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超向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人生觀、價值觀的雛形期。小學教育,往往關系著一個人的人生觀的形成,關系著我們培養(yǎng)的人是否能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語文教學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它既強調一個人語言素養(yǎng)、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又強調一個人要到整個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去,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不著痕跡地感受到人文主義教育,收到潛移默化、春雨潤物之功效。
一、認識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德育教育家汪廣仁說過:“德育目標應當是——學會做人。人才,首先是人,有道德的人,成才必先成人?!币虼耍Z文教學,既是教學生學習知識,更是教學生學會做人。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還要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遠大理想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情操感染等。因此,語文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固有的屬性,是它的本質任務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比其它學科的特殊優(yōu)勢就在于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小學語文課文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最佳范文,涉及到愛國、理想、堅強、勤奮、團結、友愛、謙遜、孝敬等內容,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熏陶作用,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有深遠的影響,也是對學生一生思想品德、道德修養(yǎng)的奠基。
二、明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包含的內容
1.關愛他人之德?!睹献印分刑岬健叭收邜廴恕本褪顷P愛他人的最好概括。教育孩子關愛他人可以從自己的父母做起。例如,習作《我想對您說》,要求孩子寫出自己的心里話。如父母怎樣照顧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么,我們應該對父母說些什么?從而讓學生接受孝敬父母的教育。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愛使得他們習慣于什么事都只從自身這一角度來考慮,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通過作文,漸漸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生活,關愛父母,樹立學生的責任心。
2.關愛國家之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一直就是傳誦的經典,從小我們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每一位公民都要明白,愛國更應該從我做起。
3.關愛生態(tài)之德。教育每個孩子知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都會親切的稱地球為“母親”。黨的十八大強調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作用和地位,更將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擺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加強環(huán)境保護,共建生態(tài)文明,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的崇高事業(y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家庭都應成為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的宣傳者、實踐者。
4.關愛自己之德。一個關愛自己的人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一個人除了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為了健康要堅持鍛煉,不僅可以強健我們的體質,而且對身心的發(fā)展也大有益處。關愛自己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更應該樹立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心態(tài)。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健康茁壯的成長,才能承擔起建設富強國家的重任。關愛,應該從自己做起。
三、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在課文題目中感悟德育魅力。課題是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顯現(xiàn)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折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教育。教學古詩《送汪倫》后,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陶冶學生的情操,我啟發(fā)學生將《曾汪倫》改寫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在講評中我朗讀自己改寫的與學生改寫的作比較,讓學生更深層地感受到李白與汪倫情深似海的友誼。同時也認識到了文章的形式不同,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卻是一樣的,從中學到如何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能力。在這種讓學生成為主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更能通過學習去感悟生活、去體會生活。
2.在文章內容的朗讀中體會德育。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本”。學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思想,從而感受到德育教育。如《父愛之舟》,這篇文章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幾個場景,表達父親了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愛與感激之情。文章語言質樸,感情深沉而濃烈,從小事中發(fā)掘偉大的情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讀、精讀,把它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3.在口語交際中推進德育教育。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口語交際內容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如《有禮貌》《招待客人》《打電話》等內容,教育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學會禮貌待人?!洞饶盖樯睢贰墩坡暋返葍热?,教育學生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通過口語交際,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深化德育教育。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堂內外德育做到有機結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語文課外活動的類型多種多樣,如舉辦故事會、演講會等,這些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選擇正面的課外活動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如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5.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塑造德育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的業(yè)務知識,更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汪廣仁說過:“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fā)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
四、總結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得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狈此紤撌墙處熃逃ぷ髦械囊豁椫匾獌热荨T谡Z文課程中開展德育教育更要不斷地進行反思,我想應該從以下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1.德育教育是否具有科學性。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既要做到科學有效,又要因材施教,方法合乎教材內容的特點,合乎教學及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
2.德育教育是否具有實踐性。教師把基本的思想品德規(guī)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明辨是非,知曉善惡,懂得美丑。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實踐,即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只知不行,只說不做,談不上有道德。對于少年兒童來說,思想品德要真正確立,必須有日常的行為鍛煉。通過實踐,把行為習慣化,從“他律”為主變?yōu)椤白月伞睘橹鳌?/p>
綜上所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一句話——把握好語文教育的特點,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強調道德教育的潛移默化的滲透,做到文道統(tǒng)一,以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情益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并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使之特色化。
江澤民同志在國慶4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學會充分利用教育資源,自然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
—————————————————————
教育名言
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學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盧梭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jù)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fā)教育子女?!商?/p>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強有力的促進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進心。
——蘇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