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婷
摘? ?要: 為了解地市級城市居民幸福感現(xiàn)狀,為各級政府制訂具體的提高對策提供參考依據(jù),本文采用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調(diào)查問卷對益陽市市民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益陽市居民幸福感水平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不同性別的居民幸福感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齡、不同婚姻狀態(tài)居民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在家庭生活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得出結論,益陽市居民幸福感水平較高,年齡、婚姻、教育對居民幸福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關鍵詞: 居民幸福感? ?滿意度? ?中等城市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在物質(zh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后,精神需求日漸增加,對幸福的追求日益迫切。2010年,“幸?!倍殖霈F(xiàn)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明政府愈加重視和提倡人民幸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如何實現(xiàn)這一初心和使命,增強居民幸福感是各級政府的基本責任。
學界關于幸福感的研究較多,王慧慧編制了測評量表[1],姜永杰、姜濤等人探討了大學生的幸福感[2](1460-1462)[3](145-146),趙芳芳、宋玉潔等人探討了護士的幸福感[4](531-533)[5](591-594+600),張秀敏等人探討了老年人的幸福感[6](88-96),李亞真、王霞等人探討了教師的幸福感[7](705-707+704)[8](28-32),劉楊、盛光華等人探討了農(nóng)民工的幸福感[9](1013-1016+1021)[10](89-96),黃嘉文、王慧慧等人探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11](181-203)[12](67-71)。本文試圖對城市居民幸福感水平進行測評,并分析個體特征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為各級政府制訂增強居民幸福感的具體對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1.方法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益陽市城市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共回收問卷224份,篩選后獲得有效問卷204份,有效率91.07%。在被試中,男性72人(35.29%),女性132人(64.71%);25歲以下69人(33.82%),26歲—35歲83人(40.69%),36歲—45歲38人(18.63%),46歲—55歲11人(5.39%),56歲以上3人(1.47%);離異或喪偶9人(4.41%),未婚87人(42.65%),已婚108人(52.68%);初中及以下13人(6.37%),高中(中專、大專等)105人(51.47%),大學本科44人(21.57%),碩士及以上42人(20.59%)。
1.2研究工具
采用王慧慧編制的《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調(diào)查問卷》[2](1460-1462),該問卷包括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身心健康滿意度、職業(yè)狀況滿意度、家庭生活滿意度、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等六個維度。采用從1(很不滿意)到5(非常滿意)的五點評分方式,被試所獲總分越高,表明幸福感水平越高。本次研究中,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身心健康滿意度、職業(yè)狀況滿意度、家庭生活滿意度、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60、0.945、0.901、0.901、0.963、0.941、0.966,均高于臨界值0.800,說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1.3統(tǒng)計分析
使用IBMSPSS20.0軟件導入、整理和分析問卷數(shù)據(jù)。
2.結果
2.1居民幸福感的總體狀況
根據(jù)居民幸福感得分分布和數(shù)據(jù)變異情況,繪制整體數(shù)據(jù)的得分頻數(shù)分布圖(見圖1)。圖1表明,204份樣本數(shù)據(jù)分布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偏度值為0.064,峰度值為0.484,居民幸福感得分均值為130.61,標準差為20.40。
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的特點,將居民幸福感水平分為三個等級((M±2SD))。居民幸福感得分在89.81(M-2SD)以下的為低水平,在89.81與171.41之間的為中等水平,在171.41(M+2SD)以上的為高水平。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3位居民幸福感得分低于89.81,占調(diào)查總人數(shù)的1.5%,有6位居民幸福感得分高于171.41,占調(diào)查總人數(shù)的2.9%,有195位居民幸福感得分在89.81與171.41之間,占調(diào)查總人數(shù)的95.6%。在益陽市居民中,幸福感水平總體呈正態(tài)分布:2.9%屬于優(yōu)秀水平,95.6%屬于中等水平,1.5%屬于較低水平。
2.2居民幸福感在各維度上的情況
從表1可知,居民幸福感六個維度的均分在14.26—27.27,由于各維度包含項目數(shù)不同,我們將各維度平均數(shù)除以各維度項目數(shù),得到每題的平均得分,以此比較各維度得分大小。表1顯示,居民幸福感的六個維度中,得分高于總量表每題平均分(3.44)的有家庭生活滿意度(3.76)、身心健康滿意度(3.68),低于總量表每題平均分的有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2.85)、基礎設施滿意度(3.40)、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3.41)、職業(yè)狀況滿意度(3.42);家庭生活滿意度得分最高,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得分最低。
