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邦 顧正中 周羊梅 楊子博 杜瑩瑩 (江蘇省淮安市農科院 223001)
小麥產量不僅與品種特性有關,還與栽培措施密切相關,所以改進栽培措施可以提高小麥單產。其中,播期對小麥的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和千粒重均有一定的影響,適期播種有利于小麥分蘗的發(fā)生[1-2];氮素是小麥生長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氮肥施用量會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淮麥39”是淮北地區(qū)大面積示范應用的小麥品種,但由于缺少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該品種的產量潛力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為實現(xiàn)良種與良法配套,提高“淮麥39”的產量和品質,筆者進行了播期與氮肥用量及運籌對“淮麥39”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試驗,以期為“淮麥39”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持?,F(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8—2019年設在淮安市農科院試驗基地進行。試驗田土壤為粘壤土,前茬作物為大豆。供試小麥品種為“淮麥39”,播種方式為人工播種,播種后人工澆水1次,每667 m2基本苗數為18萬苗,小麥收獲期為2019年6月5日。供試肥料為尿素(含氮46%)。試驗期間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
1.2.1 播期試驗
試驗共設5個播期,分別為2018年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10月27日、11月2日,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為13.5 m2,隨機區(qū)組排列。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純氮18 kg,氮肥運籌為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2∶2,基肥于播種前施用,平衡肥于越冬始期(12月20日)施用,以捉黃塘促平衡,拔節(jié)肥在小麥基部第1節(jié)間定長、葉齡余數為2.5葉時施用,孕穗肥在小麥葉齡余數為0.8~1.2葉時施用;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667 m2施P2O5和K2O均為8 kg。1.2.2 氮肥用量及運籌試驗
該試驗的小麥播種期為2018年10月21日。試驗以氮肥用量為主區(qū),以氮肥運籌為裂區(qū),其中,主區(qū)設3個處理,即每667 m2純氮用量分別為15、18、21 kg;裂區(qū)設4個處理,分別為氮肥一次性基施、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孕穗肥=7∶1∶2、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孕穗肥=5∶1∶4、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2∶2,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為13.5 m2。基肥于播種前施用,平衡肥于越冬始期(12月20日)施用,以捉黃塘促平衡,拔節(jié)肥在小麥基部第1節(jié)間定長、葉齡余數為2.5葉時施用,孕穗肥在小麥葉齡余數為0.8~1.2葉時施用;磷、鉀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667 m2施P2O5和K2O均為8 kg。
2.1.1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1可知,“淮麥39”的每667 m2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和產量均隨播期的推遲呈先增后降的趨勢,其中,10月21日播種處理的產量最高,每667 m2為550.5 kg,其次是播期為10月15日的處理,這2個播種處理的產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11月2日播種處理的產量最低,每667 m2僅為514.5 kg。另外,10月21日播種處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也均高于其他播期處理。以上結果說明,適期早播能使“淮麥39”獲得較好的群體結構,從而增加產量。
表1 播期對“淮麥39”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2.1.2 品 質
由表2可知,隨著播期的推遲,“淮麥39”的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淀值均呈增加趨勢,但各處理間差異不大。其中,以11月2日播種處理的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淀值均為最高,分別為13.93%、28.51%、32.63 mL。
2.2.1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3可知,在氮肥運籌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淮麥39”的每667 m2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產量均呈增加的趨勢,千粒重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氮肥用量后移,“淮麥39”的產量呈增加的趨勢。其中,以每667 m2氮肥用量為21 kg、氮肥運籌為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2∶2時,“淮麥39”產量最高,但與相同氮肥運籌下,每667 m2氮肥用量為18 kg和15 kg的處理間產量差異均不顯著。考慮到施肥成本,以每667 m2氮肥用量為18 kg,氮肥運籌為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2∶2時,“淮麥39”產量較高,經濟效益較好。
表2 播期對“淮麥39”品質的影響
2.2.2 品 質
表3 氮肥用量及運籌對“淮麥39”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表4 氮肥用量及運籌對“淮麥39”品質的影響
由表4可知,在氮肥運籌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淮麥39”的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淀值均呈增加趨勢。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氮肥用量后移,“淮麥39”的蛋白質含量、濕面筋含量、沉淀值也均呈增加趨勢。以上結果說明,增施氮肥和氮肥用量后移對提高“淮麥39”的品質有一定作用,但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適期播種能提高“淮麥39”的高產,過遲或過早播種都不利于“淮麥39”獲得高產;增施氮肥及氮肥用量后移能提高“淮麥39”的產量和品質。經綜合考慮,“淮麥39”在淮北地區(qū)種植的最佳播期為10月15日—27日;以每667 m2氮肥用量為18 kg,氮肥運籌為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5∶1∶2∶2時,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和較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