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坡,戴佳祺,張國君*,劉振林,楊俊明
(1.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藝科技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600;2.河北科技師范學院人事處,河北 秦皇島066004)
檉柳屬(TamarixL.)植物為多年生灌木或小喬木,分布于歐洲、非洲、亞洲等地[1]。我國檉柳屬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及華北濱海鹽堿地區(qū)[2-3]。檉柳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強耐鹽樹種[4],可作為防風固沙的生態(tài)景觀植物[5-6]、醫(yī)藥、木材、薪柴和動物飼料等[7-9]。
多年來多個檉柳種被各地進行了引種,其適生性表現(xiàn)不一。山東東營從新疆引種細穗、短穗、沙生、鹽地、紫桿、甘肅、長穗、白花、密花、剛毛、多枝、多花和甘蒙13種檉柳,僅多花檉柳和甘蒙檉柳引種成功[10]。姜忠磊[3]也引種了7種檉柳到山東濰坊昌邑地區(qū)進行適應性研究,發(fā)現(xiàn)甘肅、甘蒙和中國檉柳的適應性強。河北吳橋引種了8種檉柳,發(fā)現(xiàn)中國檉柳、甘肅和甘蒙檉柳的表現(xiàn)良好,短穗、多枝、剛毛、長穗、直立和多花檉柳6種檉柳的成活率較低[11]。天津引種松柏、甘蒙、多枝、剛毛和中國檉柳5種,多枝、剛毛和中國檉柳生長發(fā)育正常[12]。于衛(wèi)平等[13]從新疆引進甘蒙、剛毛、沙生等15種檉柳到寧夏,甘蒙檉柳和多花檉柳表現(xiàn)良好。陜西關中地區(qū)也對8個檉柳種進行了引種試驗[14]。為了評價不同檉柳種(品種)在秦皇島地區(qū)的適生性,對檉柳的扦插成活率、保存率、株高和地徑進行測量,以期選擇適合該地區(qū)生長的種(品種)。
試驗地設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園林試驗站(39°42′N,119°10′E),年平均溫度為11℃,年降水量為636mm,無霜期為186d。
供試驗的材料為秦皇島淺水灣地區(qū)的普通中國檉柳(Tamarixchinensis)和從山東、新疆等地引種的12個種(品種),包括白花檉柳(Tamarix androssowii)、短穗檉柳(Ta marix laxa)、甘蒙檉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剛毛檉柳(Tamarix hispida)、甘肅檉柳(Tamarix gansuensis)、密 花 檉 柳(Tamarix arceuthoides)、紅葉檉柳(Tamarix chinensis Red.)、松柏檉柳(Tamarixspp.)、中檉1號(Tamarix chinensis1)、中檉3號(Tamarix chinensis3)、中檉4號(Tamarix chinensis4)、中檉5號(Tamarix chinensis5)。
2017年4月對引進的檉柳種和品種穗條進行硬枝扦插[15],50d后進行成活率調(diào)查,生長季末期用米尺和游標卡尺分別測量株高和地徑,2019年春調(diào)查苗木保存率。
用SPSS 22.0對檉柳種(品種)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進行隨機完全區(qū)組試驗分析,對株高和地徑進行單因素完全隨機分析,用隸屬函數(shù)法(X=(X-Xmin)/(Xmax-Xmin))綜合評價檉柳不同種(品種)的生長。