2.3居民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從表2可知,不同性別居民在各維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居民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LSD顯示,25歲以下組總體得分高于36歲—45歲組,56歲以上組總體得分高于26歲—35歲組、36歲—45歲組和46歲—55歲組;基礎設施滿意度方面,25歲以下組得分高于36歲—45歲組,56歲以上組得分高于25歲以下組、26歲—35歲組、36歲—45歲組和46歲—55歲組;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方面,25歲以下組得分高于26歲—35歲組和36歲—45歲組,56歲以上組得分高于36歲—45歲組。不同婚姻狀態(tài)居民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LSD顯示,未婚組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得分均高于已婚組。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在家庭生活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多重比較LSD顯示,高中(中專、大專等)組和大學本科組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組和碩士及以上組。
3.討論
3.1居民幸福感水平較好的原因分析
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益陽市居民幸福感水平達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占調(diào)查總人數(shù)的98.5%,說明被調(diào)查對象的幸福感總體上處于較高的水平。在居民幸福感的六個維度中,家庭生活滿意度、身心健康滿意度相對較強,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基礎設施滿意度相對較弱。這與王慧慧的調(diào)查結果基本一致[12](67-71)。分析原因如下:相較于毗連的長沙、常德、岳陽,益陽經(jīng)濟發(fā)展較緩慢,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因此,居民經(jīng)濟狀況滿意度、基礎設施滿意度相對較弱。作為中部地市級城市,益陽生活節(jié)奏較慢,生活工作壓力相對較小,居民家庭生活滿意度、身心健康滿意度較強。益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佛教、道教盛行,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居民幸福更多強調(diào)精神的充實和精神的滿足,因此,居民總體幸福感水平較高。
3.2居民幸福感的差異性特點分析
調(diào)查結果顯示,益陽市居民幸福感的差異性特點如下:一是不同性別的居民幸福感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孫裕金的調(diào)查結果一致[13](149-152),說明在地市級城市中,女性和男性承擔著同樣的社會壓力,擔負著一樣的社會責任,所以女性和男性在幸福感方面無顯著差異。二是不同年齡居民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中年群體滿意度較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一種“U”型關系,與孫裕金、趙斌等人調(diào)查結果一致[13](149-152)[14](96-99),說明中年群體承擔了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降低了幸福感。三是不同婚姻狀態(tài)居民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未婚人士在基礎設施滿意度、社會環(huán)境滿意度及總體幸福感方面,得分均高于已婚人士,這與張偉等人的研究一致[15](164-167),與傳統(tǒng)觀點所認為的已婚人士具有較高水平幸福感的結論存在不一致,這一研究結論說明當前益陽市居民整體的婚姻質(zhì)量有待提高。四是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在家庭生活滿意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偟膩碚f,隨著教育年限的增加,居民幸福感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當個體獲得大學文憑后,繼續(xù)升學幸福感不會有顯著提高。這可能由于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對自我的期望比較高,導致他們在生活中時常處于緊張、焦慮狀態(tài),影響幸福感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慧慧.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量測評與提升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4.
[2]姜永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測量研究[J].心理科學,2007(6).
[3]姜濤,安海燕.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
[4]趙芳芳,陳宏林,等.護士主管幸福感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6).
[5]宋玉潔,熊歡,張翀旎.社會比較對護士主管幸福感影響[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8(5).
[6]張秀敏,李為群,劉瑩圓.社區(qū)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學刊,2017(3).
[7]李亞真,潘賢權,連榕.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主觀幸福感與教學動機的研究[J].心理科學,2010(3).
[8]王霞,張開利,張付芝,杜鵬,王立紅,王建萍.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實證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7(9).
[9]劉楊,李澤,林丹華.歧視與新生代農(nóng)民工主觀幸福感:社會支持與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6).
[10]盛光華,張?zhí)焓?新生代農(nóng)民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J].城市問題,2015(12).
[11]黃嘉文.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與中國城市居民幸福感一項基于CGSS2005的實證分析[J].社會,2013(5).
[12]王慧慧.中等城市居民幸福感評價指標體系及實證[J].求索,2016(12).
[13]孫裕金.基于個體特征的居民幸福感實證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5(5).
[14]趙斌,劉米娜.收入、社會資本、健康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實證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3(20).
[15]張偉,李紅娟,胡伸明.混淆的幸福:我國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J].開發(fā)研究,2015(2).
益陽市社科研究課題“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居民幸福感提升路徑研究”(2019YS1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