好的”,現(xiàn)在他要糖吃,我回應“等著”
以前他把屁股坐我臉上,我都覺得他好帥,現(xiàn)在他把我打疼了,我大吼:滾開!
以前他對我拳打腳踢,外加揪頭發(fā),我都能接招,現(xiàn)在我不沖他吼兩聲,就算客氣了。
巨大的落差讓我不由得反思,是誰變了呢?是他?還是我?然而,悟空并沒有出現(xiàn)反常的現(xiàn)象,而“本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增長。
有一次,對于他提出的一個要求,我沒有及時滿足,他就開始變臉——嘴角下撇,眉頭緊鎖,眼睛瞇成一條縫,使了半天勁擠出了幾滴眼淚,伴隨著一聲撕心裂肺“哇”的大哭聲,終于把假戲唱成了真戲。突然,爸爸開門進屋了,哭聲戛然而止,立馬變了一副諂媚的表情,大喊一聲:爸爸,就向他爹飛奔過去。
之后,我開始思考這一切是如何發(fā)生的。在回憶中我找到了些許蛛絲馬跡。
在我寫的那本書《孩子,我想更懂你》里第一篇,有一段文字:生命的起初,媽媽會把所有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寶寶身上,進入到一種類似于忘我的狀態(tài),寶寶會全然地依賴自己的媽媽,媽媽會以一種寶寶最需要的方式去進入到嬰兒的世界中,甚至會迷失自己。
媽媽能憑借孩子的哭聲和自身的直覺,了解寶寶此時需要的是什么—餓了?困了?尿了?從而給予滿足。這是一種本能。她們對懷里的這個小家伙,如癡如醉。用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的話,這個狀態(tài)叫做:原初母性貫注。
那個時候,我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陪著他,怎么也看不夠,怎么也抱不夠。幻想著他奶聲奶氣地叫我:媽媽?;孟胫L大了,像爸爸多些?還是像我多些?幻想著他用柔軟的手臂擁抱著我。
過去30多個月的日日夜夜,我用濃濃的愛意陪伴他,回應他,滿足他。而他也用同樣的依戀、信任、愛回應著我。
漸漸的,悟空自己玩的時間變多了,有時候他不愿意讓我陪著玩,有時候他一個人可以看很久的繪本,有時候他一個人玩著玩具,嘴里還嘰里呱啦地說個不停(構建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以至我每天去上班的時候,他都很開心地跟我“拜拜”,而我回到家時,他就很開心地黏著我,讓我陪他。
在我和孩子之間有了“距離”后,這個“距離”可以讓他跟其他的人(包括爸爸)去交流、建立鏈接,這個距離足以讓他獲得自我成長的空間。
而這個空間也會滋生出一些“戰(zhàn)爭”,比如當我在忙,不能馬上去陪伴他玩,開始鬧脾氣時;當他想要的玩具不能馬上立刻買下來送給他,感到沮喪時;當我感到好累,說今晚的故事只講一個,讓他感到不公平時……當他知道媽媽不是完美的,不再像原來那樣滿足其百分之百的需求,這個世界不再是圍繞著自己轉,他要學會等待、學習妥協(xié),學會耐受挫折、學習接受這一切的不完美,而這,就是長大的開始。但是別指望孩子能乖乖接受,因為他會用很多方式把你拉回來,試圖改變這一切。
有的媽媽問:愛的小船,說翻就翻,媽媽翻臉比翻書都快,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嗎?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忍不住沖孩子發(fā)了火,那就原諒自己吧。
一個真實的人,在睡眠不好的時候,會更容易向孩子發(fā)脾氣,比如我。但那個被你用濃濃的愛泡大的孩子,不會被你偶爾的脾氣嚇倒。
另外,也要看媽媽發(fā)的脾氣和孩子做的事是否匹配。比如孩子只是想跟你玩,沒輕沒重打了你,但你卻大發(fā)雷霆,這種情緒就是跟孩子徹底翻臉,和當下的場景是不匹配的。往往反應過度的情緒,有可能是來自于過去,有可能是指向未來,有可能跟別人有關,也有可能跟自己有關。這時候,需要你去自我剖析、自我成長,去了解情緒背后的那些意義。所以,媽媽需要擁有一份完整的情緒,而不是完美的情緒。
這里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媽媽可以發(fā)脾氣;另一層意思是,媽媽要知道如何發(fā)“脾氣”。發(fā)“脾氣”,絕不是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更不是發(fā)泄情緒、拳打腳踢。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
A對事不對人。向孩子發(fā)“脾氣”,重點在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把孩子當作自己泄憤的工具。
我們就一件事情,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用“事實+感受”的描述方式,既不對孩子的人格進行評論和打壓,也絕不翻舊賬,讓孩子分不清重點。
B點到為止。凡事要適可而止,對孩子發(fā)脾氣更是如此。絕不能不依不饒沒完沒了,否則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C不可頻繁發(fā)作。偶爾對孩子發(fā)脾氣,孩子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總是發(fā)脾氣,孩子就破罐破摔了。
D別當著眾人面。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面子”,盡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朝孩子發(fā)“脾氣”,否則孩子會惱羞成怒。
有“脾氣”的媽媽,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態(tài)度、活生生的人。
參考文獻:《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與外面的世界》
作者:(英國)唐納德·W.溫尼科特
ISBN :978755010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