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梅
(吉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現(xiàn)階段,高校思政課教學已經(jīng)無法有效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需求。當代大學生生長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化內(nèi)容,其思想非常活躍,而且十分喜歡新鮮的事物,善于通過各類社交軟件進行交流與溝通。而現(xiàn)有的思政課教學卻無法與大學生心理上實現(xiàn)真正的對接,例如,長期的填鴨式、灌輸式等等單向輸出教學模式,學生主體性未能充分體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極少,難以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因此,以信息化方式開展,且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對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及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可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關于以學生為主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筆者有以下見解:
高職院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是否可以有序開展,其關鍵是要有完善的交互式多功能教學平臺。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資源構建便捷的教學平臺,其平臺必須要具備這些功能:第一,資源上傳以及下載功能。該功能必須滿足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遠程授課的需求。因此,平臺必須要能夠支持大容量且高速上傳視頻資料的功能并能夠在與之有關的網(wǎng)絡空間長期保存,而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下載,有利于保持學生的自主選擇性。第二,不斷拓展慕課資源學習通道?,F(xiàn)階段,很多學校均開設了有關思政教育的相關網(wǎng)絡課程,其中有很多的優(yōu)秀資源。因此,教師與學生均可以通過這些慕課內(nèi)容來提升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果。例如,吉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平臺與其他學校平臺進行合作,相關資源可以實現(xiàn)共享。第三,完善網(wǎng)絡交流系統(tǒng)。學生在遠程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難以獨自解決的問題,因此,交互式教學平臺應當開設師生、生生交流系統(tǒng),使其能夠在線學習,從而快速解決疑惑。與此同時,相關功能應當易于辨認以及使用,從而提升學生在線學習的體驗感。
雖然高職院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已經(jīng)全面實施,但是就網(wǎng)絡課程本身來講依然不會脫離實體課堂而單獨存在;加之,為了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確保學生有實踐的空間,因此可以開展混合式學習模式,即: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進行融合,具體如下:
學生自主學習思政課程主要是依托教學平臺而進行,可在實體課堂前后進行,在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以實體課之前為例,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的需求,結合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制作包含PPT、微視頻、測試題、知識清單、任務清單等等相關內(nèi)容在內(nèi)的一個在線學習套餐并上對應平臺。而學生則按照其教師所設計的指導框架開始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掌握部分知識。例如,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梳理,例如: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創(chuàng)了新的革命道路,復興中國力量,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踐有效結合等等,通過表格設計將各個專題知識知識點進行整合并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在能夠在預習過程中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以“復興中國力量”這個知識點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不斷分析如何發(fā)展和鞏固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加強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不斷分析和研究如何使用先進力量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有效建設。中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讓各個民族結合在一起,統(tǒng)一思想,將力量凝聚在一起,這就需要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有力帶領。學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能力特點,在觀看微視頻過程中對其方式進行調整,例如:對所觀看知識接受速度較快,可以快速通過;反之,可以反復進行觀看等等,并且將疑惑的問題記錄下來。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而在實體課上,教師著重解決學生們還有疑惑的問題并向學生們提出知識拓展方面的建議。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就已經(jīng)具備了強烈的知識拓展欲望,但是基于傳統(tǒng)模式的弊端以及缺乏足夠的學習平臺以及資源。因此,在信息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儲備了大量的優(yōu)質資源,所以可以很好解決這些問題并實現(xiàn)無邊界的學習。
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混合式學習模式之中,線上學習以及線下教學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在課前按照教師所設計的框架進行學習,從而對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線下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學生線上學習存在的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要花更多精力在學生思維以及情感提升這些方面。實體課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機會,因此,要緊緊圍繞主題進行充分的溝通,從而提升課堂的活躍度。例如,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善用案例教學方法。這是因為考慮到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掌握了部分理論知識?;诖耍谡n堂上,教師主要以案例來開展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案例進行展示進行描述,鼓勵學生基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識對案例進行探討,最后再讓學生進行總結以及評述?;谒颊n的特點,其案例選擇以及使用要盡量來源于社會的真實案例,有利于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且具有一定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相關知識時,其案例方面可以引用微博等等熱搜榜之中最近備受熱議的新聞事件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能夠從多個維度實施道德評述,集合不學生生的不同觀點,可以促使一些偏頗的觀點得到糾正,促進學生養(yǎng)成理性思維的良好習慣。線下,還可以采用情景劇教學法:第一,發(fā)揮大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情景劇的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使大學生由課堂教學的聽眾角色轉化為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者等劇中人角色,參與感得到保障。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根本轉變。第二,強化大學生的認知記憶。當今社會已進入有圖有真相時代。以文字敘事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傳遞正逐漸讓位于以讀圖解碼為指向的認知模式。情景劇教學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圖像化認知交流方式,推動課程內(nèi)容以視覺記憶的方式像“視覺錘”一樣錘入大學生的大腦。第三,實現(xiàn)大學生知行合一的轉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要經(jīng)過知、情、意、信、行的層層推進。當前,大學生存在情感認同度高而信仰踐行低的問題。在情景劇拍攝中,大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的認識、了解、消化、吸收與鞏固,自覺用理論的視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知行合一。
從本質上來講,教學管理應當為教學活動開展而服務。因此,基于以生為主體背景之下,兩者應當實現(xiàn)共同創(chuàng)新,進而提升育人效果,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開展:第一,建立信息化教學平臺,充分體現(xiàn)出評課功能。為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有必要實施學生評課。關于教學質量的各項評估要素必須明確。另外,可以增設有關學生主體性的評估要素,例如,課前預習設計是否進行過學情調查?實體課教學活動是否圍繞學生認知特點而開展?等等,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評課系統(tǒng)。在課堂結束之后,由學生登錄到對應的平臺完成評課,有利于教師以及教學管理者了解學生關于課堂的實際滿意度,從而明確不足之處并著手進行改善。第二,有關聽評課的教研交流活動應當堅持定期開展。而這類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交互討論,從而借鑒他人方法并共同解決相關問題。而教學管理方面應當加強教研指導,從而提升思政課督導的實效性,確保學校思政課教學能夠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有效開展。第三,善于利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加強對各個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具體使用情況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監(jiān)督力度并借助教學評課系統(tǒng)深入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從而得出有關目前教師教學現(xiàn)狀以及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報告,有利于對教研優(yōu)化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促使教師可以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對教學策略進行適當?shù)母纳?。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將是未來教育重點發(fā)展的領域。因此,要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有效性,則應當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無論是交互式教學平臺設計,還是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管理等等方面,都要將學生擺在第一位,從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信息教學策略,以達到提升思政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