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先
世間有種銘心刻骨之痛,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彈指之間,母親辭世已二十五年,她的音容神態(tài),猶時時浮現(xiàn)在我眼前,深深烙印在我心底,難以忘懷。
波瀾不驚的日子,難以沉淀彌久的記憶?;仡櫮赣H的不幸經(jīng)歷,好似光風(fēng)霽月的天空突然傾瀉淚雨、承載愿景的道路倏忽深陷泥濘,至今咀嚼不盡辛酸的滋味。
母親出生于一個大戶人家,排行老幺,人稱“幺妹”,從小備受家人的呵護與寵愛,度過了無憂而嬌憨的少女時期。受家風(fēng)濡染,她識字達理,嫻雅秀慧,成人之后,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嫁給了我的父親——一個同樣有點文化、有些見地的斯文小伙,組成了幸福小家庭。當(dāng)初,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居家有條不紊操持田間地頭的農(nóng)活,忙碌灶前鍋旁的生計,侍奉年邁體弱的老人,照顧?quán)秽淮傅暮?。有父親的薪資收入、母親的勤儉操持,日子雖然辛勞緊巴,卻也苦中有甜。
風(fēng)云不測、命途多舛,父親中年罹病。起初不甚在意,便返回家鄉(xiāng),到農(nóng)場擔(dān)任會計。孰料短短幾年,父親身體每況愈下,竟至病入膏肓、臥床不起。母親四處求醫(yī)問方、時時精心照顧,未能阻止厄運的腳步,眼睜睜看著四十二歲的丈夫油盡燈枯、撒手人寰。
中年喪偶的殘酷事實,讓母親痛不欲生。她做夢還在想尋找名醫(yī)良藥,讓丈夫神奇恢復(fù)健康,繼續(xù)相濡以沫的生活。她還在想喚醒丈夫,問他怎么忍心就這樣拋下年邁老母、幼小的孩兒和無助的妻子,獨自走向永不歸家的黃泉。
那時我剛過十歲,兄妹三人,少不更事,不完全明白父親離世帶來的悲慟與后果。只知餓了就要吃飯,冷了就喊加衣,顯然體會不到母親橫遭不幸的無助、痛徹心扉的悲傷,更無只言片語給她點滴寬慰。
料理完父親后事,母親突然憔悴了許多。臉頰愈發(fā)瘦削蒼白,如同冰霜侵襲過的貧瘠土地,看不到一痕新綠、一線生機。曾經(jīng)身著輕裝唱歌跳舞的活躍婦女不見了,面帶微笑、輕哼兒歌哄弟妹入睡的情景消失了。恍惚、沉默、隱忍、忙碌,定格了她的身影。有時獨自發(fā)呆,有時黯然垂淚,有時五更起床做家務(wù),試圖以不聲不響的勞作,來轉(zhuǎn)移、淡化驟失親人的凄愴。
悲楚生活,會產(chǎn)生時間凝固的錯覺。父親墳塋新土轉(zhuǎn)舊,蔓生出葳蕤青草,仿佛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在父親離世首個祭日,母親去鎮(zhèn)上買回草紙,手把手教我一沓沓封好,讓我依照祖輩傳下來的既定格式,工整書寫完符頭,并逐字核對后,對我說:“你要仔細記住這個格式,以前有你父親寫,今后就得靠你了!”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妹妹上墳的鏡頭,一直閃回于腦海:淚流滿面的寡母、稚氣未退的幼兒,形影相吊于蒼涼的墓前,拱手作揖,跪地磕頭。茫然守望燃燒的紙錢,直至最后一點火星熄滅,直至紙灰被涼風(fēng)吹散,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記憶中,那次上墳比后來任何一次都鄭重。去時,母親帶我們走得異常緩慢;歸來,卻明顯加快了腳步。或許,她已經(jīng)清楚意識到,終日以淚洗面,沖刷不掉肝腸寸斷之痛,也不能走出艱難生活的泥沼。折了心中頂梁柱,斷了家庭經(jīng)濟源,她必須獨自面對:眼前的三個孩子、一位老人,還有一張欠債的賬單……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母親猶如一葉平凡小舟,多經(jīng)風(fēng)雨波濤、礁石漩渦,艱難承載全家老小,竭力駛向希望的彼岸。
