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跨國 拐賣婦女兒童 法律沖突
作者簡介:陳旭周,廣東智捷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合同糾紛、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方面。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39
拐賣婦女兒童犯罪一直都是我國重點打擊的犯罪行為之一,經(jīng)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明顯減少。但是,近年來在各種消極因素的影響下這種犯罪行為又開始逐年攀升,且大多都是跨國拐賣婦女兒童。因此,應該不斷完善關于反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法律體系。
(一)中國《刑法》與國際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對比
國際反拐法律《巴勒莫議定書》中的核心內(nèi)容是“人口販運”,且《巴勒莫議定書》對“人口販運”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
1.“人口販運”指的是以剝削為目的并通過威脅或暴力手段最終對目標人員進行運送、轉(zhuǎn)移的行為[1]。剝削至少包括利用他人進行賣淫等形式的性剝削、強迫他人進行服務或勞動、奴役他人或切除他人器官的行為。
2.如果已經(jīng)使用第1項當中的任何手段,那么人口販運當中的被害人對第1項所述的剝削表示的同意并不相干。
3.以剝削為目的對兒童進行招募、運送等行為,即使沒有涉及到第1項當中的手段,也屬于“人口販運”。
4.兒童指的是所有18歲以下的人。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當中關于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條例是這樣的:
1.對拐賣婦女兒童的人處以五至十年的刑罰。
2.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一定金額或者沒收部分或所有財產(chǎn),如果情節(jié)十分嚴重的話將處以死刑,并沒收所有財產(chǎn)。
第一,拐賣婦女、兒童人數(shù)超過三人的。
第二,對被拐賣婦女進行奸淫的人員。
第三,強迫被拐賣婦女進行賣淫行為的人員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并迫使被拐賣婦女賣淫的人員。
第四,以出賣為目的,利用暴力等手段綁架婦女兒童的人員。
第五,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人員。
第六,導致被拐賣婦女兒童或其親屬重傷、死亡的人員。
第七,將被拐賣的婦女兒童賣到境外的人員。
其中,以出賣為目的,對婦女以及兒童進行誘拐、販賣的行為才屬于拐賣婦女兒童。
(二)其他相關國家刑事法律規(guī)定簡析
越南、老撾以及緬甸是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的主要區(qū)域,因此將簡要分析這些國家關于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
1.越南:《越南刑法典》是越南反拐賣婦女兒童的主要依據(jù),對拐賣婦女罪、偷盜及買賣兒童罪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对侥闲谭ǖ洹樊斨袑⒐召u人口規(guī)定為以賣淫為目的;以切除器官為目的;以將被拐賣的婦女兒童送往海外為目的;以一定的組織以及專業(yè)性質(zhì)開展的拐賣活動;涉及到一個以上受害者的;多次進行拐賣活動的行為。
2.老撾:《老撾刑法》是老撾反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主要法律依據(jù)?!独蠐胄谭ā穼θ丝谪溬u以及企圖販賣等違法行為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且將人口販賣定義為了“通過欺騙、誘拐、暴力等手段招募、轉(zhuǎn)移國內(nèi)或跨境人員,并強迫被拐賣人員進行勞動或色情活動,或切除被拐賣人員身體器官的行為。”[2]同時《老撾刑法》《婦女發(fā)展和保護法》等法律也對不同的犯罪行為進行了不同的處罰。
3.緬甸:緬甸主要是依據(jù)《反人口販運法》打擊拐賣人口的行為?!斗慈丝谪溸\法》將拐賣人口定義為了“以剝削為目的,利用威脅、綁架、欺詐等手段招募、轉(zhuǎn)移、窩藏受害者的行為。”其中剝削主要包括各種形式的性剝削、為他人的賣淫行為收取利益或同意收取利益;強迫服務或勞動;債務束縛;切除及販賣他人器官。
(三)中國《刑法》與國際及其他國家反拐法律規(guī)定之間的沖突
1.關于罪名的規(guī)定不同:國際反拐法律當中利用“拐賣人口罪”或“販運人口罪”命名拐賣人口的行為,越南等國也利用“拐賣人口罪”限定這種犯罪行為,但是我國《刑法》當中只設定了“拐賣婦女、兒童罪”,這個定義過于狹隘,無法保護除婦女兒童之外的公民。
2.關于犯罪客觀方面的規(guī)定不同:越南等國將強迫服務或勞動、性剝削、切除人體器官等行為都納入了拐賣人口的范圍之內(nèi),但是我國沒有將強迫勞動罪、性剝削罪等罪名和拐賣結合起來,這樣就無法對拐賣人口之后進行的性剝削、強迫勞動等行為進行合理處罰。
3.關于犯罪主觀要件的規(guī)定不同:國際反拐法律當中認定的犯罪主觀要件是“以剝削為目的”的,越南等國的法律對犯罪主觀要件的規(guī)定更加多樣,但是我國將犯罪主觀要件規(guī)定為了“以出賣為目的”,沒有對性剝削、強迫服務、奴役等形式進行明確規(guī)定,限制了對受害人的保護范圍。
