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妮 溫富平 王若萱 王璐瑕
天津商業(yè)大學寶德學院
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健康安全。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典型性群體,自身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缺乏,但其接受能力強,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高,可以廣泛開展。這個市場正在孕育,專營網站也應運而生。保護環(huán)境,追求低碳的觀念深入人心,而“碳足跡”正是順應了這種時代要求,必定會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因此,走大學生“碳足跡”創(chuàng)業(yè)路線具有相當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前景,構建和開發(fā)一個面向全國大學生、旨在增強大學生環(huán)保意識的校園APP也顯得尤為重要。
低碳生活方式是未來國家推行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當代大學生作為最先接觸先進思想的一批人,而他們對低碳生活的關注程度,是我們想要了解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展開無紙化問卷調查,分析如下:
如圖1所示,有95.65%的人通過電視、網絡媒體知道“低碳生活”,68.12%的人通過學校、社區(qū)宣傳了解“低碳生活”,52.17%的人通過報紙、雜志上報道了解“低碳生活”,可以看出“低碳生活”的傳播途徑很多,給“碳足跡”APP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很大機會;如圖2所示,并且沒有同學認為“低碳一族”是一種無聊的事情,81.16%同學對此表示支持以及很有興趣、很想參加;其次,如圖3、圖4和圖5所示,86.96%的被調查者愿意以“綠色低碳”的方式出門,會選擇公共汽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對于一些環(huán)?;顒?,絕大多數大學生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如圖6所示,只有8.7%的被調查對象周圍經常有低碳生活的宣傳。這說明大學生的環(huán)保和綠色出行意識比較強烈,但缺乏合理有效的傳播途徑。
圖1 對“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徑情況
圖2 對“低碳一族”的看法
圖3 對“綠色出行”方式持有的態(tài)度
圖4 日常出行交通工具情況
圖5 對“綠色出行”持有的態(tài)度
圖6 向他人宣傳低碳生活的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持有量的不斷增加,如有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的一些發(fā)達城市中,平均新增各式機動車量120余輛,而若是按照每輛車每天消耗1.5L油,而每升油產生2.7kg二氧化碳計算,那么每年城市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175t,再加上已有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城市碳的排放量可想而知。[1]城市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十分嚴峻,為此政府采取相關措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城市所面臨的問題,但如何用自身行為減少碳的排放,是構建新型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體現;而“碳足跡”APP會通過記錄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用科學的數據計算一天的碳排放量,用數據表示用戶對環(huán)保事業(yè)的貢獻。
1.綠色出行的優(yōu)勢
綠色出行與私家車出行相比,具有幾點優(yōu)勢:首先,私家車的尾氣排放量嚴重影響該城市的空氣質量,且汽車油價持續(xù)高升;其次,我國政府大力推行低碳出行,新能源汽車和公共自行車的加入讓低碳旅游更加便利。
2.目標用戶分析
調查報告顯示,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典型性群體,自身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缺乏,但其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影響面大,易于傳播環(huán)保意識,接受能力強,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高。
3.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當人們選擇自駕出行,手機成為了必備的輔助設備,可以使用地圖和指南針等手機軟件?,F在手機普遍帶有GPS功能,并且基于定位的運動類APP功能成熟種類多樣。比如KEEP軟件可以記錄多種運動方式的各項數據以及查看當前地圖位置,它的定位和數據相對準確,可以記錄消耗的卡路里,但是并沒有計算“碳排放數值”的功能,像這類運動軟件還有很多,它們?yōu)橹谱鳌疤甲阚E”APP提供了參照。