擔(dān)子沉重如山,母親以柔弱雙肩,默默挑起家中的艱難歲月。身為母親,一個個孩子,要吃要喝要上學(xué),讓她心力交瘁。身為兒媳,關(guān)照一天天年邁的公婆,化解其喪子之痛,讓她殫思竭慮。身為遺孀,丈夫生病期間留下的一筆筆欠賬,讓她寢食難安……
或許,歷經(jīng)滄桑、受過磨礪愈發(fā)堅強。身臨困境、面對壓力,她沒有絲毫逃避、半點妥協(xié)。當(dāng)時,她并不乏“拐彎一步”的機會,年僅四十,知情識禮、能唱會跳,下得農(nóng)田、上得灶臺,多有上門求親說媒的人。但不論別人如何勸說,絲毫沒有萌生改嫁念頭。可能她已明白:希望和憂慮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因為懷抱希望,才會心生憂慮。從而不愿為躲避生活的負重,讓家人走上一條前途未卜的所謂“近路”。
我記憶的碎片時時合成這樣一幅畫面:母親穿著非黑即藍的素色衣服,挽著發(fā)髻,昂著頭顱,臉上雖無笑容,腳下不乏堅毅,一手牽孩子,一手扶公婆,義無反顧地跋涉在生活的凄風(fēng)苦雨之中。
失去了丈夫,母親便將自己當(dāng)作立地頂天的漢子,與艱難為伴,為生存奔波。白天,或下地播種、育苗、澆灌、收割,或上坡割草、打柴、采藥、摘果。早晚,或提水備餐、喂豬養(yǎng)蠶,或陪老囑子、潔物掃院。從早到晚全在忙碌,累月成年歷盡困頓。
我家處丘陵,宅傍田疇。老小一家人,典型勞弱戶,出門上坎爬坡,全靠肩挑背扛。為了一家生計,她通常每周趕一次集,背起滿滿一簍原料,去離家十余里的場鎮(zhèn)交換購物。小道崎嶇,山坡陡峭,一路亂石延伸,尋個停靠歇息的地方都相當(dāng)不易,更何況時間有限,來去匆匆,實在無暇稍事休憩。她每每咬緊牙關(guān),腿腳微顫,一身汗水,兩眼淚珠,汗水伴著淚水,淚珠順著汗水,一步一步往上攀爬。尤其是雨天,每走一步,腳趾都必須用力摳緊路面,甚而深陷泥濘。負重爬坡,即使須眉壯漢,也會汗流浹背、勞累不堪。作為身體并不強健的婦女,她的艱辛可想而知。時至今日,我清晰記得她在這條山路上艱難行走的背影,弓著背脊,挪動雙腳,踏著漫漫時光,路途遙遠,腳步依然,伴著我們兄妹長大成人,伴著她青絲變成華發(fā)。
作為家中長子,我或多或少能感悟母親的難處。可畢竟年幼,即使有心,也無能為力,終究不能為她分擔(dān)多少。唯有餐桌上少吃一些飯菜多喝一點湯水,一件衣服補了又補也舍不得扔,一支鉛筆短得難以握住還堅持使用,學(xué)習(xí)更加專注和持續(xù)努力。家中事事,須她勞心勞體、親力親為?;仨^往,多有無奈、自責(zé)、內(nèi)疚、心酸。
母愛如同滴淚不息的蠟炬,燃燒自己,照亮生活的夜空,引導(dǎo)我們從逼仄漫道走向?qū)挸āT谇髮W(xué)路上,困難迭起,難關(guān)每現(xiàn),若非她竭力付出,我肯定早就放棄。
小學(xué)五年級時,我因營養(yǎng)不良,患了水腫病。考慮到生計維艱的窘迫家境,更加垂頭喪氣,打算就此退學(xué)。中途輟學(xué)回家,雖于心不甘;增添家庭負擔(dān),卻于心不忍。于是我盡量從容地說:“媽,家里這么窮,您成天這么累,我退學(xué)回來做個幫手吧!”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人的事并不鮮見,但母親卻將我的病因歸咎于她的無能,一邊自責(zé),一邊給我打氣,把道理揉碎了、掰細了,耐心勸我返校讀書。