4.關于受害人的范圍界定不同:國際反拐法律將所有的男性、女性、未成年人、成年人都歸到了“販運人口罪”當中的受害人這一范圍之內(nèi),越南等國也將除了婦女兒童以外的人員納入到了法律的保護范圍內(nèi),也就是說所有的人都能受到法律保護。但是我國《刑法》只將婦女以及兒童劃分到了受害人范圍內(nèi),沒有對其他人員進行充分保護。
(一)明確“拐賣人口罪”,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和“拐賣婦女、兒童罪”這個罪名相比,“拐賣人口罪”的內(nèi)涵和延伸范圍都更加廣泛,我國沿用的“拐賣婦女、兒童罪”這個罪名在限定犯罪客體、犯罪客觀等各方面都存在缺陷,無法適應復雜的跨國反拐賣形勢,因此我國應該明確“拐賣人口罪”這一罪名。之前,我國頒布了《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后來又頒布了《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相關計劃的改變顯示出了我國關于反拐工作的調(diào)整,也代表著我國關于拐賣人口的法律體系會越來越完善。
(二)完善國際協(xié)助機制
完善的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機制能夠為反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提供法律依據(jù),當前我國已經(jīng)和越南等國締結了相關的條約,其中就包含刑事司法協(xié)助。隨著協(xié)作機制的完善,中國與越南等國的刑事司法協(xié)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只有泰國以及老撾等幾個國家和我國同時簽訂了引渡條約以及刑事司法協(xié)助條約,所以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仍然存在問題。這種情況不利于打擊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比如不利于互通犯罪信息、移交贓款贓物、通報形式裁決,也不利于追捕和移交犯罪嫌疑人[3]。因此,需要積極完善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機制。各個國家需要就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為達成一致,并簽訂引渡條約以及刑事司法協(xié)助條約,為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奠定合作基礎。
(三)建立證人制度
污點證人是比較特殊的證人,指的是參與犯罪活動但可以為偵辦案件作證的人。建立污點證人制度也是完善反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法律的策略之一,《巴勒莫公約》當中的規(guī)定為建立污點證人制度提供了幫助,也為各個國家建立污點證人制度提供了依據(jù)。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逐漸顯現(xiàn)出了集團化等特點,處理這些案件需要進行跨境調(diào)查,這些都加大了偵辦拐賣婦女兒童案件的難度,而建立污點證人制度能夠提高偵破效率,降低偵破難度。
因此,各個國家需要全面保護污點證人,如果污點證人可以為偵辦案件提供一定的幫助就可以適當減輕污點證人的處罰,利用污點證人攻破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的組織,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
(四)完善合作機制
跨國販賣婦女兒童這一違法行為不僅涉及到了販賣,也涉及到了行為發(fā)生國、行為結果國,犯罪人員的國籍、受害者的國籍,所以這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努力[4]。國際反拐法律《巴勒莫議定書》當中對受害者的幫助和保護方式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主要包括由跨國導致的出入境問題、居留問題以及遣返問題。因此,應該借鑒這些規(guī)定完善受害者的幫助和保護條例,對受害者進行幫助和保護。首先,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各個國家可以針對受害者的性質(zhì)制定關于保護受害者的政策,同時各個國家之間可以簽訂雙邊協(xié)議。其次,各個國家可以建立合作機制,為受害者提供各種保障。
跨國拐賣婦女兒童不僅嚴重侵犯了婦女兒童的人權,也影響了社會的安定,因此應該提高對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重視程度,完善反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法律,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維護社會安定。
參考文獻:
[1]劉凌,李光懿.論反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法律沖突及其完善——以大湄公河次區(qū)域云南邊境一線為例[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1):75-81.
[2]向群.打擊跨國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國際合作機制的完善——以大湄公河次區(qū)域云南邊境一線為例[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3):67-71.
[3]郭文浩.論拐賣人口犯罪的問題與完善[J].法制博覽,2016(15):59-61.
[4]黃玉梅.拐賣兒童犯罪的現(xiàn)狀成因及防范對策分析[J].新絲路(下旬),2016(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