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仁
根據(jù)真實資料考證,拋繡球運動是一種廣西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該項目脫胎于大約2000年前的飛砣(壯語稱之為飛砣,是青銅鑄造的一種兵器,一般在作戰(zhàn)和狩獵中甩投使用)。在1986年,廣西第六屆民族運動會第一次正式的設立了高桿投繡球比賽,這項比賽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具備了正式的比賽規(guī)則、常設的各級比賽、穩(wěn)定的參賽隊伍以及專業(yè)的裁判隊伍等等,是一項廣泛受到人群關注的競技體育項目,能夠凸顯社會性、民族性以及趣味性。但是,當前的國內學者緊緊能夠在社會學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如何在運動訓練學角度研究影響高桿競技繡球運動的體能訓練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和判定。
1.對身體形態(tài)的要求 身體形態(tài)一般就是指身體的內部和外部形狀,比如身高、體重以及腿長等方面。高桿競技繡球的比賽器材的重量緊緊只有150g,同時,繡球拋頭的垂直高度為9m,上升期的飛行距離大約為12m,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并沒有與繡球的接觸對抗過程,因此,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又沒有直接的要求,正常人都可以參與這項體育運動。但是高桿競技繡球運動對于個體身體的協(xié)調性以及靈活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身材不高但靈活性較強的廣西人更加適合參與這項體育運動,這也是繡球運動能夠在廣西繁盛的重要原因。
2.對技術動作的分析 以右手運動員為例,運動員拋繡球時應該側位站立,同時左肩對著球桿的方向,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重心放在兩腳之間。運動員右手要握住繡球的提繩,而手臂以肩關節(jié)為軸,按照順時針方向做一次環(huán)球預擺動作,運動員在繞球時手腕要放松,同時要柔和的運轉,使球速保持均勻。當繡球繞道最低點處并與地面垂直時,運動員的身體重心要前移,然后轉體面對彩環(huán),同時蹬地、伸臂側繞到最高點,然后順著球的慣性結合適當?shù)慕嵌扔昧Χ锻笏椭?將球送出手。在這個過程當中,繡球只有找到合適的速度和角度才能夠按照拋物線的軌跡順利依次、準確地穿過所布置的彩環(huán)。在整個技術過程當中,運動員身體的協(xié)調性以及上肢投球的穩(wěn)定性都對繡球的運動軌跡有直接的影響。當運動員投完一次之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撿起自己的球,然后跑到對面的投球區(qū)進行投圈,在撿球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性和協(xié)調性。
1.訓練力量素質 通常來講,高桿競技繡球這項技術動作的發(fā)力方式為向心收縮,運動員在發(fā)力的過程當中,運動單位會收集大量能量從而有利于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相比于其他項目,高桿競技繡球對于絕對肌力沒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對于肌肉的穩(wěn)定性咋有較強的需求。在體能訓練過程中,教練可以通過訓練運動員的快速力量來提高其上肢的運動單位募集能力,從而提高運動員動作的穩(wěn)定性,實現(xiàn)強化體能的目的。
2.訓練速度素質 通常來講,速度素質就是指個體進行快速移動或者是個體身體某一部分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高桿競技繡球比賽當中需要的專項速度就是非周期性的單個動作速度,也就是運動員在投球時的擺臂速度以及運動員為了取得了下一次科學投球位置時身體需要移動的速度。因此,教練在進行速度訓練時要側重訓練訓練運動員的反應速度以及短距離移動速度,通過小步快跑、高抬腿、左右交叉步跑、原地快頻小跑以及后蹬跑等練習方式強化運動員的身體機能。
3.訓練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通常是指人類個體能夠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能力,主要分為無氧耐力和有氧耐力。在高桿競技繡球比賽當中,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都是運動員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因此,在繡球訓練中,教練可以采用長距離跑步來強化運動員的有氧耐力;通過直道加速或者彎道減速的變速跑步運動等方式訓練運動員的無氧耐力。
4.訓練協(xié)調柔韌度 柔韌素質就是指運動員在用力做動作時自身擴大動作幅度的能力。有科學研究表明增加關節(jié)運動的幅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動作的質量。與此同時,運動員的柔韌性越好,其動作的舒展度和優(yōu)美度也就越高。除此之外,柔韌度也能夠增強協(xié)調性。因此,在運動訓練時,教練可以采用靜力性牽拉以及快速爆發(fā)式牽拉(踢腿)等方式協(xié)調運動員的柔韌度。
總之,高桿競技秀球的動作簡單、規(guī)則較為簡明,但由于項目本身對運動員的體能需求不大,往往會造成許多教練員會忽視訓練運動員體能的重要性,導致運動員在高水平比賽中失去核心競爭力。廣大教練員還需要重識高桿競技繡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工作,探索和總結出更多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