當(dāng)時糊涂的我,哪懂得母親的良苦用心?飽嘗生活艱難的她,深諳一個無知無識的人,眼界和見識被禁錮于一口深井之中,只能望見有限的一方天空,難免遭受麻木平庸的苦楚。她獨挑家庭重擔(dān),蘊含的深沉寄托,就是希望我心無旁騖繼續(xù)上學(xué),走得好些,不致重蹈她的艱辛。
回校不久,又因拖欠學(xué)費,我再度面臨退學(xué)的尷尬境遇。如果說以前還有通過努力學(xué)習(xí)改善家庭狀況的念頭,那么這一次,我已近乎絕望、心如死水。想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宿命,父親英年早逝,家境一貧如洗,我花錢念書,徒增母親負擔(dān),給赤貧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如聽命于天,回家學(xué)藝糊口。
母親果斷否定了我的想法,素愛面子、輕不求人的她,連跑兩戶人家籌借學(xué)費。一家女主人板著臉說沒錢,直接碰了釘子;另一家有錢人表面熱情,卻擔(dān)心償還能力,婉言回絕。
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家中,她明明眼含淚水,卻擠出一絲笑容,溫言細語對我說:“你回去給老師說,請學(xué)校暫緩三天,這學(xué)你得繼續(xù)上,學(xué)費我們一定交?!比缓筠D(zhuǎn)過身,邊抬手拭淚,邊語氣堅定地說:“這個難關(guān)過得去,媽會有辦法的?!?/p>
借貸無門,母親決定“傾家蕩產(chǎn)”,拆賣臥室與書房的樓板。這座房屋,凝聚著父母的心血,承載著生活的記憶。是一家老小遮風(fēng)避雨的住所,是父親遺留的家業(yè)符號。也是母親想念父親的空間輪廓、寄托哀思的實物憑證。每拆下一塊樓板,母親都噙著淚摩挲好幾遍,迭聲說:“這都是些好木料??!”三分不舍,七分無奈,心中的痛惜溢于言表。而賣完樓板,她即刻變換神情,一臉平靜,將尚有余溫的薄薄鈔票,鄭重放進我小小手心。此事往矣,宛在昨天,場景歷歷,記憶彌新。尤其拆卸樓板的吱呀聲,聲聲刺耳,聲聲斷腸,聲聲錐心!
我上初中,需自帶被褥住校。家無現(xiàn)成布料,也無錢票購買,母親毫不猶豫裁剪開她的陪嫁面料,為我縫制新被面和小枕套。在老家習(xí)俗中,嫁妝,是一個女人畢生彌足珍貴的物品,左鄰右舍的婆婆孃孃,不管日子過得如何艱難,都不會輕易動用的。打開箱蓋,捧出“壓箱底”的嫁妝,就如從困難歲月中,拉出一段幸福過往,從而洋溢一縷天真,回味一絲甜蜜,展示一份自豪。但為我讀書,母親不惜將她甜美的青春回憶,裁剪得支離破碎、有影無蹤。
無法彌補的是,當(dāng)初的懵懂少年,未能領(lǐng)會母親奉獻的全部內(nèi)涵,而真切懂得母愛的深邃含義之時,卻已沒有機會道出發(fā)自肺腑的感佩。
或許,為人之子的最大遺憾,莫過于對母愛的木訥。娘愛兒,路來長;兒愛娘,扁擔(dān)長。母親在世,不論年齡幾何,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索取母愛,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母親辭世,恍然醒悟:母親對子女的深沉付出,猶如“三春之暉”,無限溫馨,無限悠長;子女對母親的關(guān)照回報,無非“寸草之心”,太多不足,太多虧欠。
對于孩子,母親乃人生第一位教師,母親的胸懷是溫馨課堂。她不僅哺育我們成長,更潤澤我們的心靈,同在艱難困苦中變得更加頑強。
步入成年,回眸來路,若非母親執(zhí)著信念的感染和支撐,我也許難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在校的夜晚,我時常凝望著從窗欞透進的一縷月光,勾起對母親的思念和遐想:此時,她是在殘湯之后收拾喂養(yǎng),還是在籌備物品早點趕場?是在水井旁清洗衣服,還是在煤油燈下縫補舊裝?是在料理明天的菜糠,還是在焦慮今后的口糧?是在勸說弟妹的疑問,還是在盤算日久的欠賬?……在這種想念中進入夢鄉(xiāng),在夢境里感受她的慈善心腸,凝視她的兩鬢蒼蒼……
