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
《嘗到“滋味”之后》(《雜文月刊》2020年10月原創(chuàng)版)一文,幫我理解了“破窗效應”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沒得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jié)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破窗效應”凸顯出“第一次”的重要作用。南非食人獅第一次吃人后就開始非人不食;呼倫貝爾的母駱駝第一次和野駱駝交配后非野的不交……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要慎重對待“第一次”,時刻警惕“第一次”,果斷拒絕可能帶來“惡果”的“第一次”。要拒絕“第一次”,就要做到“慎初”“防微杜漸”。
“慎初”的意思就是小心謹慎對待第一次。唐代政治家陸贄說:“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只要人一不小心犯了錯,以后就再也不會有所顧及了?!暗谝淮巍笔侨说囊环N心理防線,一旦打開,欲望便會一瀉千里?!胺牢⒍艥u”就是謹防“溫水煮青蛙”,要不斷提升思想防線。謹防壞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小節(jié)并非無大害,相反是一切大害的開始。古人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去小惡以保本真,積小善以成大德”。
真的有趣,品讀陳魯民先生的《嘗到“滋味”之后》,“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