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婷
楊智銅在練習焊接對接
17歲,筋信骨強的他滿腔熱血報名從軍,卻遺憾未能如愿;18歲,他進入陽煤化工裝備有限公司實習,主修電焊,埋首苦練;23歲,勤奮有為的他于百人中勇摘桂冠,榮獲山西省首屆職業(yè)技能大賽電焊組第一名;愛學習、肯吃苦、勤鉆研、好動腦,同事們給予他這樣的評價,他就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焊工楊智銅。
1月15日,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吹著,介休焊鐵廠內(nèi),一位高瘦斯文的少年穿著防靜電服,戴著口罩,“全副武裝”伏在工作臺前,專注地盯著顯微鏡下的產(chǎn)品原件,一絲不茍地焊接著……五年來,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日常點滴。
“實習第一天就傻眼了:破舊的車間終日陰暗,刺耳的電焊聲此起彼伏,嗆人的煙味四處彌漫,新發(fā)的工裝很快被焊花燒得千瘡百孔……”回憶起初拾電焊這門手藝時,楊智銅略顯酸澀。
見習第一個月的一天,楊智銅正專心致志跟著師傅學習如何起弧,距離他40米外的行車吊裝容器鋼絲繩突然斷裂,容器墜落,“場內(nèi)能見度并不高,當時‘轟的一聲真是把我震懵了,從沒聽到過這么劇烈的聲響,也是從那時起第一次意識到了這些工作的危險。”對于陌生也相對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楊智銅的抵觸之感愈加累積,但在父親的安撫下,他焦慮的心緒逐漸安定了下來。父親那句“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啥都要做到精”成了他后來工作的座右銘,一直鞭策著他走到今天。
“做啥都要做精。在超強光線下要把物料完美無縫地對接合焊,是經(jīng)驗與技術(shù)的雙重考驗?!睏钪倾~說。從最初工廠里的打雜小弟到從自己手中真正閃過的第一條耀眼的弧光、第一條筆直的弧線,楊智銅足足用了3個月??粗磉叺耐槎急茸约簩W得快、學得好,楊智銅不知不覺“慌”了,下定決心把自己“焊”在車間里:每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他卻在獨自琢磨;下班后,大家回家了,他仍蹲在車間練個不停。別人每月焊100個水箱,他自愿焊接120個。
“盡管基礎元器件生產(chǎn)只是項目里的一小部分,但每一處細節(jié)都不能出絲毫差錯?!闭f起自己的工作,楊智銅認為這是極度精細的活。有些產(chǎn)品內(nèi)部器件的集成密度很大,需要進行手工焊接的感性元件結(jié)構(gòu)復雜,焊點周圍分布著大量裸芯片和直徑不足一根頭發(fā)絲粗細的金絲,最小間距只有不足0.3mm,除去烙鐵頭寬度后只剩約0.1mm的空間,稍有偏差就會損傷內(nèi)部器件或互聯(lián)金絲。為了提高自己的焊接技藝,楊智銅在工作筆記中詳細記錄下每種產(chǎn)品的走線方向、焊接要領和注意事項。為了力求產(chǎn)品盡善盡美,下班后的楊智銅主動加班加點,拿一些樣品做練習,練習時沒有料,楊智銅就自己到處撿廢鐵去練,憑著這股鉆研勁兒,楊智銅逐漸掌握了手弧焊、MAG焊、TIG焊等多種焊接方法,平焊、立焊、橫焊、仰焊等各式焊姿也熟能生巧、樣樣精通。
“哪里能學下東西,我就去哪里?!睏钪倾~說。五年的電焊生涯中,楊智銅不停奔波于晉城、呂梁、長治、內(nèi)蒙、江蘇等地的工廠,在工作中不斷尋求突破創(chuàng)新:根據(jù)產(chǎn)品特性,優(yōu)化了原有的操作方法,簡化步驟,大大提高效率。同時,為每種產(chǎn)品都采取“私人訂制”的焊接方式,改進了原有的操作順序,在最短的焊接時間形成高質(zhì)量的焊點。
“哪個焊工沒挨過燙?焊珠滾下來,會隨著身體一直滑落,所到之處的皮膚都會被燙到,遇到不平整的衣服上就是一個大洞。”提及工作中的燙傷,楊智銅輕描淡寫。他懂得榮譽帶來的光環(huán)與榮耀,更明白焊工工作的艱辛與不易,但他并未細表。“迸濺的火花、四散的光芒、筆直的紋路,刺啦刺啦的焊音,當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時,才發(fā)現(xiàn)焊接工藝的‘別有洞天?!睏钪倾~說道。
2019年8月,功夫不負有心人,23歲的楊智銅在山西省職業(yè)技能大賽中力挫84名新秀,勇摘桂冠。
楊智銅在查看鋼板焊接材料
楊智銅與同事一起進行焊接作業(yè)
楊智銅在焊接水冷壁落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