中學(xué)期間,母親不管多忙,都會抽趕集的空隙,到學(xué)校來看我。這也許是她櫛風(fēng)沐雨、艱難持家過程中最愜意的時刻。同學(xué)告訴她,我又考了班上總分第一,年級名列前茅;老師告訴她,孩子品學(xué)兼優(yōu),被選為班長、學(xué)生會學(xué)習(xí)部長。對這些消息,她每次都聽得仔細而認真,事后還要向我復(fù)述并求證??吹轿尹c頭默認,她一向緊鎖的愁眉頓時欣慰舒開,蒼白的臉上,浮現(xiàn)出一絲難得的笑容。
世間事,世人為;人生道,人自悟。我在家苦苦忍受饑腸轆轆、眼冒金星,從不與弟妹爭搶食物;在??诩Z供應(yīng)減量,缺斤少兩,從不在親人面前言一聲餓。假期則上山挖樹疙瘩,挑往集市變賣,貼補家用。離鄉(xiāng)上學(xué)不忘致信弟弟,畫圖示意,讓其種地時,合理搭配品種,用好有限空間,以增加家庭生活來源。偶爾,她也會夸我明事理、求上進。但或許不知:我暗自努力,站著求生,淡化弱枝獨撐的煩惱,淡化夕陽易逝的嘆息,不萎靡于困境,不沉淪于悲傷,源于她直面艱辛、頑強不屈的言傳身教。
常想起母親那句“人死賬不空”的諾言。父親去世后留下的債務(wù),并無人催還?;蛞蚩紤]我家尚無償還能力,催也枉然;或因同情她中年守寡,獨自持家不易,打消念頭;或因她從不虧欠他人半點的處事習(xí)慣和為人形象,贏得了親朋的真誠信任。雖然他人不催索,但債務(wù)依然像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她心頭;及早還清債務(wù),一直是她夢寐以求的念想。她時常語重心長告誡我們:人心是相通的,以真換真;感情是相互的,以心換心。潦倒時,才能見真心;風(fēng)雨中,才能見真情。
時間,沉淀真實的情感;窮困,考驗誠實的品格。她有時坦言:別人雪中送炭的情義,一定要記得償還;自己求助之時的承諾,一定要全力兌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見識增加,我理解了母親務(wù)實淳樸、厚道為懷的執(zhí)著。為能早一點工作,我辜負幾位主科老師期望,放棄讀大學(xué)的夢想,毅然報考中專。畢業(yè)工作兩年后,對照父親留下的賬單,逐戶如數(shù)償還,終于了卻她心頭所念。因為其中一家早年搬離原址,尋蹤無果,欠下二十元歷史債務(wù),她晚年病重時猶反復(fù)念叨,我亦至今不曾忘懷。
記得還清債務(wù)那天,母親流著眼淚笑了,那是如釋重負后的熱淚。每當(dāng)想起這些,我心中既懷酸痛,又有些許慰藉:我學(xué)成工作,先以還賬為要,恪守誠信底線,雖未明顯改變她辛苦操勞的生活境遇,卻終于讓她臉上泛出了微笑。微笑如漣漪,心底自欣然。
人世間的幸福,莫過于喊一聲“媽媽”,得到及時回應(yīng)。這輩子的沉痛,莫過于想盡一點兒子的孝道,卻已失去機會。母親在世,猶能于苦痛生活的邊緣憧憬前路;母親辭世,只能于愧疚的心情中回味慈恩。
進城隨我生活,母親未能享受清福,好似秋后夕陽,閃爍余光。我和妻子成天忙于工作,家務(wù)雜活、幫帶孫子的重任,都落在她肩頭?;虼笤缙鸫?,搓洗尿片,溫煮牛奶;或陪伴孫子,抱著逗笑,拍著睡覺;或搬運蜂窩煤,洗菜做飯,累得腰酸背痛……年少,恰如為我們遮蔽雨點的傘蓋;年長,還如照料我們生活的保姆。與不少粗心的兒子一樣,對母親的終日忙碌習(xí)以為常,感激之情埋在心底,感恩的話卻少出聲。習(xí)慣了母親的韌勁和要強,想當(dāng)然認為她時生病痛,源于長期貧苦生活的煎熬,屬于年邁導(dǎo)致的羸弱。
那時,病魔是否已在母親身體潛伏,埋下猙獰的禍根呢?已無從查驗,難以知曉。晚年的母親,較從前更為沉默寡言,我卻大意歸因其一生默默勞作、少有閑話的性格,并未從中發(fā)現(xiàn)異樣。切膚之痛、錐心之悔,是未能及時送院體檢。
