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論述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優(yōu)化策略,分析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面臨的教學資源豐富化、教學途徑的多元化、教學互動的便捷化等機遇與優(yōu)勢,以及信息增長的爆炸式影響教學過程的價值判斷、信息傳播碎片化干擾到思政教學效果的發(fā)揮、協同一體化教學體系性不足等劣勢與挑戰(zhàn),提出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優(yōu)化策略:發(fā)揮信息化作用,推動思政協同教學體系的搭建;加強對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審核與管理;從協同教學角度出發(fā),推動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化 思政 協同一體化 SWOT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3-0091-03
思想政治教學不僅要注重理論性,同時也要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推動思政實踐教學的發(fā)展,發(fā)揮出思政教學內化于心、外顯于形的作用。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為思政教學協同一體化模式的開展提供了支撐,能夠將信息化教學及信息化本身的資源與優(yōu)勢應用到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釋放協同一體化思政教學的活力。同時,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開展,要能夠把握現有的資源與優(yōu)勢,著力解決存在的劣勢與不足,以此來確保整體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發(fā)揮。
一、協同一體化教學與SWOT簡析
協同一體化教學也稱之為實踐與理論協同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做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與配合,專業(yè)課程與思政課程的融合,綜合發(fā)揮出實踐與理論的協同育人目標,優(yōu)化整體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協同一體化教學模式立足于應用型人才與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主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能力,并引導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深化對理論本身的理解,發(fā)揮出理論為先導、實踐為帶動的綜合教學效果。當前,協同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應用在一些應用型較強的學科體系中,如計算機學科、護理學學科等,形成了各個學科體系下的協同一體化教學模式。
SWOT是1980年由美國教授Weihrich首先提出來的分析理論。它能夠根據具體事物內外狀況,進一步研究出事物發(fā)展的強勢與弱勢之處,其目的是讓應用者直觀的了解目前所面對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策略。S和W代表內在因素,而O和T則代表外在因素。通過將內外兩部分因素有機聚合在一起,才能解決好事物發(fā)展過程中面對機遇與挑戰(zhàn),化險為夷,進一步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動。表1為SWOT分析矩陣。
實踐表明,SWOT分析法在對教學的系統分析中,有著自身的獨特之處,不僅能夠從系統的角度對具體教學過程與模式進行分析,其分析結果的可信性程度也相對較高。但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是,SWOT分析法所使用的是定性分析,這對分析結果的探討上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嚴格按照分析結果進行闡述,避免運用方的主觀作用過度干預。
二、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面臨的機遇與優(yōu)勢分析
(一)教學資源的豐富化
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開展最大的機遇在于能夠充分依托信息化本身,以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為核心,對信息化教學探索的資源及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的資源進行靈活應用,促進教學的豐富性。信息化教學模式就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多元內容獲取與分享機制上,一方面能夠通過互聯網平臺對網絡資源進行體系化的應用,拓寬教學的內容,豐富教學的資源,提升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適應性,對傳統教學中資源獲取困難、途徑單一的問題進行解決;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下的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也能夠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在線觀課、學習和網絡化教學資源分享的目標,為學生的思政內容學習提供了新的途徑,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引用和共享,確保教育本身的公平性,為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信息化的保障。
(二)教學途徑的多元化
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開展,也有著教學途徑多元化的優(yōu)勢,這不僅體現在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單向途徑上,同時還體現在圍繞線上與線下教學進行的多元教學途徑探索上,如在思政線上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線上直播教學、線上錄播教學以及線上資源自學等模式,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線上教學模式的選擇。在線下教學上,除去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開辟以思政實踐為中心的第二課堂,為學生的思政理論知識轉化與吸收提供更為多元的選擇。而就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由于思政教學本身的課程安排較少,教學課程安排只能偏重于課堂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比例和模式較少,難以有效打通課堂和課下的聯系,影響到具體的教學效果。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開展,能夠最大化地利用信息化教學的模式,依托線上與線下兩個關鍵途徑,對教學載體和途徑進行多元探索,既能夠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和延展性,做好各個途徑中教學內容的配合,打造出全方位、多元化的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
