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11日,銀杏翩翩飄落。龍城以最美的秋色,迎接著作文的盛會。由新作文雜志社、全國“三新”作文教學研究會主辦,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學校承辦的“名師作文課”現(xiàn)場觀摩及研討活動(第一期),在新作文雜志社的大本營——山西省太原市,隆重啟幕。教師、編輯、教研員、家長、學生,七百人的會場,座無? ?虛席。
這場屬于作文課堂的盛會,注定會讓我們銘記——
開幕式:讓名師的引領成為亮麗風景
2019年11月9日,“名師作文課”現(xiàn)場觀摩及研討活動(第一期),在百年名校太原市第五中學校隆重開幕。山西出版?zhèn)髅郊瘓F副總經(jīng)理、山西教育出版社社長雷俊林,山西三晉報刊傳媒集團董事長、《名作欣賞》雜志社總編輯趙學文,語文報社社長、《語文教學通訊》主編劉遠,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中國思辨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肖家蕓,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原山西省太原市教研員張春蓮,太原市第五中學校校長楊向東等專家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別開生面,由新作文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劉斌擔綱主持。
雷俊林首先對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肯定,表達喜悅之情。隨后,從出版人的角度,向我們闡釋了“優(yōu)秀教師的思想結(jié)晶需要被廣泛傳播,而我們從事的正是這樣一份光榮的職業(yè)”擔當,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名師的引領作用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趙學文分享了一位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小男孩在優(yōu)秀老師的鼓勵下不斷實現(xiàn)夢想,長大后創(chuàng)辦了一份雜志,并提出“沒有寫不好作文的孩子”。這是屬于《新作文》的故事,也讓臺下的很多老師知曉——原來,趙老師就是那個小男孩,是大名鼎鼎的《新作文》的創(chuàng)辦者。
肖家蕓則做了“建好共同體,共享促共榮”的主題講話。肖老師認為,“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中棘手的困難總是系統(tǒng)性的,個體的努力很有限,沒有哪一校一地一師能獨善其身。這也就是“名師作文課”的由來——將不同地區(qū)、不同崗位、不同學段、不同角度所做的教學探索與實踐總結(jié)給同行,意在拋磚引玉,引發(fā)共商共享。
劉遠從編輯的使命談起,對“名師作文課”系列圖書的出版,以及由此孵化出的“名師作文課”活動予以肯定。
張春蓮則從自身多年的工作特點和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熱愛寫作”是“為了愉悅”的觀點。她認為,教師要上好作文課,首先要熱愛寫作。她列舉了山西多位教師與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鼓勵大家愉悅地寫作,還賦詩一首,獻上對研討活動的美好祝福。
楊向東代表太原第五中學校,對參會的專家、老師、編輯等表示了歡迎和感謝,同時介紹了有著113年歷史的百年名校——太原五中的歷史和傳統(tǒng),現(xiàn)狀與未來,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專家們的發(fā)言激蕩人心,與會代表們熱情高漲。這是因作文課堂而聚的盛會!當我們擎起作文的旗幟,共商寫作難題,共研作文弊病,作文的春天才可能來臨。
9日上午,袁源老師首先登臺,一句歡迎詞“有客自遠方來”揭開名師作文課的序幕?!皩懸痪湔嫘膶嵰鈿g迎我的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痹蠢蠋熞云螌懽魅腩},進入課堂教學。接下來,袁源老師實地取材,請學生們致歡迎辭,歡迎今天到會的老師們。面向的對象改變,話語也進行了調(diào)整,學生們感受到了生活的氛圍。除了正式場合,袁源老師繼續(xù)給出了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歡迎受傷球員康復回歸和歡迎南京五中訪學團的圖片。如何表達對親近的同學的歡迎,近水樓臺易忽略,這是很多中學生寫作現(xiàn)存的窘?jīng)r。
袁源老師的指導思路清晰明了,循循善誘,激發(fā)正能量。關注對象全面,學生課堂反饋也真實無比,作文教學中呈現(xiàn)出的弊病具有普遍性。
隨后,袁源老師做了題為“家常作文課的入格和出格”的報告。袁源老師把她在教學中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分享給了參會的所有老師。
