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陳情令》的熱播,我迷上了劇中的一名演員。我加入他的粉絲群,認識了許多朋友,大家經常會一起聊天,相互關心。隨著了解的深入,我發(fā)現他不僅長得帥氣,而且工作努力。每當我沮喪的時候,在網上搜索他的最新動態(tài)就會讓我心情變好。然而,我媽卻反對我追星,覺得這會耽誤學業(yè)。更讓我困惑的是,我的好朋友竟然也無法理解,說“難道我們的話題只有明星了嗎”,然后開始逐漸疏遠我。
我知道,確實有人因瘋狂追星而影響正常生活,甚至迷失自我,但那是極少數,而我的“迷戀”很單純,只是在學習的空余時間看看他的信息。明明我學習的是偶像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什么“追科學家”會被認可,而“追星”就要被指責呢?
by 小贊的貓貓喵
適度追星,不失為一種減壓方式
荏苒:偶像是粉絲心中一個美好的夢。但這只是你的夢,并不是你好朋友的夢。其實,初二的時候,我從一個喜歡肖戰(zhàn)的同學那兒就知道《陳情令》了。她是一個安靜的女孩,只有在談到肖戰(zhàn)的時候才會說話聲音響一點,才會露齒多笑一會兒。她不會每天給我們“安利”,偶爾我會和她聊關于肖戰(zhàn)的話題,因為她這樣的“追星女孩”讓人很舒服。但在高中,因為某些女生的過激行為,我對這位男明星失去了“路人好感”。當時學校要求每個班級取一個班名,那些女生說叫“云深不知處”(《陳情令》中姑蘇藍氏的駐地),這可是班級的標簽,你怎么不取名“肖戰(zhàn)粉絲后援會”呢?我不追星,但我理解每一個不太過的追星行為,并反對那些出格的言行。
前三十:如果追星,我一定選擇積極正面的偶像。一個人若是私生活混亂,甚至吸毒、逃稅,那么,即使這個人在熒屏上呈現再多的正能量,TA也不值得我喜歡。父母覺得追星不對,往往也出于這方面擔心:很多粉絲覺得自己的偶像永遠都是對的,即使他們做了錯事,也無條件崇拜。追星本身沒有錯,但是盲目追星,只是以貌取人,甚至喜歡有劣跡的人,那就錯了。
王嘉慧:我們追星,其實追的是那個人身上自己所期待的、希望擁有的精神品質。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追星。晉代,就有人擲果盈車為潘安;唐時,李白追的是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碑斎凰脖欢鸥ψ放酰骸鞍滓苍姛o敵,飄然思不群?!弊沸遣⒉蝗菈氖拢袝r候是一種自我激勵。追星不僅是一種自我期待,今天它還是我們緩解學習壓力的一種方式。
Seeker:在我看來,打造一個明星就如同生產一個商品,目的就是讓你花錢買愉悅,所以無論是用自己賺的錢還是花父母的錢去追星,我覺得都不是明智的行為。至于 “追科學家”和“追星”的區(qū)別,我的答案是:且不說兩者的成就和貢獻有天壤之別,“追科學家”的門檻就要比“追星”高多了。因為追科學家要付出努力,或許你還沒開始追,就已經被深奧的背景知識嚇得打退堂鼓。這是追星的那種輕松愉悅無法比擬的,所以兩者怎么可能相同呢?
密斯卡托尼克大學的許同學:爸媽那個年代,因為物質條件有限,追星的途徑最多也就是一幫小伙伴烏壓壓地擠在村口那臺電視機前,觀看翁美玲、黃日華主演的《射雕英雄傳》??稍谟耙裘浇榭涨鞍l(fā)達的今天,明星無疑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猝不及防地,我們就被微博熱搜里哪個明星的爆點新聞砸中。生活中,我們已經被動地接受太多娛樂信息,你還讓朋友產生“你們之間的話題只有明星”的感覺,朋友能不疏遠你嗎?追星本無錯,但請不要脫離你自己的生活,多留意身邊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