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曉蝶
摘要:在拉斐爾諸多美名當中,“圣母畫家”的名號尤為突出,拉斐爾筆下的圣母如此美好,以至于幾百年間,歐洲都用“像拉斐爾的圣母一樣”來稱贊女性的美麗??梢哉f,為數(shù)眾多的圣母像,正是拉斐爾對文藝復興時期絕對美感與人文精神進行實踐的成功案例。
關鍵詞:西斯廷圣母;拉斐爾;油畫
一.《西斯廷圣母像》的誕生背景
一幅偉大的畫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當時的環(huán)境影響。這幅畫誕生于文藝復興,15世紀左右,隨著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萌生,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地位逐步提高,這是文藝復興誕生的條件。文藝復興是一場復興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思想解放運動,藝術的地位在這時逐漸提高,拉斐爾的作品就創(chuàng)于這個以人為中心的時代。從拉斐爾諸多的圣母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受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頗深,包括《西斯廷圣母像》,畫中的圣母無不包含著女性的溫情。
二.《西斯廷圣母》的構圖鑒賞
這幅畫的構圖其實并不復雜,是典型的三角形式構圖。這也是達芬奇常用的金字塔型構圖。首先,作品的左上和右上角的帷幕緩緩拉開,至于為何為設計這樣的構圖,可能是由于文藝復興時,舞臺戲劇的興起,尤其是與宗教有關的戲劇更為講究舞臺的布局,帷幕拉開,圣母瑪利亞抱著基督耶穌緩緩從云端走來。左邊這位老人便是教皇西斯廷二世,他的右手指向人間,眼神看著圣母,仿佛是在告訴圣母人間的歡騰,又好像是想把圣母介紹給人間百姓。右邊這位跪著的女性是圣徒巴爾巴拉,她的眼神稍稍垂下,卻難以抑制她心中的喜悅。畫面最底部是兩位可愛的小天使,這兩個小天使的構圖巧妙在他們剛好被布置在畫面的底端,就好像是趴在舞臺的地上,觀看著這一美妙的時刻。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圣母背后的云朵已經(jīng)全部化成一個個天使的頭,好像也在圍觀這一神圣的場景。據(jù)說這兩位小天使和圣母瑪利亞是有原型的,天使是拉斐爾對門開面包房老板的兩個孩子,十分天真爛漫的看向逐步走來的圣母和基督,而圣母瑪利亞是拉斐爾的戀人芙魯娜麗。再看教皇和圣徒的頭是在一條水平線上,而這條水平線又正好切割到圣母的手部,圣母的上身包括神情,抱在懷里的基督,都刻畫的細致入微;下身便是一整塊衣褶,而圣母旁邊的兩位又刻畫的很精致,形成一種鮮明的節(jié)奏感。整幅畫繁簡疏密得當,力量均衡。
三.《西斯廷圣母像》的細節(jié)鑒賞
首先,通過圣母的表情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一位母親即將與自己孩子分別內(nèi)心的猶豫與憂傷,一雙美麗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種傷感。但她卻很平靜,其實這在很早之前,圣母就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兒子未來的命運,這在拉斐爾的另一幅畫《草地上的圣母》有所體現(xiàn),施洗約翰正將十字架拿給圣嬰耶穌玩弄,而圣母的表情是很微妙的,好像已經(jīng)預感到耶穌要走上為世人背負罪惡救贖的道路。第二,圣母的腳的位置一前一后,似乎是想停下,又仿佛正在猶豫著是否要繼續(xù)往前走,這是她在擔心自己的孩子未來遭受的遭難,可以流露出她的擔憂,害怕自己的孩子在人間遭受各種的折磨。此外,圣母的衣著在拉斐爾的筆下也并沒有過多的修飾,她的衣服看上去是非常樸素,貼近生活,充斥著一種平凡卻又偉大的母性美。第三,我們再看耶穌,從畫中可以仔細他的一條腿已經(jīng)快要邁出去,掙脫出圣母的懷抱,可見他似乎也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救贖之路。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著實令人感動。
四.《西斯廷圣母》的線條,色彩和技法上的淺析
畫家為刻畫圣母的形象,運用了大量的長線條,來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線條輪廓是很簡潔而不猶豫。在刻畫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圣徒巴爾巴拉,運用了許多圓滑的曲線,這樣使整幅畫看起來就柔和了許多。在色彩上,為了襯托圣母的形象,畫家有意識地將背景顏色提亮,這樣圣母深藍色的裙子和淡黃色的背景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左右上角的兩塊舞臺布增加的又剛剛好,以至于整幅畫不會顯得太輕飄,深綠色的舞臺布也迎合了構圖的需要,穩(wěn)定了左邊和右邊,使整幅畫充滿了穩(wěn)重的感覺。再看圣母,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冷暖對比,紅色的上衣呈現(xiàn)出的暖色遮掩了一絲絲圣母內(nèi)心的憂傷與不舍。教皇和圣徒的黃色衣服正好與圣母的藍色裙子又形成了冷暖對比,可以說非常的巧妙,使整幅畫看上去不顯得輕浮,富有節(jié)奏感。這幅畫的巧妙之處還在于人物與人物之間細微的眼神交流,西斯廷教皇向上看圣母的眼神和圣徒向下看兩位天使的眼神正好平衡了整幅畫面。
五.拉斐爾在《西斯廷圣母》中對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傳承和自我完善
通過史書和文獻,我們可以了解到拉斐爾受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影響頗深卻在他們的基礎上有著自我對藝術的見解。首先來談一下拉斐爾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以《西斯廷圣母》為例,在構圖上可以看到達芬奇常用的金字塔式構圖,并且學會了人物在畫幅中的位置關系和色彩的處理以及空間層次。他學到了如何將女性畫的如此優(yōu)美卻又暗含著一絲莊嚴。在《西斯廷圣母》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圣母和耶穌每一塊肌肉和臉部神情表達的如何準確,這和米開朗基羅準確表現(xiàn)人體的律動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次拉斐爾在兩位大師的基礎上如何做出一點改變呢?相對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我們可以看到拉斐爾所想要表達的使明快的歡樂場景而并非是十分莊嚴而又充滿著神秘色彩的主題,他所想要創(chuàng)造的是將神圣的宗教與異教神話的甜美內(nèi)容結合起來的圣母形象。這幅畫的背景已經(jīng)不再是列奧納多那種神秘的暈涂法,而是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段魉雇⑹ツ浮肥鞘浪椎睦硐霊?zhàn)勝基督教的最突出的藝術表現(xiàn)之一。拉斐爾筆下的人物又不像米開朗基羅所畫的人體那樣給人感覺一種莫名的緊張感,每塊肌肉都好像緊繃的感覺,拉斐爾許多作品都反映出他對和諧和秩序感的追求。因此,拉斐爾的學習大師絕非是單純的模仿與照抄,他在學習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斷地自我充實。
參考文獻:
[1]游戈.《天才的搖籃: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1400-1500》[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5.
[2]喬爾喬·瓦薩里,劉耀春等譯.《巨人的時代》[M].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
[3]王鯤.《拉斐爾圣母像的和諧人性美》[J].視覺經(jīng)驗,2011.
[4]文聘元.《西方藝術的故事》[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