內容服務是用戶在使用App過程中的主觀感受, 圖書平臺類App面向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戶, 如何滿足其需求且不被其他信息干擾、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及內容的更新是獲得用戶好感的關鍵。[2]基于此,“碳足跡”設計分為碳足跡計算器、精選內容推薦、社區(qū)交流模塊、個人板塊和公益之心,根據這些設計確定了APP的功能。
1.用戶功能。設有登錄和注冊兩項,用戶使用學校名稱、學號、手機號來驗證身份進行注冊,并登錄進入APP。
2.搜索功能??s小搜索的范圍,根據用戶的需要準確的查找信息和用戶好友。
3.提醒功能。開啟后一方面可以提醒用戶隨時關注APP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節(jié)省用戶時間,只需在信息提醒聲音響起時去查看。
4.推薦功能。推薦社會上有關碳最新的信息,包括有關碳和環(huán)保的美文視頻、一些環(huán)保節(jié)能產品和有關“碳足跡”活動的報道。
5.交流平臺。讓不同區(qū)域的學生在APP社區(qū)中進行網絡近距離的交流,認識新的朋友、組織參加各種活動。
6.森林碳匯。模擬真實場景,體會碳的耗用量對環(huán)境的影響,碳耗用量越大就代表二氧化碳制造得越多,數值也越大,反映用戶對環(huán)境的影響。
7.“碳足跡”數值。顯示用戶一天的碳排放量,對比其他用戶的數據可以反映出自身碳排放的數值是否可取,提高環(huán)保意識。
8.收藏功能。顯示收藏資訊用戶,方便認識有共同喜好的用戶。
9.定位功能。方便時刻了解地圖上不同位置碳含量的多少,也方便時刻定位用戶的位置。
圖7 “碳足跡”APP功能結構圖
1.“我的”界面。有姓名、頭像、學校專業(yè)、碳數值排名、粉絲、關注、我的收藏、我的二維碼、幫助與反饋、留言板、設置等模塊。
2.“同學圈”界面。開辟的這一模塊,這一個類似于學習論壇的功能可以滿足求知者發(fā)帖、交流、分享、社交的需要,按照課程、興趣分類,提高學生積極性。
3.“今日看點”界面。有關于環(huán)保節(jié)能產品和DIY的推文,展示最新的資料動態(tài)和最新的環(huán)保產品,在每條資訊下面有收藏次數,展示資訊的關注度。
4.主頁面。碳排放數值顯示用戶的“碳足跡”,根據自身消費情況評估是否超標;廣告條滾動展示贊助商的商品廣告;碳足跡計算器計算用戶一周的碳數值并科學的分析。
碳足跡計算器將從衣、食、住、行、健康使用中進行計算碳排放量。衣根據大學生購買衣服、鞋子和使用洗衣液、洗衣粉、洗衣皂的數量來進行計算;食根據大學生一日三餐的消費,包括在食堂、超市、校外、外賣的消費來計算;住根據每月用電量和用水量來計算;行根據大學生出行的公里數來計算;健康使用根據大學生每月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物品的數量計算。
1.產品策略
提供大學生交流平臺,鼓勵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了解自身及好友碳足跡的情況;同時宣傳我們的平臺,鼓勵大家環(huán)保的同時加大創(chuàng)新環(huán)保產品的影響度。
2.地點策略
(1)線上:可以通過創(chuàng)辦主題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實現對產品真實的體驗。同時應該借助綠色環(huán)保元素,將其融入到APP的設計中,從而以更加簡潔的設計視覺獲取更多的支持,從而提升此APP的品牌效應。[3](2)線下:掌上大學發(fā)布的《2016中國高校新媒體藍皮書》中數據顯示,校園微信公眾號覆蓋大學生數量3398萬,校園新媒體已然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校園新媒體憑借先天的優(yōu)勢,積累了大量忠實的學生用戶群體。[4]
在校園里設點散發(fā)傳單,通過校園同學之間的關系網相互口碑宣傳;獲得高校領導及老師的支持,在校園推廣;利用新聞媒體的關注,向全國推廣。
3.促銷策略
設有各方面的問答題,每個問題設有答案YES或NO,每個問題回答時間不少于10秒,增強大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每周匯總積分較高、活躍度較大的用戶發(fā)放禮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公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關心環(huán)境問題,注重養(yǎng)身,倡導低碳生活。更多的公民愿意過一種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追隨“碳足跡”。而很多大學生卻會因為技術和能力的問題,無法實現這一愿望,為了進一步幫助大家追逐“碳足跡”,這一平臺便為廣大大學生提供便利。同學們可以通過手機注冊APP,這一軟件可以通過記錄你一天的行為,幫你準確轉化為碳排量,幫助大家分析,為廣大使用者每天提供針對性和個性化的 “碳足跡”建議,以達到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合理安排以及為使用者提供專業(yè)性指導,以及回答相關專業(yè)問題;推廣“公益”理念,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以“減少碳排放、綠色生活”的理念盡可能為使用者提供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