袁源老師的作文教學主張個性化寫作,但是它可以做到尊重常識,遵循教材,符合學情的要求。在“不逾矩”中,師生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比如,以學定教的實踐中,情境浸潤法、游戲活動法、讀寫結(jié)合法等,對一線教師來說,切實可用,操作性強。
家常作文課的出格,袁源老師講授了三方面:1.練習的選用;2.素材的選用;3.典例的使用。
“家?!倍郑詈唵我沧钌羁?,能深入到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也能在平時的課堂中實際操作。袁源老師的分享,給了現(xiàn)場參會老師心靈的潤澤,深刻的思考,滿滿的正能量。
9日下午,徐飛老師的寫作課“舌尖上的‘人情”,伴隨著他的吳儂軟語緩緩啟幕。課例分為三個階段:1.導入。從山西的面食說起,自然過渡到一個人人可答、個個有話的問題:說說你記憶里的那根“烤串”。于是各種山西面食輪番出場,學生踴躍發(fā)言,各類情感自然灌注于食物中。2.段落展示與修改。精選學生先前寫食物的段落,或細細分析其中的妙處,或做必要的修改,增加細節(jié),使之更加飽滿。3.總結(jié)。淺點技法:從“某種情感”“某個人物”“地方風俗”“時代變化”“人生哲理”五個方面來寫舌尖上的“人情”。
在題為“中學寫作教學的情味視角”的講座中,徐老師首先提出“未能與學生情感世界聯(lián)結(jié)起來的寫作教學是無效的”觀點,振聾發(fā)聵。接著,就“情味寫作教學的基本理念”“情感培育的教學策略”這兩大重點來談。
徐老師認為,“情味寫作教學的基本理念”包含以下方面:激發(fā)寫作趣味是寫作教學的第一要務;寫作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這個世界的深情;形象思維可與邏輯思維融合發(fā)展;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應有情有味。在“情感培育的教學策略”探討中,徐老師頻出金句,其中,“寫作是‘呼,閱讀是‘吸”,“一片葉子也可以上一節(jié)課”等,讓臺下掌聲雷動,反響熱烈。
袁愛國老師最廣為人知的事跡莫過于其在南京浦口火車站現(xiàn)場給學生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背影》發(fā)生的地方講《背影》,作為一個有情懷的語文人,袁愛國老師的出場令人期待。
10日上午,袁愛國老師創(chuàng)意作文課“為藝術作品展寫‘前言”開講。其形式新穎,契合當下應用文體的寫作。
袁愛國老師先以一幅盲童做的畫切入主題,明確“展覽主題”“閱讀對象”“作者身份”“主要內(nèi)容”等。在袁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們在寫作之前,相當于進行了一場關于美術館常識的學習。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袁老師以記者訪談的形式,分別采訪了“盲童”“中學生觀眾”“美術館館長”,通過三重身份的認知,讓學生們明白此次展覽的內(nèi)容與意義,最終落筆寫作。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要寫的內(nèi)容上,都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目的。
隨后,在“基于統(tǒng)編教材的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講座中,袁老師展示了關于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明確統(tǒng)編教材需要教師將掌握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清晰地羅列出來,給學生提供清晰的思路。同時系統(tǒng)地講述了統(tǒng)編教材下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的一些思路與方法,以切身的經(jīng)驗,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有效的指導。
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是袁老師研究多年的一個課題,此次的課例和講座,為一線教師示范了一個極具實操性的教學案例,也讓大家對創(chuàng)意寫作教學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相信此次交流,會對每一位與會老師的作文教學有實質(zhì)性的啟發(fā)。
理性思辨決定思維的高品質(zhì),而思維的品質(zhì)決定文品的境界:閃光的思想,奇巧的建構(gòu),別致的表達,均基于理性。遺憾的是,理性思辨恰恰是我們青少年寫作的弱項。突出體現(xiàn)在僅憑直覺,不講邏輯,情緒化傾瀉,或是概念化拼湊,或是事例性羅列,偏執(zhí)偏狹空泛,難以令人信服。理性思辨已成為決勝高考作文的“攻堅戰(zhàn)”。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運用理性思辨提升作文境界呢?