(三)教學互動的便捷化
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也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多元互動,最大化地彌補了最初網絡教學過程中互動性不足、雙向性不強的問題。一方面,教師能夠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圍繞某一問題進行線上提問,學生進行在線回答,學生也可以通過彈幕、評論等方式進行在線提問,形成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便捷化互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的開展也能夠將線上互動與線下互動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提升教學互動的便捷性和高效化。在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也能夠對傳統的傳授關系進行調整,基于信息設備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和及時交流,以信息互動為媒介,充分打通為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教學探究、教學實踐、教學考核等板塊等環(huán)節(jié)。
三、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面臨的劣勢與挑戰(zhàn)分析
(一)信息增長的爆炸式影響教學過程的價值判斷
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信息化教學在思政領域的創(chuàng)新探索,同時這也就使得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干擾與影響,這尤其體現在爆炸式增長的信息體量與教學過程的矛盾上。信息化發(fā)展的過程中,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的數量快速上升,一方面提升了信息環(huán)境下內容傳播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思想上的多元性,甚至存在一些思想價值取向偏差、生活態(tài)度消極的內容,多元內容在信息環(huán)境下的縱橫傳播,極易對學生與教師的價值判斷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思想政治教學效果的弱化。
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本身處于思想價值觀快速成型的階段,由于自身的經驗不足、理論知識感受性不強,對信息環(huán)境下的各種內容缺乏有效的判斷能力,更容易受到信息環(huán)境中多元內容的影響,導致自身的思想價值出現波動與搖擺,不利于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開展。
從教師角度來看,由于網絡資源獲取的便捷性,多數教師在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誤判,認為網絡中存在著數量較多的思政素材,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引導就好,不需要占用課堂時間去對相應的素材資料進行播放,但是學生本身的自控能力和執(zhí)行能力又相對較弱,導致教師預想與學生的具體執(zhí)行出現偏差,進一步影響到教學過程的有效開展,難以實現“理論+實踐”的延伸教學效果。
(二)信息傳播碎片化干擾到思政教學效果的發(fā)揮
一定程度上,網絡信息環(huán)境也是由各種碎片化信息拼接構成的,而信息的拼接在不同群體和個人上體現著不同的偏好。這也是碎片化傳播所構成的信息繭房,在與網絡用戶互動的過程中,引導用戶群體走向信息沉浸,對用戶群體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產生影響。思政系統一體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也受到這種信息碎片化傳播特點的干擾,對社會主流價值取向進行沖擊,影響到信息化教學模式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效果的發(fā)揮。信息碎片化傳播的影響群體主要是學生,而學生也是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關鍵接受對象,這就造成網絡碎片化內容和思政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共同作用效果,導致學生在缺乏理論實踐化的過程中,難以有效辨別出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內容。同時,學生群體也是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中的重要受眾群體,一些網絡輿論的發(fā)展往往是從學生群體打開缺口,在“眾聲喧嘩”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群體引入一定的輿論群體中,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群體的思想價值觀念。此外,學生群體通過網絡碎片化內容拼接處的信息環(huán)境,本質上也與自身的思想偏好相關,這就導致學生在沉浸過程中進一步固化自身思維,難以為思政教學效果發(fā)揮提供一個適應的互動環(huán)境。
(三)受傳統思政教學觀念、專業(yè)課程思政發(fā)展的影響,協同一體化教學體系性不足
傳統思政課程有著較強的學科獨立性,并且在整體的教學體系中地位和作用相對凸顯不足,只是作為通識課程或者選修課程,這就影響到學生和教師對思政教學本身的認識。信息化教學發(fā)展的過程中,思政教學的作用逐步提升,在保持原有學科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專業(yè)課程進行融合,拓寬了自身的范圍,形成專業(yè)課程的思政化發(fā)展趨勢。協同一體化思政教學模式也是在信息化教學和專業(yè)課程思政教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但是由于信息化教學和專業(yè)課程思政化教學本身的實踐相對較短,缺乏可行性的經驗支持,并且多數教師和學生對思政教學的理念尚未調整,導致思政協同教學開展不順。協同一體化思政教學模式實施的關鍵就在于打通思政理論與實踐、思政與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綜合發(fā)揮出理論、實踐和專業(yè)課程育人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思政教學觀念、專業(yè)課程思政發(fā)展的影響,各個要素之間協同性不足,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優(yōu)化打造,呈現出協同一體化教學體系性不足等的問題。
四、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發(fā)揮信息化作用,推動思政協同教學體系的搭建
解決信息化教學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從信息化本身入手,通過深化信息化的應用,推動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搭建,從而打造出一個系統完善、靈活可控的信息化教學體系,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要素與節(jié)點。
