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八百里沂蒙,由沂山、蒙山、孟良崮等高山攜無數丘陵組成。其中沂山、蒙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峰巒連綿,懸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參天,飛瀑流泉,澗深溪清,雄奇秀幽,風光旖旎。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東夷文化的中心,其中散布著包括周朝萬壽宮、孔子小魯處等眾多文化遺跡。世所罕見的地質地貌,神奇秀美的山水靈韻,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使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在這里融聚。
位于山東臨沂市境內的沂蒙山,是泰沂山脈的兩個支系,指的是以蒙山、沂山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qū)域。沂山,古稱“海岳”,有“東泰山”之稱,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zhèn)之首”的盛名。春到沂山,山花爛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飛瀑流泉,酷暑無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氣爽;冬到沂山,銀裝素裹,疑入仙境。蒙山,古稱“東蒙”“東山”,為山東省的第二高峰。因厚重的歷史文化、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神奇的地質地貌而名聞遐邇。
其中的蒙山園區(qū)龜蒙景區(qū),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龜蒙景區(qū)內,有萬壽宮、明光寺、玉皇殿、白云巖等景點。萬壽宮位于蒙山南麓,龜蒙景區(qū)大門口左側。它是周代祭祀蒙山之所,宋代改為道觀,后易名萬壽宮。萬壽宮的萬壽坊為蒙山第一道山門,也是攀登龜蒙頂的起點。牌坊匾額上的“蒙山”二字,為書圣王羲之的墨跡,四周雕有99個“萬”字,意為“福壽萬年”。萬壽宮依山傍水,有喬松古檜700余株,參天蔽日,秀色可餐,是一年四季的好去處。
(責編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