人生諸多悔恨,無不源于過程中麻痹;歲月不堪回首,再無盡心報答的機會。細想母親老年時的點點滴滴,我真痛恨明白太晚。她應(yīng)該渴望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期待著常有機會與子女?dāng)⑴f訴懷,等候著我不時和她拉拉家常,述說喜樂憂愁。而我呢,忙于工作,起早貪黑,回家后往往只招呼一句,有時甚至連問候都省了,便匆匆由飯桌到書桌,或讀報,或看書,或閱文。同處一宅,近在咫尺,卻讓她這點本來、樸素的希冀,竟也可望不可即。羔羊跪乳,慈烏反哺。每念至此,羞愧難當(dāng)。要是生活能夠重來,我一定會看重她逐漸步入老齡的趨勢,認清歲月不居、千金難買“時日短”的殘酷,關(guān)注她身為一名普通老人,不求錦衣玉食、唯怕寂寞孤獨的需求,一定會多抽出時間陪伴她,在“安度晚年”的過程中,盡到人子應(yīng)有的責(zé)任??上Ш雎援?dāng)初,悔之晚矣。
永生難忘1993年。那一年,母親的身體在一天天變化,我們沒能及時察覺??床灰姷牟⊥?,日夜啃噬她、傷害她、摧殘她,為擔(dān)心分散我們的工作精力,她默不吭聲,強自忍耐。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她正朝著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迅速墜落,也許知道人世的苦快到頭了,臉上出現(xiàn)一種久違的釋然。等到我們這些遲鈍、粗心的兒女,察覺出不妙,反復(fù)勸說她住進醫(yī)院時,醫(yī)生的診斷結(jié)論猶如晴天霹靂——母親患了胃癌!
母親手術(shù)后,因為工作關(guān)系,我依然無法抽身時時在醫(yī)院陪伴,只能下班時趕去看望。每次看望,對我而言都是刻骨的煎熬,因為除了“看”和“望”,我顯得那么無能為力。蒼白的病榻上,瘦小而孱弱的母親,即便痛到極致,也從不呻吟。她承擔(dān)了一輩子,忍受了一輩子,在生命的盡頭,依舊以體面的沉默,對抗著命運的無情。
坐上病床前,我強裝平靜,心里流淚,恨不能替母親病,替母親痛,替母親來受這場活罪。我甚至怨憤地發(fā)問:老天爺啊,你仁慈嗎?為什么聽不到一個悔恨交加的兒子真誠、疼痛的悔疚之聲?為什么要在我們明白該好好孝敬她的時候,如此冷酷奪走她的生命?
母親為我們奉獻了整整一生,血肉之軀,含辛茹苦;點滴光陰,哺育兒孫。我怎能忘記她的關(guān)愛和慈祥,她的開朗和大氣,她的辛苦和堅強?在艱難求生中,我能分擔(dān)什么,除了吃個半飽、暗中節(jié)省之外,未能及時擔(dān)起慰藉母心、照顧弟妹之責(zé),我愧對母親!在堅持上學(xué)中,我能付出什么?除了發(fā)奮讀書,為母爭氣之外,未能具體思考、身體力行,減輕持家之憂,我愧對母親!在關(guān)照暮年中,我能顧及什么?除了努力工作,勸其保重之外,未能感受時間一去不回的一維性和老人身心變化的現(xiàn)實性,我愧對母親!陰陽兩隔,光陰不返,再也沒有機會依伴母親身旁,再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安寧……
年輕都有理想,人生沒有草稿。走過的人生道路,意義在于經(jīng)得住時間回望?!对娊?jīng)》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庇盅裕骸鞍ОЦ改?,生我劬勞。”父母的生養(yǎng),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為人子女者,何時去報答?是啊,母親在,人生尚有來處;母親去,人生只剩歸途。心頭余哀,三生不絕。
責(zé)任編輯:李畑熠