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全本閱讀的作用及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全本閱讀的存在問題,論述中職生全本閱讀教學的做法,提出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情感主題、積極展開文本細讀、組織師生共讀、搭建互動平臺等策略,促使中職生更重視全本閱讀,進而提升全本閱讀的效果。
【關(guān)鍵詞】中職語文 全本閱讀 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4-0012-02
全本閱讀指的是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專心致志地閱讀某一部著作,并對其展開深入研究。葉圣陶先生提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認為展開全本閱讀能夠促使學生實現(xiàn)思想觀念的結(jié)構(gòu)性、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整體思維。在中職語文課本中收錄的文章大多是短篇或節(jié)選,以致學生接觸全本閱讀的機會不多,沒能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對此,教師要結(jié)合課本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積極進行全本閱讀,并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設(shè)計教學策略,促使中職生更重視全本閱讀,進而提升全本閱讀的效果。
一、全本閱讀教學的作用
新課改提出,要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掌握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擴大閱讀范圍。全本閱讀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全本閱讀教學,教師不必逐字逐句地講解,而學生需要依靠自己讀懂各種著作,這樣學生就能強化自主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完《鴻門宴》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閱讀《史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將歷史和語文學科融會貫通的方法,同時學會如何高效率地自主閱讀文言文作品。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整體化考慮,看到人物的變化和發(fā)展以及作者觀點的變化,才能得出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學生認識到詞語句法、修辭手法等都必須和整部作品結(jié)合起來分析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學生在這樣的閱讀中能更好地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從而提升整體思維能力。
二、中職生全本閱讀的存在問題
在實踐教學中全本閱讀的教學效果不好,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
(一)學生對全本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網(wǎng)絡(luò)時代,學生習慣于快餐閱讀、碎片閱讀,對長時間閱讀整本書的興趣不大;二是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再加上教師的指導意識不夠,使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展開閱讀、如何提升閱讀效果,以致忽視全本閱讀。
(二)閱讀內(nèi)容缺乏整合性
學生常常只是趨于興趣愛好閱讀,他們會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閱讀,造成內(nèi)容之間缺乏聯(lián)系,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淺嘗輒止,缺乏細讀和整體化探究。例如,在學習《雷雨》后,很多學生只是挑選其中的高潮部分閱讀,而沒有整部閱讀,導致其對周樸園等人物的復雜性認識不夠。
(三)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不少教師教學評價方式單一,只是讓學生提交閱讀筆記,沒有要求學生反思和回顧,更沒有要求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導致名著閱讀浮于表面、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三、中職生全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感主題
針對學生對全本閱讀興趣不夠的問題,教師要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更新穎、更整體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情感主題,進而優(yōu)化閱讀效果。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作品的特點,尤其要給學生介紹作品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幫助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把握情感主題,提高閱讀效果。
例如,在學習完《雷雨》后,教師鼓勵學生閱讀整部著作,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清晰地展現(xiàn)《雷雨》中各個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使學生對作品有整體的感知,能快速地把握閱讀的主要突破口就是探究家庭矛盾、情感關(guān)系,并在此基礎(chǔ)上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關(guān)系。接著,為了讓學生的認識更深刻,教師播放《雷雨》話劇的片段,讓學生體會人物巨大的情感變化。最后,再提出問題:“你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是否有真正的情感”“周樸園為何要逼迫蘩漪吃藥,他對蘩漪是否有情感”等,通過問題為學生閱讀指明方向,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人物情感。
各種書籍的文體不一樣,閱讀的方法也不一樣。教師在設(shè)計多媒體課件的時候要結(jié)合不同作品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整體感悟。如對于詩集類作品,要引導學生了解詩歌意境美的特點,給他們介紹意象、典故、韻腳等相關(guān)知識;對于小說類作品,則要多介紹時代背景和人物形象,幫助學生和人物形成共鳴。
(二)整合細讀,提升語言能力
不少教師沒有很好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全本閱讀方法,而很多學生也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這都是導致全本閱讀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對此,教師可以從課本內(nèi)的文章入手,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嘗試從語言切入,挖掘作品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隱藏在文章中的深意。在此基礎(chǔ)上再鼓勵學生將掌握的方法應(yīng)用到課外閱讀中,嘗試在實踐中進行內(nèi)化,提升語言掌控能力。