一方面,通過信息化作用的發(fā)揮,在思政教學中傳遞出主流價值,并打造出主流價值引領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體系。協同一體化教學并非將理論、實踐和專業(yè)課程思政化三個要素進行粗略拼接,而是尋找三個要素之間的結點,做到各個要素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統一價值體系引領的作用下,起到思政育人的作用。由于三個要素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這就需要發(fā)揮信息化平臺、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作用,搭建起三個要素之間的聯通橋梁,如在“同題”的作用下,通過思政課堂進行主題教學、專業(yè)課程進行融合教學、實踐課程進行綜合應用,并在這三個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引導學生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資源的搜索,培養(yǎng)主動學習和團隊合作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學生思想偏好及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和疑惑,從線上和線下教學平臺中為學生釋疑解惑,在此過程中以主流價值觀為核心,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將課堂育人和思想價值觀念有效延伸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思政教學的效果。
(二)加強對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審核與管理
針對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過程中信息傳播碎片化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筆者認為,應當綜合發(fā)揮出高校和互聯網監(jiān)管部門的作用。
一方面,各個高校應當對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把控,在教育產品購買、教學資源上傳與共享的過程中,選擇具有核心價值取向、與學生接受偏好相符合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也可以通過優(yōu)質內容的播放,在傳達主流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質內容的興趣與喜好,為學生的信息繭房注入更具有正能量的內容,對信息繭房本身進行優(yōu)化。同時,各高校也要加強對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審核作用,發(fā)揮出教務處、二級學院、教師、學生等主體的作用,強化對信息化教學平臺中內容的多主體、多程序審核。
另一方面,政府互聯網監(jiān)管部門要能夠優(yōu)化發(fā)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作用,加強對網絡環(huán)境的凈化與監(jiān)管,并積極培育具有主流思想價值的自媒體創(chuàng)造者,為學生營造一個具有適應性的互聯網信息環(huán)境。
(三)從協同教學角度出發(fā),推動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提升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下,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的開展,也需要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作為保障。信息化教學下,協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要能夠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并且需要推動信息技術與思政教學內容的融合,為協同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因此,各高校應從協同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對思政專業(yè)教師、其他專業(yè)教師進行信息化素養(yǎng)和思政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此確保整體教學的有效開展。這就需要各個高校依托二級學院,通過組織培訓和教師自學,引導教師逐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和思政水平。此外,各個高校也要圍繞對教師的培訓和自主學習設置相應的考核,完善對教師信息化與思政水平培養(yǎng)的體系,如定期組織教師考試、交流等,一方面為教師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互動與平臺的支撐,另一方面通過考核等調動教師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總之,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為協同一體化思政教學的探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經驗支撐,同時也由于信息化發(fā)展本身的因素,影響到思政教學的效果,導致理論、實踐、專業(yè)課程思政等各個要素之間的協同性不足。因此,本文認為,思政協同一體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還應當發(fā)揮出信息化本身的優(yōu)勢與特色,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把控與調整,確保系統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與教學能夠實現協同互動的效果,充分釋放出思政教學在理實一體化、課程思政化等方面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賀武華,賈曉宇.信息時代“課程思政”的SWOT分析及其改進探析[J].高校輔導員,2020(3).
[2]戚百旺.“互聯網+”高校思政教育協同一體化實效模式探究——基于SWOT分析法[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4).
[3]凌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課堂教育的實效性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19.
[4]要丹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9.
[5]范卉敏.基于MOOC平臺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4).
[6]傅暢梅,陳丹丹.基于SWOT模型的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契合探析[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6).
[7]黎茶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SPOC教學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8]張建平.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孫向前(1987— ),男,河南開封人,碩士,廣西國際商務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郭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