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長鳳
(閩南科技學院 計算機信息學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微課是最近幾年新涌現出來的一種移動課程教學模式,屬于網絡開放課程的一種,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fā)布的[1]。微課一般授課時長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為了迎合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宜過長”的習慣,將課程時長設置在15 min以內,以保證聽課人在聽課時能夠保持精神集中,并有耐心完成至少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和測試[2]?!罢n堂在線”教學平臺利用微課的這一屬性將課程推送給學生,使學生利用較短的時間便可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
“課堂在線”教學平臺應用于閩南科技學院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學生,是為了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而開展的課前預習工作。學生在開始學習新章節(jié)之前,教師首先在“課堂在線”教學平臺給學生發(fā)布課前預習任務。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端預習知識,成立網絡學習小組,或跟附近的同學組成面對面的學習小組,相互督促并對所學內容進行討論和研究。如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該平臺給任課教師發(fā)送信息與之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在線”應用程序查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展程度和接受程度。
本項目以我院目前正在構建的移動教學平臺為依托,收錄了本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該課程無需任何專業(yè)基礎,是一年級新生學習的語言設計類的入門課程。目前在19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展開試點,學生可以通過個人電腦、手機、掌上電腦等終端設備登錄學習平臺,進入該課程的學習。該課程可以在線觀看或者下載到本地觀看,能夠同時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每節(jié)課程結束之后都設置了需要完成的練習題目,并且可以對題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定并給予一定的分值作為該門課程綜合評定的一部分。在每節(jié)課程中還設置了點評區(qū)、學習討論區(qū)、筆記區(qū)和老師的話4個部分,具體功能見表1。
學生通過點評區(qū)對教師的課程進行點評,教師聽取學生的點評之后更能清楚地知道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討論區(qū)主要針對當前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將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fā)布到討論區(qū)尋求答案;筆記區(qū)是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對當前章節(jié)的精華內容的總結和提煉,提供給其他學生參考;老師的話主要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可擴展閱讀的書籍或鏈接,開闊學生的視野。
表1 平臺功能介紹
“課堂在線”教學平臺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預習環(huán)境,與傳統(tǒng)的預習方法相比“課堂在線”教學平臺更為開放、靈活,目的性更強。傳統(tǒng)的預習方法單一,沒有教師督促,沒有預習測驗,沒有結果分析,更沒有教師解答,只能依靠個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力?!霸诰€課堂”在設計上增加了課后測驗,通過測驗可以檢查預習效果?!罢n堂在線”教學平臺除了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預習平臺之外還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3個部分。
(1)課前。教師將本次課要講解的理論知識通過“課堂在線”發(fā)布在教學平臺上供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反復不斷的觀看視頻,通過視頻的講解來初步掌握知識,并通過課后測驗來檢驗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適當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在課前準備,留到課中進行集中討論。平臺會采集學生觀看視頻情況和答題情況并匯總,如圖1所示。
圖1 視頻觀看情況分析
(2)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決定課堂內容。將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的簡單知識點過濾,把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做為重點、難點詳細講解,使課程內容得到優(yōu)化,避免課堂時間的浪費。其余課堂時間留給預習過程中出錯率較高的題目的講解和思考題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性,可以讓學生組成討論小組,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想法講解給大家,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將課堂歸還給學生,教師僅僅做為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后。對所學知識進行檢驗,完成相應課后作業(yè)。學生可以通過之前發(fā)布的預習視頻復習,查缺補漏。
本課程在19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開設。為了能夠實現數據對比,特采集該專業(yè)學生與同批次入學的1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做為對比數據。對于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19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在本學期采用“課程在線”教學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并配合綜上所述課程教學手段。1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采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對2個樣本進行該門課程的期末成績進行數據采集后所得數據對比見表2。
表2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期末成績
通過數據對比,發(fā)現學生在該課程的學習成績上存在明顯差異?!禖語言程序設計》考試采用同時同卷的考試,可以看出19級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成績明顯高于1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成績,以此來檢驗了“課堂在線”與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成果,并從中吸取經驗。
中國已經進入5G時代,通過網絡流暢地欣賞高質量音頻、視頻和圖像等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智能終端設備品種繁多,完全能夠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按照Class Central的統(tǒng)計, 截至2017年底, 在線課程學習者總人數達到了7, 800萬人[3]。由此可見線上學習的模式正在被人們所接受,將“在線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
(1)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2)能夠將學生從枯燥的傳統(tǒng)課堂中解放出來。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
在開展“在線課堂”的過程中,開展的形式與采用的手段與方法還在其次,主要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正解對待學習。使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高等教育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管理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采用這種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