10日下午,肖佳蕓老師的思辨作文課,以一個小小的文字游戲開場,帶領著所有的人開始了一段“思辨之旅”。他從思維深處挖掘、收集、整理、提煉,告訴我們“可取不可取,看的不是行為表面,而是背后體現(xiàn)的價值觀”,看外是為了取內(nèi),要由表及里,通過表象發(fā)現(xiàn)里面的本質(zhì),這便是思考辨析的方法之一?!皽士烨腥氲谋砝硇运急婺J健薄皩嵧附?gòu)的思辨流程”“入理入品的兩大思辨法寶”“包容性思辨流程”等一系列“干貨”,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長驅(qū)直入學生的思維深處,提高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肖家蕓老師提倡的思辨作文與一般觀察表達作文不同,在“讓思辨成為學生易學會用的思維工具”講座中,系統(tǒng)思維與分析表達的結(jié)晶,重在系統(tǒng)思維之于分析表達的細化實化綜合性訓練,特別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作文構(gòu)建流程,讓在場老師有了可操作的教學模板,讓學生最終有了自己的想法,確定自己的角度,發(fā)出了思辨的? ? ? ?光輝。
思辨課堂落幕,這不僅僅是課堂作文的指導,更是人生境界的提高!
課堂上,說到記憶里的那根“烤串”,徐飛老師問一位學生:你喜歡吃灌腸嗎?一個蘇派名師,竟然對山西的小吃如此熟悉,在莞爾一笑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名師的事無巨細,別致心思。
有學生答“牛肉干”,徐老師問:“你愛吃零食???”如朋友一般,讓學生邊笑邊大聲回答。
有學生答“燜面”,徐老師問:“燜面的‘燜字如何寫?”徐老師說,自己“長見識”了。
有學生答“抿圪斗”,徐老師說:“我只能假裝聽懂了?!迸_下哄笑。
·袁愛國:批改作文只一句
課后問答環(huán)節(jié),參會代表向袁老師提問:批改作文任務繁重,您是如何做的呢?
袁老師幽默地回答:“我只批改交上來的作文的一半,而且只寫一句話評語。我認為,更多的時間,應該放在作文講評課上,而不是放在評語上。”
此話引來參會代表頻頻點頭。
落幕后:作文處方,治愈“百病”
“名師作文課”現(xiàn)場觀摩及研討活動(第一期)落下了帷幕,但余韻悠長,一種共享共榮共探討作文教學的氛圍已經(jīng)形成,一份份因研討活動而結(jié)下的情緣正在生根、發(fā)芽。四位名師開出的作文處方,正不斷治愈著一線教師關于寫作教學的多種“病癥”。讓我們一起,期盼下一期的? ? ? ? 相聚。
董小云? 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城鎮(zhèn)初中
以前總是在外地游蕩,
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
語文就在身邊。
張卓偉? 內(nèi)蒙古赤峰市教育研究院
因為熱愛,所以執(zhí)著;因為責任,所以堅守……
我們一直行走,行走在追求卓越的路上……
太原之行,收獲頗豐:早之所悟,得以佐證。
作文教學,方法途徑:任務驅(qū)動,主題研寫、讀寫同生……
楊靜彥?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五中
三新作文展風采,龍城語文開新顏。
名師賦能得長進,寫作教學譜新篇。
家常情味沁心脾,創(chuàng)新思辨融實干。
高山景行行不止,繼聲繼志授人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