例如,在學習完《鴻門宴》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史記》全書,由于閱讀難度較大,教師可以用課文作為例子,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提升語言文字的掌控能力。教師先鼓勵學生找出作品中展現(xiàn)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并說說這些細節(jié)是否能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雖然簡練,但是卻能用簡單的詞句呈現(xiàn)人物的性格。如項羽在得知沛公欲王關(guān)中的時候,立刻大怒,這說明他性格暴躁,但是此后項羽又幾次失去了殺沛公的機會,這又說明他優(yōu)柔寡斷。最后,學生總結(jié)出作品在寫人物的時候不但結(jié)合了史實,而且還寫出了人物的特點。在自主閱讀的時候,學生就會思考如何將掌握的細讀方法用到全本閱讀中,提高閱讀效率。
在文本細讀的過程中,學生接受了各種不同文本中隱藏的優(yōu)秀文化,被熏陶和感染;同時掌握了精讀、略讀等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還了解了對比分析、思維導圖等輔助閱讀的方法。有了這些方法作為輔助后,學生的全本閱讀就會更加細致,能把握住文本的特點、讀懂作品的內(nèi)涵。
(三)師生共讀,展開深度對話
針對教師指導意識不夠的問題,師生共讀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在師生共同閱讀時,要構(gòu)筑和諧、平等的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消除負擔,更輕松自在地和教師進行交流。在師生交流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提出一些合適的問題,用商討的心態(tài)讓交流氣氛更加和諧,且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試著運用翻閱資料等方法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和文本進行深度對話,進而提升閱讀效果。
例如,在學習完 《勸學》后,教師鼓勵學生閱讀《荀子》《老子》《論語》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類著作,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作品。由于閱讀項目的難度很大,所以教師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和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如有學生在閱讀《勸學》時提出:“這篇文章講的是要堅持不懈地學習,可是如果這個人的天賦不夠,就算積累再多,恐怕也無法進步?!苯處煴銍@這一觀點和學生展開交流,思考學習的重要性是什么、天賦在學習中是否占有決定性的地位、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習效果有多大幫助、學習是否應(yīng)當善始善終等。在多元化的討論中,學生不僅對作品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時也應(yīng)該有良好的心態(tài)。
教師一要用自己的經(jīng)驗平等地參與到交流討論中,解答學生的困惑,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撰寫筆記;二要避免直接灌輸知識給學生,而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互動討論中;三要用主問題串聯(lián)起整個討論,促使學生在問題鏈的引導下不斷深入。這樣學生就會從淺層閱讀中解脫出來,逐步深入思考,進入到深度閱讀的狀態(tài)中。
(四)搭建平臺,組織交流共享
針對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教師要改進讓學生提交閱讀報告這種單一的檢驗方式,給學生搭建平臺,鼓勵其用各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結(jié)果。學生除了可以提交閱讀報告,還可以和同伴一起編演小品、拍攝短視頻、上傳自己仿寫的小說或評論文等。只有檢驗方式更多樣化,才能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讓全本閱讀的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
例如,在學習完《藥》后,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魯迅小說集》,并搭建平臺鼓勵學生自主展示閱讀成果,表現(xiàn)形式可以多樣化。有的學生采用續(xù)寫的方式,猜想《故鄉(xiāng)》中的閏土以后會如何發(fā)展,并寫了小說上傳到網(wǎng)絡(luò)上;有的學生結(jié)合魯迅小說中的諸多農(nóng)民形象,編寫小品,和同伴一起表演,展現(xiàn)當時農(nóng)民的生存狀態(tài);還有的學生對比魯迅小說中文人的形象,分析總結(jié)出若干不同的種類,撰寫評論性的文章等,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平臺,不僅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學生也能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就能得到啟發(fā),為后續(xù)的閱讀打下基礎(chǔ)。此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全本閱讀后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閱讀是否可以更深入、別的同學展示的作品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等,并在下一次的閱讀中加以改進,像“滾雪球”一樣一步步提高全本閱讀能力。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全本閱讀的重要性、目前全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合情合理地指導學生,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全本閱讀的正確方法、在閱讀中能有所收獲,能夠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全本閱讀中,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左世榮.中職生閱讀方式探究——以余華小說《活著》整本書閱讀為例[J].教育(周刊),2019(43).
[2]邵長城.用項目化閱讀助推整本書閱讀——以《談文學》整本書閱讀課型為例[J].中學語文,2020(11).
【作者簡介】李源清(1978— ),男,瑤族,籍貫廣西河池,碩士,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附屬中等師范學校,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