檉柳不同種(品種)間的扦插成活率差異顯著(表1),且中國檉柳系列(紅葉檉柳、中檉1號、中檉3~5號、中國檉柳、松柏檉柳)的成活率均高于89.79%,且顯著高于剛毛檉柳(53.19%)、密花檉柳(44.17%)、甘肅檉柳(42.96%)和短穗檉柳(21.98%);甘蒙檉柳和白花檉柳的扦插成活率分別為84.52%和78.06%,也顯著高于剛毛檉柳、密花檉柳、甘肅檉柳和短穗檉柳。
表1 不同檉柳種(品種)的扦插成活率和苗木保存率
檉柳不同種(品種)間的苗木翌年保存率差異顯著(表1),且中國檉柳系列(紅葉檉柳、中檉1號、中檉3-5號、中國檉柳、松柏檉柳)和甘蒙檉柳的保存率在80.55%~93.11%,顯著高于甘肅檉柳(68.26%)、白花檉柳(33.01%)、剛毛檉柳(21.44%)、密花檉柳(0%)和短穗檉柳(0%)。
由于剛毛檉柳、密花檉柳、甘肅檉柳、短穗檉柳保存率較低,未對其進行生長情況調(diào)查,其余9個檉柳種(品種)的株高和地徑存在顯著差異(P<0.01)(表2)。中國檉柳的株高最高,為110.01cm,顯著高于除甘蒙檉柳以外的7個檉柳品種;紅葉檉柳株高最低,為63.04cm。紅葉檉柳的地徑最小,為3.97mm,中檉4號的則最大,地徑為6.37mm。
綜合株高、地徑和保存率評價檉柳不同品種間的適生性(表3)。中國檉柳的綜合表現(xiàn)最好,白花檉柳則是最弱的。因此檉柳不同品種的適生性順序為:中國檉柳>中檉4號>中檉3號>甘蒙檉柳>中檉5號>中檉1號>松柏檉柳>紅葉檉柳>白花檉柳。
表2 檉柳不同品種間的株高和地徑
表3 檉柳不同品種株高和地徑的隸數(shù)函數(shù)綜合分析
引種的12個檉柳種(品種)扦插均能成活,但中國檉柳系列(紅葉檉柳、中檉1號、中檉3號、中檉4號、中檉5號、中國檉柳、松柏檉柳)和甘蒙檉柳第2年的保存率為80.55%~93.11%,顯著高于甘肅檉柳(68.26%)、白花檉柳(33.01%)、剛毛檉柳(21.44%)、密花檉柳(0%)和短穗檉柳(0%)。白花檉柳、剛毛檉柳雖有一定的保存率,但越冬后地上部分出現(xiàn)死亡,需要重新萌發(fā)。通過對檉柳保存率較高的9個種(品種)的成活率、株高和地徑3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達到篩選適生檉柳種的目的,經(jīng)隸數(shù)函數(shù)綜合分析后得到檉柳不同種(品種)的適生性順序為:中國檉柳>中檉4號>中檉3號>甘蒙檉柳>中檉5號>中檉1號>松柏檉柳>紅葉檉柳>白花檉柳。
剛毛檉柳、密花檉柳、甘肅檉柳和短穗檉柳在本試驗中成活率和生長表現(xiàn)不佳,優(yōu)勢樹種是中國檉柳和甘蒙檉柳,這可能是剛毛檉柳等種不適應秦皇島地區(qū)的氣候或土壤。紅葉檉柳是中國檉柳的一個變種[15],生長力不如其他品種,說明紅葉檉柳可能更適合作為觀賞樹種。河北吳橋的檉柳引種試驗也表明,中國檉柳、甘肅檉柳和甘蒙檉柳表現(xiàn)良好[11]。檉柳在山東東營的引種表現(xiàn)也有相似的結果,白花檉柳、剛毛檉柳、密花檉柳和短穗檉柳引種效果不好,本地天然種中國檉柳和甘蒙檉柳表現(xiàn)良好[10]。但天津引種檉柳的結果為松柏檉柳不能存活和正常生長,而剛毛檉柳存活率較高[12],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檉柳可耐鹽堿、耐干旱和水濕,具有十分顯著的生態(tài)效益,然而,由于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在美國、阿根廷和南非等地通過種子和天然雜交等方式造成了入侵,破壞了當?shù)睾影逗蜐竦氐壬鷳B(tài)系統(tǒng)[16-19]。因此,檉柳引種和新品種選育時不僅需要考慮生長情況,而且也需要根據(jù)當?shù)貙嶋H綜合考慮育種目標,可以選擇不開花和不結實品種等[20-21],從而避免帶來生物入侵等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